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男生都开始喜欢姐姐了?

情感   2024-09-04 19:31   中国香港  
从观感上来看,年长女性从未像现在这样受欢迎过,影视剧和长综艺里多的是姐弟恋”题材;短视频平台上,“叫姐姐”与臭弟弟”的话语如山歌对唱般交相呼应,但这“姐姐”和“弟弟”看似是平辈,背后却并不平等。

弟弟对于女性而言,是主体性的显现,在传统社会规范的性脚本中,女性是感情生活的客体,而如今,女性可以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主动寻觅、开启一段契合的关系。

但对于男性,“姐姐”并不体现他们在情感关系的进步,或者这么说,是女性的进步恰好符合了他们的需求,他们只是搭乘顺风车——为什么会这么说?


“姐姐”形象,纯靠想象

以某桩大陆商贾与台湾女星的离婚案例为由头,网络上曾有一番堪称经典的论断:

很多人找的不是老婆,找的是妈,等他找到了妈以后,好了,他要出去找真正的老婆了。

这段话同样适用于如今“姐姐”的风靡,尤其在东亚社会,你不必拥有一个亲姐姐,也能从相关文艺作品中感受到“姐姐”称谓所自带的母爱气质——

或者应该这么说,必须一个亲姐姐,才只能在那些老派的、父权尚未衰弱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到这些已经过时的、具有母性光环的姐姐形象。


因此,现在所流行的“姐姐”,更多是这一代独生子们对于“姐姐”形象的过时想象。在这种想象中,姐姐温暖、亲切、可依靠,施加无微不至的照顾,是将母亲身上的工具性功能独立出来后形成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人找的却是不是姐姐,是妈。

在这种想象里,他们期待恋爱中的对方,能像母亲一样给予关怀,时刻关注情感需求,给予细心照料和陪伴,说好听是“至死是少年”,说难听是“巨婴”,更难听的话王朔在《顽主》中也表达过:你是弗洛伊德病例的中国自动复制版。

之所以说这件事不体现进步,在于社会通常会认为,在情感中承担更多情绪劳动是女性的天职,而这种对“姐姐”的迷恋背后,依然是希望由女方来承担更多的情绪劳动,进步何在?


独立自洽,但别太独立自洽

在很多相关报道中,男性论述喜欢姐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独立、自洽”,我们倾向于认为,这是话术上的自我美化。

因为当代女性的独立自洽,绝对不会是男性中心主义所认可的独立自洽,后者更多指代“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关注与陪伴,在我不需要的时候干点自己的事吧你”。

它更多像一种离心运动——你要和我保持距离,“留有个人空间”,但你依然要以我为中心。

姐姐们独立自洽,意味着更为宽松的情感关系,对另一方而言,意味只需承担更少的情感责任;姐姐有自己的事业,对女性而言是自我实现,而对另一方,则意味着更少的经济开支。

享受关系的全程,承担更少的付出——这不就是我们开头说的顺风车吗?


姐姐no,漂亮姐姐yes

语言符号就像地理,我们可以通过此刻使用的语言/符号,判断世界的中心到底在何处?

就像全国的教材都在告诉你“大雁在冬天向南方飞”,而入选语文书的都是文学经典,可见文学世界是北方中心的。

同样的,当我们观察短视频中的姐姐形象——她们并不一定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但都是漂亮的。可见“姐姐”的核心筛选机制,在于要漂亮,要像女明星一样。


但问题在于,“漂亮”之于“姐姐”是凭空多出来的内涵,在最原初的释义上,姐姐只与年龄相关,而现在,那些没有那么符合“漂亮”规范的年长女性,她们被排除在“姐姐”之外,只能落得“大妈”的贬称。

这本质还是消费社会的核心排序:漂亮是第一优先级,在漂亮的前提下,年龄是可对抗的;而如果没有漂亮的前提,年轻依然优于年长,因为后者有“大妈”的贬称,而前者没有。

我们现在可以捋清一个符合当代择偶期待的“姐姐”形象:漂亮、有经济基础、给予情绪价值的同时没有太多情绪需求......

这不叫进步,这叫好处占尽。看到这里,你是否还觉得“姐姐”是一个甜蜜的称呼?

祝大家不再给人当姐当妈,或当任何直系亲属。

粗腿宽肩是女生的基本盘和靠山

拍泳装照发圈就是不自爱吗?



Soul App
灵魂有趣 自在相遇,年轻人的社交元宇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