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与用工 | 用人单位应当如何为退休返聘人员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政务   2025-01-19 22:17   北京  


从劳动法律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雇佣退休返聘人员,双方建立的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20〕26号)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双方虽然存在劳务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在为退休返聘人员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都一律要按照劳务报酬所得来处理,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在减除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兼职和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收入如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5〕382号)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影视演职人员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7]385号)的规定精神,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在减除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那么,如何理解退休返聘人员再任职呢?再任职,相对于任职,可以理解为与任职受用人单位雇佣类似的情形。对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离退休人员再任职界定问题的批复》(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6〕526号)进行了解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兼职和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收入如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382号)所称的“退休人员再任职”,应同时符合下列四个条件:

一、受雇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含一年)劳动合同(协议),存在长期或连续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二、受雇人员因事假、病假、休假等原因不能正常出勤时,仍享受固定或基本工资收入;三、受雇人员与单位其他正式职工享受同等福利、社保、培训及其他待遇;四、受雇人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由用人单位负责组织。其中第三个条件中的缴纳社会保险已经不再要求1
将上述条件综合起来理解,可以指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退休返聘人员类似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受雇佣,双方签订的合同或者协议具有长期性(一年及以上),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受到用人单位的管理,在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类似于在职人员。对于符合这一标准的退休返聘人员,用人单位应当在减除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相反,则应当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按“工资、薪金所得”或“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在预扣预缴时存在差别。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规定,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预扣率分为三档:20%、30%、40%)。劳务报酬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减除费用: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而居民个人办理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应当依法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的收入额,并入年度综合所得计算应纳税款,税款多退少补。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均为综合所得,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详见《个人所得税法》后附税率表)。

注: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7号)二、关于离退休人员再任职的界定条件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离退休人员再任职界定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526号)第三条中,单位是否为离退休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不再作为离退休人员再任职的界定条件。

作者:谢丽娜  高级合伙人

劳动团队 北京




xielina@lantai.cn
谢丽娜,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科技法律专家。在劳动法律服务及法律顾问服务领域具有十余年执业经验,对劳动法律服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实践。2021年5月获得“首都劳动奖章”,2021年9月获得北京市司法局授予的“新时代首都司法行政模范先进人物”称号。2023年带领团队出版《劳动争议攻防策略:请求权基础思维分析与合规操作》,受到读者广泛好评,已经成为HR和法务同仁应对、处理、理解劳动争议问题的手边工具书。


▼   往期精彩回顾  ▼
以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操作的四个关键点
国有企业用工专栏丨通过案例看根据国资委相关要求,调整员工工资的操作
【问答】岗位所在部门或业务取消,是否可以调岗或解除合同?




兰台劳动
专注于劳动法律领域,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