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改革背景下化学
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宋靳红
深圳市坪山区坪山高级中学
读书心得
暑假阅读了由北京海淀区化学教研员和部分优秀教师编写的《高考命题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我深受启发,以后要进一步向他们学习,提高“三新”改革与教学的关联度,尤其从高考试题的角度去分析和反思教学的效度。
高考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高考改革撬动教学改革,作为教师,要学会“抬头看路”,关注高考改革研究高考才能理解试题对化学教学的导向作用。绝不应仅抱着“应试”的态度研究解题技巧,而是从试题背后的理念和蕴含的育人价值去正确认识高考,进而落实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和要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升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从命题角度来看,试题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将育人功能融入试题。例如,“STSE”类型的题目将传统文化、科技前沿、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联等融入,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宗旨。在化学物质转化、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相关的题目中要充分体现学科思维,学科探究方法,形成科学的化学学科特质,也就是落实化学学科核心价值的各个维度。除此之外,在试题呈现上要体现时代发展的理念,体现教学发展的理念,同时还要体现学生发展的理念。
从教学角度来看,化学试题的整体性特点呼唤整体教学。不是时间空间上简简单单的拼凑,而是在大的观念下,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构建能力素养,层次化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有整体的架构设计,还要对内容整合,有组织、有层次、有连贯性。不一定要时间上连堂,可以在前后相关主题的教学中柔性关联,教师有意识地整合关联,才能培养学生关联思考,改变学生以往觉得“化学知识很散”的看法。回想我们工作室之前对教学目标解构、学业质量要求分析、基于真实情境的素养为本的教学实践等相关学习和探讨与这些非常契合。我们借助综合情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帮助学生将孤立知识变成联系知识,注重过程中的探究和思考,帮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
除此之外阅读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要训练学生的逻辑表达,一方面在回答问题中注重科学性、合理性,还要注重前后逻辑关系,用简洁语言清晰表达。另一方面要注意学习知识过程中逻辑思维的外显,课堂上多让学生表达,从而发现问题,发展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教师也要设计有效的启发式问题,减少无畏的是与非的问答,多进行是什么、为什么的聚焦性问题。从“单一”到“多元”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无序”到“有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孤立”到“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活在课堂里》
张玉
深圳外国语学校博雅高中
读书心得
《活在课堂里》这本书是李政涛教授写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教师的一首“抒情诗”。他以极大的热情与浪漫活在课堂里,写出课堂已有的样子和应有的样子,写出课堂的中国风格和西方风采,写出课堂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与将来的样子,写出了教师生命的样子,活在课堂里的活泼生命的样子。读了这些清新隽永的文字,既丰润了我干涸的心田,又缓解了老师的职业倦怠,笃定又幸福地活在课堂里。
在假期里,我阅读了《活在课堂里》这本书,对教师的课堂掌控以及上课技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把握好课堂是教学的关键。随着高中教材的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方式也不断改革和创新,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可发挥最大的新课标的改革效果,高中时期的学生在思维能力、智力以及认知能力都在不断增强,开展学生为主的课堂是很有必要的,不仅仅要老师活在课堂里,还要学生活跃在课堂里。
如何让学生活跃在课堂里呢?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心理规律。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同,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也在成倍数的增长,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中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点出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难懂的问题,包括知识的理解、逻辑的梳理以及知识的应用等,在这个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汇总,让其他学生进行解答,这样既能够通过学生的问题来观察其他学生是否已经理解或掌握,另一方面,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提供更多元化的思维与视角,给问题提出更新的角度去思考,同时,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讲知识以语言的方式输出,更有利于加深印象,经过自己加工处理过的知识也变得更加简单易懂。该教学方式还可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站在平等的角度开展学习与讨论。
开展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中,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优势和兴趣特点,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的严肃、沉闷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每位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有利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主动思考,内源性的理解知识。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中,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清晰教材重点,降低学生反复记忆而无法掌握的学习压力。
启发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关于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现在都在谈启发式,但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老师不断地提问,学生不断地回答,这是问题式,不是启发式。问题是思而得之的,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启发式问题,避免无效问题,因此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是要适度超越当下学生的水平的问题,才能启发思考。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是一个无限丰富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地返回根本的过程;既是一个为学的过程,又是一个为道的过程。新教师在课堂中不能简单的堆积知识,而应该致力于让课堂活起来,即“活在课堂里,活跃课堂里”。
《化学课程思政元素》
王西宇
深圳市第二十二高级中学
读书心得
《化学课程思政元素》是一本将化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材,旨在通过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道德情操。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首先,这本书分为人文篇、人物篇、技术篇、工程篇等,涵盖了很多情境素材,如“三鹿奶粉”污染事件背后的真凶、中国环保事业的守望者、青蒿素的发现及化学改性、港珠澳大桥的“黑科技”等,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化学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试管和试剂,它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书中通过介绍化学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医药健康等领域的应用,让我看到了化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现实意义。
其次,书中强调了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学会质疑、探索和创新。这种科学态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创新”理念不谋而合,鼓励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卓越。书中还提到了化学发展史中的科学家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努力,也体现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和责任感。通过这些故事,我深刻理解到科学家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取向是相辅相成的。
