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一条新的影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季,终于要开播了!!!虽然主角换了,感觉不如之前的,但还是狠狠期待!
我心中女性必读的书,不多,《那不勒斯四部曲》算是其中之一。
不仅有书,HBO翻拍了同名电视剧【我的天才女友】。想当年,电视剧那个风靡啊。
那不勒斯四部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主义作品,像《第二性》《始于极限》那样直白,但它细腻、尖锐、深刻的描写,就像是触摸到了我的童年,久久不想从故事里抽离。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贫民窟女性史诗,所有女性都能从中获得共鸣。
我们做了这么多努力,然而新的一代仍在重复之前的故事。我们是一连串影子,上台时总是带着同样的爱恨情仇,还有欲望和暴力。
那不勒斯四部曲不是社会学论文、不是采访集,而是4本易读的小说。
因为叙事过于宏大,把女性友谊、阶级、婚姻、母女关系写得太到位了,这部作品甚至是不少北大中文系学生的研究对象。
友情提示,不要轻易入坑,因为它精彩到让你忘记时间!我是连续几天追到了大半夜舍不得睡觉。
那不勒斯四部曲是高开高走的神作,共四部,被翻译成近四十种语言在多国出版,销量已破千万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费兰特热”。
而作者费兰特是谁,却无人知晓。
自从作者从1992年开始写作时,她就从未公开露面过,甚至连是男是女都并不确定。
作品一旦完成,
它们也就不再需要作者了。
这套小说有多牛?
每一部都进了豆瓣top250,并且评分都不低于8.7分。仅在豆瓣就有超过50万人标记读过,还吸引了不少男性读者。
可能是那不勒斯的人情事故,太像中国了,这个20世纪的意大利故事,搬到任何一个中国乡镇也不违和。
原来我们从小经历的迷茫和绝望,全世界通用。
所以这套神作写的是什么呢?
👉 讲的是真实到冒犯的女性友谊。
女性交往的阴暗面,像此消彼长的寄生关系,夹杂着好与坏,一直会处于变化之中,但牢不可破。
当你的女朋友比自己漂亮、聪明、刻薄,你又发自内心地喜欢她时,你们会如何相处?
那是一种“希望你好,又见不得你比我好”的丑陋,彼此竞争、嫉妒、惺惺相惜,相爱相杀。这种难以言喻的矛盾,大家应该都体会过。
“女人的友谊只在少女阶段存在,将由男人的介入、男人的登临而宣告结束。”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件事。
👉 是长达50年的女性成长记实录。
从青春期、结婚、生育、事业有成到中老年,她们在人生曲线中荡来荡去,被遗弃,对一切世俗上头后祛魅,撞得头破血流,最后决定只为自己而活。
👉 讨论如何跨越阶层。
当一个女性靠嫁人迈入了理想的阶层,她会融入其中吗?她能逃离原生家庭吗?
当一个女性希望靠教育改变命运,她将会面临哪些挑战?
本文含有严重剧透。
1
当你为了摆脱贫穷,嫁入豪门
在小城那不勒斯,怯者愤怒,抽刃向更弱者,暴力是一种生活方式。
所有人都是暴力的簇拥者,有钱人打穷人,男人打女人,父母打孩子,女人打女人。
生活就是这样,在别人让你的生活变得更难之前,你最好先行一步。
故事的叙述者莱农,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她知道这是不对的:
莉拉和莱农也来自这样的底层家庭。
她们是班里成绩最好的第一二名,总是人群的焦点,一个桀骜不驯,一个性格温顺。
莉拉三岁就认字,不仅聪明,身上还有股别人都没有的狠劲,她敢向讨厌的男生扔石头,和街区的恶霸正面刚。
她深深吸引了乖小孩莱农,两个性格相反的女孩,渐渐成为了朋友。
而她们小学升学时,人生来到了岔路口。
莉拉是鞋匠的孩子,一家人靠父亲补鞋维生。
大哥早已辍学在家里帮工,莉拉小学毕业后,父亲就告诉她不能上学了。
当莉拉与父亲争辩时,他甚至把女儿从二楼扔了出去,摔断了她的胳膊。
莱农是市政府门房的长女,虽然家里同样困难,但在老师的再三家访下,莱农的父母同意让她继续读书,前提是必须考第一名。
她出色地做到了,全科满分!
