香港大外交学会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
中美再对话
或将迎来第四次中美关系缓和的开端
作者/侯长坤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候选人
来源
香港大外交学会经本人授权发布,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独家报道》同步刊登
2023年10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应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邀请,外交部长王毅将于10月26日至28日访问美国。10月27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在白宫会见到访的王毅,访问期间,王毅还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两轮会谈,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进行战略沟通。
早在王毅访美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廿五日就中美关系发表公开谈话,直言中国愿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与美国妥善管控分歧与因应全球挑战。拜登总统对美中之间可以进行的合作做了限定,即,「在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进展的问题上进行合作」。
王毅在会见拜登时也表示,中方重视美方希稳定和改善对华关系,「我们要本着对世界、对历史、对人民负责任态度,按照习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推动中美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拜登向王毅表示,美国和中国都需要「负责任地」管理两国关系中的竞争,并「维持开放的沟通管道」,美中都必须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挑战。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史来看,此次中美再对话,或将成为契机、迎来第四次中美关系缓和的开端。
第一次中美关系的紧张与缓和
历史上,中美关系出现了三次从紧张到缓和的过程。第一次中美关系的紧张与缓和,涵盖了1949年前后至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以中国主动寻求改善关系为特点。1948年,随着苏南冲突公开化,美国也希望中共有铁托主义,以图在苏联和中共之间打入楔子。
1949年,中共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一边倒」三大外交政策,中美对峙出现。于是美国利用太平洋海岛防御圈,以日本、菲律宾为柱石,针对中共。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半岛开战。中美关系进一步紧张。
然而,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主动寻求与美国改善关系,日内瓦领事级会谈不定期举行;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第一次会议在日内瓦开始。
1959年,美国《康伦(Conlon)报告》奠定了对华政策的基调,分为两阶段七措施,包括试探交流阶段和解除禁运、赞成进入联合国阶段;1966年,美国福布莱特对华政策听证会召开,会议提出对话政策灵活性、遏制但不孤立,成为对华舆论转折点。由此,中美关系出现了第一次缓和。
第二次中美关系的紧张与缓和
第二次中美关系的紧张与缓和,涵盖了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历史,以苏联的外部威胁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为特点。19世纪60年代,随着中美两国在印度支那三国地区支持不同的政权并展开斗争,中美关系再次紧张。
但是,中美两国都面临与苏联关系恶化。对于中国而言,1959年起,中苏首脑会谈预示着中苏战略合作走向衰亡;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失败到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中国安全战略做出调整,向防范苏联转移;1965年,中国《人民日报》宣布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役。对于美国而言,美苏争霸一直存在,特别是在边缘地区进行不懈和代价高昂的争夺,例如越南、阿富汗、埃塞俄比亚、中东等地区。
因此,面临共同的苏联威胁,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中美在爱沙尼亚、巴基斯坦、巴黎等秘密渠道上不断沟通。1969年,尼克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指出苏联更具侵略性,同时因珍宝岛战役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美国开始放宽对华限制。1972年,中美乒乓外交、季辛吉访华、中国加入联合国、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代表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第三次中美关系的紧张与缓和
第三次中美关系总体上的紧张到缓和,涵盖了1989年至21世纪初的历史,以一系列国际合作为特点。1989年之后美国数任政府时期对中国采取严厉制裁,中美关系数次紧张。
然而,美国也采取努力避免关系滑坡,如1989年下半年,美国前总统与前国务卿先后访问中国,老布什政府采取措施与中国恢复关系,拒绝国会提出的一些严厉的制裁措施。同时,由于三次大的国际合作,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三次国际合作包括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反恐战争中,中国对美国的配合。其一,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使中国国际地位凸显,老布什政府为了赢得中国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海湾地区集结兵力的谅解,加强了对华外交,例如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
