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日-6日,由亿翰智库主办,上海市产业科技金融协会联合主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金融服务联盟、明源不动产研究院、浦东新区科技企业创新研究会协办的“新动力·新园区—2024产业园区未来大会”在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G60科创大厦开展。
亿翰智库产业园区事业部副总经理、事业合伙人李沈华受邀参加本次大会,并带来《如何以策划思维及项目管理思维驱动招商工作》主题演讲。
以下为李沈华先生发言实录:
我来分享一下如何在体系化的思维加持之下来推动招商。在此之前简单做个自我介绍,我是亿翰的事业合伙人李沈华,目前主要在福建区域工作。我2013年入行,从事过标准厂房、工业写字楼、物流园区、产业小镇等不同类型项目,在国内东西南北中区域都待过,从事过的工种和条线有招商、投拓、策划,包括品牌、产业研究,在园区公司的生产部门有过完整的项目经历并且熟悉整个工作流程,目前我在园区事业部,主要是去一线打市场。
#01
园区招商现状与挑战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如何以策划思维及项目管理思维驱动招商工作,在分享这个主题之前,我想和大家先分享三个观点:第一是为什么会想到拟定这么一个主题?近两年来我一直在和同行交流走访,发现不管是国资还是民营,很多园区同行对招商工作会有重术不重道的情况,这两年关于招商的一些模式创新、资金招商,包括各种新的招商手段、新的招商技术应用,这些都很有意义,但很多企业会忽略一个问题:就是招商体系的打造。很多企业因为对行业底层逻辑缺乏认知,在招商工作的开展上过于的线性和刻板,缺失保障机制的建设、团队的建设、圈层的建设、资源库的建设。有感于此,才会以策划思维、项目管理思维为引子,谈谈如何遵循一定的逻辑性,建立体系来驱动招商工作。
第二是和同行的交流发现,目前国资和民营园区受限于自身的属性局限,在开发运营动作上很多是缺乏变通的。很多国资园区的开发行为,依然完全建立在满足地方政府政治需求的出发点上;而很多民营园区依然是纯地产快周转的开发逻辑和模式,这两者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市场在变化,很多模式被市场颠覆了。比如纯地产的开发模式,先不说受到各地开发政策的重重限制,单单就是供需关系的变迁,就能让一个销售型的园区无的放矢;而作为国资来说,如果纯粹为了满足政策性或地方形象的需求,在产品规划、成本管理等方面,就很难兼顾市场需求。
第三是我今年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产业规模化转移难以为继的现象。这种现象前两年已经开始出现,早期的园区招商,很多是建立在阶梯式的产业转移基础上,这两年由于高端产业升级受阻,出口受限;传统产业被重新认知和评价,不再被高能级区域轻易排斥和驱逐,结合以让利为核心手段的政策性招商模式被限制,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在其传统根据地空前稳固。我从去年底到今年调研了110多家企业,从中部到沿海,从华南到中原,得到的结论是以往依托阶梯式的产业转移,由高向低、由沿海向内部的转移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甚至可能会逆流。作为产业低能级区域,产业招商的逻辑,可能一定程度上要结合本地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培育,来对冲外部招商引资预期的下调。
#02
策划思维和项目管理思维在招商工作中的重要性
回到今天分享的主题,关于策划思维和项目管理思维,这两个概念我不做过多诠释,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策划二字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而项目管理思维更多指向一个系统构建和运维的逻辑,通过在此逻辑基础上对现实的认知,最后衍生出来一整套操作系统和方法论。策划思维是一个结构化、流程化、模块化的思维方式,可以把它分解成很多部分、很多模块,再通过你的逻辑把它组建起来,使之闭环。这有5个流程:信息采集、分类排序、综合分析、归纳演绎和推导结论,这些流程是基于策划模型来处理问题的方式。
