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区组织结构及微循环分析

文摘   2024-12-09 16:31   浙江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论著·Original Article

引用本文:郭雅琼, 解正高, 陈放.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区组织结构及微循环分析[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4, 26(11): 845-852. 

摘要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病理性近视(PM)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患者黄斑区组织结构及微循环的变化。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随机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确诊为PM的患者57例(60眼),其中PM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30例(30眼)作为mCNV组,无合并CNV的PM患者27例(30眼)作为无CNV组,同时选择本院眼科门诊检查后正常且年龄与PM患者匹配的健康人29例(3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测量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AL)、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OCTA测量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和血流密度(FVD);黄斑中心凹、旁中心凹及旁中心凹4个分区的全层(FRT)、内层(IRT)和外层视网膜厚度(ORT)及浅层(SVD)和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DVD);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C-VD)。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AL、SE、黄斑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FAZ相关指标、脉络膜厚度及血流密度等差异。

结果

3组间黄斑中心凹的FRT、IRT、ORT及全层SVD、DVD、FVD、FAZ面积及周长、CC-VD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1~11.14,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CNV组的中心凹FRT、IRT、ORT均明显增加(均P<0.05),全层及旁中心凹的SVD和DVD、颞侧及鼻侧的SVD、鼻侧及下方的DVD、FVD、CC-VD均明显降低(均P<0.05);无CNV组中心凹IRT、中心凹DVD均明显增加(P<0.05),全层和旁中心凹及4个分区的SVD、FVD、FAZ面积及周长均明显降低(均P<0.05);无CNV组和mCNV组的SFCT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无CNV组相比,mCNV组的中心凹FRT、ORT均明显增加(均P<0.001),中心凹DVD、旁中心凹及鼻侧DVD、CC-VD均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

mCNV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增厚、中心凹下脉络膜变薄,其中黄斑中心凹ORT变化最为明显,浅层及深层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血流密度较正常人群降低。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微循环;血流密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作者单位:

1 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扬州 225000;

2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 210000

第一作者:郭雅琼,Email:479237931@qq.com

通信作者:陈放,Email:cfyzsbyy@163.com

引用本文:

郭雅琼, 解正高, 陈放.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区组织结构及微循环分析[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4, 26(11): 845-852. 

DOI: 10.3760/cma.j.cn115909-20240523-00172.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zhysgx


扫码关注我们

温医眼视光
本刊以广大眼科医生、视光配镜师、眼视光学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诊疗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