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回国一个多月来最大的感受

文摘   2024-08-26 08:30   浙江  

上个月21号,我从比利时布鲁塞尔飞回上海,直到今天,在国内呆了得有一个多月了。

由于已有两年没有回国,这次回国让我觉得自己更像个游客,不管看什么事情都有了一些新的视角和感悟。我在过程中也会不断地把我这次回国遇到的人,与我在欧洲遇到的人作比较,来作出一些共性差异的结论。

由于是公众号文章,我一般在做这种结论时都会比较谨慎,所以我现在也会比较谨慎地说,我个人觉得,这次回国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接触到的中国人的好奇心比我接触到的欧洲人的好奇心都要弱很多


好奇心是个不怎么需要解释的概念,相信大家都懂!我个人这些年不断学习的感受是,好奇心真的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最直接的,有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你才会不断去学习,不断去了解未知的事物。再接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你逐渐发现未知事物无比浩瀚,也就学会去敬畏你所未知的事物。久而久之,每当遇到一些“非主流“的观点或人时,你的第一反应不是将其视为异类,你的好奇心会首先被激发:为什么要这样认为呢?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呢?抱着这种种对背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你也就少了很多对他人以及他人观点的judgement(评判),转而抱着一种尊重的态度去学习,去考察


这种现象在我认识的中国人,以及生活在我周围的中国人身上很少看到。比如,我妈妈因为过两年要准备去荷兰养老了,我告诫她要努力学习英语,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她就开始用平板下载Duolingo开始刻苦学习。结果,隔壁七八十的老太太跑过来,看到她学英语,上来就是一句:英语有啥用,学什么英语!

有好奇心的人,或许上来会问:你怎么突然开始学英语?我们生活在小乡镇里,学英语有啥用呢?然后我妈妈就会和她讲自己学英语的原因,但是老太太并没有这么做——好奇心能够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事实的潜在距离,没有好奇心的人就会误以为自己的想法就是现实……

国内很多的老人大致都是如此,当然我也有遇到有意思的老人。前两天比利时的朋友来中国旅游,顺道来我家过夜,我和我妈就带她去我家这边的山上玩(我们家是从山里出来的)。我们那天早上坐客车上山,坐到最后一排,外国朋友的特殊长相自然就吸引了乘客们的注意。坐我旁边的一个老爷爷就问我们,这位朋友来自哪里,我们说了比利时后。他就问道:那个都德的课文《最后一课》是不是就是描述那边的事情呢?(如果你还记得的话,《最后一课》描写的是普法战争时期,主角名字我依稀记得叫小弗朗士,当我们试图理解小弗朗士上最后一课的感受时,我学会了“百感交集”这个词)后面那位老爷爷还讲欧洲的分封,如何与中国的分封不同,很有自己的理解,从他身上我能够感受到那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但是这样的老人太少了!


你可能觉得这是老人,老人本身就相对固步自封一些。但事实上,我接触的同龄朋友们也并没有给我太多好的印象。最近和高中的同学吃饭,我两年没回国,本以为可以和他们聊一些国外的事情,他们也会很感兴趣,并且与我讨论。但结果是,他们丝毫没有问起我在国外的生活,而是聊起了谁谁谁考了编制,去哪做了公务员,谁谁谁结婚了……并没有说聊这些事不好,我自己也喜欢听一些过去同学的八卦,但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在国内的时候,就总会好奇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国外的情况。但对于很多我周围的朋友来说,询问国外的事情似乎只会出于个人的实用目的,比如要出国,不然他们就对国外的世界丝毫不感兴趣。

我自己在意大利旅游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委内瑞拉出生,目前定居立陶宛的朋友。虽然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去委内瑞拉以及大多数拉美国家,但是我对他们国家的发展历史就很好奇,很多拉美国家的民主化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他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搜了好多维基百科和我讲委内瑞拉发展的问题。他目前还在读Political Science的本科,励志要帮助改变委内瑞拉困苦的现状,他也一样对中国的发展充满好奇,前阵子还发消息问我能否帮忙寻找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实习,特别有意思!

不过,刚刚提到的这几位朋友都是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实际上,很多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都给我类似的感受,而这些年来想去体制内工作的年轻人又越来越多,很难让我不以为年轻人的好奇心在不断降低……

当然,这也可能是我的主观偏差,如果果真如此,请原谅我带有个人局限性的主观偏见。我只是觉得,在国内,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学习总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满足自己好奇心的享受,学习总是一项任务,而不是一种永不腻烦的娱乐;学习总是一阵折磨,而不是一段探索真理的旅程。而这种对于学习的厌烦,这种好奇心的缺失,不仅会导致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储备下降,同时也会导致一个人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他人,理解他人的观念,理解他人的行为——好奇心缺失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相反,我在欧洲认识的人,以及结交的朋友较少给我这样的感受。我在比利时起先的室友是个法语老师,但是在遇到我的时候刚好辞职。他对自己想干什么还没有想好,后面去了西班牙打工度假,又去了墨西哥学习像动物那样舞蹈,他最喜欢听我聊我在中国的生活和感受。作为朋友,他对我的过去充满了好奇心,而我也对他的想法充满了好奇心。

当时还有另一个室友,她是学习导演的,我和她说根特和我的家乡很像,让我觉得像回了家一样。她听到这句话以后,就和我说,你能和我讲一下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吗?我喜欢根特,也想听听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我感到好奇,我想我也会喜欢的!

我后面还在学校交到了不少各个国家的朋友,我们每周都要在一起聊上好久,聊不同地方的差异,聊大家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大家总是对他人的看法充满了好奇心,并且对对方为何给出这样的看法感到好奇。当然,并不是说欧洲没有缺乏好奇心的人,我后来也有交到没什么好奇心,生活没什么冲劲儿的室友,只是就总体而言,在欧洲并不容易遇到这样的人。


所以,我真的很喜欢和充满好奇心的人做朋友。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国内一直以来更喜欢和小孩子交流,孩童的好奇心往往是最完整的,他们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你可以与他们进行探讨,去聆听他们的想法,接受他们的询问。

有人可能会说,接受了这样艰苦的教育,再进入到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又有多少人还能够保持孩童那样的好奇心呢?我自己其实对此也深表理解,但我始终觉得,好奇心是十分可贵的,而我周围的很多人不仅失去了好奇心,更不珍视好奇心,这或许才是最大的问题。在我们社会中,总是有人愿意将其他很多东西的重要性,例如成绩,工资,业绩等等的重要性,置于好奇心之上,以抹杀好奇心的代价去实现这些目标。而当这种理念成为一种公认的价值观,被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所奉行的时候,好奇心就逐渐变成了某种奢侈的,只有富人才有条件拥有的东西,我们的社会也逐渐变成了一个让我觉得无聊,枯燥的社会……

我最后讲的话可能又有些大了,毕竟我所说的事实,可能只是我个人局限所见,后面的推论就更站不住脚了!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珍视自己的好奇心,保护自己的好奇心,如果你有孩子,有员工,有学生,也希望你能够呵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做一个对万事万物保持好奇的人!


PsychoStatisticia
一个统计学研究者的个人天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