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美,在于沉淀与收获;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踏着金秋的旋律,在这收获的季节里,为加强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升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开展了小学数学“核心课例打样”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展示优秀的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引领全体数学老师共同成长。
刘锦兰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从有趣的自然现象到有趣的汉字、有趣的分数引入新课,不仅从视觉上带来冲击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更是能让学生从这些奇特的现象中初步感知倒数形式上的独特性,从而引出课题。那到底什么是倒数呢?紧紧围绕倒数的定义,从一一剖析定义中的关键词,说一说哪些数互为倒数,判断倒数相关的表述,有效理解倒数。紧接着,在找倒数的过程中,有序引导学生分类梳理分数、整数和小数三类数找倒数的方法,打通三类数之间的联系。同时,紧扣重难点,针对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重点探究,深入理解倒数的本质。
武慧老师执教的《角的认识》。武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将角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的角入手,如书本的角、桌椅的角等,引导学生发现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次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感受角的存在和特点,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武老师还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判断角的类型、测量角的大小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樊俊晓老师执教的《认识减法》,从大单元视角入手,从数的分与合复习导入,用加法的情境图过渡到减法情境,为学生搭建模型,助力学生学习。整节课重点非常突出,紧扣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操作探究,小组交流。在举例和创造中深化对减法意义的理解,最后又用加减法算式表示数的分与合,知识之间建立了完整的联系。纵观整节课,樊老师充分关注了新课标的育人理念,学生参与度高,不仅学会了知识,更是从简洁、易懂的数学语言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贾燕老师执教的《三位数加三位数》,依据新课标、教材和学情,设计目标明确的活动任务和问题串,引导学生从回顾旧知,到应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探究三位数的加法。借助直观教具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理,明白为什么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其次算法和算理融会贯通,体会加法计算就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最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巩固新知的同时,对后续知识进行拓展和延申。整节课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李媛老师执教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李老师特别注重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桥梁,借助点子图动画演示,不够分时要细分单位的过程,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算法背后的理。新课标中指出:数的运算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学习数的运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而本节课正是立足于此使学生充分体验和逐步完成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高静老师执教的《三位数乘两位数》。高老师在执教时注重实施单元整体设计,凸显算理一致性。复习借助点子图、小棒图等得出“先分后合”这一计算方法的经验,引导学生迁移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中逐步抽象,借助“面积图”进一步感受先分后合的策略,理解笔算乘法每一步的计算本质,即“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相乘,计数单位个数与计数单位个数相乘”。此内容是小学数学中整数笔算教学的最后一个课时,意味着学生在学完本课之后,应当形成具有自主探究多位数乘多位数笔算方法的能力,能对以往学过的笔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体会笔算学习中算理一致性的内涵,感受笔算相较于口算的计算优势。体会笔算算法是能够正向迁移并持续运用在三位数乘三位数、四位数乘三位数等多位数乘法中,学生能够自觉联通算法,构建知识脉络,感受到知识学习的进阶性,促进学生将前后相关联知识点一以贯之,归纳方法建立模型,形成多位数乘多位数计算能力,发展运算能力,促进核心素养落实。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一次扎实的示范课活动是教师们的一次思想碰撞,有碰撞就会有提升和收获。本次活动不但展示了成熟骨干教师的育人理念和教学风格,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全体数学老师将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 ,汲他人之所长,成为眼中有光,脚下有印的教育者,而后奔赴山海,行以致远,谱写八小教学新篇章!
撰稿:聂 霞
编辑:吴璟煊
审核:杨慧霞
终审:刘小霞 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