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飞地”,园区招商新方式?

楼市   2024-10-28 10:36   上海  
近几年,“飞地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成为各地强化招商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这一模式通过在不同地区之间建立经济合作园区,实现了资源、技术、市场的共享与优化配置,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飞地经济”模式的不断实践与深化,其内涵与形式也在不断丰富与拓展。在如今的产业地产市场上,“反向飞地”与“双向飞地”作为园区招商创新路径,正逐渐成为新趋势。

#01

飞地招商的几种模式

飞地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指的是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
目前,比较常见的“飞地招商”主要有三种模式。
(1)传统飞地
传统飞地经济,是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飞地,通过产业从飞出地向飞入地转移,实现飞出地资本、技术、管理与飞入地劳动、自然资源的优势互补。简单来说,就是发达地区在欠发达地区拿出一定的物理空间,一起招商引资,赚的钱和税大家一起分。
传统飞地设立的动力主要有二:一是政治任务,比较典型的是部分城市在对口帮扶地区建设的“飞地”园区,但这类飞地往往因缺乏持续的动力支持。二是发达地区土地不够用了,想在其他地区拓展产业空间,导入企业资源,最终获取一部分“飞入地”的产值、税收、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实现自身利益增值。
总得来说,传统飞地经济大多带有帮困、扶贫和输血的初衷,虽然它确实给欠发达地区带来了不少产业和项目,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但问题在于,发达地区转移过去的产业往往不太高端,技术含量也不算高。这就像是在给欠发达地区“输血”,但输的血质量不高,结果就是,虽然欠发达地区得到了一些产业,但这些产业大多是低端的,吸引来的也多是低端生产要素。而发达地区,还是继续吸引着高端生产要素,越来越发达。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难以真正落地“飞地经济”协同发展目标。
(2)反向飞地
随着“飞地经济”的日渐成熟,近年来,“反向飞地”诞生,开始由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动飞入较发达地区,探索出了“逆向创新”模式。
反向飞地实际上有两种思路:
一是利用当地科创资源遴选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创新项目进行孵化,孵化之后导流回本地。
二是为本地企业在核心城市提供平台,本地企业将一些具有知识、人才、资源密集型特征的研发、推广、设计部门转移至飞地,利用核心城市的技术和人才来升级产业,反过来推动本地的产业升级。
反向飞地比较典型的案例有近期的成都生物城集团收购张江368产业园,设立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上海)创新中心;奉贤南桥在虹桥商务区购置东方美谷·虹桥中心;常熟市和清控科创旗下小样青年社区联手打造常熟(北京)创新中心,以及浙江衢州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设立“反向飞地”,寻找并引进创新资源和要素,实现“逆向孵化”和“逆向创新”。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设立反向飞地最大的诉求就是希望引入科技创新企业入驻,实现“研发在飞地、生产在当地”离岸发展模式。为了这个目标,很多“反向飞地”都在忙着拉拢发达地区的企业入驻。这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可谓是“心情复杂”,一方面,反向飞地通过租赁或购买其辖区内的商业楼宇,助力了发达地区园区的招商去化;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打的是在发达地区找项目、“挖墙脚”的主意,原本的合作共赢、利益共享演变成了城市之间的招商竞争,未能形成新的增量。在产业经济上行的时候,发达地区对于欠发达地区通过反向飞地进行招商可能还相对宽容,但在产业经济下行时期,发达地区自身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势必会与欠发达地区存在利益冲突,对反向飞地的阻力也会加大。
(3)双向飞地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日益紧密,单向飞地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于是,双向飞地模式应运而生,它着重强调两地间的双向协作与资源互补。、
双向飞地模式是将以上两种飞地模式打通:一方面,中小城市为了解决经济短板、推动产业升级,选择在大都市设立科创飞地;另一方面,上海、深圳、杭州等大城市由于产业空间紧张,急需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寻找新的落脚点,于是积极布局产业飞地。
近年来,双向飞地模式的实践在一些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屡见不鲜。比如,在长三角地区,浙江与上海等地就通过“科创飞地”和“产业飞地”的合作,实现了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的优势互补。

