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5天,13酒企,再访酒都的酒脉

文摘   科学   2024-08-14 08:18   内蒙古  


酒都宜宾呈现何等“蓬勃”的模样?

盛夏,四川盆地南缘的宜宾潮湿闷热。如此高温下,为保证酒质,大部分酒企都选择停产,放起了“酒假”。

厂房内热闹暂缓,原本蒸腾的白烟散去,唯有静默的老窖池,依傍水系伫立。

三江汇流之处,金沙江带来唐古拉山原生的冰雪,岷江承载富饶灿烂的古蜀文明。两江交汇于宜宾,便汇合成古朴又崭新的长江。

|三江汇流之处 图源/视觉中国

流动的江河成就了宜宾的酒香。中国白酒之都,因酒而兴,与酒同生,它以近两千亿的营收体量向八方宣示着“豪横”的在场。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宜宾。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1城,5天,13家酒企,我们看产区庞大骨骼下充盈的“血肉”,去寻五粮浓香中“和而不同”的声音。

相信每一个曾到过宜宾产区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五粮?

名酒与大江大河共生,自古以来宜宾航运畅通,商贾物产丰富,文化的碰撞给予这座城市“包容并蓄”的性格。五粮工艺的形成就是此精神最好的注解。

源自非洲的高粱、跨海而来的美洲玉米、原属西亚的小麦,在交流与开放中沿着长江“流入”宜宾,也被善酿的宜宾人一一尝试用于酿酒。

历史上溯至南北朝时期,彝族人用小麦、青稞或大米酿成“咂酒”,成为多粮酿造之始。

至唐代,宜宾人用粟米、高粱等四粮酿成“重碧酒”,红极一时。宋代的“姚子雪曲”之五粮仍是雏形,明代陈氏的“杂粮酒”才标志五粮酿造的技艺基本成型。

配方不断动态调整,终于在历代酿酒人的实践中,形成如今高粱、大米、糯米、小麦(替换掉荞麦)、玉米的现代五粮配方。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荟萃成醇”“各味协调”,五粮之精华融合于大国浓香,五粮液之“和美”将宜宾、将中华文化中的包容和谐诠释得淋漓尽致。

五粮液:长江“零公里”的和美未来

合江门地标广场前,岷江、金沙江与长江汇合,滚滚东流。宜宾古城背靠翠屏山,形成山水环绕的“生地”。

古时商贾聚居的冠英古街如今修复为开放式景点,大江文化、马帮文化、酒文化在穿梭的游人中传递。

五粮液的“十里酒城”就坐落在这生态与人文交织的酿酒生态圈内。

顺着五粮液路,车流直通五粮液生态园区。在晴天的加持下,在道路起始点就能看到尽头巨大的厂徽。

路两端立了许多纯白的人物雕塑,李白、杜甫、黄庭坚......

杜甫乐道“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黄庭坚盛赞“姚君玉取以酿酒,甚清而可口,又饮之令人安乐”,名人与名酒的故事千年仍口耳相传。

|安乐泉与岷江江心水同源,从遥远的冰川雪山而来,所富含的矿物质为优质酒体提供助益

40多年前,在五粮液扩建基地,种下第一棵树时,就形成了“心照不宣”的约定:园区的树,只能修剪,不可砍伐。

如今,这些树已长得粗壮高大、枝叶繁茂, “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掩映其间。

博物馆产品展厅最中间陈列的是“501”系列产品,毫无疑问,它来自隐于宜宾老城的八家酿酒古作坊。

长发升、利川永、听月楼、天赐福、刘鼎兴、钟三和、张万和、全恒昌,共同构成五粮液的501车间。

灰瓦飞檐,朱红门面,这批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的酒坊内,600余年不间断发酵的明代老窖池仍是主力。

这些明代古窖泥的一部分如今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微生物一呼一吸,成就了唯一的“活文物”。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到访五粮液的这天,车间仍在生产。于是全球最大的浓香生产车间——523车间带来的感官冲击就直击心灵。

长1.6公里,13000多个窖池,年产能4.2万吨。

站在中间向前后望,雾气中窖池的延展仿佛无边无际,随着酒汽升腾,像误入一场充满酒香的梦境。

|车间摊粮时会加入一百度的沸水,能更好地促进粮食糖化,这可能也是蒸腾雾气的来源之一。
这里生产的密度很大,但工人都有条不紊,卷起裤脚进行着拌粮、摊凉、上甑的熟练动作。

