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究竟是谁的红利?

文摘   2025-01-07 16:26   山东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甚至人称“工业狂魔”、“发达国家粉碎机”,因为我们的制造业一旦杀入某个领域就可以把价格打到骨折,但是仔细想想,是不是哪里不太对?

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我们也给商品定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像西方列强过去两百年里干的那样,以垄断性的地位跟他们合起伙来赚取超额利润,赚取高附加值,然后让国内的劳动者获得更好的薪资待遇及社会福利,这应该才是我们平时说的产业升级的最终目标。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概念被偷换成了中国制造的使命就是要把价格给全世界打下来?那我们费尽心思卷教育、卷收入、卷加班,最后以年轻人没有自由为成本,以生育率节节滑坡为代价,难道就是为了给世界其他国家消费者创造一个物美价廉的消费环境吗?

这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果现在的产业升级最后还是靠着低价走量、义务加班、削减福利挤出来的那点利润,说实在的和90年代并没有本质区别。

有人肯定会说,这是产业升级注定会经历的阵痛,因为西方国家有先发优势,我们长期处于劣势,如果想要赶超就必须咬牙坚持,拼低福利拼加班拼成本拼供应链,直到把对手都熬死才有可能掌握定价权。

这个说法其实站不住脚,给大家举个反例就知道了,超市等零售业不牵扯卡脖子、不牵扯高精尖吧?然而国产超市背靠着14亿人体量的超级市场,不仅没有一个品牌能走出中国,反而都在国内卷生卷死却难掩颓势,唯一逆势火爆的反而是绝不内卷的胖东来。

中国超市卷赢了几乎所有外来超市,但是在管理理念上的陈旧以及战略上的懒惰,依然使得这个行业江河日下。没有先发优势,并不是内卷的理由。

再比如当年光伏产业,中国把全世界的竞争对手杀得尸山血海,靠着价格战熬死了欧美几乎所有企业,最后中国成了光伏领域毫无争议的第一大国。可然后呢?光伏企业并没有迎来好日子,不仅没有靠着领先的技术和垄断性话语权躺着赚钱,反而是相互卷到大家一起死翘翘,如今这个行业被砍到脚后跟的利润率让所有想入场的人都望而生畏。

中国劳动者是出了名的好说话,自己关起门来靠低福利低工资来使劲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本也无可厚非,这也让我们快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近乎奇迹般的工业化。但这种模式不仅没有让我们掌握定价权,还可能把国内的人力资源变成对外国人消费补贴的养分,关键是人家还不领情。

比如,中国企业在海外经常被指控剥削国内派遣的员工,而外国劳工却享受正常待遇。要是只靠着这些来压低商品价格,外国人那种死脑筋是不会答应的。过去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国家又以“反倾销”为理由,给我国出口的商品增加惩戒性关税,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能理解,觉得外国这就是在耍赖,产品性价比拼不过中国就拿出这种莫须有的罪名,不就是想靠着加关税来保护自己的企业?

然而当我们换个角度,就知道这事没有这么简单。最近国内的牛肉进口问题,第一次让中国人站在被倾销国的角度,有机会去真真切切地思考这个问题。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拥有着世界最肥沃牧草地潘帕斯草原的阿根廷,得以出产全世界最优质的牛肉,阿根廷牛肉饱含大理石花纹非常漂亮,其中就包括耳熟能详的安格斯肉牛。

肉类出口是阿根廷可以打的一张重要经济牌,只不过之前的阿根廷政府比较佛系,不仅没做太多鼓励,反而还有着比较高昂的出口税。最近一年上台的那个特立独行的总统米莱,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和出口,大幅放宽了牛肉出口审批条件,同时更是专门针对中国等几个主要牛肉进口国进行了零关税优待,于是阿根廷得以以极低的价格向中国出口牛肉。

2023年全年阿根廷出口给中国的牛肉还只有47.6万吨,而自从米莱上台后的2024年阿根廷对中国出口的牛肉总量达到了92万吨,直接翻了一倍。

阿根廷肉类出口商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阿根廷对中国出口的去骨牛肉均价是每吨3330美元,相当于2.4万人民币。而同一时期中国国产牛肉价格是每吨8.4万人民币,相当于进口牛肉的3.5倍,而受到地理等多种因素制约,中国牛肉不是吃牧草而是喂饲料,牛肉品质大幅落后于阿根廷牛肉,最终在物美价廉的阿根廷牛肉的冲击下,全国牛肉价格一起大跳水,现在一些地方集市上的新鲜牛肉甚至跌到了23块钱一斤的价格,相当之低。

