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怀揣着梦想与期待踏入金融这片广袤的海洋时,从未想过会遭遇如厦门银行如今这般的惊涛骇浪。10 月 30 日,那一份 2024 年第三季度报告,就像一道晴天霹雳,狠狠地击中了每一个关注厦门银行的人。那冰冷的数字 —— 营业收入 41.61 亿元,同比下降 3.07%,归母净利润 19.34 亿元,同比下降 6.27%,宛如一把锐利的刀,直直地刺进我们的心窝,让我们的心情瞬间坠入无尽的深渊。
回想起今年中报之时,厦门银行初现的疲态就如同孩子脸上那若有若无的病容,让人心疼又担忧。上半年归母净利润 12.14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15%,这数据就像阴霾开始在天空聚集,我们心中隐隐有了不安。而第三季度那一丝看似有希望的回升,不过是黑暗中稍纵即逝的萤火之光,根本无法驱散那如墨般浓重的颓势,我们的心也随着这一丝希望的破灭,再次沉入谷底。
曾经,2020 年 10 月是多么光辉的时刻啊!厦门银行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那是它的荣耀之日,也是我们投资者心中的盛大庆典。那时的它,就像一艘坚固无比、闪耀着希望之光的巨轮,在商业海洋中平稳而自信地航行。营收和净利如同两个忠诚的伙伴,紧紧相随,保持着稳定而美好的增长态势。上市当年,它像是一颗璀璨的新星在金融星空中绽放光芒,营收同比增长 23.2%,净利同比增长 6.55%,在 42 家上市银行中,营收增速独占鳌头,净利增速位列第五。那时候,我们都坚信它就是那永不坠落的星辰,带着我们驶向财富的彼岸,每一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光芒。
然而,命运就像一个善变的魔术师,在不经意间就将美好的画卷撕得粉碎。上市后的厦门银行,业绩如同一叶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晃的扁舟,让我们这些在岸边观望的人心惊胆战。营收增速的大起大落,就像我们乘坐过山车时那忽上忽下的心跳,时而兴奋到极点,时而又坠入绝望的深渊。净利润增速逐年放缓,那感觉就像看着自己精心呵护的花朵,在岁月的侵蚀下渐渐枯萎,心中满是无奈与不舍。自 2010 年以来从未出现过的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局面,在今年如噩梦般降临,那浓重的阴霾如同一只无情的大手,紧紧地捂住我们的口鼻,让我们几乎无法呼吸,窒息般的绝望在空气中弥漫。
在今年资本市场那场热闹非凡的狂欢中,银行股就像一群欢快起舞的精灵,整体表现惊艳无比,在 31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板块涨幅位居第二。可厦门银行呢?它就像一个被遗忘在角落的孩子,孤独而落寞。截至 11 月 1 日,股价仅为 5.25 元 / 股。当我们看到 Wind 数据显示银行板块自年初至今涨幅高达 25.93%,而厦门银行股价累计涨幅只有 9.77%,在 42 家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五时,那种落差感就像从云端瞬间跌入谷底,心痛得无法言说。遥想上市初期,它那高达 15.48 元 / 股的股价和 400 亿元的市值,是多么令人骄傲和自豪啊!那是我们心中的圣地,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如今,市值不足 140 亿元,就像一座曾经辉煌无比的城堡在岁月的侵蚀下轰然倒塌,我们站在废墟前,眼中满是泪水,那是对逝去辉煌的缅怀,也是对未知未来的恐惧。
厦门银行如今所面临的问题,就像一座压在我们心头的大山,沉重得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先说业绩,利息净收入的大幅下滑,简直就是一场灾难。2024 年前三季度,它像一个无情的黑洞,不断吞噬着银行的营业收入。市场利率环境的恶化,就像一群恶魔在作祟。LPR 利率持续下行、存款定期化趋势难以扭转,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紧密的蛛网,将银行的息差越缠越紧,净利息收入的实现变得遥不可及。2024 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 10.58%,前三季度更是达到了 9.88% 的降幅,每一个百分点的下降,都像是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同时,2024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6.27%,上半年更是同比大降 15%,盈利增长的压力如同巨石般压在我们心头,让我们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苦涩。
业务结构的问题也像一颗深埋在地下的炸弹,随时可能将银行炸得粉身碎骨。贷款投放的区域集中特征,就像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条脆弱的绳索上。大部分贷款集中在福建省内,尤其是厦门市内客户,截至 2018 年 6 月末,厦门市内客户的贷款投放占比约 53.06%,福建省内客户的贷款占比更是高达约 94.45%。当我们看到这些数据时,仿佛看到银行正站在悬崖边缘,只要当地经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且,企业贷款中,小、微型企业公司贷款占比较高,截至 2019 年末,占公司贷款的比例达到 58.42%。这些小、微企业就像一群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小船,它们的脆弱让我们为银行捏了一把汗,每一个可能的风险都像是悬在银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间业务发展的不足,如同断了一翼的飞鸟,艰难地在空中挣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乏力,甚至不断下降,就像眼睁睁看着手中的财富一点点溜走,却无能为力。在非利息净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的下滑,让我们看到了银行在中间业务拓展和创新方面的无力。过度依赖投资收益等非传统业务收入来支撑非利息净收入的增长,就像在薄冰上行走,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我们的心也随着这摇摇欲坠的盈利模式而忐忑不安。
