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撒谎原因揭秘

文摘   2025-02-01 11:00   浙江  

作者按:去年末,本号被莫粉恶意投诉暂封的半个月里,借“龙国卫士”的头条发布了20余篇文章,其中一篇就是揭露莫言撒成瘾之因的题为《莫言为什么爱撒谎》的文章。文章分上下两部发表。但龙国卫土建立时间短、影响小,故虽分两篇发表,但累计阅读量不过千。而对此文读者评价很高,故全面改写后,作为原创重发。

我们借今日头条极速版“龙国卫士”于12 月28日发布了《莫言身世成谜,意味着什么?》的文章,围绕着唐小林先生的一个研究,揭露了莫言撒谎成性的特征,指出其多方面的危害。不过,唐先生的《研究来,研究去,莫言身世竟成“谜”》这篇文章,并没有揭示莫言爱撒谎的原因与危害,本文将弥补唐文的这一缺憾,从四个方面揭秘莫言撒谎的真实之因。

首先,任何一个人撒谎都是有目的的,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莫言也不例外。那么,莫言为达某种目的而撒谎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可以说有很多,其中危害最大的一项就是弄虚作假,欺骗组织。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莫言在参军入伍问题上的撒谎事实。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军人——无论是现役军人还是退伍军人,什么都可能忘记,唯有入伍年龄不会忘。因为参军入伍对一个人之重要,不亚于生日。但莫言是个例外。他参军入伍的年龄有多个说法。


先看莫言是如何向王尧介绍自己入伍年龄的:

“我从1973年开始验兵,每年都参加体检,心心念念地想当兵,但每年都落空。一直到1976年,趁着村子里的干部带领全村人到外地挖河,而我在县棉花加工厂当临时工,钻了个空子,偷偷报名,成了一条漏网之鱼,‘混进了革命队伍’。此时我的年龄已经是21周岁,21周岁可能是当兵的最后年限了。”

再来看其他相关人员关于莫言参军入伍年龄的一些说法:


莫言的战友彭宏伟说莫言18岁入伍;山东大学贺立华教授却说他20岁参军;莫言的大哥管谟贤则说莫言22岁应征入伍的。毫无疑问,大哥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颇有意思的是连莫言入伍的具体时间也有出入:1976年冬,21岁的莫言入伍来到黄县的新兵连,吃的第一顿饭是白面馒头加乱炖。(宋墨渊博文)1976年2月16日,莫言正式参军,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所属部队为黄县新兵连。(阿芳伴读)看上去似乎阿芳是对的,她都具体到2月16日了。可是,阿芳伴读开篇与宋墨渊博文同,也是说1976年冬入新兵连吃到第一顿饭是白面馒头。而1976年开春的时间是2月5日,2月16日早已属于1976年的春天了。1976年的入冬是11月7日。很显然,莫言入伍应该是11月7日以后的事了。更令人奇怪的莫言的生日是2月17日,阿芳伴读把其入伍时间提到生日前一天。为什么?因为莫言大哥说莫言是22岁入伍。如果定位在2月16日,则可辩解大哥说的是虚岁。但11月以后,则无论如何都只能认定22岁。一些人,为帮莫言圆谎,可说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了!


现在我们要探讨的是为什么莫言的入伍年龄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有一种说法认为莫言自以为参军时已经超龄,故参军时篡改了年龄,这自然是一种不光彩、不正当的手段。因此,莫言说自己钻空子,混进革命队伍,不是玩幽默,或耍谦虚,而是讲出了当年的实情与内心感受。估计参军入伍后,莫言也没跟战友们说实话,加之他的个头小,战友们误以为莫言和他们同龄入伍,才会有十八岁入伍之说。而莫言一开始就撒了谎,其后就只能将错就错。反正说什么年龄,都不能说22岁或更大。他担心弄虚作假,欺骗组织,混入部队的真相一旦大白于天下,便会葬送自己的前途。

其次,莫言撒谎是为了推脱某种责任,或者想要文过饰非。之前提到参军是一个人难忘的日子,一般不会搞错。除此之外,一个人遭受重大的处罚,例如被学校开除,也应该是刻骨铭心的:搞破坏、撒流氓、严重作弊、打架斗殴……或政治思想问题;或道德瑕疵;或学业太差……犯事的人心里会没个数?但正因为被学校开除的事,太掉价太丢脸了,因此一般人讳莫如深,或干脆选择性遗忘。如果非要其有个交代,恐怕都会避实就虚,避重就轻,甚至来个乾坤大挪移。莫言自然也不例外。由于他不断撒谎,至今没人能搞清楚其为何被学校开除。唐小林整理出五种说法:

① 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辍学。(归因运动)
② 当时只推荐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子弟上学,学习很好但中农出身的莫言是没有上中学资格的。(归因政策)
③ 烧学校课程表,擦掉“造反有理”大字,编“蒺藜造反小报”而被学校处理。(归因学校)
④他的老师克扣买红卫兵袖标的钱,用来买花生在办公室吃,而且还在办公室里耍流氓,被莫言和同学张立新撞破,遭到报复。(归因老师)
⑤大哥管谟贤回乡探亲,带回一些造反派散发的传单。莫言受到启发,到学校造反,贴老师大字报,骂老师是“奴隶主”,撕烂课程表,成立战斗队,到胶县(现胶州)去串联,在接待站住了一晚,尿了炕,吓得第二天跑回了家。(归因造反,也就是说,莫言失学之责,是因为造反出丑。)


