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孩子对电子产品有自控力?醍醐灌顶

文摘   2024-10-30 08:13   广东  

父母最操心的事之一,一定是孩子和电子产品的拉锯战。


戒不掉、放不下的平板和手机,应该怎么管?


前阵子读了《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这本书,看得过程中,我数次想有和你们分享的冲动,真心觉得每个家长都应该看看。



作者是一个哈佛毕业的加拿大儿童精神科医生。


从脑科学的角度,讲述了电子产品是如何引发孩子的感受,影响我们的行为的?电子产品是如何让我们变得不理智的?



读完只想说,这不仅是一本控制孩子屏幕时间的说明书,也非常适合手机上瘾的我们。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自己都控制不了刷手机的手,又怎么能去保护孩子呢?



真的强烈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书中让我最受启发的一些内容,聊聊电子产品为什么非常容易成瘾,以及给娃使用电子产品的策略。


孩子用手机有多普遍?


社科院曾在2022年出版过《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我国10 岁以下和 10—19 岁网民分别占 4.4% 和 14.3%。


青少年网民数量近 2 亿!


孩子们上网一般会做哪些事?


  • 看视频和听音乐是最主要的目的,其次才是写作业 / 查资料(36.4%),也是为了聊天。

  • 在具体app中,短视频类和其他视频网站最受未成年人欢迎。

↑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

与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

中小学生每天平均玩手机或电脑的时长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些数据和结论时感受如何,我是有深深的担忧。


手机本该是工具,现在却成了孩子们的玩具了。


我有次带叮当去博物馆,有个学校的初中部学生组团来研学,结果没想到这些初中生都坐在地上忙着玩手机游戏。


他们被手机束缚,从电子产品中想获得更多,而对真实世界向往少了。



更让人担忧的点是,有了手机,孩子们就不需要想着怎么摆脱无聊,甚至不用学着坐下来放空自己和思考了,只要不断地刷屏,在app之间切换就行。


对于大人是不是也一样呢?我是手机不在手里就觉得空空的,少了点东西。


所以到底是我们在控制手机,还是手机在控制我们?



书中一个让我比较意外的事实是,科技巨头公司的高管们,在给孩子提供电子产品这件事上,很谨慎。


苹果的已故创始人乔布斯,会限制孩子们在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而苹果现任CEO Tim Cook,禁止侄子使用社交媒体。


微软创始人规定,他的孩子们在14岁前不能拥有智能手机。


把视角扩大,硅谷的大多数高管,要么禁止,要么严格限制自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科技产品的制造者们,并不是推广电子产品给下一代的大使,为什么会这样?


有4个原因👇


1

沉迷电子屏幕 

可能改变孩子的大脑


脸书的创始人Sean Parker曾说,只有上帝知道他在对我们孩子的大脑做些什么。


2019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的《儿科》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


初学走路的孩子如果在屏幕前的时间过长,大脑中的髓鞘形成水平会比较低并且他们的读写能力与语言能力也较低。


髓鞘起着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和人类的认知功能紧密相关,主导着我们信息存储、检索、处理、感知以及行动的能力。


当髓鞘太薄或遭到破坏时,人脑神经信号的传导会变慢,或者停止,进而会引发心理健康、行为以及神经病学方面的问题。


以及可能导致——


睡眠不足、长期久坐、姿势不良、近视、焦虑、上网成瘾、网络霸凌……



也就是说,电子产品过度使用可能影响孩子的大脑,从而影响他们的各项生理功能。


它们带给了孩子即时的快乐,但这种快乐,并不一定是通向幸福感。



2

对电子产品上瘾

是符合人性的事


这句话听起来很可怕,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先说连我们大人都戒不掉的手机。


回想看看,当你在朋友圈晒娃和精修过的照片,突然收到几十条点赞和评论时,心里有没有甜滋滋的,好激动?


