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爆发!这一次,足以影响全球格局

创业   2024-10-16 06:57   山东  


「时代的变局
正造就一个伟大城市的崛起。」


文/五童  图/Pixabay
个人观点仅供交流



估计很多人觉得标题浮夸了,但真正看懂形势的人会发现,这是客观事实。

前不久,中央明确了思路: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

这其中涉及了很多地方,比如云贵川渝、陕甘宁等。但真正在这一波转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必定是重庆。

必定!是重庆。

为什么?好几位自媒体圈的朋友给出答案,因为国家给重庆新的定位,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

这个解释过于敷衍,我想细细谈一谈。


产业西迁绝不是简单的新三线建设。

首先想讨论一个观点,很多人讲这次产业西迁视为“新三线建设”,我认为大错特错。

三线建设的背景是什么?

1958年中苏决裂,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并延烧到中国南部地区。

所以领导人指出,中国经济命脉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

说白点,一是要求在危机中不会被一锅端,二是希望能形成国防工业堡垒。

但这些都不是最紧要的。当时苏联撤走专家、停止投资,中国自身有限的资本完全支撑不了当时的苏式军重工业。

怎么办?去西部寻找廉价劳动力,靠劳动替代资本,维持国家工业化。

最极限的案例就是,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816军工洞在涪陵建设,先后投入6万多人。但你要知道,这其中除了军队,当地很多农民也都有参与。


那么,今天的产业西移是什么背景呢?

某音上分析,是朝鲜和韩国要打仗了。我当时都笑喷了。

这俩要是真打起来,作为门户级地缘,我们确实会下场——其迫切性甚至超过了前两天的“枕戈待旦”2024B演习。

但可以预测,朝鲜半岛问题不大。

它的本质是,美国降息后大量资金在国庆节前进入了中国市场后,美国需要挽回这些资本。于是当局者一方面释放加息信号,一方面在东北亚制造一些恐慌。

但话扯回来,产业西移的背景与美国确实有些关系。

年代有点久远,我尽量不废话。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引发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通过金融资本向全球转嫁通货膨胀。

谁用美元,谁就要接受美国转移的危机。

但作为大国,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动作,比如搞一带一路、东亚自贸区,甚至和欧盟的欧元一样,看能不能搞一个东亚的亚元。

美国走金融资本路线,靠美元把控全球经济利益。我们的举动显然抢了别人的蛋糕。

当时奥巴马还提出要把60%的军力部署在亚太,当然有很多借口和“美名”。但实际上就是正面搞不赢,不讲道义要动武。

道义放两边,利字摆中间——学过中学《政治》的人都知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管他什么道义?

想当年,欧元市场占有率逼近美元,一度只相差1%。结果,欧盟边上俄乌战争打仗了,资本出逃。

很见效的。欧元的币值无论怎样被打压,始终维持在高于美元约30%,直至俄乌战争,变成1:1左右水平。

但这些种种,之前的政治家们都没有讲透,直到川普上台。生意人来到政治舞台,用一些大白话把美国的真实意图坦白给大家。

卡脖子、管控、禁售、制裁……国际贸易感觉做不下去了。

怎么办?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先看国际循环。

以前国际循环的通路是海运,所以主力在沿海,操盘手是外资,目的地是欧美。出口量无论多大,实际上是外资挣到了钱。

这里有几个问题。沿海聚集了大量的产业,然后从西部吸引廉价劳动力过去打工,还不交社保,导致西部本身没有人才建设,更为沿海提供了教育和养老。

另外就是,海权方面,我们确实不占优势。

重点来了。是重庆,重庆率先做出了改变。

2008年,重庆决定将笔电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距离沿海较远,零配件和销售方面的物流成本较高,很多企业都不愿来。

是当时的重庆市长黄奇帆干了几件事。

亲自到惠普总部,承诺3年内将一个整机所需要的零部件80%本地化,做到几乎零物流成本,做不到就补贴所有物流成本。

亲自去找富士康,不谈招商谈生意,声称惠普给了重庆4000万台电脑的单子,富士康要是把零部件制造基地带去重庆,至少能拿到1/3甚至1/2的单子。

最最最重要的是,重庆花了半年多,先征得国家有关部门同意,然后把重庆到欧洲沿线各国海关、铁路公司的负责人请到重庆协商,打通了“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

陆权时代来了。

之后,中国-新加坡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落地在重庆。重庆作为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与西部12省区市以及海南省和广东湛江市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新的出海路径也找到了。

那么,未来大量的国际循环,特别是中西部商品,都将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走向亚非欧大陆。

有人会问东部该如何。东部的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正在向中西部转移了吗?

重庆正在成为国际循环的一个节点。


再看国内大循环。

还要再解释一下。其实循环,不只是我们理解的贸易,也有产业协作。

比如国际循环中,我们与东南亚各国合作,提供技术帮人家搞基建、提供资金和人家搞合伙事业。

为什么东南亚好做,东北亚一直合作不起来?

其实是产业纵深上没有办法协作。日韩的资本、技术、工业等发展得都挺好,他们需要的是销售市场。

但我们的资本、技术、工业也不错,也需要销售市场,没办法协同。

东南亚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相对弱一点。我们可以成为这些国家工业的上下游,而不是每一个平行环节都要对着干。

产业纵深能够协作,这是关键。

国内大循环主要也是这样的。以前珠三角、长三角,这些经济圈要可谓金融资本过剩、产业资本过剩,相互都在找产品市场。

那么两个区域的产业纵深没有办法协同,像极了我们与日韩。

在全国六七个同类的经济圈里,成渝经济圈是一个最最最特别的例外,地处西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都还有增长空间,并且劳动力相对廉价。

成渝经济圈成了国内产业纵深协同的关键。

那么,东部区域的资金、技术是不是可以投向成渝经济圈?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不是可以在成渝经济圈甚至更西部落地?

要知道,重庆领头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未来最优市场距离。

曾经嫌弃内陆货运物流成本高的那些产业,现在都要无限靠拢重庆,靠拢成渝经济圈。

就像港资投的厂为什么一直聚焦在珠三角?因为珠三角距离香港最近,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用最低物流成本运到香港。

想想。


最后我想说。

目前来看,因为渝新欧大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算得上“双循环”中最节点性的城市,没有之一。

而产业西迁,并将助推重庆乃至整个成渝经济圈的大爆发,甚至会影响全球格局。

一个数据正在预告未来:今年截至目前,重庆基础设施投资在整体投资中,占比达到了惊人的63.7%。

未来,已来。


- FIN -


点击图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

您还可以在虎嗅、36氪、钛媒体、界面新闻、新浪财经、澎湃新闻、腾讯新闻、搜狐新闻、雪球、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知乎、微博、脉脉、QQ浏览器等平台浏览我们的内容。


渝鲁大道
链接成渝经济圈与东部沿海经济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