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不改出清的历史进程

文摘   2025-01-20 23:41   浙江  
因为上海“两会”,集采与仿制药质量的话题,又火了。
今天,国家医保局给上海市医保局发函,将于1月21日,由国家医保局负责同志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事情是这样的,在日前上海召开的“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
郑民华委员表示,药品集采对降低医保和患者负担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有患者和医生反映,一些药物的质量可能不稳定,存在“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肠道准备的泻药不泻或者量不够”等情况。
随后,国产仿制药质量低劣、药效不达标,以及在医院买不到原研药的话题,再次被点燃,就国家医保局发给上海市医保局的那篇函文的评论区,《关于请协助做好当面听取集采药品相关意见的函》,非常的精彩,比如这条。
今天中午,有朋友私信问我,对此事件如何看,集采是否会边际放松?我的观点很明确,正如今天的文章标题,“舆论不改出清的历史进程”。
去年,剁手就关于国产仿制药的发展,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为何生产不出一流的仿制药》,在文末,做过这样一个论断。
展望未来,中国仿制药行业,一定会淘汰掉一半以上的制药企业和批文,药品利润向恒瑞、科伦、石药、齐鲁这样的头部企业靠拢,先做精再做强,就是中国仿制药企业的成长路径!
剁手的判断逻辑很简单,中国不需要这么多的仿制药企业,需要进行一轮产能出清,才能提高国产仿制药的质量,否则,国产仿制药的竞争,永远停留在市场营销层面,也就是上周国家医保局回应市场的那句话,“虚高的价格本就没有用在质量上、没有用来研发创新药”。
2018年之前,没有集采制度,中国的仿制药企业,别说搞创新药,就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都不配合做,截止2023年底,按3类申报的化学仿制药,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数量,较2018年已翻了超100倍,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是2012年就启动的。
当今的医药行业,就和15年前的山寨机时代非常像,各家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营销,直到平价的小米出现,卷死了腹黑的山寨机老板,中国的手机行业,才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医药行业,亦如此!
给大家举一个熟悉的例子,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国内,仅新华制药一家,就有8000吨/年的产能,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一片常规的布洛芬是0.15g,成年人一次0.3g,一日2次,一个发热病人,最长可连续服用3天,那如果是新华制药把产能拉满,仅它一家,就可以满足44亿人次发热病人的需求。
中国只有14亿人,若是仅靠国内市场,完全消化新华制药一家的产能,中国每人每年得发热三次,然而,大家知道国内有多少家药企拿到布洛芬的生产批文吗?
在2022年的时候,有位记者统计过,558家!
哪怕是剔除掉僵尸批文,就是拿到批文未有实际生产,也有上百家在实际生产,解热镇痛,还有扑热息痛等药物,产能也非常庞大。
那你就想想,这个竞争有多激烈,XX市医院、XX药房,凭啥卖新华制药的布洛芬,不卖石药的布洛芬,想必大家都知道这里的原因,这就是导致药价高企的核心原因。
随着集采的推进,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这条产业链上所有人的利益势必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有舆论正常,这对医药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因为,除过拎不清的老板会顶风作案,但这也是被出清的对象,聪明的老板肯定会做的更好,生怕被对手拿到证据,毕竟这是关乎健康的事,若出了“常压油箱”事件,舆论场是不可能放过的,那自然也不会被冷处理,这点大家别担心。
......
至于说,现在在医院买不到原研药的问题,也在着手解决了,各位先努力搞钱买商保,否则,以后在医院能买到原研药了,你未必就用得起,这不是玩笑话,有句话叫,“因病返贫”。
上周五,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7年来,医保药品目录已累计新增了835种新药好药,去年新增的“全球新”创新药达到了38种,创历年新高。丙类目录与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同步开展,计划于2025年内发布第一版
丙类目录药品,是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有效补充,主要聚焦创新程度很高、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药品。
其设置目的,就是改变现在“一刀切”的报销局面,医保、商保共用一套报销目录,未来,引导商业保险,支持报销丙类目录药品。
因此,这也正是创新药板块今天大涨的核心原因,市场支付能力大幅提升,创新药,我更看好港股。
就聊这么多,求赞、在看

E起来养基
玩ETF,关注剁手就对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