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有过被人单向删除或者单向取关的经历吗?
据说,这是当下年轻人对一段关系“撕破脸”进行的官宣。
常言道,友情并非永恒之物。
随着空间的转换与时间的流逝,旧友或许会逐渐远去,而新友则会相继出现。
就像火车上的乘客,有人陪你度过一段旅程后便会下车,随后新的乘客又会登上这趟列车。
尽管那些共同走过的日子仍不时在脑海中浮现,但大家都默契地不再联系。
聊天记录变得空白,互动也日渐稀少,很多人动过删除/取关好友的念头。
这没问题,只是千万要记得,请不要单箭头!
别觉得这是危言耸听或者玻璃心。
要知道,单向删除和单向取关,在现代年轻人的社交礼仪法则里可是“重罪”。
想象一下,当你满怀期待地,向曾经亲密无间地朋友发出一条消息,却只看到那个刺眼的红色感叹号。
那种失落与尴尬,大概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
删除要双向,
是“人之常情”还是“玻璃心”?
你很难说被单向删除或取关的行为对自己造成了什么实质伤害,但就是不得不承认,内心很不爽!
而这种“不爽”正是因为感受到了对方使用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姿态:
“我觉得我的地位是高于你的,我不需要你更不需要讨好你,所以我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地删除/取关你”。
如同碰杯时另一方的杯沿刻意高举过自己,这个举动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权力变化。
然而这里面的迷思是,我们是逃脱不开权力关系的,或者说我们没有必要“逃开”。
只要我们有选择删除/取关的工具,我们就永远握有“权力”,也永远被别人握有“权力”。
如果我们一时无法妥善地处理这一问题,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
来吧,互相伤害!双删,双取!
特别是当两人之间出现不合或冲突时,作为一种和平解决问题的方式,双删、双取既表达了不满,又能避免进一步的争执。
无论是出于个人喜好、情绪波动还是实际需要,它都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帮助我们管理和调整自己的社交圈子。
人与人的连接让人疲倦又迷恋
无论是“双向好友”还是“双向关注”,虽然不代表双方的关系一定有多亲密,甚至双方对彼此可能已经完全没有印象。
但这无疑代表着一种最简单的社交关系,而这种社交关系能带来最基础的信任。
因为双向的关系意味着双向的责任,意味着你与对方不能随意互相冒犯。
例如,对方不会发广告刷屏、不会发消息公开辱骂你等。
再自我的人都不得不受制于这看起来没意义的“双向关系”的实际意义。
即便双方根本称不上所谓“好友”或“粉丝”,但总比纯粹的陌生人要强。
社交软件的发展,给了关系更多的阶段、更多的层级、更多的情境。
好友,仅可聊天,屏蔽朋友圈……
其中好友,到底是无话不聊的Soul密友,还是“点赞之交”,或者唯独不点赞自己的“跳赞之交”?
友情关系的开始、维持、结束,似乎都被社交软件掌控了节奏,平白生产出许多动作。
小时候我纠结,我最好的朋友是否把我当作bff,我是否是友情关系里的第三者。
现在我依然纠结于被单方面删除、取关,或被人设置仅聊天、屏蔽朋友圈。
小编也在疑惑,现代社交软件究竟是让交朋友这事变得简单,还是在复杂化我们的友谊和关系?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想要为社交软件正名。
关系本就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不管你是i人还是e人,内耗还是松弛,它都时常让人疲惫。
而社交软件也不过是现代社交关系进化的一个具体体现,给了大家探讨亲密关系更多的可能性。
无论外部的介质如何变化,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跟着灵魂找到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