按理来说这对于中国老百姓是好事,毕竟能花更少的钱吃到更多优质的牛肉,然而正在大伙开心的时候,中国畜牧业协会第一个不干了,决定对进口牛肉启动保障措施立案调查,理由是“牛肉过度进口已经对中国国产肉牛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虽说这个立案调查还不到反倾销那一步,而且公告里还专门强调了这不针对特定国家的牛肉,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奔着阿根廷的牛肉去的,调查可能是反倾销制裁的第一步。

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不理解。因为牛肉它一不牵扯国家战略,二不牵扯粮食安全,三不牵扯卡脖子,为什么就不能允许良币驱逐劣币呢?为什么就不能坦然接受别人在养牛上面的机会成本优势、然后让老百姓享受世界贸易带来的红利呢,自由商品市场,你不赚钱就别干,平时雇佣打工人的时候都知道说“这活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会儿怎么知道去抱国家的大腿了。

过去十几年里,老百姓一直吃着高价牛肉,畜牧行业闷声发财,结果现在一赔钱就要躺下撒泼,期望继续让中国消费者陪着他们吃高价牛肉,这是什么道理?

再换个角度,进口廉价商品的时候,一百个不情愿,然而朝外国卖东西的时候,也没见说商定出来个什么协会,统一价格战线争取行业最大化利润,各家出口企业就是一股脑的往死里卷自己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几天被巴西劳工部曝光的压榨工人福利的某中国企业。可笑的是,这批被欺负的劳工还全都是从国内派出去的,而当地的巴西工人还是按照当地正常福利标准来进行的,这说明中国企业不是不懂法,而是太懂了,不仅懂法更懂中国人。

巴西是什么国家,没有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南美发展中国家,现在国民经济落魄的不成样子,还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然后咱们的出海企业被这样一个国家劳工部投诉说虐待工人,太可笑了。最终辟谣的方式也充满了中式魔幻,明明可以拍一些工人福利和生活环境堵住他们的嘴,结果是给了一张按满手印的辟谣声明,表示那些谣言都是西方势力的污蔑。

好在巴西和中国关系还算不错,大事化小。一般国家可不会愿意,因为这意味着公司赚取的利润,是从员工本应拿到手的薪资与福利中硬抠出来的,靠着这点辛苦钱利润去抢占一个尊重劳工待遇的市场,说轻一点这是蔑视规则,说重一点这就是掀掉公平市场的桌子。

这就像一个没有加班文化的公司,突然来了个卷王,为了讨好领导天天义务加班,其余的同事会怎么想,肯定烦透这个人了。

这就牵扯出一个本质问题,肯定有人会说为什么西方可以制裁我们的光伏制裁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我们就不能制裁阿根廷的牛肉?这还是得说回倾销的含义。

倾销分为两种,那种通过压榨员工来实现降本增效的出口企业,就有“持续性倾销”的倾向。而同样的产品出口价格远低于国内销售价格,也就是吸本国消费者的血去补贴外国消费者,这个操作就有“掠夺性倾销”的倾向。

阿根廷牛肉出口和这两个都不沾边,首先,阿根廷的企业没有为了卷价格而强迫牛肉厂的员工996义务加班,也没有给员工缩减福利薪资,阿根廷是靠着自身养牛的优势条件然后政府配合削减关税来赚这个钱,成本低了对大家都好,只要不是通过压榨劳工换来的。

其次,阿根廷牛肉出口价格依然是远高于他们国内销售价格的,数据显示,阿根廷本地鲜牛肉批发价格在每斤1.8美元,折合13.4元人民币。如果真的发起狠来,阿根廷能把中国牛肉价格打到20块钱以下去还依然有的赚。

然而像当年的中国光伏产业就完全不同,哪怕没有2013年开始的欧盟关税惩罚,也早就被友商们卷得赔本赚吆喝,开一单赔一单,全靠补贴硬撑着。如果是靠成熟的产品力和精细化的管理赚得利润,中国出海的光伏企业一定不会输得如此兵败如山倒。