我认为招商工作在模式创新方面的深度是有限的,2015年我在长沙参与了一个工业写字楼的项目,当时我们推出了两套运营服务体系,一个是稳赚体系,还有一个是稳投体系,一个针对自营企业,一个针对投资企业,这两套服务体系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目前所描述的园区运营服务体系,但直到现在,画面上描述的绝大多数内容都还没有落地,所以在我的认识里,招商模式创新深度是有限的。
相对于模式创新,大家更容易做好的是招商体系建设和工作逻辑的梳理,把底层的理论逻辑认知明确,把一些基本功训练好、打磨好。之前我在一家园区企业同时管理招商-投拓两个条线时,我试图把投研招策一体化,因为这几个岗位我都从事过,一方面在专业上有自己的认知,另一方面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模型的总结,能在园区经济相对暗淡的时代,让整个体系能更好地去协同,更好地解决大家认知上的壁垒和偏差,遗憾的是,这个事情最后还是没有落实。
大家做项目,特别是国企的项目,很多时候是由”两个主guan”因素决定的,第一个主官是主要领导的喜好和导向。第二个主观是很多时候大家看问题会流于主观,并不会基于对现状的理性认知。关于体系的作用,我想举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在俄乌战争的空战中,乌克兰的F-16作为70年代末面世的三代战斗机,为什么能击落俄罗斯本世纪初服役,所谓三代半的苏-35?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F16有系统支撑,从天空中的预警机,到地面的雷达,它有体系的支撑和规划来发现战场事态的变化。第二个方面是它自身的势态感知能力强,装载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载弹量更高,导弹的射程更远,探测距离也更远。这个案例说明了体系的支撑和势态感知能力的强化有多么重要。
第二个例子与园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有关,我们的市场中需求方出现更多非标特征和变量因素,不同区域、不同客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今年研究了福建晋江的客户和浙江诸暨的客户,浙江的客户,在园区的购买和进入的决策会更加果断,对未来会有一个长期注意的评价和展望,舍得下注投入成本,有更强的冒险精神;而福建晋江的老板们决策心态相对比较谨慎,在购买厂房时会多方求证比对,甚至找风水先生来看厂房的风水。这就是区域性变量因素绕不过去需要研究的环节,不同的区域的客户,基于不同的人文因素以及一些市场因素,心理状态也会差距很大,需要以策划思维具体的研究。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园区人的职业规划。我有个湖南的同行兄弟,他入行不早,2016年进入这个行业,在此之前他在云南创业失败,2016年回到湖南进入联东,随后四年四级跳,从招商专员升到伙伴集团湖南区域总经理,堪称火箭式的蹿升速度。整个过程中,他让我看到最大的可取之处就是科学感知环境,合理规划路径,有序实施目标,这就是一种策划思维,由此可见策划思维对园区人的职业规划和技能、职级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何要用策划思维引导招商工作?首先因为企业经营的生存和扩张需要章法。举个例子,湖南的园区产业萌芽很早,2011年就出台了园区分割销售政策,早于很多东湖沿海省份,但为什么除了金荣之外,没有一家湖南本地的园区企业真正意义上像联东、中南、东湖高新一样实现规模化、全国化布局?我认为第一是缺乏对行业趋势的研判,早期大家都是各自为战,干完一个项目就换个方向,没有对项目的总结和复盘,也没有对行业整体进行周期性的机会展望和规划。第二,缺乏公共关系的快速拓展、产品库快速拓印、管理快速响应的业务体系,这样的标准化的业务体系没有随着行业发展同步建立起来,产品很多时候都是非标产品,模式是无法快速复刻的模式。第三,过于依托市场机会和个人能力,缺乏系统性的执行标准和规范的招商体系,能力没有传承,制度没有沉淀。
基于今天这个主题,我个人其实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想和大家分享。惭愧的是,我个人经历过的失败项目比成功项目要多。这里有四个反面教材。第一个是2016年,我当时在长沙参与了一个7万平米的园中园项目,这个项目推盘前,方圆10公里内只有一个竞品,而且这个竞品的首期已经是尾盘状态,在那之后2017年到2019年整整三年时间,那个区域没有一个竞品入市,市场空缺很大。当时老板为了尽量去放大这个项目的货值和收益,把一个工业用地的标准厂房产品硬生生改造成了所谓的云商铺,形态上像放大的公寓,功能上以办公为主。但这个产品的通用性存在很大问题,首先首层只有4米的层高,然后标准层单层有6000多平方,形态诡异,虽然可以分割,但内部的交通采光条件、物流动线等,都是灾难。我向老板描述了当前的市场客观机会,尽我所能推动产品的设计调整,但最终没能影响他的决策。后来他以云商铺形态推市的产品,在市面上反响寥落,到现在还在艰难去化,而19年以后入市的几个工业厂房竞品,在区域市场纷纷叫好又叫座,实在让人唏嘘。