结合化学学科,可以在化学课程设计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如通过化学实验、化学史等,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等;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化学案例,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更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化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工厂、参与环保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因此,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化学学习者,我应该将所学知识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成为一名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信》
万建成
深圳市红山中学
读书心得
暑假我读了《相信》,现将读书心得分享如下。《相信》是由前京东副总裁,渐冻症患者蔡磊先生所著的一本书,在书中他讲述了在面对绝症——渐冻症的挑战中,他是如何通过自我奋斗和积极面对生活,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读完这本书,我深感震撼,也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读后感,现分享给朋友们。
首先,蔡磊先生的经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的韧性和毅力的可贵。他在确诊为渐冻症后,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积极地寻找治疗方法,并建立了网络平台,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帮助和支持。他不仅在病痛中坚持抗争,还成立了永久续存的信托基金,推动渐冻症药物的研发;他发起冰桶挑战,唤起社会对渐冻症患者的关注。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看到了人类在面对绝境时的无限可能。蔡磊先生坚韧不拔精神令人敬佩。
其次,蔡磊先生在书中强调了在生活和工作中松弛有度、张驰结合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不能连续高负荷运转,需要适时地放松自己,让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这种观点让我深有感触,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现有的生活方式存在问题。我们总是忙于工作和学习,忽略了健康和生活的质量。读完这本书后,让我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认识地更加充分。
第三,蔡磊先生在书中还提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认为,人除了事业应该有自己的爱好,这样才能让生活更加有趣和多姿多彩。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生活中缺乏了一些乐趣和色彩。我决定要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更加热爱生活,平时继续坚持阅读的习惯,每个月要看完一本书。
最后,蔡磊先生在书中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他认为,即使面对死亡,也要勇敢地面对,不放弃生命的希望。这种态度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认识到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很羡慕段睿女士对丈夫蔡磊先生的不离不弃,坚定支持。我会更加珍惜家人、亲戚和朋友,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总的来说,读完《相信》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深受感动。蔡磊的经历和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也让我更加珍视生命和热爱生活,我相信,这本书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也会让更多的人学会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谢慕媛
深圳市坪山区坪山高级中学
读书心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以温暖而富有哲理的笔触描绘心理疗愈过程的书籍。书中讲述了蛤蟆先生在遭遇人生低谷后,通过接受心理治疗,逐步认识自我、调整心态并最终走出阴霾的故事。作为一名教师,阅读这本书时,我不仅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深刻认识到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蛤蟆先生的故事提醒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现代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包括情感、社会性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蛤蟆先生在故事中的经历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会有低谷期,这些低谷可能是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可能是因为内心的困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敏锐地察觉到学生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蛤蟆先生最初抗拒去看心理医生,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需要帮助,甚至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蛤蟆先生逐渐意识到,寻求心理帮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勇气。在学校环境中,学生可能也会因为害怕被同学嘲笑或害怕被老师误解,而不敢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扰。我们在平时应当创造一个安全、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化和被接纳,从而鼓励他们积极寻求帮助。
书中心理医生的工作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他并没有直接告诉蛤蟆先生该如何做,而是通过倾听、提问和引导,帮助蛤蟆先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方法在教育领域同样适用。有效的教育并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我们可以借鉴类似的做法,在教学中多一些启发式教学,少一些填鸭式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自主互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书中还揭示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蛤蟆先生之所以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任由负面情绪不断累积,最终导致心理崩溃。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原因产生负面情绪。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育中融入情绪管理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和自我调节,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对于作为教师的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自身情绪不稳定,或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将难以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因此,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我们也应当重视自我心理调节,寻求支持与帮助,以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和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通过一个简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心理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学的理念,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情感成长,帮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教育工作。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
王芳馨
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
读书心得
我们承认这个时代有太多的竞争,国家间的竞争,行业间的竞争,对手间的竞争等等。竞争似乎成为了需要必须存在且持续存在的一种局面。在人生经历中,在潜在同他人比较的同时,也在和自己进行比较。我们总是告诉自己,只要比之前做得更好就是进步。竞争或比赛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非要面对不可吗?