因为健康的企业会有非常清晰的盈亏底线,在这条线上下就可以早早考虑退出了,有更多的时间及时处理当地资产和供应链等等问题。然而如果一家企业从一开始就靠着压低用工成本、削减福利支出、吃补贴、靠国内养国外等等弹性手段带来的竞争优势去开拓市场,那么就注定了这条盈亏底线是非常模糊的。

不明确的底线就会导致企业在不赚钱之后第一件事,不是探讨怎么理性退出,而是发份文件让各部门压成本,不给加班费,全都给我改成工作量制度,做不完的工作逼得员工自愿义务加班,这听着是不是很耳熟?

类似的手段太多了,每压一次成本,盈亏线就往下挪一点,企业财报就好看一些。这样一来,利润就像海绵里的水,每次挤挤都会再出来一点希望,只要模糊就有希望,是模糊的盈亏线带来的希望。结果就是,行业内卷的发条一旦启动就至死方休,没有第二种可能。

这还没完,当内部员工们被压到没法再出一滴油水的时候,这些企业就开始以体量优势,倒逼供应链企业跟着压缩利润,包括但不限于延长账期等手段来获得新的成本压缩空间。两个月前,特斯拉中国公开表示特斯拉已经把对供应链伙伴的付款周期缩短到了90天左右。

而中国的某些车企,为了管理冗长的付款周期,甚至自己搞出来一个电子债权凭证,还一度自豪地公开晒过向供应商支付的应付款项高达4000亿,据了解这家企业的供应商们从发货到最终收到货款的等待周期大约是8-9个月。

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原理就是,一个人的支出才构成另一个人的收入,这4000亿是千千万万辛苦工作的企业家和劳动者们应得的收入,我无法想象在一家公司上班了8-9个月,老板还没有给我发过一分钱报酬的感觉,但是我明确的知道,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不敢消费的原因之一。

加班我也干了,路费餐费我也垫了,甚至社保我都得自己预付,然后我只能双手合十期待老板说话算话。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无论之前顺利收到账款多少次,只需要最后一次的违约,多年积累的财富就会烟消云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恒大核心供应商之一的金螳螂建筑装修公司,2022年恒大彻底倒下的时候,欠了金螳螂82个亿,相当于金螳螂偌大一个上市公司给恒大白干了四五年。这些超长的账款极为考验现金流的管理能力,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相关从业者人心惶惶。

而踩在钢丝上的人是绝对没有闲心搞科研攻关的,出货、走量然后回款,才是核心,导致这个社会所有人都想一夜情而不是长相思守,所以国内包括但不限于股市在内的市场都是在赚快钱,因为只能赚快钱。

而靠这样的东西去世界上抢占市场,别人怎么看你?能不能转化为长期占有率,能不能持续呢?

我并不是说中国牛肉行业不应该被保护,企业需要保护,但目前数以亿计的普通消费者更应该受到保护,这是一个权衡取舍问题。只是这次当制造业狂魔碰上了畜牧业狂魔,面对这个既无关产业升级又无关国家安全的小小牛肉的时候才发现,抛开国际贸易的政治属性,并剥离了一切意识形态以及家国情怀之后,让我们有机会面对这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到底是保护本国牛肉企业重要,还是让老百姓吃上物美价廉的牛肉重要?换句话说,全球化的最终目的到底是让企业赢,还是让百姓赢?

二十多年前刚刚加入WTO,我们正式享受到全球化的红利,那时的目标是摆脱廉价代工的命运,争取有朝一日生产高附加值的商品,让中国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企业不过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媒介罢了,所以那个时候大家普遍允许企业的强盛也接纳企业的衰落。

所以在那个年代我们看到的是,大家对于国产企业如走马灯般的登场又离场毫无情绪,只要能给百姓抓来老鼠的猫那就是好猫,干不了事情的猫死了有什么关系,当时把这种残酷的竞争称为“淘汰落后生产力”,九十年代末的国企改革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随时时间的发展,我们慢慢发现事情在发生变化,在国际贸易交锋中,中国企业在内部宣传中逐渐拥有了更大的存在正当性,拥有了更大的内部政策偏向性,也在面对员工与消费者的时候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优势地位。

与此同时,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变得更加敏感,更加难以接受被输入比国产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对于一切国产化逐渐开始有了近乎于偏执的追求,这导致一度把买不买国货上升到了品德好坏的高度,全球市场化竞争的概念在中文语境中变得越来越模糊,本来自由的进出口,突然间有了争输赢、争国格的味道。这其中的本质原因大家想过没有?