而在广东省,深圳与河源等地也通过共同建设产业园、科技创新中心等方式,成功实现了从单向飞地向双向飞地的转型,实现了两地间的互利共赢。

#02

双向飞地模式典型案例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浙江各地纷纷在上海设立“科创飞地”或“人才飞地”,旨在共享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在这一浪潮中,温州走在了前列,成为浙江最早与上海合作布局“飞地”的地区之一。两地携手打造的“科创飞地”+“产业飞地”双向飞地模式,促进了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的优势互补。
2018年11月,嘉定区与温州市签约,按照“研发在嘉定,转化在温州”的原则,确定双方在嘉定共同设立科技创新研发园,在温州共同设立嘉定工业区温州园,嘉定企业可以在温州拓展生产基地,招商引资项目可以落户温州。同时,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企业注册、行政许可互认衔接、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共享方面,探索建立跨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2019 年“科创飞地”——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一期正式落地嘉定,科创园一期租用在上海金融谷内,总面积9600平方米。入驻飞地符合条件的温州企业,可享受房租减免等优惠政策。
2021年伊始,在两地政企代表的见证下,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二期正式开工建设,科创园二期由温州国资委下属国企购地建设,与一期相比,二期不仅建筑面积扩大了10倍,达到9.2万平方米,而且在园区布局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温州此番大手笔投入,正是基于本土企业在一期飞地中的显著成长和丰硕收获。
五年来,温州(嘉定)科创园累计招引优质企业及创新孵化团队49家,在温企业累计在园区建立研发机构37个,成功孵化8家企业回温落地。累计帮助入驻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140人,开展产学研和人才合作项目270项,申报各类专利1540项,累计完成182项新产品开发并回温产业化。
与此同时,嘉定方面,2019年9月,嘉定工业区温州园一期20亿元汽车制造业项目(温州科罗胡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双方领导的见证下,完成投资建设协议签订仪式。
2020年7月,两地签订《嘉定工业区温州园二期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二期项目由上海韩全画峰汽车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在浙南产业集聚区范围内牵头投资建设,用地约500亩,总投资约30亿元。园区重点培育以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汽车科创服务业为重点的创新型汽车产业集群。
2020年9月初,嘉定工业区与温州经开区共同编制印发了《上海嘉定工业区温州园发展规划》。
温州与嘉定的飞地合作,能从一期进入二期,绝不是偶然的“拉郎配”,两地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上能协同合作、利益共享。
嘉定以其显著的创新资源优势,汇聚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研究所、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众多科研机构。而与嘉定相比,温州在创新资源上虽有所欠缺,但其在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上的优势,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为沪上企业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两地的产业关联性极强。嘉定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众多整车企业和车企研发中心;而温州,则是中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集聚区,能够生产整车所需四分之一的零部件种类。这种产业互补性,使得嘉温双向飞地模式得以打通创新项目在大城市孵化与本土产业化之间的联动通道。
对于温州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嘉定在整车制造上积累的创新资源,能够有力推动温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成长。多家温州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科创飞地,不仅在这里进行研发,还找到了广阔的市场。

而对于嘉定的整车企业来说,一辆整车的生产,需要上万个零部件的协同配合,不可能全部依赖某一地区,上游零部件厂商的技术突破越多,供应链就越高效稳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嘉定与温州的双向飞地合作,不仅促进了双方企业的共同成长,更提升了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03