《后翼弃兵》(THE QUEEN’S GAMBIT),讲述的是一个天才少女哈蒙在国际象棋比赛中过关斩将,挫败后仍实现能力和意志的成长的故事。后翼弃兵是国际象棋中的一职中开局方式,主动牺牲自己的一个兵棋子,以获得某种优势。但我并不懂国际象棋的规则,在这里不做详细解读。哈蒙的对战之路非常顺利,直到她第一次对战象棋大师博戈夫。二者在竞技能力上的差距以及哈蒙在赛前醉酒断片的状态,导致她甚至无法直视博戈夫的眼睛。这次惨败的对决激发了哈蒙内心中的恐惧,并且这种恐惧和意外丧(养)母让她开始酗酒,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后来在儿时的朋友、曾经的对手、其他多位棋友等人鼓励和帮助中,修炼技艺,正视内心的情绪与状态。最终和博戈夫再次交战,并取得了完满的胜利。
在这个夏天,21岁的郑钦文获得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金牌,Queen Wen实至名归。当我关注选手的成绩和表现时,更好奇的是他们在最关键的时刻,心中在想什么。恰好我阅读了《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The inner game of tennis)。在至关重要的那一刻,内心应该是平静且没有评判的。想要赢得比赛,秘诀就是不要过于执念,如果身心合一,克服内在的障碍,就有产生真正的求生欲望,释放出惊人的能量。用心经中的话形容,叫做“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是一本探索如何在压力和挑战注重保持心理平衡,提升自我表现的指导书,不仅适用于运动员,也适合希望在人生中不断获得成长和突破的人们。作者沃尔特·加尔韦提出了“自我1”和“自我2”的模型。自我1是下达指令者,代表了对自己行为的意识和控制,包括思维、判断和批评。自我2是执行动作者,代表了直觉、潜能和自然。许多问题和挑战源于自我1的过度干预和批评,使自我2无法发挥最佳的状态。自我1和自我2的冲突在遇到困难时会让表现更加不稳定,进而衍生过度的自我批评和焦虑。许多时候,信任自己的能力和直觉,保持对当前任务的专注,能够更好地实现真实的能力。在阅读时,我想起了第一次公开课的经历。在磨课时,我以轻松的心态和同学们完成一节非常顺畅和精彩的讲授。但在正式上课时,从教学道具、实验试剂、问题推进等大大小小的细节和意外中,我的授课并没有达到磨课时的效果。这时自我1开始作祟,反复持续地向自我2发出要求和指令,但自我2在执行中听到了过多声音,无法顺利有效地化解当下的问题和矛盾。公开课的下课铃打响时,自我1才停止了要求和干预,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是一节留有遗憾的公开课(尴尬到我至今没有回看录像),但我感受到了教师工作中的“机智”,也对我后续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经历。
再回到谈竞争,作者举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冲浪者的目标是征服海浪,他会等待大浪,因为他十分重视大浪所代表的挑战。海浪翻滚的程度和理论所造成的障碍,才能促使冲浪者尽最大的努力。只有面对最大的浪花时,他才需要运用所有的技巧,鼓起全部的勇气,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去征服海浪,只有这时他才能认识到自己真正的潜力。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障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胜利就是要跨越障碍,实现目标。而通过不懈努力跨越障碍的经历,或许比目标本身要更有价值。真正的竞争等同于真正的合作,竞争双方跨越了对方所设置的障碍,都从中获益,激发出最大的潜能。竞争的意义,除了外在的输赢之外,内在对于自我1和自我2的较量和平衡是更为重要的。信任自己,保持专注,不做评判,全心全意朝向生命奔跑,就好。
供稿:宋靳红、张玉、王西宇、万建成、
谢慕媛、王芳馨
编排:王西宇
内容审核:宋靳红
终审: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