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丨 鱼在洋:孔乙己的长衫和高加林的人生

文摘   2024-11-13 20:01   陕西  




孔乙己的长衫和高加林的人生


◎鱼在洋


1

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怎么会扯在一起呢?该不是喝高了胡扯淡吧?老鱼是认真的,网络发达,信息社会,有些东西总是会扯在一起的,尽管他们离得很远。孔乙己成了个热词儿,鲁迅没想到;《人生》被改成了电视剧,高加林后来当作家,路遥没想到。我们可爱的央视再一次让这两个人物先后出场,在这兔年的春天。

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囧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央视网评“孔乙己文学”,劝年轻人放下架子,用劳动改变自身困境。可年轻人不买账了,直接怼回去:

 不脱下长衫,你就是孔乙己,脱下长衫,你就是骆驼祥子。真是春池嫣韵。

网友说,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供养出一位大学生,而大学生毕业后面对的却是进厂拧螺丝,刷盘子的岗位招聘,街上送快递。父母本以为上大学有知识,能向上流动。谁知钱花了一河滩,到头来,还不如父辈,种地不愿意,打工还不如没念书的。阶层固化,上升渠道狭窄,让人没怨气都难。

 两个作家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却因为塑造的人物留在了文学史里。在当今还被人说起,都是央视的功劳。一个说孔己应该放下架子。换掉长衫。去打工。一个改编路遥作品的电视剧叫《人生之路》,讲的是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梦想。



2      

   

在中国,鲁迅是一个文化的符号。鲁迅的性格用他的诗句就可以表达,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坏人,不留情面;对底层老百姓。心怀悲悯。网上说,鲁迅是批判孔乙己的,老鱼以为是深深的同情。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是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喝酒时候的描述。

孔乙己是深受封建文化、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穷知识分子,他深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信奉“君子固穷”.所以这里的“排”字不是说他炫耀“我有钱”,这不是自认清高的读书人所有的心态,而是说他以表面的镇定、从容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是给伙计看的,似乎告诉伙计,九文,一文不少。意在表现他的“清白”,不做假。

孔乙己排出九文钱来,不是为了读书人的面子,在打工的人面前,显得高人一等。按老鱼的理解,排就是练字儿,鲁迅用一个字,传神表达了他复杂的心理活动。口袋里没有多少钱,一个一个在口袋里摸出来,排出来有仪式感,保住自己一点儿可怜的尊严。

这点儿尊严,最后也让别人踩在地上。因为黑板上还记着他欠了多少文钱,多少个铜板儿,他却可能早已死了。

他爱读书,偷了书让举人打断腿,知道回字四种写法,穿了件读书人的长衫儿,碍谁害谁了,为什么总跟他过不去?可怜的读书人呐。

可恨的是科举制度,那个坏的社会。孔乙己是受害者,是鲁迅深深同情的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Q那样的人物。那个时代,哪怕脱下长衫儿,没有考得功名的他,依然还是受人嘲笑的对象。



3


老鱼天生对路遥还有好感,因为是他的学弟,都是延安大学毕业的。小鱼在快毕业的时候,阶梯教室里面听过他讲课。讲的就是刚刚写完的中篇小说《人生》。

路遥头发很长,个子不高,一口陕北话。说起话来有手有动作,表情丰富。

他讲起高加林被人告状,又要回到农村种地的时候,想要平静下来抽一支烟。谁知拿起火柴盒的时候,火柴散了,落了一地。高加林蹲下来,一根儿一根儿的捡起来,他的内心就在这一根儿一根儿捡火柴的时候,慢慢找回了平静。

老鱼的个人观点是,路遥最好的小说,是他十几万字的《人生》。记得当年看到末尾,高加林跪倒在黄土地上放声大哭时,小鱼早已泪流满面。应该说高加林的形象,几乎代表了80年代中国乡村知识青年的普遍的命运,引起强烈共鸣一点不奇怪。

后来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太长了,阅读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反倒没了高浓度的,对情感的强烈的冲击力。

作家高建群在怀念路遥的文章里说,在这个地球偏僻的一隅,生活着一群有些奇特的人们。他们固执,他们天真善良。他们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他们自命不凡以至目空天下。他们大约有些神经质。他们世世代代做着英雄梦想,并且用自身去创造传说。他们是斯巴达克和唐·吉诃德性格的奇妙结合。他们把死亡叫做‘上山’,把出生叫做‘落草’,把生存过程本身叫做‘受苦’。

