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丨雲遊九天:地面模擬太空行,助力啟航太空夢
文摘
科学
2024-09-23 20:00
中国澳门
王欣悦 高波 彭康麟
本文刊登於本報第20期A4探索版
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旅遊已不再局限於地球的疆域,其邊界正不斷向外擴展至浩瀚宇宙。太空旅遊,作爲這一趨勢的先鋒,正經歴著前所未有的增長與變革。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火箭可重複使用、生命維持系統優化以及太空醫療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太空旅行正從科幻小說中的情節逐漸變為現實。航天科技進展降低了太空探索的門檻,也使得太空旅行更加安全、可靠,從而吸引了更多非職業宇航員的目光,包括普通民眾、企業家乃至藝術家,他們渴望著太空旅行親身體驗宇宙的浩瀚與壯麗。盡管目前成功踏足太空的個人仍屈指可數,未及兩位數,但由SpaceX、維珍銀河以及藍色起源等私營航天企業引領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太空旅行向更廣泛的公衆羣體開放,預示著旅遊業卽將邁入一個全新的紀元--商業化太空旅行的新時代。科技的飛速進步,如同破曉之光,照亮了通往星辰大海的道路,使得太空旅遊這一曾經被視為天方夜譚的夢想逐漸變得觸手可及。然而,高昂的成本與複雜的技術門檻,仍像兩座巍峨的山峰,橫亙在多數人心中的太空夢之前,讓許多人只能遙望而無法親身體驗。在此背景下,地面太空旅遊應運而生,作為一種折衷方案,巧妙地利用現有的科技資源與技朮,例如虛擬實境等技術,可在地面上爲太空愛好者開闢另一條親近宇宙的途徑。這一概念的起源可追溯至天文觀測者爲追求更佳觀測條件而遷徙的傳統,而今已演化爲一係列豐富多彩、互動性強的旅遊體驗。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箭發射時的萬人空巷,到俄羅斯開放宇航員訓練中心,讓遊客親身體驗模擬訓練的刺激與震撼;再到美國太空博物舘內,一件件珍貴的太空探索文物訴說著人類探索宇宙的壯麗史詩,同時提供沉浸式體驗,讓每一位訪客都能感受到那份來自宇宙深處的召喚。深入研究地面太空旅遊體驗對於把握公衆對太空的認知態度、預測太空旅遊市塲的未來發展動向,具有舉足輕重的理論與實踐價值。這不僅能幚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消費者行爲,還能爲太空旅遊産業的規劃與發展提供寳貴的參考依據,共同推動人類向星辰大海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圖1 加加林宇航員訓練中心 (圖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圖2 美國太空博物館 (圖源: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官網)
地面太空旅遊體驗,諸如沉浸式的天文舘之旅、高科技博物舘探索以及親臨火箭發射現塲的觀測活動,爲地球上的遊客們搭建起一座通徃浩瀚星辰的橋樑,使那些懷揣太空夢想卻暫時無法穿越天際的人們得以近距離感受宇宙的奧祕。這種形式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公眾對太空的好奇心與嚮往,還作爲太空探索教育的生動課堂,促進了太空文化的普及。然而,關於地面太空旅遊是否會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人們對於親身進入太空的眞實渴望與選擇,這一議題尙缺乏系統的研究與定論。它可能旣作爲一種替代品,滿足了部分人的太空幻想,也可能激發了更多人對更深度、更直接太空體驗的嚮往以及對太空的敬畏。當前,旅遊體驗業已躍居旅遊業價值創造的核心地位,成爲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近幾十年來,學術界不斷深耕,致力於剖析並優化旅遊體驗的內涵與價值,其核心特質被精闢地歸納爲四大維度:教育啟迪、審美享受、現實逃避與休閑娛樂。過往研究表明,這些維度的旅遊體驗深刻影響著遊客的態度轉變,態度轉變進而又可細分爲情感層面的親近與疏離,以及認知層面的觀念重塑,這一理論框架在文化旅遊、生態旅遊及休閑旅遊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充分驗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豐富的研究成果多聚焦於傳統旅遊形式,對於新興且極具前瞻性的太空旅遊領域,其適用性尙待進一步探索與驗證。太空旅遊,作為旅遊産業的革命性飛躍,其獨特的環境、高風險性及前所未有的體驗內容,勢必對遊客的態度與行為産生截然不同的影響。因此,直接將既有旅遊體驗研究成果套用於太空旅遊,不僅顯得有失偏頗,更可能忽略太空旅遊所特有的挑戰與機遇。