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学区房五折卖不出去,背后是制度和经济的错配

文摘   财经   2024-04-06 10:34   加拿大  
位于京市海淀区的蜂鸟家园,曾是北京中产非常热衷的学区楼盘,因为这里对口综合实力在全北京排前三的小学,中关村三小。作为学区房,蜂鸟家园的优势很明显。面积小、总价低,非常适合“占坑”学位,家长们花数百万元,就能让孩子读顶级名校,此前名震全国的富人小区万柳书院,就位于该板块。
据报道,2021年蜂鸟家园一套44平方米的住宅,成交价就能跑到985万元,单价超过22.4万元/平方米。但到了2023年年末,同小区一套52平的开间成交总价回落至617万元,单价11.9万元/平方米,对比2021年大约降了10万元,直接腰斩。
腰斩就腰斩了,更尴尬的是有价无市,刚刚过去的整个3月,蜂鸟家园保持着诡异的“0成交”,意味着现在腰斩都可能卖不出去。
要知道,每年5月是北京小学的入学登记时间,因此一季度往往是学区房成交最多的时候。这可是北京乃至全国最的顶级学区房,其它地方的学区房又会是什么样?
首先大家要明白,没有一个家长买学区房只是为了孩子上学,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投资,或者说投机。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在孩子出生的时候买一套学区房,等孩子高考完卖出去,学区房上赚的钱能把孩子整个教育生涯的费用全都覆盖,并且还能有剩余。但现在把学区房卖了,等到孩子上学的时候再买回来,同样的钱到时候可能能买两套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全国普通小学共招生1877.9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76.5万人,增长幅度居然达到了10.3%。情况看起来还不错对吧?但大家不要忘了,2016-17年出生人口在放开二胎后经历了一个高峰,那个高峰出生人群现在恰好是上小学的时候。

再来看另外一个数据,2023年在园幼儿人数为4093万人,相比于2022年减少了534万人。要知道,幼儿园学生人数2022年比2021年减少了177万人,而2021年比2020年只减少了13万人,2023年减少超过500万人,也反映了2017年之后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跌。

这种情况下,你还对学区房抱有什么幻想呢?还想着“利空出尽是利好”?利空之后只会是更大的利空。

尽管教育资源整体还是稀缺的,但稀缺也分程度,十个人抢一套房子和两个人抢一套房子,成交价必定是天壤之别。

这是学区房贬值的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区房背后的高考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配当前的经济形势了。换句话说,不是学区房不行了,而是高考不行了。

在老百姓眼里,高考改变命运,这是一个定论。但你仔细看下历史就会明白,其实高考改变命运,本身就是一件罕见的事。很多人并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成功的,人们压根不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其他原因,而是认为自己才是成功的原因。

你去问问那些参加过高考的长辈,他们为什么成功?

他们会告诉你,因为自己上了大学,进了单位踏实干就成功了。你看上去他们是因为教育成功了对吗?

不,实际他们的成功,来源于经济周期,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高考,而是经济周期,高考不过是给了普通人一个参与经济周期的机会罢了。

70年代末到80年代,我们暂且叫它高考1.0时代,这个阶段高考吃到的,是制度红利。

1977年9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余年的高考,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比如,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将分别注意招收表现好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农业科技积极分子,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

这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最重要的决定,是最后一句: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大家要知道,在高考停办的十余年间,整个国家的人才体系是停滞的。那个时候去参加高考,只要能考上就能起飞。你不需要大量的努力和独特的天赋,国家会给你分配工作,等于考上就有编制,还大概率是核心部门,只要你进去不犯错,最后都能混得不错。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熬劳,只要上了车,社会按资排辈的惯例自然就会拉着你往前走。

举个例子,1980年代初期,当时干部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于是中央提出了干部年轻化的思路,《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等文件连续下发,后来的2007年,中组部对干部年轻化的成果进行了统计,全国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在过去20多年分别下降了8.4岁、6.8岁、5.7岁。

不是高考改变了命运,是制度红利改变了命运。高考的存在,只是给了大家一个参与制度红利的机会。只要考上了,你就赢了,赢的原因很简单,你是最早吃螃蟹的人。就像为什么开国皇帝没参与斗争的穷亲戚都能封个爵位什么的一样。

之后高考进入2.0时代,这个时期,高考吃到的是外贸红利,或者叫工业化红利。这个阶段贯穿了整个90年代,并随着中国加入WTO,达到顶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大量私营外贸企业涌现,但当时我国技术还相对落后,出口的商品也主要以轻工业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教科书把这段历史简称为来料加工,除了价格低廉,谈不上竞争力。另一方面,当时国内市场被一众外资品牌占据,日系的东芝电器,欧洲的大众汽车,都成为一代国民的记忆。