双向飞地招商实施的关键点
在双向飞地模式下,欠发达地区把自家企业的“创新中心”放到了发达地区,而发达地区则把本地企业的“生产基地”设在了欠发达地区。理想状态下,这是一种招商共赢的局面。
不过,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得注意。
首先,利益共享是“飞地”园区一起把产业这块“蛋糕”做大的内在动力,也是保证飞地园区长久发展的关键。
因为,双向飞地模式下,发达地区提供了创新环境,然而,关键的收益环节——制造与销售,往往被欠发达地区所承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发达地区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平衡成本分担与利益共享,确保双方都能从中获得应有的回报,成为了摆在面前的一个亟待深入思考的课题。
除传统物业开发、园区物业出租出售、增值服务和园区运营这些传统层面的利益共享外,两地政府之间可能存在的行政管理壁垒、沟通上的障碍,还有社保、税收这些政策层面的制度阻力,都是“双向飞地”要跨越的障碍。
而这些都需要顶层政策的支持。比如去年,广东就出了一个政策——《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探索多种形式双向“飞地经济”模式。支持珠三角各市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探索布局建设“飞地经济”。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通过租赁办公楼宇、设置园中园、建设孵化器、打造招商展示平台等方式,在珠三角地区设立“反向飞地”。
其次,在双向飞地的构建中,核心在于精准匹配产业链与创新链,选择与之适配的城市。若发达地区的创新资源与本地产业链不相契合,产业转化的难度将大幅增加。具体而言,“科创飞地”聚焦于创新要素的汇聚、技术研发与孵化,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创新链;而“产业飞地”则侧重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项目的产业化落地,以形成稳固的产业链。实际操作中,尽管不少地区同时设立了“产业飞地”与“科创飞地”,但创新资源与产业结构往往未能实现精准对接与有效互补,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因此,“双向飞地”必须遵循“双链融合”的基本逻辑,通过激发两地间的对接互动,产生集聚效应,进而构建一个涵盖“研发—孵化—产业化”的完整生态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有助于推动区域产业的深度融合,还为形成“一盘棋”的分工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强大的运营能力是飞地模式的关键。实际落地中,有不少科创飞地的运转过程和产出实效不尽如人意,在付出了高额成本之后没有起到窗口和导流作用,使得主办和承托主体最终走上拼税收、拼场地、拼补贴的老路,这在客观上导致了“飞入地”与“飞出地”双输结局。科创飞地的运营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招商引资思维。鉴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激烈竞争环境,要在众多园区中脱颖而出,塑造差异化优势并树立品牌形象,从而吸引人才、产业和创新资源,实现两地产业与创新系统的深度融合,离不开持续稳定的投资以及长久专业的运营。另外,假以时日,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参与创新竞争,以及“科创飞地”这一模式的推广,“科创飞地”将会呈现越来越专业化、市场化趋势,入驻飞地的项目公司类型会随之前移,对“科创飞地”的运营要求也会随之提升。因此,运营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后,要注重品牌建设。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引才、项目孵化和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飞地”是产业合作方与高端人才对欠发达地区建立第一印象的平台,其品牌形象的建设至关重要。

相关合作交流,敬请垂询

产城观察网近期推文一览:
园区供需分析 | 土地篇(6月)、土地篇(7月)、土地篇(8月)、土地篇(9月)、厂房篇(Q1)厂房篇(Q2)
园区市场 | 江苏产业园区市场、安徽产业园区市场
产业研究 | 无人机、集成电路、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分布式光伏、医疗影像、半导体、人工智能
行业研究 | 物流产业化、园区运营、产业地产分销代理商“六大流派”、杭州园区轻资产怪物房、产业园区从“产业招商”到“商招产业”、什么是真正的“工业上楼”?2024产业园区发展十大预测2024产业园区十大“幻觉”,来看看中了几招(上/
企业研究 | 联东集团、万洋集团、中南高科、润城新产业、金地威新、华夏幸福、中电光谷
园区案例 | 南山红花岭智造产业园、格力三溪科创小镇、自贸壹号、天安云谷、中城坪山生物医药系列园区、金地威新嘉定智造园、松湖智谷、广州时代芳华里东谷创业园金地威新·吴中(木渎)智造园
热点解读 | 首个支持“商住改工”政策解读、张江M0政策解读联东第三品牌“三湾工业”来了
REITs专栏 | 临港东久产业园REIT、安徽中安创谷REIT杭州西湖电子集团东谷软件园REIT、华泰紫金南京建邺产业园REIT联东产业园REIT
产业大数据 | PDS园产地数据库
园区月报 |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招商周刊 | (9.14-9.27)、(9.28-10.11)、(10.12-10.18)、(10.19-10.25)
圈层活动 | 2024产业园区未来大会2024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珠海)、2023亿翰产业资源总裁会、2023产业资源生态高峰论坛、2023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大会、2023湾区产城创新大会、产业园区资源生态交流会(浙江站)、产业园区资源生态交流会(安徽站)、产业园区资源生态交流会(大湾区站)、第四届产业进化论暨产业服务生态峰会安徽省国资平台高质量转型发展2023专题研讨会(第三期)
线上论坛 | 园区规划与产品设计系列论坛产业园区双碳建设与能源管理大讲堂





产城观察网
产城观察网是亿翰智库产业园区事业部的研究平台,聚焦“城市综合开发(产城)、产业园开发运营”相关领域,定位“产业地产领域系统服务提供商和资源集成商”,先后完成咨询规划研究委托近百个,与超70家产业地产企业/政府机构达成合作、建立定期交流机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