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dall(1936.1940) 根据尸检肾标本发现,19.6%的病例在肾乳头上有钙盐沉积,乳头侧壁或区部有“乳斑”,因而提出原石盐首先是在肾小管内沉积的看法,并指出乳头上的钙化斑是尿石症的早期病变。
10年后Anderson报告,肾实质内钙化质沉积,可以形成结石核心,称微结石。以后Catr (1954) 发现肾钙斑的分布与淋巴管外右相一致,提出淋巴管阻塞时即成小结 石(concretion)。
Bruwer (1979)依据肾脏显微X线照片分析,将尿 结石早期成因归纳为:Anderso—Cart—Randall假说,即肾实质內钙化物质沉积,经淋巴系统进入肾乳头,形成Randall肾钙抵,它的表面粘膜脱落后,接触尿而长成 结石。
由于randall肾钙斑多见于50岁以上的病人,但尿石症的发病年龄却小得多;而且真正在肾乳头上长出的结石也只占15%左右,所以Priea (1975) 称Randall学说仍是一个 谜(riddle)。近年来研究证实,肾内钙和草酸的分布沿肾皮质、髓质、乳头逐粉递增。乳头上的钙和草酸浓度分别比尿液中高6倍和25倍,具备了一切矿化条件。Hering:(1987) 对5 例复发性草酸钙结石病人和10例非结石病人的肾超微结构分析表明:4/5的结石病人肾集合管(collectingduct)內壁布满草酸钙结晶,其中2例在乳头顶部发现钙斑;在非结石病人组中,也有2那例显示同样的肾内钙化现象,其中一例伴有肾组织钙化。
虽然肾内结晶形成与肾组织内钙的浓度无关,但结石病人组肾内从皮质到髓质中的钙均比非结石病人组高,而且在肾小管内微结石区Ca/P有明显的差异,结石组高,原因不明。此外,镁的浓度在非结石组中也较高,而重金属镉在结石病人组高。作者认为,镉可能损害集合管上皮细胞,造成集合管内异质成核和晶体滞留。
肾钙斑学说的重要贡献是找到了肾钙化是尿石症的早期病变,肾内微结石是尿石形成的重要来源。
此文内容来源:尿石症基础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