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隐债时代,银行做什么?

创业   2024-11-15 15:49   陕西  
12月6日武汉【当前地方投融资暨银行重点实务】课程立足实务,百分百干货,全部通过案例讲解,精彩、解渴
作者: 楚智    来源:信贷白话

如果以2014年12月31日新预算法时间为界,政府债务问题距今10年,如按照中发〔2018〕27号文(对隐债定义),政府隐性债务已延续近7年。对于地方债务,还记得起初博弈中地方幻想中央救助,但是财政部坚决打消中央兜底的幻觉,坚持“谁家孩子谁抱走”。
这几年,银行收息太很难,每到季度末20日总是鸡飞狗跳,各种协调、包项目才能维持利息滚续,以不至于影响资产分类。对于政府债务项目,其实银行态度一直很摇摆,感到政府资产是调结构和困难资产包袱的时候,就想办法纳入化债清单,尤其是收息特困地区。但是真的要是化解了,明确政府会兜底置换后,银行又犹豫了。
原因无他,政府资产占据银行较大比重,新增投放不力情况下还是吃饭的家伙,化解了、银行资产规模会大幅缩表,尤其是政府债务占比高的中小银行。
但不管每个季度是怎么熬过来的,不管收息过程如何艰难,这些都将随着政府债务化解而成为过去,如果这次不出重大变化,隐债将在4-5年内置换完,政府债务也将成为一段历史事件,现在反倒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舍或者什么情愫。

昨天,行领导安排把隐债化解掉的资产补上,避免资产规模下降,要求加快投放进度。其实一直以来,作为金融从业人员,我会时不时的隐约思考起来几个问题来:隐债化解后,后隐债时代,地方政府干啥?银行干啥?银政业务是划上一个句号,还是走上另一条新道路。

无疑,不管多少万亿,各种政策交织下出路很难。但是经济总要发展,资金总要找到出口,金融是政策主导和看天吃饭,如果不保持研究和探索姿态,或许政策调整机会来了又抓不住呢!

01何为后隐债时代

按照要求,各地要在2028年前完成所有隐债的化解,即前期三年(到2026年)6万亿,加上连续五年内8000万/年,即最晚到2028年完成主要债务化解任务。隐债源于2018年,如果政策连续,按计划行径,距离此刻,那就是5年后的11、12月,又是大家的收官之日。到那时,我们可以称2028年为后隐债时代的元年。


今年或者明年工作思路,领导就要安排布局后隐债时代了。

02中西部县域可能再也融不到这么钱了

历经各种政府融资收紧、非标违约,加上区域缺乏产业支撑和市场化转型能力,中西部没有产业优势的地方政府,后隐债时期,许多地方政府再也举借不到隐债这般规模的债务了,隐债即是“巅峰”,这些地方可能终究重回一穷二白,金融资源稀缺的地带。


昨天,我们去新区管委会协调置换清单和政策,管委会领导也在请我们想办法把化解的债务,通过其他方式补上,他不想“缩表”,但是怎么补呢。

03已没有好的资产支撑

顺着领导关切,我们梳理新区市场化的项目,但是都不满足放贷条件。很多有现金流和产生还款来源的资产,早都包息遴选过很多次了,现在没有满足可以投放的项目。区域实体产业客户,我们都清单式的摸排过,没有什么规上企业,好点企业都普惠考核通过小微投放了。剩下都是些小建筑工程或者左右为难的项目。

鼓励的五大篇文章,我们行出了政策指引,但是依然找不到支撑资产投放的稳定方向。好一点的精专特新企业、产业龙头都被挤爆门槛了,大小行都在求给授信资金。有次和一家拟上市能源企业座谈,财务老总直接开场,说我们是民企,请多多关照,语言中带有对过去银行给予民企区别对待的一点表达,又对如今政策、银行追捧油然而生的自信和自豪感,直接说:“XX大行多少亿授信还没用,不要贷款,不增加负债,你们看看能解决什么问题?”。


政府实体转型方面,现在很多地方借鉴合肥的招商引资,采取设立各类产业基金方式,推动财政资本化和股权投资化,培育新兴产业和科创。基金明股实债约束后,就难以直接投资了,只能扯淡“投贷”联动。真正市场化股权基金,风险容忍度和银行的稳健经营理念,风险控制和损失处置手段以及问责机制等极具差异,不是简单说改变信贷理念、信贷文化就能解决的。


总之,和过去地产、城投资产支撑相比,现在经济转型时期,科创等还在培育,能够支撑核心资产的大类资产领域还未构建。


04已经没有好的路径


历经7年严监管(从2017年三三四开始算),各部门的政策早已交织叠加,很多业务一个部委鼓励,仔细论证下来,都是难以落地的,总存在这样或者那些的约束。

现在金融机构内卷就是产品同质、手段无差异、机构无差异下的价格战,认为适当、合理的差异产品还是需要鼓励的。当前主流鼓励的三支箭:贷款、发债、股权,贷款已经卷出新高度了,发债也是垒大户,债券融资余额和兑付风险并不一定小,股权很多需要牌照和银行资金难以参与。

