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半月谈 | 仙茅

健康   健康   2024-12-04 12:45   北京  


茅草之中寻仙茅









仙茅

xian mao    

典趣

茅草仙药有仙茅


红花绿叶可入药






· 典故趣闻 ·


唐朝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西域有婆罗门僧来访,向玄宗皇帝李隆基(685—762年)进贡了一种来自天竺国的“神药”。此药功效“主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宣而复补”,有许多补益功效,尤其对男性壮阳有益,且久服还能“通神长生”。唐玄宗吃后觉得挺有效,其药方被皇宫所禁,不得外传。后来,安史之乱爆发,药方流落民间。再后来,该药方被王绍颜写进了《续传信方》里。此书流传较广,此后天下百姓都知道了这种“神药”。由于“神药”由婆罗门僧进贡而来,功效又似人参,大家初时就把它叫做“婆罗门参”。后来因其神奇的功效,慢慢地给了它一个汉化的名称“仙茅”。于是,它就以仙茅的正式名称被记载在本草典籍中,并被中医临床一直沿用至今。这种药材从植物名到药材名已经完全是汉化名称的“仙茅”了,并被正式收录入《中国药典》,而“婆罗门参”之名则被用来指代另外的一种植物与药材。


仙茅本身有着茅草一般的普通出身。虽说药名叫仙茅,但这种植物不开花时却像杂草,这就是它普通的一面。


仙茅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是南方各省区,喜欢生长在中低海拔林中、草地或荒坡上。仙茅根据林奈分类系统归属于石蒜科仙茅属草本植物,与它同科的有水仙花(水仙属)、君子兰(君子兰属),但不同属。仙茅的植株矮小,叶片较窄、光滑无毛,具有4~8朵花组成的总状花序,可以轻易与其他物种区分开。






图:徐克学(中国植物图像库)   



“仙茅”一词最早记载于《雷公炮炙论》,但只记载了药材炮制方法,未说明仙茅到底为何物。此后,多部医学典籍也有关于仙茅的记载。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外部特征描写,还附有“江宁府仙茅”一图。


《本草纲目》记载其功效主要是“补三焦、命门”,指出它的适用人群和禁忌。强调它是给人扶弱的,而不是给人壮阳的,强调“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针对它扶弱的特点,《本草求真》总结为“凡下元虚弱、腹冷不食、冷痹不行,靡不服之有效”。


临床实践也证明了仙茅并非男性专用药。在明代地方性本草的《滇南本草》中,首次记述了仙茅治疗妇人病症——“又治妇人红崩下血”,并附有“治妇人红崩下血,以成漏症”的方剂。仙茅对于肾阳虚引起的经期过长或崩漏疗效确实,常配伍补骨脂、淫羊藿、五味子等。仙茅发挥祛寒除湿、温肾壮阳的作用。


仙茅的著名成方,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有的仙茅丸。配方中有仙茅、苍术、枸杞子、车前子、白茯苓、小茴香(炒)、柏子仁与生熟地黄,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


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时方,是彰显两味主药的“二仙汤”。方中两味主药都有“仙”名,即仙灵脾(淫羊藿)和仙茅,此外还有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此方原出自上海曙光医院著名中医张伯讷先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共奏温补肾阳、滋阴降火、调理冲任、平其失衡的药效。仙茅、仙灵脾是补益肾阳的重要药对。


· 药材来源 ·

石蒜科植物仙茅的干燥根茎

· 性味归经 ·

味辛,性热。归肾、肝、脾经。


· 功效主治 ·

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适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痛,阳虚冷泻。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克。


· 食疗推荐 ·


仙茅虾
原料:仙茅9克,大虾250克,生姜2片,盐少许。
做法:仙茅用清水洗干净。大虾用清水洗干净,挑去虾线。生姜切末。将以上原料一起放入瓦煲内,加水适量,中火煲30分钟,加盐调味后食用。
功效:适用于肾虚阳痿、精神不振、腰膝酸软者,通过食疗起到补益作用。
说明:凡阴虚火旺者忌食。
仙茅鸡肉粥
原料:仙茅9克,金樱子15克,鸡肉100克,大米100克,盐、姜、葱各适量。
做法:先将鸡肉切细,将鸡肉放入砂锅中炖,然后将仙茅与金樱子用纱布包好,放入葱姜,在锅中共炖。待鸡肉烂后,取出药包,放入洗净的大米煮成肉粥,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肾壮阳,对滑精、夜尿频多可食疗补养。

· 温馨提示 ·


仙茅辛热,有小毒,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 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宣传,具体诊治请咨询专业人士。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设星标
狂点赞
点在看
去分享
您的支持是药娃成长的动力!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方式:yhlw_cmei@126.com

药葫芦娃
汇聚广大药师作为科普志愿者,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合理用药知识,不断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相关素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