这是纯手工的车间,一代代酿酒工匠日复一日学习积累,将技艺打磨得精湛、练得娴熟,从口口相传的经验,成为今天的标准。

五粮浓香和产区力量于是随着标准的制定与推广,日益向上。

宜宾酒业协会:“标准”的力量

在2023年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协会组织举办的“名优老窖池”认定中,宜宾产区获得认定的老窖池基数大,企业多。于是,对这些老窖池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除了窖池与窖泥本身,车间的青苔、霉菌、灰尘尘埃等,都被当作微生态的一部分被标准化保护。

一直以来,宜宾酒协都在推进酿酒团体标准的制定。

人工酿酒环节形成磨粉、制曲、窖池管理、上甑等标准;推出了机械化酿酒团体标准;实施了瓶储、坛储老酒团体标准;甚至,宜宾的特色植物桫椤也进入了有机原料酿造的草本白酒标准......

除了工艺准则,宜宾酒协也在探索风味的标准化。据介绍,如今宜宾产区正和江南大学合作,建立五粮浓香产区风味轮,提取保留特色风味,作为产区向内规范与向外宣传的名片。

过去的2023年,整个宜宾产区的营收和利润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产区的特色就在这一个个标准中具象、扩大。

宜宾酒:产区为名

2017年开始,由宜宾酒协主导,多家白酒企业共同申报了“宜宾酒”地理保护标志,又在整合产区资源后,成立了“宜宾酒股份有限公司”。

16个生产基地、1万余口窖池,数千口10年以上的老窖,100余位中国酿酒大师,生态、技术、人才顶尖联合。

以产区之名,宜宾酒引领着产区发展走向,就如同产区原酒江湖的“盟主”,将产区的话术统一。

“宜宾产区的第二张名片”的未来明朗。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浓香版图的飞速扩大,“川酒”几乎成为全国浓香型酒企的风味模板和目标。

许多酒企选择从川内直接购买调味基酒,宜宾原酒厂顺势而生如雨后春笋。

它们以五粮为底色,又各有亮眼之处。或生产工艺因地制宜,或储存方式与众不同,或以“科技创新”对标头部酒企,或选择在“浓香窝子”里潜心酿造清香和酱香……

规模有大小,产量有高低,但这些酒企能在如此“挑剔”的时代仍站得稳当,其背后“一点点”的不同或许正是生存之道。

高洲:“大王”的使命

一座酒都,两个“大王”,大王之间也渊源颇深。

上世纪80年代,前身为五粮液联办酒厂的高洲,所产基酒全部交由五粮液,这意味着,在生态环境、酿造工艺和酒体品质上,高洲与五粮液一脉相承。1992年之前,五粮液的浓香中都有高洲的助力。

|高洲原酒曾成就了诸多名酒,被誉为“名酒背后的巨人”

高洲横卧在一个狭长的山谷里,山谷形状像是一个东西宽,南北窄的小盆地。

在植被密集分布的厂区内,蝉鸣声不绝于耳。主干道两端是五颜六色的植物,从省外运来的金桂、银杏等茁壮生长。

非绿化区的生产车间旁,也栽满了各式桂花,侧面还伴有许多楠竹。巨大的金潭湖如绿色中的明珠,水质清透、鲜亮。 

|高洲厂区内的金潭湖

在毋庸置疑的酿酒生态下,高洲稳定增长的高产能逐渐塑造了和谐的酿酒微生态。

如今的高洲,酒质只会更为醇美。

在高洲的生产负责人田永康看来,五粮工艺不可挑剔、无可替代。但在自然地域有差别的前提下,几十年的生产,令高洲逐渐完善了更符合自身特色的工艺。

如原粮方面,高洲将大米和糯米的使用量提至40%,令酒体甜味更盛;再如大规模、连续使用的老窖池成为高洲的“窖泥自信”。

其实,筑窖技艺更是高洲的“技术自信”。高洲的窖穴内空科学,最大限度扩大糟醅接触面,令酒体窖香浓郁。窖池内部的窖钉和窖筋,分别采用当地生长一年以上的楠竹和硬头黄竹。

相比于石头,竹子不会阻隔微生物在窖池之间的流动,更不会产生对酿酒微生物不利的物质。其窖池用硬头黄竹搭建起五层窖筋,再用黄泥填充,稳固耐用,不易垮塌。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其实,这476口老窖池、6位国评、10万吨优质产能就是高洲的底气。

做好稳定品质的带头示范,迈出品牌化转型的崭新脚步或许是当下原酒“大王”的使命。

永乐古窖:将深埋的老酒和文化“启封”

