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月23日)发表《莫言创作与莫粉护莫有感》一文后,李老师发表的评论中,用到了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计封雍齿”。有读者询问,“计封雍齿”有什么意思?
考虑到这也是一种文化宣传,而且有中学将之作为文言文阅读题的语料。故笔者将原文与译文发给大家,并加以简评,读者或有一得。而且,笔者也觉得某人真的享受到了雍齿之福,但他感恩了吗?以及与他一样干了坏事的人心安了吗?他们或许仍然“相与坐沙中偶语”。笔者想说的是有的人天生反骨,你对他最好也没用。只要他觉的你可欺,就会毫不犹豫地咬你一口。想他(们)用手中的笔,真正写出一些有益于国家、民族与人民的好文章,那比登天还难!
原文:
高帝智封雍齿
高帝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曰夜争功不决。上在 洛阳南宫,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偶语,以问留侯。对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诛皆仇怨,故相聚谋反耳。”上忧之,曰:“奈何?”留侯曰:“上生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数窘我。”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矣。”乃封齿为什方⑤侯。群臣喜曰:“雍齿且侯,吾属无患矣。”(选自冯梦龙《智囊·捷智部》)
译文:
刘邦机智封赏雍齿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封赏了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将领为了得到封赏,日夜争论功劳大小,刘邦难以决断(论功行赏)。有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站在高处俯瞰)看到将领们又聚集在一起,坐在沙地上窃窃私语。于是,刘邦询问留侯张良,(这些将领在干什么?)张良回答说,(他们想要谋反。张良进一步解释道,)您是从平民堆里崛起的,依靠这些臣子夺得天下。如今您成为天子,所封赏的都是亲朋好友,所诛杀的都是与您有仇怨的人。将领们担心您不能尽心封赏,(又害怕自己过去得罪过你,)因此聚集一起商量谋反。刘邦听后十分忧虑,便问张良:“该如何应对?”张良问刘邦:“群臣皆知你平时最憎恨的人是谁?”刘邦回答说;“最恨雍齿,这家伙多次让我难堪!”张良建议:“速速封赏雍齿。雍齿一旦得封赏,其他将领的心就会安定下来。”于是,刘邦就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看到雍齿都得到封赏,心喜不已。纷纷表示:“雍齿这样的人都得到封赏成侯,我们这些人没什么可担心的。”
评价:
这段典故,不一定为真实历史,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刘邦在张良的辅佐下稳固政权的事实。就典故内容看,雍齿并不是什么坏人,只是没大没小,曾多次羞辱刘邦。一般来说,这种刺头是不大可能得到重用的。正因为如此,这种人也能成为安抚剂或样板。很简单,大多数将领都有自我膨胀心理,总觉的自己比别人强。尤其是众所皆知的“坏蛋”,更不在将领们话下。故在他们看来,雍齿能封侯,他们迟早也能得到封赏。如此,他们的情绪就会稳定,谋反之心就会消除,刘邦的江山也得到了稳定。
但要注意的是雍齿其实是心情中人,而非篡权谋位的二臣贼子,且有功劳在身,因此重用这种人不会给国家带来什么危害。但如果是奸佞小人、祸国殃民之徒,若重用之,则只会使良将寒心,忠臣远离,反贼得志,孽徒开颜。故上位者不得不细察慎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