以上①②两条将失学归因于时代,实际达到了抹黑的目的。因为运动和划成分名气已被搞臭,无论谁无论如何栽赃,人们都会相信;即使有什么疑惑,也不会有人去追究。而③④两条,不但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而且暗中转换了身份,把一个文革小丑打扮成了反“文革”的英雄。只有第⑤条是莫言大哥所述,结合第③④条,应该是最接近真相的,即莫言确实撕过课程表,成立过战斗队,但目的不是反文革,而是参与文革造反,贴大字报,斗老师。妥妥的造反小英雄。结果遭到造反反噬。这估计是莫言作品阴冷的重要原因。

而莫言就自己被学校开除所撒的谎,其实是不值一驳的。①文革期间确实有过停课闹革命,但那是全校性的,短暂性的,不可能就此事,只处理莫言一人。②莫言小学都没毕业,如何读中学? 而且当年不要说中农的孩子,地主富农的孩子也大都上了中学的,叫做有成分而不唯成份论。③烧毁课程表和擦掉造反有理大字报是完全相反的两种行为,且头天编报,第二天即叛变,谁信?这故事编得漏洞百出。④小学不是红小兵吗?哪来的红卫兵?一个小学生如何知道管红卫兵的头头扣克买袖标的钱买花生?又如何清楚是管理学校的贫农代表郑红英在作祟?郑红英到底是代课老师还是管理学校的贫农代表?那时候,为抹黑老师,确实传出一些关于老师在办公室调情的八卦桥段,但像莫言一本正经地说出来并作为自己被开除理由的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第三,撒谎者向内是为了掩饰开脱自己,向外则为了抹黑的需要。一个人的写作动因确实是十分复杂的,但像莫言那样,根据自己不同的抹黑需求,而随意编造的,却不多见。关于为什么创作,莫言讲的最多的就是饺子说,目的是为了强调当时中国太穷,吃碗饺子都是个美丽的梦。对此,唐小林有如下陈述:

“他的邻居是一位’右派’大学生,他说他认识一个作家,写了一本书,得了成千上万的稿费,每天吃三次饺子,而且还是肥肉馅的,咬一口,那肥油就往外冒。在莫言看来,每天吃三次肥肉馅饺子,那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天上的神仙也不过如此了。从那时起,莫言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作家。”

中国人的“穷酸相”,被莫言的一碗饺子刻画的淋漓尽致。后来,莫言又编了个凄美动人的单恋故事。但最后的结束语却是:“我至今也没能写出一本像《封神演义》那样的书,石匠家的女儿早已经嫁给铁匠的儿子并且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顿时,莫言笔下漂亮的石匠女儿变成了庸俗无义、贪慕虚荣、鼠目寸光的孬女人。如此,中国还有好姑娘吗?看过莫言的《丰乳肥臀》《蛙》《红高粱》家族的读者,一定能感受到这种抹黑在莫言的创作中是贯穿始终的。

总之,莫言一会儿说自己创作是想买一双皮鞋一块手表,而且终于用稿费买上了皮鞋手表;另一会又说父母卖了耕牛给自己买了人生第一块表。你根本不知道哪句是真的。但人们特别是老外却记住了中国农村父母的可怜:为给孩子买表居然卖掉农民的命根子——耕牛。

第四,撒谎不但可以推御责任,关键的时候还可以给自己贴金子。莫言不但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如前所述,莫言为了表明自己是反文革的英雄,隐瞒自己写大字报斗老师的事实,反而将自己被开除栽赃给普通的代课女教师;为显示父爱的伟大,撒谎说卖了耕牛替自己买手表;此外,为显示母爱的伟大,又撒谎说母亲不惜卖掉嫁妆给自己买《中国通史简编》(大多数时候莫言说是自己花钱买的此书)。

莫言的这种贴金术,甚至影响到了对于莫言大哥管谟贤的吹捧(是否莫言授意而是某些文人的拍马屁,唐小林没有明确交代)。《齐鲁晚报》记者采访说:“管谟贤(莫言大哥)当时考大学的分数可以上北大、清华,但因为家里穷,选择了免生活费的华东师大。”而《莫言研究三十年》的主编贺立华则说:“1963年管谟贤以高密县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实际情况是根据管谟贤自己说的“从读初中开始偏文科,至高中时尤甚”来判断,当年文理不分科的考试中,严重偏科的管谟贤能考个中上水平应该就不简单了,考中状元那堪比登天。

事实证明,莫言喜欢撒谎。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到也看得清。否则,某些文人,也不敢如此大胆地胡编乱造了。炸药奖的爱好者们不会去进行研究性对照阅读,甚至连“阅读”这件事都可能没去做过。否则,我们真不敢相信他们竟敢在多个场合自以为是地瞎扯胡言。但导致这些人撒谎成性,莫言责有攸归,难辞其咎!

浙教先锋
1. 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2. 倡导爱国主义,坚决抵制一切精日媚日思想;3.推介名师及教育教学成果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为本人所有,与任何单位、任何其他个人无关。所有文章均由本人承担责任包括法律责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