1403年,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登基,万氏族人万达兴在宜宾的公馆坝地区建立万氏糟房头,拥有“天下美酒出糟坊,君爱民喜传四方”的美名,成为永乐古窖的源起。

|酒厂内的糟房头老作坊遗址,有着600多年的酿酒历史

1985年,时任酒厂厂长阳治国三顾红学会,成功注册“红楼梦”商标,又在两年后,借87版《红楼梦》名噪一时。

“国务院嘉奖令”“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文化名酒”;“糟房头”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传统酿造工艺在2014年入选《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种种称号都见证着当年红楼梦酒的风光无两。

2011年,‌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对明代“糟房头”遗址进行了发掘和考证。

该遗址被考古专家认定为“迄今为止,四川省第一次发掘出使用年代最早、要素最全、最单纯、出土文物品级最高的酿酒作坊遗址”。

这些由石板、‌石条垒砌的酿酒窖池,以及配备的石臼、‌石碾槽、‌石秤砣等生产工具,生动地展现了明代白酒酿造工艺。

走进建于1982年的传统手工酿造车间,木制的房顶下,1026口40多年的窖池不间断生产。“老工艺、老窖池、老原酒”,离不开“地藏”这一永乐古窖最为特殊的贮存工艺。

地藏储酒室内,一排排陶坛被泥土埋至坛口,仿佛“长”在土中。这里有万坛贮藏了三十多年的原酒。而露天地藏的区域草木茂密。

|永乐古窖的总经理吴嘉壕也提到,不做修剪的植被起到了一定的遮阳作用,对原酒老熟有利。

室内的陶坛用红油纸密封,室外陶坛上四四方方的盖板,同样起到了防止坛口的密封材料不容易被损坏的作用。

地藏的环境需要“控温”且保持了一定的湿度,与洞藏或窖藏的储存环境相似,促使原酒的醇化老熟和质量的提升。

崭新的品牌、传承的技艺、宝贵的窖池。

如今重组整建,厂区门口立着融入了明代设计的崭新大门。永乐古窖正重新擦亮老办公楼上的“红楼梦”牌匾,一步步拾起尘封的辉煌与文化记忆。

南溪酒业:当五粮浓香遇上“酒界卷王”

站在南溪酒业办公大楼的最顶层,隔着落地窗向外眺望,万里长江的第一道弯就这么直观地在眼前流过。

12年前,劲牌投资的浓香生产基地选址于南溪,或许就是因为这 “江湾生态”。背靠生态,厂区主动投入超过8000万的绿化成本,十几万棵树木在优越的环境中四季常青。

|南溪酒业的厂区与江湾的直线距离仅有300米

正如随处可见的标语“古法智酿”一般,从诞生那天起,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酿酒就贯穿了南溪酒业的始终。

占地100亩的车间共有3个,每个车间年产1万吨。但加上管理层,每个车间只有100多个工作人员。作为对比,若是纯手工酿造,万吨酒所需的酿酒工人至少上千。

在这里,现代化工具成为人最好的助力。

在宜宾的几天里,这里是整个产区唯一仍在生产的酒企。因为车间内空调全覆盖,主动调节厂内温度,能达到一年365天24小时不停产,这是何等“恐怖”的生产力。

普通浓香窖池以泥封顶,而南溪酒业选择用不锈钢盖代替封窖泥,四周设有凹槽,将酒液倒入缝隙里,密封效果更好。

|用不锈钢盖封顶的窖池,更提升了酿酒车间视觉上的“现代感”

除了窖顶,窖池的规格也更大。机械起糟不用考虑人力所能及的深度极限,所以,在保证了厌氧环境的基础上,这里的窖池会更深。

起窖后,糟醅被运往“静态摊凉”的传送带,高温的糟醅在空调、风扇、和旋转翻动的机器的共同作用下达到统一且理想的温度。

上甑环节所用的,已经是南溪酒业的第四代机器人了。机械臂仿佛拥有更多的“关节”,转身、抬手、旋转都像人手般灵活。为模拟人工,机械臂上有一些“眼睛”,来保证距离(与糟醅保持20厘米)、铺散的均匀性和温度。

机器人上端天花板甚至有废气的收集处理系统,这让来参观的洋河、古井贡酒等企业直呼被“卷”到了。

出酒时,人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馏酒管道的末端连接了不同的收集器,需要人工与机器合力判断出酒质量,从而流往不同的方向。

提及产能和储能,这个数字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25000吨的年产能,储能却达到15万吨。过去十年内,产出的原酒全部被分级储存于陶坛中。