净息差的持续收窄,更是将厦门银行逼入了绝境。从 2017 年到 2023 年,净息差从 2.05% 一路下滑至 1.28%,2024 年 6 月末为 1.14%,9 月末进一步降至 1.06%,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垫底。这每一次的下降,都像是死神的脚步在逼近,它无情地削减着银行的盈利能力,那感觉就像看着自己心爱的宝物被一点点磨损,却毫无办法。净息差就像一条越勒越紧的绳索,让银行在发展的道路上艰难挣扎,我们也仿佛被这绳索束缚,感受到了那令人窒息的压力。
资产质量的隐忧,就像夜晚中闪烁不定的鬼火,让人心惊。2024 年上半年关注类贷款较上年末的增加,像是黑暗中传来的隐隐约约的警报声,让我们的神经瞬间紧绷。虽然当前不良贷款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那不断增加的关注类贷款,就像癌细胞在悄悄地扩散,随时可能侵蚀银行的健康肌体,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害怕那一天的到来会让一切都无法挽回。
管理层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高管超期履职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毒瘤。比如副行长李朝晖,自 2014 年 12 月开始担任这一重要职位,截至 2024 年已经将近 10 年。当我们了解到这一情况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担忧,就像看到一艘本应坚固的船,却有一个关键的部件在悄悄地生锈,我们害怕这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艘船沉没。这种情况可能对银行的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产生的影响,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引起的涟漪可能会逐渐扩大,最终掀起惊涛骇浪。
厦门银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成立于 1996 年,是福建省首家上市城商行,曾经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和梦想,向着金融高峰奋勇攀登。截至今年 6 月末,119 家网点,包括 9 家分行、109 家支行和 1 家总行营业部,这本应是它最坚实的后盾,可如今在困境面前,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们看着它,就像看着一位曾经意气风发的英雄,如今却被重重困难所困扰,眼中满是疲惫和无奈,那种复杂的情感在我们心中交织,让我们对它又爱又怜。
2024 年,本应是充满希望的新征程,厦门银行将目标定位于 “结构优化、质效优先、安全稳健、特色鲜明、机制灵活”,围绕做好 “五篇大文章” 精心谋划,积极行动。我们也曾满心期待,仿佛看到了黑暗中的曙光。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沉重的耳光,打得我们晕头转向。从今年的业绩表现来看,这一战略规划的开局就像在荆棘密布、怪石嶙峋的崎岖山路上艰难前行,每一步都伴随着鲜血和泪水,希望的火苗在狂风中摇曳,随时可能熄灭。
深入分析,利息净收入的大幅下滑是导致营业收入下降的罪魁祸首。今年前三季度,厦门银行利息收入的减少和利息支出的增加,就像两把利刃同时刺向银行的要害,让它遍体鳞伤。利息净收入仅为 29.82 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 9.88%,这每一个数字都像是刻在我们心上的伤痕,疼痛难忍。
利息净收入的持续下滑,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就像多米诺骨牌倒塌一样,势不可挡。厦门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收窄,从去年末的 1.28% 一路下滑至今年年中的 1.14%,到 9 月末更是降至 1.06%,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垫底。这一过程,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步步陷入困境,却无能为力,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净息差的下降成为了银行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就像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横亘在前进的道路上,让我们感到无比的绝望。
对比中报数据,我们发现厦门银行在三季度的利息净收入并没有实质性改善。营业收入增速的回升,不过是依靠非利息净收入的增长在苦苦支撑,就像在即将倒塌的房屋下临时用几根木棍撑起,摇摇欲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而投资收益成了唯一的亮点。前三季度,该行实现投资收益 7.51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75.8%,投资收益在非利息净收入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 27.7% 飙升至 63.7%。当我们看到这一丝希望之光时,心中也曾闪过一丝喜悦,可一想到投资收益并非主营业务,其可持续性就像泡沫般脆弱,喜悦瞬间被担忧所取代。我们就像在黑暗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却又害怕它随时会断裂。
在厦门银行新一轮战略规划中,向大零售、绿色和数字化转型本应是它驶向光明未来的强大引擎。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冰冷的水,无情地浇灭了我们的希望。当前,整体信贷需求疲软,大量客户为减少利息支出选择提前还款,这使得厦门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遭受重创。截至 9 月末,个人贷款总额从年中的 741.69 亿元再次下滑至 722.13 亿元,相较于去年末减少了 32.21 亿元。这每一个减少的数字,都像是从银行身上割下的一块肉,也刺痛着我们的心。我们仿佛看到银行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独自承受着伤痛,却找不到反击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报数据披露,截至 6 月末,厦门银行个人经营贷款余额 465.19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43 亿元,增幅为 1.40%。这本该是一个好消息,可当我们看到个人经营贷款不良余额上升时,心中的喜悦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截至 2024 年 6 月末,个人贷款不良率达到 0.99%,较上年末上升了 0.48 个百分点,几乎翻倍增长。这一不良率的飙升,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迅速蔓延,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我们眼睁睁地看着火势越来越大,却无法控制,那种无助和恐惧深深地笼罩着我们。为应对这一风险,厦门银行加大对该类资产的减值计提,今年上半年,计提减值损失共计 4.64 亿元,同比增加 2.74 亿元,增幅高达 144.18%。这一举措虽然是必要的,但也进一步压缩了银行本就紧张的利润空间,我们看着银行在困境中挣扎,却只能默默祈祷。