但莱农依然自卑地觉得,自己哪里都比不上莉拉。
她去图书馆领奖,却发现图书馆借书最多的前四名,全是莉拉的假身份。
莉拉写的小说《蓝色仙女》,她觉得那是只因天上有的作品,自己写的是一通乱麻;
连她考了满分的希腊语,也是靠莉拉教她的诀窍才学好的。
跟随她,觉得比不上她,被她伤害。
但又不愿离开她,青春期女孩的友谊就是这样充满别扭。
而莉拉何尝不是在追随莱农的脚步呢?暗自较劲的她们,也互为彼此的依靠。
她羡慕能读书的莱农,所以拉着女友逃课去远方看海,希望她能被惩罚,和自己一起辍学;
得知莱农要学希腊语,她赶紧去图书馆借书,跟上脚步;
但当莱农身处险境时,瘦弱的莉拉会毫不犹豫地把刀架在混混的脖子上,像一个战士。
这时的莉拉,已经不是当年满头脏辫,被人讨厌的瘦丫头了。
她聪明、漂亮,有脾气,和那不勒斯的所有女孩都不同,她总能轻松吸引男人的眼光。
而小城最有钱的混混马尔切洛,就是莉拉的众多追求者之一。
迫于家里的压力,也为了不被有钱有势的恶霸强娶,她嫁给了同样有钱的肉食店长子斯特凡诺。
斯特凡诺懂莉拉,他重金买下莉拉做的手工鞋,为她开店,把她宠成公主,还把莉拉全家人拉出了贫困线。
日子应该很快乐吧。
然而,在婚礼现场,混混的父亲成了证婚人,而混混脚踩莉拉牌手工鞋粉墨登场,原来他们都成了鞋店的合伙人。
莉拉的脸,瞬间像坟墓一样苍白。
她终于明白,世上没有理所应当的爱,丈夫爱的,是她可以折现的才华和外露的美貌。
随后,婚姻赋予了她新的名字,切断了她的社交源,丈夫的暴虐逐渐显露,爱她,也打她。
她渐渐也接受了这个事实,每个那不勒斯男人都这样。
书中让我最难过的片段是,当莉拉结婚后,她开始惧怕书本了,她开始不学习,甚至鄙视“知识分子”了。
不是她没有读书的能力,正因为太明白自己的才华和天赋会被浪费,为了家族,她只能选结婚这条路。
太痛苦,那不如主动远离,选择愚昧。
她会像祖辈的女人一样,变成喋喋不休的的愤怒花瓶,她不再有探索世界、做自己的可能性了。
她告诉女友莱农:
你要一直读书,学习是永远都学不完的,我给你钱,你要一直学下去。
你是我的天才朋友,你应该比任何人都要厉害。
她没说的后半句是:请替我完成走出贫民窟的梦想。
2
当一个小镇做题家成为中产
我们大多数人或许更像莱农,一个在大城市扎根的小镇做题家。
生活在天才女友的光环和阴影下,她坚持早起读书,考更高的分数。
莱农没有意识到的是,当一个人努力学习,勤奋就成了一种习惯,而好成绩也会变成一种习惯。
求学的路上,莱农遇到了好老师。
小学老师奥利维耶罗是小城女性地位的见证者,深知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当她得知莱农考了高分时,她几次来做家访,让她父母保证会让孩子继续读书。
“这个姑娘会成为你们的骄傲!”
她不留余力地夸奖莱农,还还找来二手课本省学费,甚至把莱农送到自己住海岛的姐姐家度假。
“你需要离开这里”,那时的莱农,不明白老师这句话的深意。
莱农读过很多书,但没有自己的思想。不过她明白,好好读书是唯一能走的路,不管路的终点是什么。
她不想成为母亲那样,做一个臃肿、低俗的庶民。
靠寒窗苦读和贵人相助,一个门房的女儿,成了家里第一个大学生,成为文坛新星。
她嫁给了一位高知家庭的大学教授,被众人羡慕,成了同龄人里唯一彻底走出那不勒斯的人。
莱农做了一切“正确”的决定,用读书改变命运,同时运气很好,走在社会的上升期,嫁给了“还不错”的男人,甚至还有婆婆帮衬自己的出版事业,让她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作家。
但生孩子后,在被母职裹挟的日复一日中,她彻底失去了自我。
她出轨了。
在这段平淡但正确的婚姻里,她明白了丈夫只是想要一个约定俗成的妻子,一个听话的妻子。
他不允许家里请保姆,因为不想家里有奴隶,就让妻子成为奴隶,一个会洗衣服、熨衣服、打扰卫生、做饭,带孩子,不用付工资的奴隶。
婚姻、育儿、事业、自我,到底该选谁呢?