藏酒洞是在原有山洞的基础上扩建改造的,洞内非常潮湿,瓷砖上被水浸过一般,脚踩过甚至有水花声。

|只产不卖是为了让酒体充分老熟,提升酒液质量
如此苛刻的品质标准带来极高的成本,酒界卷王当之无愧。

长宁再向北,就到了南溪。此处有万里长江汇合后第一处较大的湾,江水在此延绵10余公里,回转幅度近90度。

在这“第一湾”的流域范围内,生态资源十分优越。

这里是白鲟等珍贵鱼类的主要产卵地,也是过冬候鸟南下避寒的暂时停留的“驿站”,每年的11月,成千上万的鸳鸯、红嘴鸥等鸟类都会在这里休整。

图源/南溪发布

南溪位于臂弯的“凸岸”,水流减缓,水量丰富,深厚松散堆积物深厚松散,多种矿物质和和有利于酿酒的菌类随土壤沉淀。

于是,“臂弯出好酒”形容生态禀赋的南溪十分贴切。

今良造:“生态+”的常态化

走进今良造的厂区,遮天蔽日的绿荫下蝉鸣和鸟叫相映。这是今良造如今最老的产区,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

超一万平米的绿化分布着种群丰富的树木类型——靠近大门的道路两边种了许多蒲桃和桃子,工作人员戏称:这上面的果子500一颗,因为私自摘果破坏生态会被罚款。

一些高大且根系发达的榕类树木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这是俗称“橡皮树”的印度榕树,今良造许多年前专门将这种热带植物移栽于此。

银杏、石榴,还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矮枫、灌木等。厂区内部各有特色的区域植被,加之酿造功能区的特殊划分,使得每一个区块活跃的鸟类种群都不同,厂内小型生态圈的多元且相互影响,构成了和谐的“微生态”。

今良造对自身的厂区生态一直持谦虚低调的态度,如此优异的生态或许正是整个宜宾产区的共有优势。

2012年开始,今良造开始进行机械化探索,十多年的时间里,设备一台台增加,流程一点点完善。到今年五月底,除了起糟和入窖,其他流程几乎都实现了机械化的精细操作。

15000吨浓香、5000吨酱香,这是今良造酒业目前的生产规模。古蔺之外,南溪的川派酱香也有一席之地。

为名酒酿造好酒,中国高端基酒酿造基地”,如今,今良造仍在捕捉创新的渠道,电商便是其中一个。直播加短视频,使其在线上收获了超高关注度。

|2023年,今良造以10人的电商团队,创造了超4000万元的销售额。图源/今良造酒业

五粮浓香的正统基础上,生态加之精准技术、时代风向,今良造的老字号得以渐渐成为产区的底蕴。

金喜来:香樟林间的“生态酒谷”

若从高处俯视,半山腰处的山谷中,一条活水从云台山流出,两旁均匀铺满了茂密的林木。绿色围绕着有年代感的厂房,这片原是军工厂的土地,如今散发了酒香。

金喜来靠山隐蔽,高达90%的森林覆盖率带来丰富的负氧离子和鲜活的微生物群落。

厂区内有上万棵五六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大规模种植的香樟树,遮天蔽日的树冠能伸展到二三十米的高空。

图源/金喜来酒业

不止香樟,更有白兰、棕竹、圆柏、槲树、杜英、木芙蓉、红花羊蹄甲、垂丝海棠、悬铃花、蓝花楹等名贵树种上千株。

聊天时,总经理张仁友以一种抱怨式的“凡尔赛”语气说:到处都是楠竹,长得还很快。

极高的生态完整度,也体现在那棵被意外发现的四百余年的桫椤。一级保护濒危植物——桫椤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几乎苛刻,而在金喜来的“桫椤谷”,许多小小的桫椤仍在勃勃生长。

这里的植物和其他酒厂比起来稍显“杂乱”,但这种野生和原态令微生物种群更为丰富,对酒体大有裨益。

|桫椤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要早1.5亿年,是现今仅存的珍稀木本蕨类植物。

从尚未被开发的云台湖里汲取自然沉降、层层过滤的水用于酿酒,金喜来的“五粮浓香”风格相对柔和、甜净。

在求同存异中将优势放大,金喜来是宜宾产区的生态面表达。

竹海酒业:竹林深处有酒香

在“十里酒城”以南,有一条名为“长宁”的小河向北流过竹林,汇入长江,流经之地得名长宁县。

图源/竹海酒业

“云山竹海,天上人间”,世界上集中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林——蜀南竹海偏居于此。七万亩竹海翠绿无边,以天然的姿态“养育”了纯净的竹海酒庄。