其二,1993年,美国柯林总统上台,其行政命令把最惠国待遇政治化,将人权问题的解决作为先决条件,中美关系在原有基础上紧张。但是,在1994年第一次朝核危机,美国需要中国在其中斡旋,从而缓解朝鲜半岛因为核设施的紧张局势,最终朝美代表在纽约举行会谈。因此,柯林顿政府考虑与中国强化接触,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不再挂钩。1997年、1998年,中美两国首脑江泽民与柯林顿互访,两国元首决定建立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
其三,1999年,美国小布什总统上台,其认为中国是战略竞争者,而不是战略伙伴,加上之前出现的南斯拉夫炸馆事件、一直存在的台湾问题、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中美关系一度紧张。但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宣布处于反恐战争中,中国也表达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的意愿,小布什把中国称作全球反恐联盟的重要伙伴,寻求合作关系,中美关系再次缓和。
现在:第四次中美关系的紧张
第四次中美关系的紧张,涵盖了美国反恐战争结束到现在的历史,并已出现从紧张到缓和的曙光。美国欧巴马政府时期,终于宣布了美国反恐战争的结束,美国的注意力得以转回到亚洲,于2012年提出的「重返亚洲」、2015年把中国排斥在外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结束;川普政府时期,虽然美国宣布退出TPP,但2018年与中国开始贸易战,台湾问题也仍是美国制衡中国大陆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在拜登政府时期,2022年、2023年美国众议院议长与台湾领导人面对面直接接触,导致了中国大陆的激烈反应、台海局势的紧张,进而导致了中美关系的紧张。
然而,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2023年巴以冲突(以色列-哈玛斯战争),中国又一次的被需要表态,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在这些冲突背景之下发挥和平作用,参照以往的历史经验,中美之间有可能再一次的由于世界情势紧急,需要相互配合与谅解、合作并共同发挥和平作用,中美关系也有可能见到从紧张到缓和的曙光。
中美关系的缓和特点
从以往历史经验来看,首先,中美关系是紧张与缓和并存且重叠的,但缓和可以不断的叠加,缓和的要素不断积累以形成一次中美关系好的进展。其次,在中美关系的紧张与缓和案例中,美国更多是由于外界的情势所迫,需要中国因而被动的与中国改善关系,而中国有可能会采取主动示好以缓和中美关系。最后,我们还是期待中美关系能够再一次从紧张走向缓和。
声明
文章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大外交青年智库(简称“大外交智库”)(Glory Diplomacy Youth Think-tank,Glory Diplomacy或GDYT)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安全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社会/青年智库,总部在中国深圳,是深圳首家非官方外交安全智库、中国首家青年智库,创始人是王盖盖。GDYT一直坚持“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放心去实战”的发展理念,从2017年创始初期便开始稳扎稳打,于2018年成立青年原创评论组(2022年改组为编辑部)并创办《智本青析》电子双月刊至今;2019年在海南开设分支机构即海南大外交学会,同年成立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并于2021年创办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讲座项目至今;2020年成立应试就业研究中心并创办《真题解析》付费专栏,同年7月,GDYT成立外交安全咨询公司,集中研究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海外利益分析与保护、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区域国别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全球治理等事务;2021年成立外文编译评议部并创办《大译编参》电子刊(该编辑部于2022年创办《每日信报》微电子日刊),同年成立区域国别研究中心(2022年创办《新国别简报》栏目);2022年成立世界外交数据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2022年创办《鸿士论天下》栏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并合并所有专访项目整合为《与名人对话》栏目,组建“青年智库特种部队”全职高精尖部门和“大中华菁英圈”。GDYT从2021年以来至今,多次举办全国(含全球)青年国际问题学术研讨、政策分析与思想交流等活动,如“国际问题研究型青年智库发展模式探索论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国关青辩最佳辩手论坛”、“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系列讲座”、“国际问题研讨会(GDYT·ISAS)”系列活动、《与名人对话》系列活动、《鸿士论天下》系列活动、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高端论坛与菁英论坛等。自创办以来,GDYT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的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聚集全球各地有志青年为实现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和平发展而奋斗,至2021年底,已发展成集专家顾问、研究员、评论员、特约研究员、编译评议员、助理研究员、实习生、志愿者等全方位国际人才体系(200余人)的青年智库样本标杆,聚焦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青年的原创方案、发展计划和外交延伸等助力与服务,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下为中国的外交与安全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实现价值增值与最优,效果非常明显,为政府、企业、智库、高校、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都有提供咨询等服务,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中营”,是全球新型外交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