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和数字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羁绊。
9是个让人焦虑的数字,有些人是因为联想到账单还款日,有些人是因为发圈得凑够9张美图。
发完朋友圈3分钟内,小红点的数字没超过10会担心是否已被朋友抛弃。
时刻刷新的手机,电量不能低于50%,否则会坐立难安。
刷到00后的新闻,内心总飘过一阵悲凉,哦我已经不年轻了。
毕业于985或211院校,才意味着简历不会被一键筛除。
外卖小哥距离自己只剩25m,希望就在眼前。
下饭剧进度条还有25分钟,暖暖的,很安心。
吃食物前记得查热量,一餐最好不要超过700大卡。
用带刻度的透明水杯,争取每天喝满1600毫升。
今天的深度睡眠得分创下61历史新低,但压力值却实现爆表120。
今天的收入减支出是-8。
虽然目前只是5.5分的小美女一个,但一直在博主妆教里朝着7分大美女持续精进。
今天的相亲对象的综合条件只有4分,和我门不当户不对完全是浪费时间。
……
阅读量,互动量,粉丝数,PV,UV,转化,拉新,KPI,OKR……
读了几年书,谈过几次恋爱……
虽然用数据量化生活也许能够让决策更加理性,但,万事万物真的都可以用数字简化吗?
有Souler觉得无伤大雅:“这无非是年轻人掌控自己生活的一种形式而已。”
但也有许多Souler表示,“数字人生”给大家的生活设置了条条框框,让人被各项指标牵引,从此陷入了“数字枷锁”。
毕竟,一味追求冰冷的、没有感情的数据,最终很可能会沦为一场空。
比如一年阅读52本书,但仅仅囫囵吞枣完全没有细细研读,什么都不记得,什么都没留下。
同样,用冰冷的数据来定义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也是不合理的。
再势均力敌的两人,没有感情的火花,这段关系注定不会长久。
还有一些想要通过数字实现自律的人,却早已陷入了度量工具的消费牢笼中,就比如智能穿戴式检测设备和各式各样的APP。
要想一一执行,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被数字捆绑的成本。
数字无边,回头是岸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信息最终都可以转化为由0和1组成的代码进行存储和传输。
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被数字量化,比如知识、才华、性格、情感,以及更为具体可感、也更复杂丰富的生活本身。
数字的广泛应用是为了提高效率或明确目标,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人。
可怕的是如今已经反过来,人依照一种精于计算的模式高速运行,生活的重心变成了追求某个数字、某项指标、某种人设。
“一切好像都运转得风生水起,唯独一个‘人’字,模糊不清。”
人类追求理性,但现实中的个体往往无法超越肉身,成为生活的无情旁观者。
没能做到晚10早6,但不妨碍我们享受周末一觉酣眠至午的痛快。
没能完成52本书的年度阅读计划,但不妨碍我们从一本闲书中翻到星辰大海。
人是具有独特体验与丰富境遇的生命。
数据维度再复杂也不意味着数据对人的反映是完整的,技术评估再全面也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体察生活的琐细和精神的幽微。
这是一场硅基生命和碳基生命间的较量。
拍泳装照发圈就是不自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