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
在国际佛学界公认的原始佛教经典《巴利三藏》当中,找到了由佛陀释迦牟尼的弟子们记录的、佛陀住世时所宣讲的佛法,其语言特征善用譬喻,通俗易懂,措辞精妙,真实客观。犹如能扶正颠倒的,能显现被隐藏的,能告知迷途者的路,能在黑暗中持明。
五十四.種子
“比丘們,有五種植物的種子。這五種種子是什麼呢?以根作為種子,以莖作為種子,以枝作為種子,以節作為種子,以種子作為種子。
“比丘們,如果這五種種子沒有毀壞、沒有腐爛、沒有受風吹日曬、新鮮、保存得好,但不給它們土壤和水份,這五種種子能否成長、成熟、豐滿呢?”
“大德,不能。”
“比丘們,如果這五種種子毀壞、腐爛、受風吹日曬、不新鮮,保存得不好,但給它們土壤和水份,這五種種子能否成長、成熟、豐滿呢?”
“大德,不能。”
“比丘們,如果這五種種子沒有毀壞、沒有腐爛、沒有受風吹日曬、新鮮,保存得好,再給它們土壤和水份,這五種種子能否成長、成熟、豐滿呢?”
“大德,是能夠的。
“比丘們,同樣地,土壤可視為四識住1,水份可視為喜貪,五種種子可視為識連隨識食。
“比丘們,對色有傾慕,對色有攀緣,以色作為立足之處,對色有愛喜,可使識不斷持續下去,並得到成長、成熟、豐滿。
“比丘們,或是對受有傾慕,對受有攀緣,以受作為立足之處,對受有愛喜,可使識不斷持續下去,並得到成長、成熟、豐滿。
“比丘們,或是對想有傾慕,對想有攀緣,以想作為立足之處,對想有愛喜,可使識不斷持續下去,並得到成長、成熟、豐滿。
“比丘們,或是對行有傾慕,對行有攀緣,以行作為立足之處,對行有愛喜,可使識不斷持續下去,並得到成長、成熟、豐滿。
“比丘們,如果有人這樣宣說:‘離開色、離開受、離開想、離開行,識有來、有去、有生、有死。’ ──這是沒有可能的。
“比丘們,如果一位比丘斷除了對色界的貪著,識便會被截斷了攀緣,沒有立足之處。
“比丘們,如果一位比丘斷除了對受界的貪著,識便會被截斷了攀緣,沒有立足之處。
“比丘們,如果一位比丘斷除了對想界的貪著,識便會被截斷了攀緣,沒有立足之處。
“比丘們,如果一位比丘斷除了對行界的貪著,識便會被截斷了攀緣,沒有立足之處。
“比丘們,如果一位比丘斷除了對識界的貪著,識便會被截斷了攀緣,沒有立足之處。
“比丘們,識沒有立足之處便不會增長,沒有行而得解脫。有解脫便會有堅立,有堅立便會有知足,有知足便沒有掛慮,沒有掛慮便親身體證湼槃,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五十五.感興語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世尊說出感興語:“若比丘時常心想:‘現在沒有我,沒有我所;將來沒有我,沒有我所。’ 他能斷除五下分結。”
世尊說了這番話後,一位比丘對他說:“大德,為什麼一位比丘這樣做能斷除五下分結呢?”
“比丘,不聽聞法義的凡夫不去看聖者,不知聖法,不學聖法;不去看善人,不知善人法,不學善人法。他視色為:‘色在實我之外’ 、 ‘實我具有色’ 、
‘色在實我之中’ 或 ‘實我在色之中’ 。
“他視受……
“他視想……
“他視行……
“他視識為:‘識在實我之外’ 、 ‘實我具有識’ 、 ‘識在實我之中’ 或 ‘實我在識之中’ 。
“色是無常的,但他不能如實知色是無常的。受是無常的,但他不能如實知受是無常的。想是無常的,但他不能如實知想是無常的。行是無常的,但他不能如實知行是無常的。識是無常的,但他不能如實知識是無常的。
“色是苦的,但他不能如實知色是苦的。受是苦的,但他不能如實知受是苦的。想是苦的,但他不能如實知想是苦的。行是苦的,但他不能如實知行是苦的。識是苦的,但他不能如實知識是苦的。
“色是無我的,但他不能如實知色是無我的。受是無我的,但他不能如實知受是無我的。想是無我的,但他不能如實知想是無我的。行是無我的,但他不
能如實知行是無我的。識是無我的,但他不能如實知識是無我的。
“色是因緣所生的東西,但他不能如實知色是因緣所生的東西。受是因緣所生的東西,但他不能如實知受是因緣所生的東西。想是因緣所生的東西,但他不能如實知想是因緣所生的東西。行是因緣所生的東西,但他不能如實知行是因緣所生的東西。識是因緣所生的東西,但他不能如實知識是因緣所生的東西。
“色是會消失的,但他不能如實知色是會消失的。受是會消失的,但他不能如實知受是會消失的。想是會消失的,但他不能如實知想是會消失的。行是會消失的,但他不能如實知行是會消失的。識是會消失的,但他不能如實知識是會消失的。
“比丘,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常去看聖者,知聖法,善學聖法;常去看善人,知善人法,善學善人法。他視色為:‘沒有色在實我之外這回事’ 、 ‘沒有實我具有色這回事’ 、 ‘沒有色在實我之中這回事’ 、 ‘沒有實我在色之中這回事’ 。
