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文摘   科学   2024-08-12 08:00   安徽  

儿童肾肿瘤包括先天性中胚层肾瘤、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WT)、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肾透明细胞肉瘤、肾细胞癌和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等。WT约占儿童肾肿瘤的85%,组织学分为上皮为主型肾母细胞瘤(epithelial predominant  Wilms’ tumor,e-WT)、间叶为主型WT、胚基为主型WT、混合型WT和间变型WT,其中e-WT是以较多的肾小管样结构为肿瘤特征。目前,国内WT多采用欧洲儿童肿瘤研究国际协作组(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aediatric Oncology,SIOP)“先化疗后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案,再根据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和危险度分级采取放、化疗,e-WT通常也归为中危组进行后续治疗。

MA是来源于后肾组织的良性肿瘤,又称后肾样肾肿瘤、肾母细胞瘤样腺瘤和肾源性肾瘤,在肾肿瘤中占比不足0.5%,发生于儿童者临床罕见。1992年由Brisigotti等提出并命名为MA,WHO(1998)肾脏肿瘤分类将MA列入其病理分型,WHO(2004)肾脏肿瘤分类将MA、后肾腺纤维瘤和后肾间质瘤归为一类,统称为后肾肿瘤。WHO(2022)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将MA定义为由小而一致的胚胎样细胞形成富于细胞的良性上皮性肿瘤,常有BRAF基因突变。目前,文献报道约100例。

在儿童肾肿瘤的外科病理诊断实践中,MA与e-WT鉴别诊断是病理诊断的重、难点。e-WT一般需要手术前或者手术后行化疗,MA只需行手术完整切除并随访,因此鉴别诊断对两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对儿童MA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1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目前,M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由于MA与肾源性残余/成熟性WT相似,因此有学者认为其是由发育停止的胚胎性残余形成。另外,MA发生常与BRAFV600E突变有关,其突变可提高激酶活性并激活ERK信号转导,促进细胞存活。




2临床表现




约半数MA患者为偶然发现,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和血尿。患者发病年龄5~83岁,高峰发病年龄为50~60岁。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肿瘤可以产生红细胞生成素,约10%的MA患者出现红细胞增多症,男女发病比为1∶2。




3影像学特征




MA超声示多为界清、类圆形、低或高回声的实性肿块,可有液性暗区和周围低回声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肿瘤内无血管血流信号。CT平扫肿瘤边缘清晰,相对周围肾实质多为低密度、等密度或均匀性稍高密度,可有斑片状出血、坏死囊变区和点状钙化,增强后实质部分多无或呈轻度强化,还可有延迟强化。MRI示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T2WI为等或低信号,其内囊变坏死区呈稍高信号,轻-中度渐进性强化。MA在DWI显示出明显的高信号,在增强MRI显示肿瘤包膜的延迟强化。MA影像学特点与WT相似,较难区分。我们对本中心病理确诊的MA术前影像学诊断进行分析,发现绝大部分病例的术前影像学诊断为WT。




4病理特征




4.1眼观
由于MA术前临床诊断通常为WT,多数患者术前均行SIOP方案化疗,因此绝大多数MA是行化疗后的肾肿瘤手术切除标本。MA的取材通常参考WT,根据SIOP治疗方案儿童WT取材要求,沿长轴每隔1cm进行平行切开,显示肿瘤与肾脏、被膜和肾窦的关系,选择肿瘤的最大剖面标记、拍照并全部取材,需取到肿瘤与肾脏、肾盂和肾窦交界的位置。MA中肿瘤与肾实质交界处需多处并仔细取材。MA通常为单个较大的实性肿瘤,平均最大径为5~6cm,但最大径可达15cm。切面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质地软硬不等,在较大肿瘤中常见囊性变、出血或坏死。

4.2镜检
MA肿瘤边界清楚,无假包膜(图1)。MA的肿瘤细胞通常为小圆形的胚胎性上皮细胞,细胞核小而圆,染色质分布均匀,无明显的核仁,细胞质稀少,核质比大。肿瘤细胞致密排列呈小管状、乳头状或腺泡状,间质稀少,还可见流产的肾小球,常见砂砾体(图2)。核分裂象通常不存在或罕见,局灶核分裂象可丰富。在细胞学上肿瘤细胞为嗜碱性细胞,核温和,胞质稀少,也可见小管和散在的砂砾体。

4.3免疫表型

肿瘤通常表达WT-1、PAX2、PAX8、CD57和AMACR,不表达CK7和EMA,MA免疫组化标志物CK7-、AMACR-、WT-1+和CD57+。BRAFV600E蛋白(VE1克隆号)在大多数MA中表达(图3),可筛查肿瘤是否有BRAFV600E突变。PAN-TRK的表达可对MA中是否有NTRK3重排起提示作用。p16在MA中高表达,可能与MA的低增殖率有关。2015年国外学者首次对CDH17在MA、e-WT和实性为主型乳头状肾细胞癌中的鉴别诊断进行比较,发现约81%的MA中表达CDH17,而在e-WT和实性为主型乳头状肾细胞癌中均不表达,因此认为CDH17是MA的敏感和特异性的标记。国内学者对CDH17在MA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相似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但笔者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发现部分MA中CDH17也可不表达,而一部分WT中CDH17也可以局灶表达,因此CDH17在两者中的应用价值有限。目前,MA和e-WT仍然缺乏有效的免疫组化标志物进行鉴别,Ki67细胞增殖指数在MA中变化较大(1%~30%)。