首先是中国独特的税收模式,西方国家侧重直接税,税收主要是从个人及企业的利润中征收;而中国刚好相反,主要靠间接税,核心是增值税,这些税从企业端被扣走,然后企业再通过涨价等形式转嫁给消费者。

中国之所以走间接税,是有其历史背景的,这个我们找机会再单独聊,简单来说就是自古以来中国缺乏纳税人意识,要靠国有垄断、土地垄断和间接税等模糊的财政收入来补充税收收入的不足。

但这也有缺陷,那就是所有消费者在间接税面前都一视同仁,不论收入高低,这就意味着低收入人群的担子更重一些,而由于生产税在中国是利税大头,所得税占比很小,那我们天然就更加重视企业而非个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政策上坚持推行诸如家电下乡、汽车电器换购补贴等等,而不是直接给消费者发钱,因为消费见效太慢,而直接给予源头厂家补贴政策,产品无需真的进入消费者手中,只要到了经销商手里,上游就可以开始缴税了。

可以说,在中国由于生产周期远远短于消费周期,所以政策面往往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倾向企业而不是个人。

其次,企业的成功更加可视化。尤其对于外行人而言,很难知道光鲜的外表之下到底有多少利润率,只知道我们又在海外赢下一城,或者又在国际贸易博弈中成功捍卫了国产品牌的利益。

就比如新能源汽车,每个人都知道中国现在是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但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赚钱的公司有几家。而在我们眼下的语境中,中国企业的成功往往被等同于国家荣誉,这种宏大叙事让大家忽视了企业存在的真正目的——通过提高生产力和技术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我们变得更注重“抓老鼠”,而忘记了老鼠是为谁而抓以及抓到了该怎么分配。

我们不能只在赢的时候,才爱全球化,就像是做生意,不可能说有人能把全产业链的钱都一个人赚了,苹果公司厉害不厉害,照样也得给花钱从供应商手里拿零件。

就拿进口牛肉的事来说,既可以解读为“该不该让外国人赚中国人的饭钱”,也可以理解成“中国老百姓有没有权力选择享受全球化的红利吃到更便宜、水准更高的蛋白质”。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对错,只有权衡,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只是想用便宜的价格吃口好吃的肉,仅此而已。

不能只让企业赚取全球化红利,而让中国劳动者成为企业赚钱的垫脚石,更不能最终变成掏空中国资源、压榨中国劳动者,然后给予外国消费者实惠,因为这在我看来这不是抢占市场,而是纯粹的劳动价值转移。

不应该为了赢而赢,而是要牢记全球化乃至经济的本质,经济是经国济民,全球化是在充分自由的全球贸易中各取所需,实现非劳动力压榨的优势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跨越,最终依靠竞争壁垒获得超额的利润,以多加薪、多休假的形式反哺所有中国劳动者。

等到这一天真正实现的时候,我相信无需任何倡导消费的口号,无需任何鼓励生育的话语,每个人自然会竭尽所能地享受美好物质生活,并多一些对下一代新生命的乐观期盼。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往期精彩回顾:


都到了要“砸锅卖铁“的地步了?

2025年大放水?

老钱与保守派新贵的斗争

财富效应

这次的牛市,像极了1999年!

房价为何看上去没跌很多?

高层住宅,没有未来

高亢的国债和沉默的消费

农村土地流转

用更大的债务,解决债务问题

学区房和高考

“烂尾楼”和“保交楼”,难点在哪里?

“毒土地”事件,谁是地产下行周期的过错方和买单者?

亚洲货币贬值潮,中美金融大决战

恒大坐实造假,谁慌了?

存款利率会持续下降,解读中国的“利率双轨制”

日韩带头,中国反超,东亚加速的人口危局!

经济问题,根本不在经济本身

人民币“无锚时代”,银行业的困局与迷茫

中植系事件的背后,是乱象丛生的金融市场

人民币,许家“印”



汤山老王
大道至简,让经济和投资不再复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