当你刷抖音、小红书,是不是一刷就手停不下来,一眨眼居然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当你深夜逛淘宝,看直播,有没有莫名其妙地买下一堆自己没那么需要的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一切都来自快乐荷尔蒙

多巴胺



当我们收到朋友圈的点赞,评论互动时,那种充实的幸福感就来自多巴胺释放,它让我们快乐,充实,感到被爱。


这是一种和生命一样古老的原始体系,会把我们瞬间拉回到热带大草原的时代。


如果我们做了提高生产率的事,比如狩猎、采摘或建立关系,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来奖赏我们,让我们多做这样的行为,这曾经是人类活下来的关键。


但如果是停不下来地刷屏,持续做刺激多巴胺分泌的事,多一点,再多一点!


那就是上瘾行为了。


我们刷手机是为了放松,但是刷多了让人很烦躁,很空虚。就像一个黑洞,会把人吸进去。



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沉迷手机不完全是人“有没有控制力”的问题,手机里的各种软件,本来就是顺应人性设计的。



先来了解下互联网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社交网站和app大多不收费,互联网是靠点击率和博眼球来赚钱的。


当用户在产品上花的时间越多,开发者就能够从广告商那里挣越多的钱。


👉 说得直白点,开放者的工作目标,就是让用户上瘾,摧毁人的意志力。


软件的设计者利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想要被爱、被需要,被欣赏,和人沟通,以及获得胜任感、实现感等等。



他们用各种设计来阻止你退出软件,阻止你“回到现实”,努力让你成为忠实用户,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


书中举了软件开发者的一些“引诱式设计”,看完真觉得是全中,我就是很容易被这些方式吸引!


比如让人有点击欲的红色、追求社会认可的设计(如微信的点赞)、自动播放和不断刷新……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可变奖励模式,为什么我们一刷抖音、小红书和微博就停不下来?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刷到的是什么内容,所以只能继续刷,直到获得多巴胺的奖励。


但请记住,占了赌场平均收入80%以上的老虎机,就是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



我还想说,互联网比老虎机先进多了吧,它是有学习功能的,会越来越了解你的喜好,推送会愈加精准,让你愈加满意。


所以刷屏的手,更是停不下来了。


而孩子们很容易沉迷于游戏。


游戏成瘾,也是因为多巴胺。


当孩子在游戏中使出一招绝杀或晋级时,他们就会被多巴胺带来的快感击中。


孩子会记住这种感觉,玩更多游戏,渴求更多多巴胺,被更大的愉悦感淹没。


👉 很多网瘾少年沉迷游戏的原因都是因为,游戏满足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未曾满足的需求和欲望。


比如成就感,如找到线索、获得高分、晋级等。


或者陪伴,当在游戏中和队友们配合默契时,他们会忘记现实世界没有挚友的孤独。


游戏提供了一个快乐的避难所,那里他们才气勃发,朋友众多,可以呼风唤雨当英雄,这就是游戏上瘾的原因。


从生化的角度来总结一下:


玩游戏和社交媒体冲浪会让人分泌多巴胺,感到即时的快乐,但会以减少催产素(人与人的亲密感)为代价,然后分泌过多的多巴胺,这会使孩子感到孤独、焦虑,情绪低落。


为了和这些负面情绪对抗,孩子们就会想要更多的多巴胺,这就是电子产品上瘾的机制,形成恶性循环。



3

孩子比我们大人

更容易上瘾


我们大人都很难控制住玩手机的手,而对于孩子,更是如此。


一是因为,他们的大脑额叶没有发育完全,在做选择时,还没有形成善于权衡,有远见、懂延时满足,也就是停下来的能力。


二是,青少年的大脑受激素的驱动,非常喜欢三种刺激多巴胺的行为:


冒险、尝试新事物、被关注。


这也是刻在基因里的行为,远古时的年轻人需要冒险进入新的领地,需要寻求配偶,需要维持生存。



所以他们更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比如“吃洗衣球挑战”,而在面对ipad的诱惑时,孩子会更容易上瘾。


因此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孩子非常非常需要父母的引导。


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我们的生活不过是由一大堆习惯组成的。


当孩子解锁手机150次时,这并不是150个理性决策的结果,而是都源于习惯。


每一次体验、思考和感觉都会触发上千个神经元,它们反过来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一条神经通路,就像在树林里踩出一条新路。


当行为不断重复时,神经通路就会越来越通畅,越顺滑,行为就变成了无意识的习惯。


有研究显示,我们日常活动中40%的行为都是依赖习惯,处于自动运行模式。


优秀,本身也是一种习惯。


新习惯被激活比较困难,因为它们只是树林中的狭窄小路,所以走得费劲。


而电子产品很容易让人养成一些坏习惯,吃饭看平板、走路看手机、坐姿不正、久坐不动、晚上不睡觉玩手机等等。



好消息是,对于孩子,大脑的可塑性和适应性比成年人更强,有更多形成新通路的空间,所以更容易发生改变。


养成或改变习惯,永远不晚。



4

所以电子产品真的是

洪水猛兽吗?