但外资进入中国的,不仅是商品,还有对应的技术,“市场换技术”就是这么来的。那时候,国内的大量厂家开始成为国外品牌的生产线,从生活日用、快销服装,到奢侈品再到电子产品,形成了全工业门类的产业链,成为了世界工厂。产业升级,看似升级的是产业,实际升级的是技术。而技术,掌握在人的手中。

所以那时候起来的是什么呢?机械、土木、航天、电力、铁路。你去看看中高层领导,是不是这些领域脱颖而出的最多,不是他们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而是经济周期发展到这里,需要他们去脱颖而出,于是高考依旧改变命运,而且这种命运改变起来的,是有可能上达天听的,因为他们的知识,就是那个年代最需要的东西,是工业化选择了他们。

此外,工业化初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技术的研发和投入,于是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就业。举个例子,最基础的,做外贸,需要懂英语,英语专业一度非常吃香。说白了,工业化和外贸带来的是中国全产业链条的崛起,这就需要一个又一个创业者、一个又一个高素质人才的参与。

1979年到2001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足足翻了接近100倍。那个时候,不存在垃圾专业,只要你是个大学生,总有你的用武之地,哪怕你学个工商管理,也能找到工作。比如1999年的阿里巴巴,大专就可以进。因为你毕业进入社会看到的,是中国全产业的超高速发展。当时只要你有学历,你就等于拥有了各个行业的敲门砖。这个阶段,改变命运的也不是高考,而是工业化红利。

高考的存在,也只是给了大家一个参与工业化红利的机会。

然后就是高考3.0时代,这个时代从90年代末开始,一直持续到21世纪前20年,我们吃的实际是城市化红利和土地计划经济红利。

20世纪80年代经济的主题是“承包”,农村搞土地承包,城市搞企业承包,地方政府搞财政承包,思想的解放让地方经济快速增长,财富大量留存在地方,中央层面却越来越捉襟见肘,这还了得?于是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改革,大大加强了中央财权,减少了地方可支配的财政收入。

但分税制留了个伏笔,它把当时不起眼的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决定权全部留给了地方,就是这个伏笔,拉开了中国接下来长达三十余年的“土地计划经济”。

1998年中国停止了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土地管理法》修订,集体用地必须通过地方政府征地后变为国有用地,才能用于建设用地。前者意味着房地产可以交易了,而后者确立了地方政府对建设用地的垄断。土地计划经济时代彻底到来了。

为什么叫它“土地计划经济”?或者大家想想“土地财政”的本质是什么?表面上看是一种财政收入来源,其实是一种财富分配计划。虽然房地产看上去是市场经济,但在国家层面上,地方需要靠卖地来参与财富的分配。

看上去是市场经济,但在社会层面上,大家都清楚,我是要靠卖地来把这些制造业老板和居民手里的盈余给拿走再分配的。所以这个阶段的核心,还是“计划”。

在整个计划的层面上,一切都要为土地财政服务,这个时期所有和体制绑定的经济运行,都被绑在了土地财政这条船上。

同时期开始的是大学的扩招。1998年高校招生数量为108.4万人,1999年就达到了160万人,扩招了48%。表面上看是扩招,实际是为了城市化,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因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最后都会离开农村,走到城市。

而他们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买房,这就为财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收入。2003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55%,2010年变成68%,2018年达到89%。

可以说是土地财政,彻底奠定了中国社会的财富分配体系,卖地就能成的事,没必要想的那么复杂。于是你发现,所有离房地产近的行业,都获得了极大的加持,因为房地产本身,就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财富。土木工程这个现在被人嫌弃的专业,当年也曾是众多院校的王牌专业。

高考3.0时代也是经济最百花齐放的时候,有人在搞饮用水,有人在做家电,有人在搞社交软件,有人在做电商,这些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又在各个行业攻城掠地,商业繁荣到了极致。

只是大家要区别,这里面一部分行业是“计划”之内的,比如基建和房地产下的土木工程、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等;有一部分是“计划”之外的,比如互联网行业的钱,不光是国内烧的,还有美国那边烧的,那不属于计划的范畴。

但不管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在工业化红利和城市化红利的共同加持下,社会哪哪都缺人,表面是缺人,实际是背后经济周期在这里。地只要卖的好,管你学的什么,只不过是离的近还是离的远的区别罢了,所有经济核心,社会都框死了。

这个阶段,专业不重要,学历才重要。因为只要你从农村走向城市,你就有买房的需要,离“计划”更近。而高考的作用,就是把你送到离“计划”最近的地方。

学历变现的逻辑在这个时期也是通畅的。

如果学历比专业重要,那学区房就能卖得动,而如果专业比学历重要,那学区房就不值钱了。大厂要靠学历撑门面,中产要学区房确保孩子的阶层不滑落,维持学区房价值的表面上看是学区,实际是围绕学历的众多既得利益者,这就是高考3.0时代的核心。

大家知道为什么教培之前能那么火吗?因为家长太想在孩子身上复刻自己的成功道路了,他们笃信高考就能成功,就算有关系,也得有个学历才能进来,当然,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所以家长拼命卷学历,就为了能在计划的范畴里拿点东西。那时你要做的,不是迎合市场,而是去迎合计划的方向,高考就是迎合计划的方向。