4.4分子遗传学特征

90%的MA存在BRAFV600E基因突变,BRAFV600E突变曾被认为是MA和e-WT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基因学改变。极少量MA病例存在BRAFV600D、BRAFV600K或BRAFK601L突变。文献报道2例无BRAFV600E突变的MA存在t(9;15)(p24;q24)易位,导致KANK1-NTRK3基因融合。BRAFV600E突变和NTRK3重排的基因改变存在互斥。deJel等报道1例MA存在t(6;22)(q26;q11.2),另外1例MA存在KRASG12R的体细胞突变。我们诊断的MA中分子遗传学改变主要为BRAFV600E突变阳性,还有1例MA存在KRASG12D突变,但该突变国内外文献目前尚未见报道,未见NTRK3重排阳性患者。




5诊断




MA的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综合考虑,并排除其他相似肿瘤。值得注意的是,临床诊断为WT的患者经过数个疗程的化疗后肿瘤体积未明显缩小,临床和病理医师需高度警惕,应怀疑肾肿瘤为MA的可能。WHO(2022)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提出MA必要的和理想的病理诊断标准,必要诊断标准:肾上皮性肿瘤的肿瘤细胞原始,核分裂象不活跃,表达WT-1;理想诊断标准:存在BRAFV600E突变。值得注意的是,MA在穿刺活检时,与单相型e-WT难以鉴别,因此MA的穿刺标本需经过临床多学科充分讨论,利用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进行诊断,避免潜在的诊断陷阱,降低误诊风险。





6鉴别诊断




6.1WT

其是儿童最常见的肾肿瘤,发病高峰年龄2~4岁。WT在镜下通常可见上皮、间叶和胚基3种成分。经典的三相型WT与MA的鉴别诊断并不困难,当肿瘤只有1种成分特别是上皮成分时(e-WT)较难诊断,上述免疫组化标志物不能鉴别两者。多数e-WT中未见BRAFV600E基因突变,其曾被认为是两者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基因学改变,近年研究发现少量e-WT也可存在BRAFV600E突变。国内外研究均发现部分成人以分化型上皮为主型WT携带BRAFV600E突变。还有学者发现具有区域性MA样形态的成人WT可能代表MA与WT之间的过渡状态,患者预后较好]。笔者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具有BRAFV600E突变的儿童e-WT。目前临床病理诊断除关注镜下形态外,主要强调WT存在假包膜,而MA无假包膜,两者可资鉴别。具有完整包膜的此类肿瘤一般诊断为e-WT,无包膜的一般诊断为MA。最近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具有MA特征的高分化e-WT至少部分具有纤维假包膜,有58%的病例存在BRAFV600E突变,他们提出对具有MA特征的儿童上皮性肾肿瘤,至少部分含有包膜和(或)有中度的核分裂活性可诊断为MA,以避免过度治疗,同时还强调分子检测在这类病变的鉴别中是非必要的。Pan等对MA、无MA特征的e-WT和具有MA特征的e-WT及其他非e-WT亚型的WT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发现,具有MA特征的e-WT与MA位于同一个簇,与无MA特征的e-WT和其他类型的WT明显不同。

6.2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

其在儿童中罕见,肿瘤细胞胞质丰富,核呈空泡状。通常广泛表达CK7和EMA,不表达WT-1。分子遗传学显示,多数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肿瘤细胞有7和17号染色体三体。MA表达WT-1,一般不表达CK7,也不存在7和17号染色体三体改变,可与之鉴别。

6.3含有MA特征的ALK重排肾细胞癌

镜下肿瘤细胞致密排列呈小腺泡和成角小管,砂砾体常见。肿瘤细胞表达CK7、AMACR、PAX8和ALK,不表达WT-1、BRAFV600E和CD57。FISH检测示肿瘤细胞存在ALK基因的断裂重排,二代测序可以检测到PLEKHA7-ALK融合基因。MA肿瘤细胞表达WT-1和BRAFV600E,不表达CK7和ALK,分子遗传学上无ALK基因的断裂重排,两者可资鉴别。




7治疗与预后




MA属于良性肿瘤、预后良好,采用手术完整切除即可治愈,术后应定期随访。首选以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方式,具有BRAFV600E突变或具有NTRK3重排的MA在复发或转移时均可受益于靶向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极少数MA可能与WT或乳头状肾细胞癌同时存在。文献报道有1例MA发生远处转移,术后应密切随访。

综上所述,儿童MA临床罕见,其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与e-WT组织学特征重叠较高,根据有、无肿瘤包膜可进行最终的病理诊断。临床病理特征介于MA和e-WT之间的高分化性肿瘤,可参考文献诊断为MA并密切随访,避免过度治疗,进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可提供更为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4,40(07):685-688
DOI:10.13315/j.cnki.cjcep.2024.07.003


作者信息



投稿须知


投稿请认准官方网站:http://www.cjcep.com


网站首页:


end


本文系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    话:0551-65161102
  邮    箱:cjcepgzh@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查看

临床病理与实验病理
推广介绍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有关文献,提升病理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病理工作人员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