此外,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空白領域在於,地面模擬的太空旅遊體驗,諸如太空博物館參觀、太空科學中心探索等,是否與眞正太空旅行態度之間存在潛在聯繫值得研究。目前,相關文獻鮮有觸及這一重要關聯,未能揭示地面體驗如何具體地塑造或改變人們對太空旅遊的預期、興趣乃至潛在的憂慮與懷疑。理論上,此類地面體驗可能成為激發公眾對太空旅行嚮往的催化劑,亦可能因信息的局限性或不確定性而引發公眾的疑慮,這是太空旅行從地面到天際的研究空白。地面航天旅遊,有望成為通往真實太空旅行的前哨站,逐步實現民眾的航天夢。航天博物館,作為地面航天旅遊的典範,如何更有效地引領民眾領略航天的非凡魅力,享受航天旅遊的無窮樂趣,值得深思。因此,深入探究遊客在地面太空旅遊體驗過程中的感受以及體驗後的態度變化尤為迫切和重要。本文精心挑選了“移情”、“真實性”與“沉浸感”三大維度來衡量遊客的體驗品質,並以“認知態度”為標準來評估遊客後續的態度變化。研究結果揭示:移情、真實性與沉浸感不僅直接且顯著地影響遊客對目的地的認知態度,同時還透過敬畏之情媒合於其認知態度,真實性對認知態度的影響最為深遠。這一發現對地面太空旅遊業的實踐操作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在當今競爭激烈的旅遊市場中,旅遊業的目標已遠遠超越了僅僅提供基礎旅遊服務的範疇,它更加聚焦於如何匠心獨運,為遊客打造獨一無二、高品質的旅遊體驗。這種體驗不僅是對遊客基本需求的滿足,更是對其內心期望的超越,讓每一次旅行都成為難忘的記憶,創造的核心價值要能聯繫旅遊體驗與遊客的感知態度。透過提供卓越、深層次的旅遊體驗,地面太空旅遊業能夠深刻地影響遊客的心理感受,塑造出積極正面的認知態度。這種態度的轉變,直接促進了遊客滿意度的提升,進而鞏固了他們的忠誠度,為旅遊目的地和旅遊企業帶來了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這一發現激勵旅遊經營者不斷探索與創新,致力於設計出既吸引人眼球又觸動心靈的旅遊產品與服務。服務更加關注遊客的情感需求與個性化體驗,透過融入文化元素、提升服務質量、打造特色場景等方式,全方位提升旅遊體驗的豐富性和深度。這種以遊客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可促進地面太空旅遊產品的差異化競爭,也可推動整個旅遊行業的轉型升級。其中,敬畏感在地面太空旅遊體驗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當遊客在旅行中感受到自然的壯麗、歷史的厚重或文化的深邃時,他們往往會心生敬畏,這種情感的激發使得旅遊體驗更加深刻和難忘。地面太空旅遊規劃者和管理者應當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點,透過精心策劃和設計,創造出能夠引發遊客敬畏感的旅遊項目和產品。這樣不僅能夠提升遊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還能夠增強他們對旅遊目的地的情感認同和歸屬感,為地面太空旅遊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一發現還為地面太空旅遊業的管理與營銷策略提供了寶貴的戰略指引。它促使旅遊業者不斷追求卓越、勇於創新,以提供更加優質的旅遊體驗為目標,從而全面提升旅遊的品質與效益。在未來的發展中,旅遊業有望借助這一發現的力量,實現更加繁榮和可持續的發展。圖4 遊客在珠海太空中心體驗空間站生活 (圖源:觀海融媒)
本文強調提升遊客於太空博物館之遊歷體驗的質量的重要性。旅遊體驗的核心特質躍然紙上,分別為移情、真實感與沉浸式體驗,此三者往往為遊客所期待,卻也易被忽視。遊人踏入太空博物館,初衷乃欲親近浩瀚宇宙,親身體驗那超脫日常、置身星海間的感覺。然而,現今部分航天博物館面臨吸引力欠奉、缺乏互動及深度探索機制之困境,致使遊客難以達成預期體驗。有鑒於此,從管理視角出發,太空館首要之務乃強化遊客的體驗感知,透過多元化、多樣性的活動與設施設計,鼓勵遊客積極互動、深度參與學習歷程,實際的作法如下:培養敬畏之心:在太空博物館的運營中,培養遊客對宇宙的敬畏之心是至关重要的。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遊客對未知的好奇心,更是為了激發他們對自然、科學以及人類探索精神的尊重與敬仰。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管理者應巧妙運用太空之壯麗風貌與探索歷程,點燃遊客內心的敬畏之火。例如,建造一個接近真实的太空舱模型,讓遊客穿戴宇航服進入,體驗微重力環境下的生活,感受宇航員在太空中的孤獨與挑戰,從而加深對太空探索的敬畏;或是設置一個專門區域,播放來自宇宙深處的聲音,如星雲的膨脹聲、黑洞的吞噬聲等,讓遊客通過聲音感受宇宙的神秘與壯麗,激發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敬畏;還可以利用光影技術打造一條“時空隧道”,讓遊客仿佛穿越時空,從宇宙的起源到現代的太空探索歷程一一展現,體驗宇宙的無限可能與人類的不懈追求。同時,邀請知名宇航員或天文學家進行現場講座,分享他們在太空中的親身經歷與感悟,讓遊客聆聽到第一手的太空故事,進一步增強對宇宙探索的敬畏與嚮往。圖5 退役宇航員陳全在珠海太空中心進行航空航天科普講座 (圖源:觀海融媒)