但现在已经走到了高考4.0时代了,制度红利早已殆尽,外贸红利开始示弱,“计划”红利随着房地产新的供求关系也即将消失,然而参加高考的人数还在上涨。

2019年到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已从1000万左右增长到近1300万。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353万人,比2023年多出6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高考不能适配新的经济形势,于是才有了“一千万新生儿嫌少,一千万大学生嫌多”的尴尬。

本质原因是什么呢?就是高校教育按的是计划那一套走,跟市场不搭杠。

当然,现在还有“计划”的部分,你想卷那你就奔着计划去,于是有了“宇宙的尽头是考公”。但你要知道,随着卖地这个项目的消失,计划的力量会变得不那么好使,在这种情况,计划根本覆盖不了社会的就业,那得靠什么?得靠市场。

一旦行业不缺人,自然就会对求职者有更高的要求。之前阿里等大厂大专学历都能进,但现在985研究生都不一定能进了。不是大厂膨胀了,而是供需关系变了。

现在社会倒还认文凭,但除开文凭,社会还想看到其他的东西,要看求职者看能不能给到。除了“你的专业是不是符合我的要求?”外,可能还有“你能不能再给我带来点什么资源?”等等问题。

其实苛刻的不是招聘要求,而是供需。经济周期一变,学历变现这条路,就堵塞了。当专业、资源、背景比学历更重要的时候,学区房就不值钱了。

换句话说,现在的高考,已经越来越不能成为红利变现的方法,因为我们还不知道,下一个红利是什么。纵观人类历史,高考改变命运这个事,本身就是很短暂的特殊情况,你不能下意识把它当成必然。古代科举,全国就那么几百个,跟普通人没啥关系,而且还是王朝初级有点用,后期你考个秀才啥子的,也几乎没啥用。

我们到后面的教育体系,就是韩国、日本那样,要么大家按着路径依赖全面卷计划,要么就另辟蹊径去卷市场,让孩子自己去找成功的渠道,就像阿根廷一样,我考试不行,那就走足球,或者像美国,我学不好,就去唱跳rap打篮球,真是有直播天赋了,那就去搞直播,什么赚钱干什么,这就是市场化。

你要真想卷老赛道,那就拼命卷,但要是孩子没那个天赋,那就看看干点别的什么吧,别去卷了。家长倒是可以培养孩子成为卷王,但总有孩子会被拉下。所有父母都不想让自己孩子送外卖,但总得有孩子去送外卖。

新出生人口的下跌以及学区房的暴跌,只不过是家长们随着慢慢开始感受到这个变化,而逐渐做出的反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体系必然会发展到跟国外一个阶段。如果你说我们的社会比较特殊,那我建议你不妨看看疫情,到最后结果是什么。

人们的最大问题,除了容易把成功归因于自己,就是容易把自己看成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


往期精彩回顾:

房地产相关:

房价为何看上去没跌很多?

央行放水印钞,给了2024年中国楼市一丝曙光?

祸起百亿赌局,万达卖子求生,王健林最后一战

恒大物业状告恒大集团,树倒猢狲散还是金蝉脱壳之计?

“烂尾楼”和“保交楼”,难点在哪里?

中央三部门发声不惜贷、抽贷、断贷,“棘手”的房地产问题靠政策刺激还能够解决吗?

“毒土地”事件,谁是地产下行周期的过错方和买单者?

中国宏观:

放过民营经济吧!

恒大坐实造假,谁慌了?

允许外资100%持股银行保险,迫不得已?

《繁花》的时代,可以再来吗

经营贷,雷声滚滚

存款利率会持续下降,解读中国的“利率双轨制”

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再次下调,原因竟是“净息差”?

日韩带头,中国反超,东亚加速的人口危局!

经济问题,根本不在经济本身

一场意外的直播:董宇辉压力山大  俞敏洪未达预期

千年农业税,血泪消亡史

11月人民币升值超2000基点,中沙货币互换背后的意义

美国加息接近尾声,全球流动性拐点到来,中国经济要复苏了?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星舰二次发射失败,中国的“金融强国”痛点在哪里?

产业链:

贾玲,用身体与资本对赌

一场决定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内斗

美国改变科技封锁策略,对中国芯片下了狠手

近期火爆的减肥药,背后也是资本精心的布局吗?

人民币“无锚时代”,银行业的困局与迷茫

海外宏观:

中国需要基辛格,世界需要基辛格

中植系事件的背后,是乱象丛生的金融市场

法郎是如何收割非洲的,美元霸权为何难以颠覆

11月美联储按兵不动,年底还有最后一加?

日本经济强势复苏,要走出“失去的30年”?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经济连超预期,为何经济学家预测被打脸?



汤山老王
大道至简,让经济和投资不再复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