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前聊聊在荷比念了两个硕士最大的收获

文摘   2024-07-21 08:30   比利时  

明天回国度假,转眼间出国已经两年了,上一次在国内还是20228月。

这两年我念完了两个硕士(二硕的毕业论文还没做),找到了荷兰大学的PhD岗位,并且也比较顺利地适应了在欧陆的新生活。

这两年也是连着搬了四五次家的,好几次都是跨国搬家,或许以后都不会有这么高频的搬家体验了。我公众号所有的文章都是在我现在坐的这个房间更新的,今天就来随笔式地写一下在这个房间的最后一篇文章,聊聊这两年硕士下来最大的收获,也算是对这个地方的一种告别。

谈到收获,这本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话题。我也跟很多在国内教育体制适应不良的朋友聊过,大家总能就荷比社会以及教育的优点聊上一整晚。这诸多优点当然有很多主观的成分,我也不打算一一赘述了,今天就来聊聊在学习和学术上我这两年以来最大的收获。

关注我公众号的老粉知道,我过去特别喜欢抨击国内高等教育,后来我觉得这么做有很多情绪和主观的因素驱使,而我很多时候在公众号吐槽,也算是一种自我的排解与疗愈。

除了国内的高等教育,我自己有时候也连带着应试教育一起喷,现在我想要澄清一下,我只是觉得应试的选拔制度不好,但是我在上大学前遇到的老师们都很好。虽然他们必须围绕着应试这一目的来展开自己所有的教学活动,但是也是他们的职业态度以及教学热情让我在很小的年纪就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

我还记得自己高中时期的化学老师,他是奥赛金牌教练,在我入学那年被我们高中挖了过来。我可以历数诸项他作为老师的罪名,比如他是个自大狂,喜欢在课上聊国际政治,现在在微博上都有机会搜到他当时上课关于各种时事的评论;再比如他不尊重学生,经常上课指名道姓骂学生猪头,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但是即使他是个如此混蛋之人,他依旧向我们说:如果你想学好化学,你必须把它当作你的情人!抛开诸多缺点与劣迹不谈,他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的热爱是无比真诚的,而我们每一个学生也都能感受到这一点,进而在很早的时候就建立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敬畏与仰慕。

我就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前往大学的,在大学里,我希望我能接触到更多更复杂的知识,丰富我的头脑和思想。我更希望能够看到一群更加激情澎湃,才华横溢的老师,在课上向我们大谈相关学科的知识与蓝图。

但是,很遗憾地,我在大学四年里鲜少遇到这样的老师。他们要么不在意学生,要么不在意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我在大多数老师身上看不到那样一种激情,用英文来讲就是Passion。关于这种激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其列为灵魂的基本成分之一,而笛卡尔就其完整的写过一本书——《论灵魂的激情》,韦伯更是在他的《以学术为业》中完整的阐述过,即使是做学术研究,也断不是像机械工人那样按部就班,它需要经年累月的坚持不懈与必不可少的灵感与激情!

可是,我遇到的大学老师们,不管年纪多大,往往就像年迈的老牛,庄重严肃,上起课来技巧与热情兼失。我很难看出来他们打心底,发自灵魂地喜爱他们的事业,我也很难感受到他们有任何的意图,想要引导我去喜欢这个学科……

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告诉自己,我这辈子都不要做研究和做学术——没有想到大学的学者们是这么无聊的一群人!


事实上,很多我遇到过的老师和学者,不仅无聊,而且傲慢。最遗憾的是,这些最不该出现在学者身上的品质,结合着一种传统美德式的伪善,是他们圆滑地立足在学术界中。初入大学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怀疑到底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还是我自己出了问题。为什么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进入这座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却遇到了一群“奇奇怪怪”的老师与学者?是的,那时候的我对世界,对人的认知都不充分,只是觉得他们很奇怪罢了。

直到出国以后,我才逐渐有幸接触到越来越多真正对自己的事业抱有激情的老师,这也是我这两年硕士最大的收获之一。我遇到的老师并不一定是十分精于教学或者学术的,但他们一定对自己的学科抱有一种热爱,享受自己站在课堂里,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感觉,而这对于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无疑也是一种莫大的尊重和鼓励!

我曾经写过,我现在所在的统计系的老教授借了我一本统计书。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的教学在学生群体中是最具争议性的,很多学生抱怨她讲的内容过于理论和非结构化,并且表示看不懂她出的考试题目。但是她对于统计教学的热情却是实实在在的,作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仍旧不忘奋斗在教学一线,整个系开课最多的老师就是她了。同时,她还特别喜欢与学生互动,并且乐于去记住那些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热爱思考的学生。

是的,在这边的学习,让我重新感受到了“被老师在乎”的感觉,这是自中学毕业以后就久违了的一种感受。如果你听过一些国外的课,或许会发现,很多老师会在开始上课前就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以及办公室位置,表示你可以随时找他/她讨论关于课程内容的一些思考和问题。在国内上课的时候,我只见过哲学系的老师会这么干(我自己也最喜欢哲学系的课)。而到欧陆以后,虽然很多老师并不会明确说明这一点,但是你能明确地感受到任何形式的讨论都是被鼓励和期待的。

对于教学与研究的热情,也使很多老师显得活泼而可爱。当然,也并非我遇到的每个老师都是如此,比如我就才刚刚quit了我的硕士论文,而之前的导师便不是一个能让我感受到这种热情的人。但总得来说,两年的经历,确实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曾经的我并没有错,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一群既聪明又有理想的人,他们聚到一起,干着各种我认为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人活在一辈子,总会遇到各种不公。而比较巧合的是,生活在国内,我们总会群体性地遭遇各种时代性的不公,而这些不公要么被掩埋,要么被忘记。所以我还是经常感叹,自己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Justification(我愿赋予其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翻译:平反),是何等的幸事!也祝愿屏幕前的你在未来可以远离各种不公,并且获得平反!


PsychoStatisticia
一个统计学研究者的个人天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