第二个案例是在福建的一个项目,在拿地前期,这个项目可以说是被拿地任务推着走,全然只顾低头赶路而忽略了抬头看路,对市场没有投入起码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科学客观的研判,而我通过前期的简单摸排,对区域是怀有极大不确定性的。公司的掌舵人参考了同区域内友商项目在前一年的业绩,对区域充满信心,我内心的隐忧完全没有表达的机会,只有机械的和设计院、政府部门沟通。这个项目落地之后,市场研究缺失的问题暴露无遗,售价从近4000直降到2字头,这就是没有谋定而后动的下场。
第三个案例发生在今年,上半年我给泉州的一家园区运营服务企业做了四个月的顾问,主要内容是做招商能力提升和优化培训,也参与一些项目的拓展对接和策略研究。当时为了评估一线招商团队能力和经验,我们开展了现场接待考核工作,这对于招商人员来说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但很遗憾,在考评人员中,能够达到接待能力合格要求的招商人员,连一半都不到,平时的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完全没有贯彻实施。
第一个项目案例,主要反映的问题是决策者没有强化势态感知,对市场的认知完全建立在自己的主观想象基础上,犯了源头性的错误;第二个案例,是没有抓住核心矛盾,没有结合项目节点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的同步推进;第三个案例,是在专业能力建设和经验传承方面出现了断面。这三个案例,犯的都是体系化工作方法论的大忌。
#03
招商体系建设
回到招商课题,招商有三本账,是哪三本账呢?是你开展招商工作要算的三本账,第一本是政府和主管单位的账,你必须理解他们作为规则制定者和资源统筹者,他们的切实需求;第二本账是企业客户的账,按照马斯克倡导的第一性原理,客户就是招商的第一性元素,客户的需求是你在项目开发和招商过程中必须领会的;第三本账是开发企业自身的账,一个园区的开发建设和招商运营,肯定是有经营性目标,极少有人会为了兴趣爱好开发园区。三本账算清楚了,你才能有的放矢建设适配的招商体系。
招商的能力、体系和流程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事项,要在分项能力、基础能力和资源支持的基础上,在不同层面去覆盖需求,再把业务板块充实起来,整个招商体系就会变得完整。
建立招商五系统的业务模块,可以让整个招商体系建设的目标具象化,从信息开发到客户研究,再到包装推广和支持体系的构建,就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招商十流程,是招商工作开展的流程化演绎,这些流程不是一成不变,但其逻辑和时序对工作有非常切实的指导意义,熟悉了这一流程,就能清晰的在不同任务阶段应时而动。
再具体到招商体系的能力建设,我把它归结为六大块,继续往下细分的话会有更多子模块。我们先重点说第一个模块,研策体系。举个例子,以往很多园区企业,特别是规模化企业,投拓部门跟招商部门往往会对立关系,而作为公司决策层, 有效的利用和引导这种对立,甚至是不同部门的内耗和拉锯,就可以不断的推导方向,拉近认知,推导出相对比较接近项目本质的定位思路。但就现在来说,这种人为制造对立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为什么呢?因为当前的业务机会较以往而言,不再是普遍性机会,少数经得起研判的项目机会,需要不同部门形成合力去做深度研判,形成合力,进行拼图,共同把研策做深做透,而不是在对立中虚耗时间成本。
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产品和打法的套路化作业表含金量在下降,在这个阶段,研策工作不再是临时抱佛脚一案一策的节点性工作,而应该形成一整套常规动作,城研、政研、竞研、客研等研究工作有序开展,定期提报,一旦有项目机会,在相应方向上加强部署,结合常态化研究的基础,短时间内就对整个决策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在这个行业,很多企业自身研策能力不足是普遍现象,尤其很多国企在岗位编制上是受限的,没有办法放开招人,怎么办?可以采购第三方服务,或者和专业团队建立陪跑关系,从外部导入知识和认知。研策还一定要建立健全知识库,持续声称的成果、业绩、案例不只是自我标榜和品牌促进,也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承和方法论构建的基底。