又有高人说,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像路遥那样,具有持久且永恒的魅力。路遥的死衬托出了一些作家的“小”和卑劣。只要这个社会还存在着各种制度上的缺陷,存在着种种不公,存在着城乡对立,存在着小人物的奋斗和迷茫,路遥精神就永不会过时。

路遥是真正的文学英雄,可惜走得太早了。



4

爱到极点就是恨。我为什么老鱼常说文学不能当饭吃,文学不能养家糊口,因为老鱼看到身边的文艺青年太苦了。

老鱼一直想说的是,作家也是很伟大的。鲁迅不在了多少年,他笔下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还常常让人们提起。路遥也去世了二十多年,他笔下的高加林40年后,还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出现,走他的《人生之路》。

电视剧原名叫《人生路遥》,老鱼觉得原名好。显示出了人生的曲折,又喑含了作家名字。

尽管这个电视剧改编得天马行空,有点无厘头。自行车那么金贵,在山路上飙车。陕北的那个地方高考那么隆重,县长接见。刘巧珍的演员一点不如当年电影《人生》里面的吴玉芳,那么淳朴,那么可爱。这个刘巧珍。太瘦了,太黑了。太男孩子化了。

尽管这样,经典依然是经典,文学名著的基因还在。电视剧要适应年轻人的审美,我们不能倚老卖老,审美也是变化的。高加林最后让当了作家,非常好。实际上是学着路遥的样子,实现他的人生梦想。

伟大的作家,哪怕死了,还留下一两个人物。他们的儿女没人知道名字。他们虚构的人物,却常常让人提起,这便是作家的伟大之处,是文学的力量。

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权力、金钱不能让人永生,文学却能做到。就像有了林黛玉、贾宝玉,谁会忘了曹雪芹。有了孙悟空、猪八戒,谁会忘了吴承恩。鲁迅和路遥也一样。因为他们笔下虚构的人物,让他们永生。



5


刘巧珍说,自己的路得自己走,走了才有自己的路。高加林说,学习对我来说不苦,还有希望。读书是一个念想,一个改变命运的念想。

这是央视热播电视剧《人生之路》里的台词。孔乙己在那个坏的时代,没有中举,悲剧是注定了的。在这个好时代,高加林哪怕生活再苦还要读书,心怀改变命运的梦想,也有实现理想的机会。

孔乙己的不幸不怪长衫,高加林的人生“路遥”不怨命运。人生是一场选择,既然选择了一条路,天晴下雨,都得往前走。要是自己躺平,神仙也救不了你。

读书不是背锅侠,读书永远没有错,只要喧嚣的世界还能放下张书桌。

鸡汤喝多了反胃,再美的麦田也无法治愈内心的焦虑。骂人不是好孩子,没工作,有怨气,骂人也不奇怪。躺平是投降,也是歇口气再上路,谁也不能躺平一辈子。还得肩负长辈希望往前走,千万不要怨恨读书。

书读多了,如同面前七拐八弯的路,不知往哪儿迈腿。你得耐下心,用你的智慧思考,细细选择。别学孔乙己放不下,不敢走,路也“多乎哉,不多也”。要学高加林,相信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念想,趁着好天气,流再多汗也用心往前走。

哪条路都尘土飞扬,哪条路都高低不平。走了就坚持到底,路遥知马力,站在山顶的人,总是再累也不叫苦,不放弃。

苏联的加加林第一个代表人类征服了太空,路遥借用这个象征,坚信干大事的人,比登上太空还高大威猛。既然选择了远行,只要不怕曲折,不惧路遥,知识总会改变命运。有梦想就有念想,往上努力,总有一天会攀上高峰。

记着路遥《人生》开头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鱼在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理事,商洛市文联副主席,商洛市作协主席,商洛散文学会会长。著有《鱼在洋作品精选·雪夜奇遇》、《我们的那片沙滩》等作品11种,获省以上各类文学奖数十次。




往期回顾

荐读 丨 红山飞雪:秋蝉,秋禅

荐读 丨 黎落:河流向西

荐读 丨 舒辉波:白马






总编辑:龙少  编辑:高瑞

收稿邮箱:404397421@qq.com

文學陕軍新媒体联盟

绿色文学
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主办,以《延河》下半月刊为阵地,团结青年作家,助力文学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