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调皮王子”变形记

文摘   2024-09-23 20:46   陕西  


“调皮王子”变形记

     黄蓉

调皮王子的日常:一个“捣蛋鬼”的故事
小明是班里的“焦点人物”,但不是因为优秀的表现,而是因为他经常违反纪律。从上课插话、捣乱,到课间打闹,他似乎总是有办法让自己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每当我对他进行批评时,他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嘻嘻哈哈,完全没有悔过之意。这种态度不仅让我感到无奈,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氛围。
起初,我采取了一些常见的管理措施,比如口头警告、通知家长、课后谈话等,但这些办法似乎都没有效果。小明依旧故我,甚至有时变本加厉。这让我意识到,单纯的惩罚和批评无法解决问题,或许问题的根源比我想象得更为复杂。
行为背后的真相:违纪背后的心理密码
通过多次与小明的接触、观察以及与家长的沟通,我逐渐发现他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1.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小明有着强烈的被关注需求。他的父母工作忙碌,缺少对他的陪伴和关注。在学校里,他通过违反纪律、吸引注意来弥补这种在家庭中缺失的情感。他宁愿因为捣乱而被批评,也不愿在默默无闻中被忽略。
2.家庭环境的压力:小明的父母对他的要求比较高,经常会对他的学业表现感到不满,但却缺少鼓励和肯定。这使得小明在家中处于一种紧张、压抑的状态,而学校则成了他释放压力的场所。他通过调皮捣蛋来对抗内心的焦虑和无助,表面上的嘻嘻哈哈,实际上是他掩饰情感的保护壳。
3.学习兴趣的缺失:小明对于课堂内容缺乏兴趣,尤其是面对他不擅长的科目时,往往选择用“搞怪”来逃避学习。他在课堂上的违纪行为实际上反映出他对学习的困惑和无助。
转型三部曲:情感关怀、个性培养与课堂变革
为了帮助小明转变,我制定了多层次的干预策略,从情感关怀、个性培养到课堂教学调整,力求全方位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1.情感关怀:建立信任与支持
我放下了“教师权威”的身份,更多地以朋友的姿态与小明交流,逐渐建立了信任关系。在课余时间,我主动找他聊天,关心他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并在谈话中传递出对他的关心和理解。同时,我在批评教育时减少了对其行为的直接否定,转而采取激励式的语言,引导他思考自己的行为,并在表现良好时给予及时的表扬。通过这些方式,小明慢慢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怀,内心的防御逐渐瓦解。
2.个性培养:发现闪光点,给予机会
在与小明的深入交流中,我发现他在体育和文艺方面表现出色。于是,我有意培养他在这些领域的兴趣,给他在班级活动中更多展示的机会。例如,担任体育活动的小组长、负责班级文艺汇演的主持等。在这些活动中,他不仅表现得非常出色,还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和赞扬。随着他在集体中的地位提升,小明逐渐建立起了自信,他开始意识到,通过努力和表现可以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肯定,而不再需要通过违反纪律来引起注意。
3.课堂变革: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为了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调整,更多采用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比如在语文课上,我引入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小明也有机会在其中表现自己。同时,我在课堂上给予他更多正向反馈,帮助他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此外,我还对小明的学习进行了分层辅导,针对他不擅长的科目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逐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通过这些策略,小明逐渐在学习上找到了兴趣点,课堂表现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家校联手:合力为孩子插上成长的翅膀
在小明的成长转变中,家长的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与小明的父母保持了密切的沟通,向他们分享了我的观察与建议,鼓励他们在家中多给予小明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与高压。我还邀请家长参与到小明的教育计划中,共同制定家庭和学校的双向教育策略在家长的支持下,小明在家中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他的行为逐渐变得稳定,家校的合作也为他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这种协作模式,不仅小明得到了个性化的教育,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也随之得到了改善。
成长的见证:从问题学生到班级明星的蜕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从“问题学生”逐渐转变为班级的“明星学生”。他不再是那个扰乱课堂纪律的“捣蛋鬼”,而是一个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出色、乐于助人的积极分子。他的学习态度也有了显著的改变,虽然成绩尚未拔尖,但他已经开始主动学习,愿意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最让我欣慰的是,小明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不再依赖调皮捣蛋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个过程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也是我作为班主任的一次教育实践的成功。
教育反思:春风化雨,静待花开
小明的成长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用心灵去点燃另一个心灵。每个所谓的“问题学生”,都是带着独特的成长故事和内心需求来到我们面前的。他们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未曾被看见的渴望、压力和迷茫。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只用简单的规训和惩罚去压制这些表现,而应当用理解和包容去回应他们的内心世界。
同时,小明的故事让我深刻明白,教育的本质是等待。等待孩子慢慢成熟,等待他们一步步找到自己的节奏。作为教师,我们常常焦急地希望看到即时的改变,但教育是一个缓慢而充满希望的过程。每一次小小的进步,每一个微小的突破,都是孩子成长的印记,而我们,正是他们成长路上最忠诚的守望者。
未来的教育路上,我会更加坚定地践行这一信念,用关怀去守护每一颗稚嫩的心灵,用智慧去启迪每一个未来的梦想。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看到、被关心、被尊重,只要我们足够用心,教育的奇迹就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悄然发生。

作者风采

      黄蓉,研究生,一级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西安市莲湖区邵建成“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

供稿:黄蓉

编辑:王海玲

终审:邵建成

邵建成省优能工作站
教育教学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