盛夏燥热,但酒庄内林荫蔽日,目之所及都是随风摇动的竹叶。

园内有一百多个竹种,除了常见的楠竹、水竹外,路边也栽着竹身低矮、竹节粗短且突出的罗汉竹。许多特色鲜明的竹子旁都立了科普的小牌。

|罗汉竹在地上种植时能形成高大竹丛,也可作为小型盆栽供欣赏。

仔细观察会发现,酿酒车间内的窗框、栏杆、楼梯把手都用竹制作而成,竹子宛若这片园区的主人。

今年是竹海建厂的第四十周年,但其实老酒厂的酿酒历史已有八十多年。

在近乎完美的生态环境下,竹海酒业“奢侈”地使用经竹根多次过滤的纯净水源,传承五粮技艺,宣扬“自然道”的美酒理念。

酿好的原酒被储于竹林之中,吨坛有序摆放,在陶坛的“呼吸”中吐纳竹林的精华。

听到竹海酒业的宋成成提及对五粮浓香“竹香型”的探索时,不会有人觉得意外。

不同于将竹叶或竹子成分直接萃取并加入白酒的“露酒式”做法,“竹香”想创造的是将竹真正加入酿酒环节中。

如此,厂区和景区两个竹海的互动,带来了纯净绿色的生态地理联想。

车辆驶过田野,红灿灿的高粱茂盛地生长在田埂上、道路旁,现在正是高粱低头的季节。

图源/视觉中国

正如高粱在此可以随意生长,酒也遍地开花,一田、一泉、一人、一窖便能飘出酒香。

地处“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宜宾的酿酒禀赋滋养了浓香,但绝不止于浓香。

安宁烧酒:30年的清香之味

在宜宾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一家名为“安宁”的烧酒铺子,铺中摆放着土陶酒坛。

原酒该怎样流入市场?在成为品牌酒的“基酒”之外,安宁烧酒选择直接走进千家万户的酒杯之中。

1994年,安宁烧酒创始人胡学川在宜宾翠屏区开设了第一家散酒店,三十年,足以将门店规模扩张到1800这个庞大的数字。

宜宾产区的浓香对外颇有认可度,但安宁烧酒却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清香。“安宁”系列清香酒以高粱、玉米等为原料,沿用川派清香的小曲固态酿造。

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较短,且价格亲民,受众极广,如此就从根源上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在宜宾地区实现产品差异化。

图源/安宁烧酒

在浓香窝子里酿清香、在TO B趋势中做TO C,这便是安宁烧酒的两大“独行路”。但这两条路反而相辅相成,造就了散酒“北有百老泉,南有安宁”的全国性地位。

国美酒业:川酱一杯,盛满文化

佛来山脚,长宁县内,长江的一级支流——淯江从竹海而来,国美酒业被小河的臂弯环抱。山水合围,酒厂如一盏酒杯。

科学规划厂区的绿植其实并不是头部酒企的“趣味”之举,而是对布局与生态的科学表达。国美厂区的60余种植物中,竹类偏多,但随处可见的梨树也让厂区有荫有花亦有果。

图源/国美酒业

浓香车间中2746口窖池,有299口都是40年以上的名优老窖池,浓香之美毋庸置疑。而国美的酱香,虽产能相比浓香较低,但它也是川派酱香中不可忽视的“奇葩”。

国美酱香经历了两个阶段。16年前,国美师承郎酒工艺,酱香雅致醇甜,各味均衡,适口性强。而后又学习贵州酱香的古法工艺,酿出焦糊味重,香味突出浓郁的酱酒。

|国美酒业浓香酿造车间

国美的追求,其实并不仅是酒体本身。

文化+酒并不少见,但国美追求的,是刻在中华民族基因深处的主题“符号”。

象征百年好合之“喜宴”系列;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传统节日系列;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等人生四喜系列;凸显仁义礼智信等大儒之心的“国学”系列……

|图为国美酒业的生肖产品系列

以国美为缩影,宜宾产区许多曾“坚守本分”的原酒企业如今都做出了新的尝试,竹海酒业的文旅融合、长兴酒业“国馆”系列产品的华丽的文化设计;高洲、金喜来、永乐古窖等企业品牌化的大胆跨步……

标准的建立拉高了产区的“下限”,相比于其他产区,宜宾的“及格”即是“优秀”。

五粮浓香是宜宾共有且独有的辉煌历史,它将产区内所有生产者紧密连接,由微小之力合聚而成如今的兴盛。日新月异的白酒产业,未知的考验更需要“同向”的力量。

产区如树木,一个个枝丫只管向上生长。“目的地”不一样也好,因为方向越宽,荫蔽越广,大树才能长出参天的模样。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好酒地理局
用地理视角、科学解读和人文表达,构建一瓶好酒的话语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