现在银行主管部门认为创新等同风险,鼓励回归本源,排斥一切非贷款、发债业务。一个认知是:即使现在放开资管新规,各类业务规模也不会大规模反弹,整治后各种监管政策已交织,机构内部也构筑各种问责规定,没有一项业务能清清爽爽地合法合规,好多业务已不能向过去一样雷厉风行的推动。

当前,各部委在出台一揽子政策,增强信心和改善预期。但是,水来了,金融机构面临的直接问题是:有什么产品或融资渠道能合法合规把资金给到企业,又能在风险控制情况下能顺利地收回。从以前投融资路径看,非标时期大多投放路径已被砍断或者堵塞了,以银行为例,以前水渠是这样铺设的(如下图,这个大家也熟悉)


上图模式中,特别依赖“三条腿”实现资金的最后一公里投放:它们分别是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明股实债。银信融资业务、银行自有资金委贷、银行投资基金/股权都被禁止了,投放管道锈迹斑斑。


05新时期如何布局?

需要明确的是,对政府的服务不再是过去的基建融资,但是政府依然掌握着核心资源,依然具有服务需求,新时期政府服务需要提前布局。

能想到的几个方向:

1.聚焦财政资金运用转变,破解政府产业基金的参与方式,深度参与募、投、管、退流程,融智(如能不能运用投资和风险控制经验,帮助政府管理一只基金)+贷款匹配。

2.国企改革、城投整合转型。对国企改革、城投转型收购实体产业企业中的并购、资产盘活等需求,运用并购贷款、REITS等满足权益资金和资产盘活需求。

3.新时期政府融智服务。始终围绕需求,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如专项债的承接,之前银行已通过付费,组织咨询机构来编制方案,获取账户、存款资源。


实体经济和五大篇文章方面。打通和整合产品,构建合法合规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还是最本源的渠道,缺点是无差异化,要精准培育客户。发债聚焦央国企、大型客户,这个业务真不赚钱,投债收益低,中收也微薄,但是可获取一些品牌高端的印象。

最重要的:除贷款、发债这些鼓励的主渠道,探索差异化、特色产品的运用。顺应经济转型和服务新兴产业要求,股权融资、权益融资等资本市场功能产品变得极为重要,银行可以以现有的产品为基础,构建“并购+银团”、“选择权贷款”等特色信贷产品,作为基础产品组合,切入优质科创等新兴领域。


同时,最高阶的是运用好理财子公司和银行AIC功能。理财子兼具资管和投行,资金组织规模大,具有很多运用空间。还有AIC,这个最具有支持新兴产业的潜力,监管已经给予除市场化债转股的股权投资牌照,还具有设立私募基金、债转股投资计划等募资功能。未来理财子、银行AIC还有与保险资管资金联动才是新兴产业领域最具创新和运作空间的利器。


总是,提前布局,大胆论证,但谨慎推动,逐步试点推行精品。



信贷白话自营课程广告


【薄著讲堂】

当前政府投融资和银行重点实务

第116期 12月6-7日 武汉
主讲人:薄著

【课程内容】

一、最新政策解读及应对

(一)前三季度经济走势及一揽子增量政策解读

(二)35、47、14、134、151号文;三中全会、政治局会议;招商政策解读

(三)政府、城投及银行工作应对

1.新形势下项目谋划要点

2.弱资质区县投资方向

3.招商引资模式转变

4.银行相关业务开展

(四)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的业务机会

二、城投转型及新增融资

(一)政府投融资政策逻辑

1.区分隐性债务和市场化融资

2.区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

3.区分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

4.做大做强国资国企

5.规划自平衡高质量项目

6.盘活存量资产形成良性循环

(二)35号文之后城投新增融资的审核要求

(三)城投新增融资案例及做法

(四)涉隐平台新增融资分析

(五)城投转型暨产业类国企的打造

(六)城投重组整合案例分析

(七)城投“退名单”分析

三、政府隐性债务识别

1.隐性债务的概念 案例

2.从融资主体甄别隐债 案例

3.交通、市政、土储、保障房项目隐债甄别  案例

4.常见投融资模式的隐债风险  案例

5.存量资产盘活业务中的隐债风险 案例

6.如何甄别公益性项目的隐债?案例

7.如何判断城投是替政府融资?案例

8.有预算为什么也是隐债?案例

9.项目没有融资为什么也可能有隐债?案例

10.财政的注资承诺是否形成隐债? 案例

11.怎样继续向项目提供融资而不形成隐债?案例

12.为什么有的土地出让金返还不构成隐债?案例

13.为什么有的财政补贴不构成隐债?案例

14.为什么财政经常性支出不构成隐债? 案例

15.为什么还款来源为财政资金但不构成隐债?案例

16.怎样继续提供融资而不新增隐债?案例

17.城投贷款向财政支付转让费为什么不构成隐债?案例

18.以租代建不形成隐债的关键?

