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磷灰石比表面积 - 被忽视的属性 2
文摘
科学
2024-10-18 12:51
上海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介绍过羟基磷灰石的一个核心特性 - 比表面积(点击阅读:吐了!羟基磷灰石助铁人完成三项?)。比表面积是吸附类材料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决定了中空类物质的重要的吸附能力,对于植入类的羟基磷灰石微球,比表面积也会有诸多的影响。因此我们特意撰写此文,希望能带给制剂开发工程师们更多的思考。测试 SSA 的方法通常是气体吸附法。根据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在一定压力下,被测样品颗粒(吸附剂)表面在超低温下对气体分子(吸附质)具有可逆物理吸附作用,并对应一定压力存在确定的平衡吸附量。通过测定出该平衡吸附量,利用理论模型来等效求出样品的比表面积。粉体的比表面积(Specific Surface Area,SSA)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它是指每单位质量的粉体所具有的表面积总和(m2/g)。比表面积的大小与粉体的颗粒尺寸、形状、孔隙率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颗粒越小、孔隙率越高,比表面积就越大。- 颗粒大小是影响氧化物粉体比表面积的最直接因素。在相同质量下,颗粒越小,其比表面积就越大。这是因为小颗粒具有更多的表面原子或分子,从而增加了整个粉体的表面积;
- 颗粒形状也对氧化物粉体的比表面积有显著影响。在所有几何形状中,球形具有最小的面积/体积比,而具有复杂形状(如片状、针状等)的颗粒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这是因为复杂形状的颗粒在相同体积下能够暴露更多的表面积;
- 孔隙率是氧化物粉体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孔隙率越高,粉体中的孔隙就越多,这些孔隙的存在增加了粉体的表面积。因此,高孔隙率的氧化物粉体通常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隙率的调控可以通过改变制备工艺中的某些参数来实现,如调整反应温度、时间、压力等。
对于中空材料而言,由于外表面积相对内表面积而言很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比表面积通常指“内表面积”。不同固体物质比表面积差别很大,通常用作吸附剂、脱水剂和催化剂的固体物质比表面积较大。比如氧化铝比表面通常在100-400m2/g,分子筛300-2000m2/g,活性碳可达1000m2/g以上。
多孔的羟基磷灰石 SSA 大约在 30-40m2/g,实心的羟基磷灰石 SSA甚至可以低于1m2/g,例如上图, Merz Biomaterial(Radiesse®️ 的生产商)提供的羟基磷灰石微球为实心球,它的比表面积小于 0.10m2/g。
制备方法是影响粉体比表面积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导致粉体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孔隙率等性质的差异,从而影响其比表面积。对于羟基磷灰石微球来说,越高的比表面积代表了越多的孔隙,也就是同样体积的微球,它的重量越小。那么比表面积会如何影响羟基磷灰石微球进入体内后的表现呢?
根据前文的描述,相同尺寸、孔隙率的羟基磷灰石微球,如果一个微球A的比表面积高于另一个微球B,那么很可能是因为微球 A 由更多纳米颗粒组成,微观下,微球 A 更加的“粗糙”,所以才会有更多的表面分子和原子暴露在外,增加其比表面积的读数,而这些纳米颗粒也许是有害的。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处于快速发展中,但均认为在含有纳米材料的医疗器械进入市场前,对其中所含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是必要的。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可突破传统的吸收途径和吸收方式,因此其在理化性质、药理学、毒理学、代谢动力学等方面可能表现出新的特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https://www.horiba.com/chn/science-in-action/should-you-be-worried-about-nanotoxicity/