再看厦门银行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就像一群没有领袖的士兵,各自为政。其第一大股东是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持股比例为 19.18%,而厦门金圆投资集团由厦门市财政局 100% 控股。除此之外,富邦金控、北京盛达、七匹狼集团都是持股 5% 以上的股东。这种股权结构使得公司没有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公司治理方面面临着独特的挑战。我们仿佛看到一艘没有船长的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随波逐流,随时可能被巨浪吞没。每一个浪头打过来,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担心它会在这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
目前,厦门银行董事长是姚志萍,她有着丰富的工作履历,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曾在央行、厦门银监局任职,2022 年 3 月出任金圆投资集团总经理,同年 11 月开始担任厦门银行董事长。国庆长假前夕,副行长陈蓉蓉年满 55 岁正式退休,她在厦门银行工作超过 20 年,曾经同时担任副行长、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三个重要职位,此前因超过监管规定的 7 年轮岗期限而受到广泛关注。她的退休,就像一位陪伴我们多年的老友离去,心中满是不舍。同时,也让我们对银行的未来更加担忧,不知道在这风云变幻的金融海洋中,厦门银行能否继续稳定航行。
2019 年 12 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要区分银行保险机构员工中的关键人员和普通员工,着重抓好对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有决策权或重要影响力的关键人员的履职回避工作,并且规定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 7 年。然而,陈蓉蓉退休后,厦门银行超期履职的现象并未得到彻底解决。目前,领导班子成员包括行长吴昕颢,副行长李朝晖、刘永斌、庄海波、郑承满、谢彤华。李朝晖自 2014 年 12 月起担任副行长,至今已经将近 10 年。当我们了解到这些情况时,心中的担忧就像野草般疯长。我们害怕这种超期履职会像慢性毒药一样,侵蚀银行的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最终让银行陷入更深的困境。我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旅人,不知道前方等待我们的是希望还是更大的灾难。
不仅如此,厦门银行管理层的薪酬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Wind 数据显示,2023 年,厦门银行管理层的年度薪酬达到 2043.03 万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六大行管理层的年度薪酬,与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相比也略高一些。其中,董事长姚志萍 2023 年的年度薪酬为 152.84 万元,在上市银行董事长薪酬排名中位列第九。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这样的高薪酬就像一把火,在公众的心中燃烧起了质疑的火焰。我们也在思考,这样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否合理?它是否会成为银行发展的阻碍?这种复杂的情绪在我们心中交织,让我们对厦门银行的未来更加迷茫。
当前,厦门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前景,就像在狂风暴雨中航行的孤舟,随时可能被大海吞噬。
市场竞争压力如汹涌的潮水般不断加大,每一波浪潮都带着强大的冲击力。随着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类银行都在全力以赴地加大业务拓展和创新力度,积极争夺市场份额。大型银行凭借其规模优势和广泛的业务网络,在资金成本、客户资源等方面占据着绝对的竞争优势,它们就像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让厦门银行在竞争中倍感压力。而其他城商行、农商行等也在奋起直追,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拓展业务领域。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厦门银行就像一个在夹缝中求生的弱者,客户流失、市场份额被挤压的风险如影随形。我们仿佛看到它在这残酷的竞争中苦苦挣扎,每一次的努力都显得那么渺小,它真的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生存下来吗?
融贸通联合全国各地多家国企央企提供 煤炭,钢贸,化工品及多种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 ,为银行及专业供应链公司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为实力企业提供钢材,化工,有色大宗贸易撮合,提供行业社群服务。欢迎实力资金企业,优质项目方参与我们付费专业微信群(群费 300/位) 。联系人 HENRY 微信号 kmart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