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法”与 我想法
文摘
2024-09-14 23:17
陕西
今日特别推荐——《教育过程》,著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此书虽出版于上世纪60年代,但书中的观点,在今日之中国依然是时下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值得一提的是“发现法教学理论”,当前教育理念的一些精髓即是我们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复刻在当下教学中的,它是进行教学变革用以借鉴的内容,是课堂革命遵循的理论依据,容易理解,难做到,但一旦真正做到了,教与学的生态就会彻底发生变化,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乃至教育领域盛景兀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享几个观点: 一、学习是发现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应该通过主动探索和发现来获得知识,而不是记忆事实和规则。对于广大的教师而言,这真切是理念层面的东西,具有形而上的意蕴,个人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理念先行,好的理念会指引教师生发好的教学行为,进而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探索和发现不是理科的专利,文科依然需要因为一个有价值的任务和目标而去做非常有必要的探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的是基于国家教材,带着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的材料去探寻隐藏在文字里的密码,用语言之钥,思维之匙,打开语言文字背后一扇又一扇门,让学生发现文字神奇的排列组合方式,以及流淌在文字间的智慧之光。记忆本是事实本身,是可见的,直接显于面前的规则亦可见,是积累的途径,然不足以引起真学习的发生。必须避免将记忆事实当作学习本身,与学习划等号。二、课程需要螺旋式推进。布鲁纳提倡螺旋式课程设计,即在不同年级重复介绍基本概念时,每次应在更复杂、更深层次的结构中去进行。因特殊的心理学学术背景,布鲁纳在强调这个观点时,更多是站在理科思维的角度,但不阻碍语言类学科,也需遵循此等规律,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关于复述这个概念,语文统编教材不同学段均有,低段主要倾向于学生学习如何讲故事,中段要求学生详细复述,高段则要求创造性复述。具有很清晰的逻辑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三、教师应是协助者和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应设计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学习活动。这是几十年的课堂革命,依然未能革除的最重要的部分。字面意义谁人不解,落到教学实践,教师的角色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讲授性教学仍旧是最常态的授课形式,最可怕的是老师身在其中而不自知,以为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回答也还不错,就是一节不错的课,但从来没思考过:这些问题是否需要提,是否需要老师提出;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带着些许挑战完成,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养提升。我们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基于目标,老师帮助学生创设任务情境,设计学习活动,而后站在旁边审视学生完成,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启发、“棒喝”,直至悟,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收获。四、内在动机。布鲁纳认为,学习应该是由内在动机驱动的,而不是依赖外部奖励或惩罚。通过发现学习,学生可以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与此相对应的中国化的表达是“教育即唤醒”,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去本捡末,从不深入思考如何从内里入手,解决学生学习及行为问题,外部的奖励或惩罚固然对学生学习行为有正向引导的可能性,但正如马先生所说”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对此,我们急需要做的是研究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因素有哪些,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帮助学生设计一系列的生发内在动机的策略或活动。其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便是一个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好方法。因此,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就显得弥足珍贵。五、发现学习的过程: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形成概念。这个有待商榷,但放在理科教学中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跨学科教学中可以使用,也可以作为评价数学、科学、信息等学科一堂好课的依据。此为后话。六、教育的目标:培养能够自主学习的人,即培养学会学习的人。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便是此理。我非常认可这样的说法,也将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努力践行,把培养学生会学习作为自己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也成为自己教学的座右铭。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对当下的教育环境依然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可谓深远!它强调在实践中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来学习,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例如,可能需要的时间很长,不一定适合所有类型的学习内容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