19.为什么要把有的债务认定为关注类债务?

20.规避隐债的合规方式有哪些?

四、地方债务“一揽子化解”

(一)隐性债务的化解政策及实务操作

(二)城投债务的化解政策及实务操作

(三)银行支持地方化债业务的审批要点

(四)银行置换非标的困境与突破

(五)化债资金的争取

(六)地方债务化解案例

五、存量资产盘活及项目现金流的构造

(一)水利项目存量资产融资案例

(二)公共服务网络盘活融资案例

(三)市政基础设施盘活融资创新案例

(四)保障房资产盘活融资案例

(五)国资委主导的存量盘活案例

(六)财政局主导的存量盘活案例

(七)闲置土地和衰落街区盘活案例

(八)基础设施REITs案例

(九)存量盘活中银行的业务机遇

(十)如何为项目构建现金流?

六、PPP新机制、特许经营、资源有偿使用与当前热点业务

(一)特许经营的本质,为什么这些项目不适合特许经营?

(二)使用者付费新理念、市政管网项目融资案例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是否只能特许经营?

(四)不设特许经营权,政府如何获得收入?

(五)国企如何参与特许经营项目?

(六)除了特许经营权,还有哪些盘活存量的方式?

(七)除外特许经营,国企如何参与盘活存量?

(八)盘活存量与特许经营、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的区别与联系

(九)片区项目是否适合特许经营?

(十)哪种情况下应采取特许经营?

(十一)政府把项目交给国企有哪些合规做法?

(十二)固定资产项目的土地征迁费用该谁出?

 七、医院学校暨事业单位融资

(一)医院学校融资监管政策

(二)医院基建融资的路径选择  

(三)“建办分离”“以租代建”模式分析

(四)学校与医院融资异同分析

(五)职业院校基建融资 

(六)特殊事业单位融资  

八、土地和片区开发重点问题解读

(一)土地一级开发融资探讨

(二)公益项目与经营项目捆绑实施要点

(三)片区项目投融资模式合理搭建

(四) 财政资金如何合规补贴基建项目

(五)如何合理利用财政资金补充银行还款来源

九、课程中交流答问(本次课程将在每个板块及全部课程结束后设置现场答疑环节,鼓励参会单位提问)

【课程特点】针对热点难点问题,以案例展开,讲干货、解决实际问题。共包含60个案例。基础知识不再专门讲解,而是包含在案例中讲解,以集中时间把案例讲深讲透并增加现场交流时间。本课程欢迎带着问题参加,欢迎报名的同时提交需要咨询的问题及项目简况资料。所有报名参会人员,自正式报名之日起,均邀请进入同学群(微信),可先行向薄著老师提问,课程结束后,继续在群内与老师交流。课前一天下午将召开小型闭门研讨会,了解需求深入交流,参会在10人以上的单位及手头有项目资料的单位可报名参加。

【主讲人介绍】本次课程全部由薄著老师主讲。薄著老师系国家发改委特许经营法立法专家组成员,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投资审核委员会委员,国际信贷分析师协会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银行审批人论坛创始召集人,全行联智库首席专家,曾任某国有大型银行总行授信评审委员会委员17年。薄著老师从基层干起,具有30年银行经营和管理经验,被誉为业务干部中最懂政策的,政策领导中最懂业务的,是国内知名的政信金融专家。薄著老师还担任多家央企建企、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顾问,其视野广阔,政策水平高,实操案例多,课程具有很高的前瞻性和实操价值,讲课极具吸引力和启发性,深受好评。薄著老师写过大量政府投融资和政信、信贷文章,他的微信公众号“信贷白话”在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

【邀请对象】本次讲座研修适合地方政府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城投、融资平台高管,银行行长精英参加,尤其适合政府相关部门、城投、与银行等金融单位相约共同出席,政企金三方形成共识,戮力同心落地项目。


诚邀贵单位派员参加!

报名请联系以下助教老师:

刘老师

17710036186

付费听过信贷白话网课 信贷白话网课入口 来参加线下课的,可在报名线下班时抵扣减免等额费用。

以下课程暂未安排线下公开课计划,欢迎咨询,也可邀请老师内训:

【课程二】三大工程暨片区开发投融资实务

【课程三】热点业务银行合规审批要点

以上包含信贷白话官方自营广告,非第三方广告。

第一金融课堂
聚集金融界业内专家,关注金融人才成长,助力金融创新发展。金融人用得着的资料库、工具箱、研修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