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核心概念学科理解》这本书由邓峰和刘立雄主编,是一本针对中学化学教师和学生的教材参考书。作为一位教师,阅读这本书后,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感受:
一、系统性与深度的结合。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学化学的核心概念,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到变化规律,每一个主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不仅提供了化学理论的深入分析,还结合了实际教学案例,使得理论知识更加贴近教学实践。这种系统性与深度的结合,对于教师来说,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
二、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书中的每个核心概念都配有相应的教学实践建议,这为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桥梁。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跨学段的教学视角。书中对核心概念的进阶进行了跨学段的分析,这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认知发展,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这种跨学段的视角,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它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实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度。
四、学科理解的重要性。书中强调了教师对化学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深层次认识,这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教师的学科理解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意识到了提升自身学科理解的必要性。
五、学习任务的启发性设计。每章末尾设置的学习任务栏目,鼓励教师在阅读、练习及反思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这种设计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的机会。
六、教学实现的指导。书中不仅讨论了核心概念的理解,还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概念。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它不仅提供了教学内容的指导,还提供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总之,《中学化学核心概念学科理解》这本书为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化学核心概念框架。它不仅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化学的机会。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化学教育有了新认识和启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的奥秘。
这个暑假,我继续研读大学教材,努力增强化学理论储备,这次我选择了《物理化学(第六版)》(傅献彩、侯文华编)作为研读内容,受益匪浅。
此书分上下两册,共十四章,绪论部分强调物理化学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方面: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物质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这三个方面作为高中老师并不陌生,实际上这些观念在高中阶段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学习此书可以深化自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很有必要。
学习本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之前没有留意的细节。比如,温度一定时,给定气体分子平均平动能或平均速率保持不变。这句话中的平均速率,根据总动能不变很容易狭隘地理解为均方根速率。实际上,温度一定时数学平均速率和最概然速率也保持不变,因为这两种速率和均方根速率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书里还详细写明了这个比值的推理过程,及三种平均速率的应用范围。此处还给出了分子速率分布公式和分布曲线,知识更加全面丰富,也进一步涉及了分子质量对速率分布的影响。详细公式推导和严格的公式应用范围的界定,相似概念的对比学习,让我的认识更加严谨科学。
学习本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一些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如从平衡态热力学到近平衡态热力学再到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从碰撞理论到过渡态理论到微观反应动力学,不仅让我了解到科学发展的方向,还让我认识到辅助这些发展的技术手段的进步。本书理论推导很强,但不局限于理论知识,也涉及不少应用,如介绍了生物能学、超导材料、混沌现象等知识。还有不少实际应用穿插在理论知识之中,如化学激光器就是受激辐射的应用,产生的激光又可以用于同位素分离、诱导化学反应的进行。这些内容都开阔了我的视野,并可以作为化学教学情景的素材。
学习本书的过程中,我更好地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网络。比如,讲到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时,首先以经验公式的形式介绍并说明其适用范围,之后基于此定义了理想液态混合物,探讨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一些性质,引出化学势的概念;再到非理想气体的修正应用,引入活度等概念。从经验到理论再到应用,逻辑清晰认识严谨,也让我更好地理清了不同公式、概念之间的关联。
总之,通过对此书的研读,让我对很多物理化学相关内容能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看到定性描述背后的定量规律,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暑假的学习必定会让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更加顺利。
供稿:田芳、钟晓欣、蓝炜钿、郭晓宇、李培桐、罗莉、孙一丹、吴迪、邱金陵
编排:蓝炜钿
内容审核:田芳
终审: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