另一方面,孔隙率越高的微球,也许会更容易使得细胞黏附(可以把微孔想象成细胞的攀附点),这也是为何 3D 细胞培养都会采用粗糙的微球或者载片。 值得注意的是,当微球孔隙太小,细胞是无法进入微球颗粒内部的,即仅在表面黏附,有效的黏附面积不足。这也是为何用于骨修复的羟基磷灰石材质通常都是孔隙较高的颗粒(比如用贝壳或珊瑚来源的羟基磷灰石)。同理,我们可以合成细胞无法进入但易于在表面黏附的微球,这样既可以使得成纤维细胞容易通过机械转导力增加其生物活性,同时也可以避免成骨细胞的进入而导致意料之外的骨增生。
此外,比表面积也会影响羟基磷灰石的钙释放。有研究表明,羟基磷灰石的比表面积对钙离子的释放有显著的影响(如上图)。在比表面积为240 m2/g,平均纳米颗粒尺寸为9 nm的羟基磷灰石晶体中(Type 1),观察到最高浓度的钙离子约为18 mg/L。随着比表面积的减少(Type 1 到 Type 6,这些型号的比表面积如下图),释放到PBS中的钙离子量减少。与Type 1 羟基磷灰石相比,即使是略大的2型和3型,也观察到溶解度和相关钙离子释放的显著减少。对于4-6型纳米颗粒,仅观察到少量钙离子的释放,范围从2.3 mg/L到4.1 mg/L。因此,似乎可以将4型纳米颗粒的尺寸和比表面积(SSA 为108m2/g)作为阈值,超过这个阈值,钙离子的释放量便不再与尺寸和比表面积显著相关。还有研究表明,高比表面积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可以促进颗粒吸附更多的蛋白,从而提升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活性氧(ROS)的释放,结果就是导致了更高的细胞毒性。这里应该注意,ROS 只是细胞毒性的一个可能性因素,过多的钙离子、纳米颗粒的释放导致的穿透细胞膜,都可能是细胞毒性的因素。我们认为,比表面积增加可导致纳米颗粒产生活性,产生释放钙离子的倾向,使颗粒的稳定性降低,可视为一种生物活性。从比表面积来看,如下图所示,在183-240m2/g范围内的纳米颗粒中观察到钙离子浓度的显著差异。
在纳米技术领域,材料的化学组成是恒定的,但颗粒或材料的晶粒尺寸是可变的。比表面积定义为物质单位质量的外部表面积。这个比率取决于尺寸和形状参数;固体越小,形状越接近针棒状,比表面积就越大。在纳米颗粒中,大量的原子位于表面,因此与大颗粒相比,它们的自由能更高。
将比表面积视为关键参数,是因为纳米颗粒的尺寸很难用电子显微镜和XRD方法来确定,特别是对于复杂形状和存在尺寸丰度差异的情况。适当的钙磷稳态对正常骨功能至关重要。对于重度骨缺损患者,钙离子释放不足可能导致骨组织再生非常缓慢,因此最佳的比表面积应在180m²/g到200m²/g之间。在这一范围内,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长径比降低到稳定水平,同时钙离子释放保持在较高水平。如果使用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作为骨修复材料,就有必要找到最佳的钙离子释放程度,再结合比表面积对钙离子释放的影响因素,反推计算出合适的比表面积,使钙信号加强诱导基因表达朝向骨组织再生。对于医美植入来说,钙离子的释放会对面部组织造成极大的影响,例如结节、钙沉积、皮肤硬化等等。我们在选择羟基磷灰石原料时应非常注意这一点,实心微球在生产时由于高温煅烧的作用下,纳米颗粒会彼此融合,其结晶度会变得更高,微球表面变得更光滑,比表面积自然就最低。然而这类微球虽然会有最低的钙离子释放,但由于其代谢非常缓慢,也会带来其他的困扰。另一方面,在不造成钙沉积的前提下,微量的钙离子释放事实上可以促进皮肤的修复。在表皮中,钙离子浓度呈现从基底层到角质层逐渐升高的“T”型梯度分布。这种特殊的浓度梯度分布是调控皮肤表皮细胞、屏障功能的重要因素。钙离子对表皮的影响作用很多,今天不多做赘述,在未来的文章中我们会更详细地介绍。需要注意的是,上文中的比表面积检测方法需要非常深入和系统性的研究,因为目前很多检测方法有可能存在极大的误差,从而干扰我们研究的结果和做出错误的预期。想了解更多计算 SSA 的读者,可以参考 10.1021/ja071174k 或者:http://www.cailiaoniu.com/30113.html,我们这里不过多赘述。
未来我们会继续分享羟基磷灰石及其在医美、环保、涂料、再生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这类微球作为注射材料的新思考、新灵感。请持续关注Herostem Lab汇融实验室及其下属单位BETAGENE Genetic贝融生物的研发进展。
上海汇融细胞科技有限公司(HEROSTEM® LAB,汇融实验室®)位于上海·外高桥自贸壹号生物园,我们于 2012 年成立,致力于细胞与基因工程技术在生命科学与生物美容领域的创新与探索。我们的产品包括了层析填料、工业级生物试剂、医疗美容产品的材料以及制剂品。HEROSTEM®LAB汇融实验室®的重组蛋白工厂已于 2022 年正式投入GMP运营,并获得ISO9001与ISO13485的认证。 更多信息,请查看我们的官网:www.heroste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