第二是产品体系,前面讲述了套路化的产品库已经不合时宜,但如果连套路化产品库都没有,那就是不学无术。建议友商以区域、产业、受众等路径,构建一套有分类、有标准的产品库,落实到具体项目,再以来自市场的需求特征调研为核心依据,打造一案一策细分产品,最后再以定制和微定制作为进一步延伸,打造产品研发的标准化+可塑性体系。
第三是团队体系,不仅要有效构筑内部团队体系,外部的资源抓手也要将其设定为编外团队,利用一定的激励机制来约束和调动,并逐步建立黏性,实现借力打力的招商。在这个阶段,我们了解到老带新和同行转介在招商成交中的权重与日俱增,有一些团队对渠道方也有重度的依赖,管理和利用好编外团队,对项目的招商成败空前重要。
第四是执行体系,执行的核心就是要有可以遵循的作业规范,在规范化执行标准的基础上,面对不同业务适时修正。打个比方,我到案场验收一些招商人员的接待工作,发现一些招商人员在讲解接待说辞时过于机械,缺乏现场应变。这种情况下,团队管理人员应该前置考虑到现场接待的变量需求,针对不同情形,在说辞和百问中间体现,让招商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评估和运用。
第五是考核体系,招商考核可以参考诸子百家中的法家,法家的核心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的变法,一是通过军功制,极致强化军队目标性和战斗力;另外通过一系列社会治理的章法约定,调动生产力。招商团队的整体架构最像军队,因此虽然商鞅主义在人文社会学概念中存在很多争议,但用在招商管理中是有其正面意义的。
因此在招商工作中,指标有两个维度的设置思路,一是业绩指标,二是基础动作。业绩指标是长周期的考核依据,但基础动作考核要有延续性,招商人员必须保持工作能动性,哪怕短时间内没有业绩产出,但不能没有任务约束,要维持他工作状态始终在线。考核和激励是伴生的,激励制度要比考核更灵活,在既定激励体系基础上,多运用一些节点性的即时激励,让团队对意外之喜充满期待。另外,制度一定要严格,但执行不能严苛,要有一定的弹性,真正的组织还是要靠企业文化来粘合。
我们接下来讲一个招商案例,也是以项目管理思维开展招商工作的案例,是某AIGC应用软件独角兽企业从大湾区招商至中部城市的案例,这个招商项目的全流程很简单,遵循了项目管理思维的7步法:
第一是确立目标,和企业接洽了以后,企业原计划购地自建,项目研判后认为企业与园区匹配,且具有购置实力,因此为企业匹配了楼栋,明确作为招商目标引进。
第二是系统性思考,通过对企业的年报、新闻动态等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企业实力、发展现状和未来预期的研究,讨论分析企业需求要素与意向。
第三是制定计划,内部通过对企业需求开展讨论,形成一个招商攻坚的方案。这个方案在纸面呈现为一个执行计划,对内宣导,指定成员形成一个招商工作组,来进行客户沟通,结合工程节点来铺排和客户的沟通计划。沟通过程中客户态度和意向有微妙的变化,计划也便随之进行调整。
第四是控制成本,招商过程中最大的成本是什么?沟通成本。请客户吃饭、喝酒都不是成本,沟通成本是最大的成本,为了降低成本,团队制定了一个方案,明确沟通路径,核心问题只和决策人沟通,节约沟通成本,再通过礼品和餐叙来拉近客户的关系,让客户敞开心扉。
第五是协作沟通,根据客户需求与工程、设计、成本等部门沟通方案优化;外部协同单位,同步督促设计院持续微调优化定制方案;针对政府,随时做好信息同步,充当沟通桥梁,协调政策对接;针对客户内线,交换有价值的信息,强化目标一致感。
第六是风险控制,风险主要有三点,竞品的干预,政府的意见,和第三价格的抗性,对于风险,预判在前,响应从速,见招拆招,最后团队协同进行解决。
最后是复盘总结,复盘分三个层次,第一是阶段性复盘,如日常盘客,专项沟通会等,对项目阶段性工作进行梳理和策略讨论;第二是事后复盘,如召开招商个案复盘会,相关人员分析过程得失;第三是案例总结归纳与培训,项目完成招商入住后,团队编制项目案例分享PPT,总结得失,提炼技法,传承经验心得,对后续团队的工作开展思路和信心给到了很大的启发。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关于招商体系建设的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感谢大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