围城里,围城外,谁又比谁过得更好?
这本书写透了“庶民”突破生活的两种可能:嫁人和读书。
尽管都是头破血流,但读书,靠自己头脑的那条路,更可能会拼出一个可靠的结果。
莱农认为,不断学习和掌握文化,是个人摆脱贫穷和无知的方式,她的路子非常成功。
但要产生一种深刻的变化,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整体性的变化。
还好,到故事的最后,她们两人都靠教育的“武器”做到了。
3
我妈是庶民,但她真的爱我。
莱农很久以后才意识到,她一直讨厌的母亲,是唯一默默托举自己的人。
莱农的妈妈斜眼、跛脚。她嗓门很大,总是怒气冲冲。
她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检查双腿,担心自己也变成跛子:
可能每个女儿长大的过程中,都看不见母亲的好,是她最激烈的批评者,想远离她。
但哪个妈不盼着孩子好?
在五六十年代的那不勒斯,莱农的妈妈不懂教育的价值,却从未拖过女儿后腿。
在家里拿不出钱给莱农补习,莱农考砸了不想学习时,她鼓励女儿,“你可以自学,没人说这样不行”。
当莱农要独自远行,去一个陌生的海岛度假时,妈妈马上买好了船票。
船开了,她依依不舍地离开,走得很笨拙。
那一刻,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世上所有父母牵挂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
女儿越飞越高,要去自己够不着的地方,她就一声不吭地,把钱放在桌上。
一边用方言骂骂咧咧,一边在背后安排好一切,这样的爱,很东亚。
或许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一些事情后,才能理解自己的过去,理解自己的父母。
结婚后,莱农通过高知家庭的丈夫,进了上流社会的圈子。她的婆婆阿黛尔,是一个有文化,好出身的太太。
阿黛尔在出版社工作,她一直鼓励莱农写作,靠人脉签下了她写的小说,甚至会在莱农被读者恶评时安抚她,她认真地教莱农如何做一个好作家。
生活方面,她会在莱农租房前突然出现,变出一个更好的房子;也在儿媳带娃分身乏术时突然出现,让一切恢复正常。
她教莱农如何谈吐和打扮,甚至带她去看认识的牙医。
莱农很长时间都觉得,阿黛尔比亲妈更像一个母亲,一个优雅端庄的理想妈妈。
直到她和丈夫的关系破裂的那一天到来,阿黛尔褪去了客气的面孔。
“我之前给你的,我现在要拿回来”。
原来所有的一切,仅仅是为了体面。当阿黛尔拒绝把孙女留在脏乱差的那不勒斯时,莱农终于明白了:
这么多年里,我一直觉得,你是我想要的那种母亲,但我错了,我母亲要比你好得多。
一切都会回到起点。
人到中年,和母亲和解依然很难,但至少会试着去这样做了。
当母亲病倒,莱农和她的关系意外地缓和了许多,她开始毫无禁忌地袒露心声,聊自己的病腿,聊老师为了让她升学有多执着。
最后,妈妈告诉了莱农一个秘密:
她觉得她一辈子最美好的时刻,就是莱农出生时,她最爱、只爱莱农。
你是我唯一真正的女儿,我只为你操心,一直都是这样,好像其他孩子都是养子。
对她付出最多,期望她走出去,过得幸福,所以才会对女儿的出轨最为难过。
书的译者陈英老师在采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母女关系里面隐含着女性问题的关键:女性要承认和接受自己的身份,就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母亲。
而在目前的社会机制里,女性对母亲的“厌弃”似乎很普遍,这会导致女儿无法处理好自己和身体、身份的关系。
质疑妈妈,理解妈妈,成为妈妈。
当莱农怀孕时,她决定忍受腿疼,装瘸腿,只为了让妈妈留在她的身体里。
莱农明白了,妈妈是庶民,但她真的爱我,现在我也爱她。
莱农说,她的生命就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最后,离开了莉拉和母亲,她回到了梦开始的那不勒斯。
而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