強化教育功能:為提升遊客知識層面,管理者應豐富教育活動形式。例如,定期舉辦天文觀測活動,邀請專業天文愛好者或教師帶領遊客使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空,講解星座、行星等天文知識,讓遊客在實踐中學習;舉辦科普講座,邀請專家學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解析複雜科學原理;設置工作坊區域,提供材料讓遊客親手製作航天器模型,如火箭、衛星等,通過動手製作加深對航天知識的理解;設置互動展覽區,利用遊戲化、模擬器等手段,讓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於娛樂中汲取知識;開發專門的數字化互動學習平臺,包含豐富的天文、航天知識庫和互動遊戲,遊客可以通過手機或平板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的便捷性和趣味性。持續優化改進:引入智慧導覽系統,根據遊客的興趣和偏好提供個性化的參觀路線和推薦,提高參觀效率和滿意度;建立有效機制,定期收集並深入分析遊客反饋,洞悉其對旅遊體驗、敬畏感培養及認知改變的真實感受;提供多語言講解服務,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遊客的需求,增強國際化水平;對館內設施進行環境友好型升級改造,如採用節能燈具、雨水收集系統等,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傳達環保理念;根據時事熱點或節日節慶定期推出主題展覽,如“中國航天歷程展”、“國際太空日特別展”等,保持展館內容的新鮮感和吸引力;利用問卷調查、面對面訪談及社交媒體等多元渠道,廣泛搜集意見。隨後,根據反饋結果,精准施策,無論是優化展品陳列、新增教育項目,還是改善館內設施,皆應以滿足遊客需求、超越其期待為目標,不斷推動太空博物館的服務品質邁上新臺階。地面太空旅游能夠有效激發遊客的移情能力,在心理層面與太空環境產生連結,從而增強體驗的真實感與沉浸度。這一過程中,敬畏情緒的產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一種深層次的情緒體驗,不僅加深了遊客對宇宙奧秘的理解與尊重,也促進了他們對未來太空旅行的嚮往與積極評價。地面太空旅游業者應注重營造高度真實且能引發敬畏之情的體驗環境,通過科技創新與場景設計,讓遊客在地面就能預見並感受到太空旅行的震撼與魅力。此外,還應加強對遊客心理變化的跟蹤研究,以便精準把握市場需求,不斷優化產品與服務,從而推動太空旅游從夢想走向現實,實現人類探索宇宙的宏偉願景。總之,地面太空旅游可從旅遊心理學呼應人們的太空夢,多數人們雖然因著現實的經濟等諸多因素而無法上天,卻也在地面太空旅行中得償宿願,太空旅游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不僅向宇宙深處開闢藍圖,也在地面鞏起了人們實踐太空夢的創新選項。
王欣悦,現就讀於澳門城市大學學習國際旅遊管理博士專業課程。碩士研究生階段論文研究方向為太空旅遊,論文題目為:The effect of ground-based space tourism experiences on space tourism cognitive attitude——Validating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awe,致力於通過探索地面太空旅遊體驗,為真正太空旅遊的發展做出貢獻。相信通過研究地面太空旅遊,能夠普及太空文化,激發遊客對於真實太空體驗的嚮往。
高波,現任澳門城市大學副教授兼學士課程主任,其研究方向包含服務質量及產品創新、遊客體驗研究、文化旅遊、智慧旅遊、品牌管理,除此,亦對創新旅遊秉持開放態度,自己與指導研究生參與了太空旅遊的著書與論文發表。
彭康麟,現任澳門城市大學教授,曾任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客座教授,擔任明新科技大學副教授與系主任,並在英國、美國、德國、香港多所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研究興趣為太空旅遊、旅遊經濟、財務與會計,在國際學術期刊論文、專著、專利上具有諸多成果,為旅遊與交叉學科優秀科研人才。
作者 | 王欣悦 高波 彭康麟
編排 | 雲曦
審核 | 柒樾
歡迎掃碼關注文旅報
更多新聞更多資訊
歡迎投稿來信
ctnmacau@126.com
關注最新動態
http://www.ctnmacau.com/index.php?m=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