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旅行、请假羞耻,“没苦硬吃”的可不止老一辈

情感   2024-09-24 21:02   上海  

提起“没苦硬吃”,我们总能想到老一辈:

买一箱苹果,先吃烂的,结果就吃了一箱烂的

40度的天忍着不开空调,中暑去医院一下花3000



很多年轻人对父母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为什么父母总是要自找苦吃,有好日子不过呢?”


不过当小编刚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在家族群里“输出”时,一个想法突然划过脑海:


“没苦硬吃”的仅仅只有老一辈吗?



年轻人的“没苦硬吃”

长辈眼中,似乎年轻人“没苦硬吃”的时候也不少:


比如说,健身——寒窗苦读二十载,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坐在办公室,不用从事搬砖等体力劳动的工作,结果下了班自费去撸铁;



特种兵式旅游——所有城市都主打一个只路过没玩过,时间浪费在了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卧铺上,和在家躺着玩手机的唯一区别,就是起码还有免费冷气吹;


以及为了参加音乐节、漫展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或者为了买一双心爱的球鞋凌晨就在门店外大排长龙……


当然,这些可能仅仅是代际影响下的观念差异,对年轻人来说是“痛并快乐”甚至“纯快乐”,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苦”。


不过换个视角我们不得不承认,“有苦硬吃”其实也真实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比如为了省钱,每天通勤两小时,光是来回路上就耗费一半精力;



请假羞耻,感觉工作离了自己就不行,加班加点忙,身体亮红灯也没能升职加薪;



责任心过剩,不擅长也要接下,最终事情越做越多,什么杂七杂八的都丢给你,把时间都花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自我缺失,总是用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永远活在别人的价值体系下,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老的少的,没苦硬吃

说起来,老一辈人爱“吃苦”,是因为习惯秉持“先苦后甜”的理念,讲究一个“延迟满足”。


即压抑自己当下的欲望,并期待在未来实现欲望的延迟满足。


也许这套逻辑在过去物质匮乏的时代尚且行得通,可现在现实环境发生巨变,“延迟满足”的魅力似乎远远不如“活在当下”。


毕竟“先苦”不一定等来“后甜”,但“先甜”至少一定会“甜”。



人很难在充满苦难的环境中凭自己生长出“我值得”的信念。


相反还会习惯性把任何获得都归类为偶然,认为自己根本不配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


当网友羡慕那些表现出强烈“配得感”的年轻人,看到的不止是他们表现出的自信和松驰,更是看到了让他们生长出强大自我的土壤。



不苦当下,用力幸福


延迟满足本质上是对欲望和需求的抑制,用未来的回报压抑和激励自己。


它最大的问题是会不断堆高你对未来的奖励的期待,而最终获得的幸福感变少了


可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更多东西,而是拥有的东西都能让你感到快乐


“即时幸福”则是支撑自己价值感和意义感,从而真正体验到存在价值的重要一环。



同时,“没苦硬吃”的反面并不必然导向超前消费和享乐主义。


只是用“即时幸福”替代“延迟满足”来激励自己,着眼于目标和过程中进步的反馈,而非对结果和收益的过分渴求。


有目标就去追寻,拥有的就好好珍惜,用心感知,活在当下。


愿你我都能用心感受当下的美好,成为一个幸福的具体的人。


Soul App
灵魂有趣 自在相遇,年轻人的社交元宇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