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丨东南大学柴人杰等团队合作研究发表AAV介导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进展与展望的综述

学术   2024-11-19 19:40   浙江  

iNature

遗传性耳聋是最普遍的感觉缺陷障碍,有超过100个已确定的耳聋相关基因。临床治疗选择目前仅限于外部设备,如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

2024年11月18日,东南大学柴人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仕明,山东大学Xu Lei共同通讯Advanced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AAV-mediated Gene Therapy for Hereditary Deafness: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的研究综述。该综述阐述了遗传性耳聋的基因治疗,包括该领域的临床前研究和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与AAV介导的基因治疗相关的挑战。

基因治疗在各种遗传疾病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并已成为遗传性耳聋的潜在治疗方法。它已经成功地恢复了20多种遗传性耳聋模型小鼠的听力功能,并且几乎可以完全治愈由OTOFERLIN (OTOF)突变引起的遗传性常染色体隐性耳聋9 (DFNB9)患者,从而为其他形式的遗传性耳聋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转化范例。然而,由于内耳结构的复杂性、耳聋基因的多样性以及腺相关病毒(AAV)靶向的不同类型内耳细胞之间转导效率的差异,需要针对不同遗传形式的耳聋采用精确的基因治疗方法。

听力损失会对个人的语言发展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引发社会和经济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到2050年,至少有7亿人将需要听力损失康复。遗传因素占先天性听力障碍的50%,遗传性耳聋在生命早期就表现出来,目前缺乏具体的药物治疗。人工耳蜗植入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受听神经完整性等因素的影响。

DFNB9基因治疗遗传性耳聋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转化(图源自Advanced Science

2012年,研究人员利用重组腺相关病毒(AAV)将Vglut3基因导入毛细胞,成功恢复了小鼠的听力,这标志着耳聋基因治疗迈出了第一步。此后,对由Otof、Tmc1、Pcdh15等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耳聋的基因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些治疗方法已将小鼠模型的听力恢复到野生型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基因治疗常染色体隐性耳聋9 (DFNB9)的临床试验中,患者的听力得到了恢复,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然而,由于耳蜗复杂的结构,使用基因疗法治疗耳聋仍然存在许多挑战。这些复杂性增加了对治疗效果的要求和对精确度的要求。研究旨在系统总结基因治疗遗传性耳聋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及面临的现实挑战,为基因治疗遗传性耳聋的临床应用提供视角。


参考消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02166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love_iNature),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3701829856 或邮箱:iNature2020@163.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iNature
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