科技,不是非黑即白的。


科技对于我们,就像火对于原始人一样,它为人类带来了爆发式的大脑发育,而同时火也有摧毁一切的力量。


电子产品就是数字时代的火种,它一定会成为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为远距离地和家人朋友联系提供了条件;社媒让孩子关注社会,去思考自己小世界以外的东西;我们可以随时打开电脑,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新的语言,这是我们小时候不敢想的事啊。


而另一方面,沉溺手机和电子游戏又非常容易,能让一个好孩子变成脱离社会的网瘾少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我们应该怎样教孩子健康地使用电子产品呢?


三个大原则。



一是,尽可能延迟延迟再延迟,孩子第一次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


在准备提供孩子电子产品之前,引导孩子培养三种生活技能,它们是能够健康使用电子产品的基础:


  • 情绪调节:能感受到并调节自己的情绪;

  • 社交技能:能以一种合作的态度,自信地与人交流互动;

  • 时间管理:他们可以遵守时间表,按时睡觉、运动、学习。



第二个大原则是,我们可以把科技类比为食物:


远离“有毒科技”,限制“垃圾科技”,

并将“健康科技”作为均衡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教孩子远离有毒食物,限制零食,

注重健康食物一样。



健康科技=水果、蔬菜和蛋白质


引导孩子实现自我关爱(用科技改善健康)、联系他人,以及激发创造力的3C科技,是健康科技。


比如和家人朋友视频聊天,做平面设计、做音乐、画画,使用运动app做运动、正念、监测睡眠等等。


垃圾科技=薯片、糖果等加工食品


垃圾科技就像垃圾食品一样,可以让大脑释放多巴胺,带来即时的快感。


但它没有转化为更有意义的行为,不能实现3C(促进关系、更富创造性、彼此照顾),说到底,这是一种肤浅的,不能真正让人快乐的娱乐方式。


所以我们应该严格限制孩子的电子游戏和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接触得越少,效果就越好。


有毒科技=毒药


有毒科技指的是任何会引发压力反应的科技,应该尽全力避免它。


比如网络霸凌、色情内容、在社媒上攀比。



最后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请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在模仿大人。


如果我们都手机不离手,和孩子聊天时一直盯着手机屏幕,空闲时总是无意识地刷短视频、看直播,那孩子会这样做也不足为奇了。


最后想用书里的一段话来做个总结:


很难想象,从政治、文化、教育再到人类大脑,我们的世界有哪一个方面是科技无法改变的。




为了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健康茁壮成长,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正是我们的祖先所做过的事:


自我关爱、相互联结和创造力。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全新的,但是,答案却一直在那里,那就是,认识你自己,爱护你自己。


屏幕时代,希望你我和孩子们都能失衡的世界找到平衡。



参考资料:

[1] 光明日报《孩子用手机如何“拿得起放得下”——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现状与干预措施调查》

[2]《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特征、问题及其治理策略》





 往期推荐 
 一本差点被书名耽误的好书,年度Top预定!
这本书大人和大孩子一定要看看
看完只想点赞,成人书单上新!
我心中女性必读的书
9.2分!太难得,强推给每一位成人看

【成人书单】枪炮、病菌与钢铁 | 谁在争夺世界经济的铁王座 | 夜航西飞 | 局外人 | 克拉拉与太阳 |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 我与地坛 |

看不见的女性 | 认知觉醒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 杀死一只知更鸟 | 看见孩子 | 早安,怪物 | 那不勒斯四部曲 |

封面插画 | lea_zupancic
编辑 | 桃子    美编 | 可欣



丹妈读童书
深耕儿童阅读,分享经典书籍、纪录片影片、教育资源,为孩子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