“他視受……
“他視想……
“他視行……
“他視識為:‘沒有識在實我之外這回事’ 、 ‘沒有實我具有識這回事’ 、 ‘沒有識在實我之中這回事’ 、 ‘沒有實我在識之中這回事’ 。
“色是無常的,他如實知色是無常的。受是無常的,他如實知受是無常的。想是無常的,他如實知想是無常的。行是無常的,他如實知行是無常的。識是無常的,他如實知識是無常的。
“色是苦的,他如實知色是苦的。受是苦的,他如實知受是苦的。想是苦的,他如實知想是苦的。行是苦的,他如實知行是苦的。識是苦的,他如實知識是苦的。
“色是無我的,他如實知色是無我的。受是無我的,他如實知受是無我的。想是無我的,他如實知想是無我的。行是無我的,他如實知行是無我的。識是無我的,他如實知識是無我的。
“色是因緣所生的東西,他如實知色是因緣所生的東西。受是因緣所生的東西,他如實知受是因緣所生的東西。想是因緣所生的東西,他如實知想是因緣所生的東西。行是因緣所生的東西,他如實知行是因緣所生的東西。識是因緣所生的東西,他如實知識是因緣所生的東西。
“色是會消失的,他如實知色是會消失的。受是會消失的,他如實知受是會消失的。想是會消失的,他如實知想是會消失的。行是會消失的,他如實知行是會消失的。識是會消失的,他如實知識是會消失的。
“他知道色會消失、受會消失、想會消失、行會消失、識會消失,因此時常心想:‘現在沒有我,沒有我所;將來沒有我,沒有我所。’ 他能斷除五下分結。”
“大德,一位比丘這樣做能斷除五下分結。大德,一位比丘要有什麼樣的知,什麼樣的見,才能當下盡除各種漏呢?”
“比丘, ‘現在沒有我,沒有我所;將來沒有我,沒有我所’ 是一個沒有畏懼的地方,但不聽聞法義的凡夫對此生起畏懼,會有畏懼。
“比丘, ‘現在沒有我,沒有我所;將來沒有我,沒有我所’ 是一個沒有畏懼的地方,多聞法義的聖弟子對此不會生起畏懼,不會有畏懼。
“比丘,對色有傾慕,對色有攀緣,以色作為立足之處,對色有愛喜,可使識不斷持續下去,並得到成長、成熟、豐滿。
“比丘,或是對受有傾慕,對受有攀緣,以受作為立足之處,對受有愛喜,可使識不斷持續下去,並得到成長、成熟、豐滿。
“比丘,或是對想有傾慕,對想有攀緣,以想作為立足之處,對想有愛喜,可使識不斷持續下去,並得到成長、成熟、豐滿。
“比丘,或是對行有傾慕,對行有攀緣,以行作為立足之處,對行有愛喜,可使識不斷持續下去,並得到成長、成熟、豐滿。
“比丘,如果有人這樣宣說:‘離開色、離開受、離開想、離開行,識有來、有去、有生、有死。’ ──這是沒有可能的。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斷除了對色界的貪著,識便會被截斷了攀緣,沒有立足之處。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斷除了對受界的貪著,識便會被截斷了攀緣,沒有立足之處。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斷除了對想界的貪著,識便會被截斷了攀緣,沒有立足之處。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斷除了對行界的貪著,識便會被截斷了攀緣,沒有立足之處。
“比丘,如果一位比丘斷除了對識界的貪著,識便會被截斷了攀緣,沒有立足之處。
“比丘,識沒有立足之處便不會增長,沒有行而得解脫。有解脫便會有堅立,有堅立便會有知足,有知足便沒有掛慮,沒有掛慮便親身體證湼槃,自己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比丘,一位比丘要有這樣的知,這樣的見,才能當下盡除各種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般若寺是修行者的正法道场
分享佛陀智慧、愿诸有情众生,发菩提心
行菩萨道,普利一切
四川 • 都江堰 • 般若寺
看破 | 放下 | 自在
更多佛学知识、法讯、
义工报名请长按识别
二维码
责任编辑 | 上圣下智法师
资料 | 佛经资料
摄影 |般若义工
排版 |果愿
审核 | 果净
交通方式
公共交通
成都犀浦坐动车到都江堰离堆公园下,转2路公交车到蒲阳,对面过
街坐机动三轮车到寺。
成都犀浦坐动车到都江堰快客站,门口坐20路公交车到蒲阳,对面
过街坐机动三轮车到寺
客车
成都茶店子客运站坐班车到都江堰客运站,转2路公交车到蒲阳,对
面过街坐机动三轮车到寺
自驾
般若寺点击查看导航
“分享”或“留言”即是供养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
许愿祈福,功德无量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