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靶向药改变了我们对肿瘤治疗的认知——“没想到不用住院、不用放化疗,就像日常治感冒一样按时口服药品、就能达到抗瘤效果。”
但靶向药用两三年,就有人发现刚开始的疗效很好,但后来怎么就没效果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靶向药耐药的问题。
靶向药为什么会出现耐药?
我们都知道,癌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靶向药之所以称为“靶向”,是因为它能精准作用于癌症发生、发展所必需的几个“靶点”, 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就像一把钥匙能开一扇门一样,靶向药通常只能针对特定的某些靶点,没有任何药能充当万能钥匙,针对所有靶点。
因此,当治疗方案不变,但肿瘤细胞 “变身”时,靶向药就“耐药”了。
如何识别耐药?
很多患者,对“耐药”有l 隐约的概念后就容易疑神疑鬼。今天觉得体力变差了是耐药,明天觉得哪里痛得厉害是耐药。但其实耐药也有固定的检查流程:
① 症状评估:根据患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评估靶向药是否有效。如果发现原来缓解或消失的症状又出现或加重了,如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② 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PET等检查方法,观察肿瘤的大小、数量和分布是否有变化。
③ 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血液或尿液等体液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如果发现肿瘤标志物水平持续升高或波动较大,那么可能说明靶向药效果不佳。
④基因检测: 通过判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如果医生依旧“拿不定主意”就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通过对肿瘤组织或血液中循环肿瘤DNA进行基因检测,寻找导致耐药的新突变。这种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找出耐药的原因和机制,从而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但由于费用较高,若肿瘤没有进展不建议在复查时就重做基因检测。
如果患者只是觉得最近身体变差了,但各项检测结果,特别是基因检测没有任何异常,那就不是“靶向药耐药”的问题。更建议从营养、心理等多方面改善。
靶向药耐药后要怎么办?
耐药与否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癌种,患者的个体差异、肿瘤的分子特征、耐药机制等都需要考虑。
靶向药并不建议随意更换,并不是效果一旦不如预期就需要停药、换药的。我们也要分情况考虑。
例如一些患者肿瘤有进展,但进展缓慢。更建议定期检查观察,酌情增加靶向药剂量或联合其他治疗。一些患者局部肿瘤控制较好,但部分地方有了小规模转移,也可以继续使用原本的靶向药,同时用其它方式针对性治疗转移部位。靶向药并不是非换不可的。
已经明确“耐药”,需要停药、换药的的患者还有哪些选择呢?
①更换新的靶向药物
一种靶向药物没用了,并不意味着所有靶向药物都没用了。许多癌种基因突变种类很多,可选择的靶向药物很多。以肺癌为例,已经在国内上司的就有24种,能针对的基因突变也不胜枚举。几乎从一线治疗到三线治疗,医生都能在标准指南中找到对症的靶向药物。耐药后患者重新做基因检测,找到新的靶点针对性用药就可以了。
②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如果发现肿瘤细胞出现了多种突变或其他机制导致的耐药,那么可以考虑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如化疗、免疫治疗、其他靶向治疗等,以期达到协同或增敏的效果。
③换用其他治疗手段
如果发现肿瘤细胞对靶向药完全不敏感或有严重的不良反应,那么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介入治疗、消融治疗等,以期达到局部控制或缓解症状的目的。部分患者在解决了当下问题后,还可以重新选择靶向治疗或其他治疗方式。
靶向药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比
哪个更不容易耐药?
听到这里,不少患者会想:既然靶向药总有耐药的可能,可能只有1年左右。那我们是否有更好的选择呢?
其实,靶向治疗在所有治疗方式中,是相对不容易耐药的。
从全癌种的整体数据上看,不同类型和阶段的肿瘤对不同治疗方式的反应和耐受程度也不同,很难一概而论哪种方式更不容易耐药。
但一般来说,化疗的耐药性发生率较高,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耐药性发生率较低,放射治疗的耐药性发生率介于两者之间。
如何避免靶向药耐药?
如果想要尽可能避免靶向药耐药的发生。一些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也可以尝试联合治疗。
目前较为可靠的联合用药主要有三种:靶向联合二甲双胍、靶向联合化疗、靶向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
当然了,这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用的。还是那句话:针对个人的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肿瘤类型、分子特征、治疗方案、联合治疗等因素。这一块医生会比患者考虑得更清楚、更长远。本文仅科普靶向药耐药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的理解升“耐药”的概念。实际药物选择需遵从医嘱。
作者:良医汇小编
责编:BXY
图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患者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