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今年的年终奖取消了,大家要理解公司。"
这则消息在某央企的工作群里炸开了锅。更让基层员工难以接受的是,在财务数据被曝光后,他们发现管理层的薪酬不降反增。一位基层员工无奈地表示:"降本增效怎么就成了基层员工的专属任务?"
近期,多家央国企密集启动新一轮"降本增效"计划。表面上看是为了提质增效、瘦身健体,但深入观察不难发现,这把降本的手术刀,始终对准着同一个群体 —— 普通基层员工。
在64.9%的资产负债率压力下,央国企确实需要"轻装上阵"。但为什么"轻装"的重担,总是由最基层的员工来扛?
让我们走进这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看看"降本增效"背后的真相。
01. 双重标准的"降本增效"
"降本"这把刀,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它会自动绕过高层的办公室,跳过中层的会议室,最终精准地落在基层员工身上。
某央企一线技术人员小张告诉笔者:"今年的效益工资砍了30%,说是为了降本增效。但上周的内部会议上,领导还在讨论要不要更换新的公务用车。"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降本"逻辑,在央国企内部早已不是新鲜事。
02. "感恩有饭吃"的职场PUA
"大环境这么差,能有份稳定工作就该知足。"这句话正在成为央国企管理层的万能句式。一位基层员工吐槽:"每次听到领导说'要感恩',我就知道又要让我们多干活少拿钱了。"
更讽刺的是,一边要求基层员工"感恩",另一边却在预算报表上大手大脚。一张办公用纸的超额使用都要被通报批评,可动辄上百万的"企业文化建设费"却从来不被问责。
03. 责任总往基层推
"企业效益不好,是因为基层员工不够努力。"这种甩锅式的说辞正在央国企管理层中流行。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据某经济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央国企人均创收能力的下滑,与管理层决策失误的相关性高达78%。**但在追责时,往往是"上面发决策,下面担后果"**。
04. 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最能干的都走了,留下来的不是有关系就是没本事。"一位央企中层干部道出了残酷现实。当降本增效变成了对基层的单向剥削,必然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有意思的是,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新词开始在央国企内部流行:
"合规摸鱼":只做本职工作,拒绝无偿加班 "精致偷懒":完成任务的同时,拒绝承担额外责任 "优雅躺平":在保住饭碗的前提下,消极应对各种"增效"要求
05. 短视政策的长期代价
当"降本增效"变成了"降薪增压",当"提质增效"异化为"提压减薪",这种短视的管理方式正在透支央国企的未来。
一位长期关注国企改革的专家指出:"如果继续让基层员工独自承担降本增效的压力,不仅无法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反而会加剧组织的内耗,最终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