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这封回信,一件与我有关联的项目

文摘   2024-10-05 11:44   北京  



【导读】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51年,包括你们先辈在内的各族代表立碑盟誓,郑重许下同心同德跟党走的誓言。70多年来,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1951年1月1日,3000多名群众参加了在宁洱红场上举行的民族团结盟誓大会。按照佤族重大祭典的习俗,喝鸡血、剽牛,各族代表共48人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用汉文、傣文、拉祜文签上自己的名字。碑文写道:“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这块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背后有哪些惊心动魄的历史?


这家政府、协会、智库都做了哪些事情?





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书写的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给予肯定;勉励大家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在全省引发热烈反响,8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盟誓代表后代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向总书记写信的8位代表后代在誓词碑前留下历史瞬间。




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由来



普洱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与缅甸、越南、老挝三个国家接壤,有着“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特殊地理特点。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于1951年元旦。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普洱专区与部分邻国边界尚未划定,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各民族的社会形态差异极大,发展极不平衡。

由于长期以来的阶级压迫剥削,领主的封建割据,民族隔阂很深,有的地方还经常发生仇杀械斗。土司制度仍然存在,逃到境外的国民党残部也经常窜扰边境,试图煽动各土司部落与新生政权决裂。这些情况反映了普洱边疆民族地区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促使民族关系融洽,巩固新生政权,中央决定从各民族中选派代表组成国庆观礼团,赴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观礼活动。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从分散居住在祖国各地的兄弟民族中选派代表组成参观团赴北京参加国庆1周年观礼盛典活动。当时全国组织了7个参观团,由43个民族(含支系)的158位代表组成。西南各民族国庆参观团经各级政府积极动员做工作,最终推选出64位代表,其中包含云南代表53人,占全国代表总数的29%,而宁洱区的代表又最多,达35人。云南代表共涉及17个民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共中央对全国各民族国庆参观团高度重视。1950年10月3日,国庆大典后,全国各民族代表在怀仁堂向毛泽东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献礼。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各民族代表。毛泽东主席握着来自普洱的佤族头人拉勐的手亲切地说:“各民族要一律平等、和睦友爱,团结起来”。


▲1950年参加国庆观礼期间,毛主席与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握手。


通过参观学习,少数民族代表开阔了眼界,看到了新中国的强大,受到了深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教育。参加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云南各族代表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真诚爱戴,增进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团结意识。


▲1950年12月8日《云南日报》报道欢迎赴京参加庆祝首届国庆典礼归来的兄弟民族代表。(图片来源:云南网)

1950年12月26日,赴京的普洱代表回到宁洱县城,参加12月27日至1951年元旦召开的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全区15个县的26个民族(含支系)的代表和当地党政军领导300余人出席会议。会上,赴京代表在发言中讲出了发自肺腑的真心话,表示要相信共产党,拥护毛主席,要搞好民族团结,发展生产,保卫边疆。

会议即将结束时,参加会议的各兄弟民族代表纷纷提出,为纪念这个开天辟地的大会,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个重要的活动,要用边疆民族的隆重仪式把这次会议记录下来,对此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说:“我们把它写在书上。”有人说:“地委领导都题词祝贺这次大会,我们这些代表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写下一些字。”还有人说:“光写字不好,倒不如立一块碑把开会的事记录在上面,立了纪念碑不就千秋万代都能够记住了,而且老老小小个个都晓得。”后来,观礼代表、佤族代表李保提出,要用佤族习俗“喝咒水”和“剽牛”的祭典仪式来表示宁洱专区各民族的大团结。

当时参会领导表态要拥护共产党和毛主席,要讲民族大团结,要立民族团结碑是可以的,但要大家愿意,不搞强迫,谁愿意的,到时候谁就签名,并提议碑就建在红场,大家一致同意。

1951年1月1日,3000多名群众参加了在宁洱红场上举行的民族团结盟誓大会。按照佤族重大祭典的习俗,喝鸡血、剽牛,各族代表共48人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用汉文、傣文、拉祜文签上自己的名字。碑文写道:“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普洱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以盟誓许以最高、最郑重的承诺,是各民族凝心聚力树立起来的丰碑。

历经七十余载风雨沧桑,碑上的文字虽已斑驳,但精神却深深印入普洱人心中。

普洱各民族始终坚守当年的誓言,用行动、生命和鲜血维护着滇西南边疆地区的团结和稳定。

参与盟誓的李保被国民党残余势力绑架后,宁死不屈;

拉祜族头人李扎迫用生命守护民族团结;

佤族代表岩火龙用生命和献血捍卫自己的誓言;

佤族头人拉勐一生坚守誓言,全心投入民族团结工作;

傣族头人召存信一辈子用自己的行动坚决捍卫民族团结。

他们点燃的精神之火在普洱代代传承。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现保存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为宁洱县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碑虽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但它承载着中国古老的盟誓文化信息,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物见证。 



政府、协会、智库共同举办

2015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 


2015年12月27至28日,在宁洱县举办了2015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


本次会议由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来自中央部门、各院校所、各领域的150名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3名健在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签字代表、云南省16个州市29个民族自治县26种民族代表和地方党政军代表500余人参加。

国家祝贺团,省市领导,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会长杨华山、省民委副主任徐畅江分别致辞。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主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中国社会科院研究员周竞红、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国家旅游局司长王嵘山、《经济日报》内参室主任高路徐光裕少将、国防大学教授纪明葵少将、中国-东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范祚军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彭金辉等来自国家高端智库的专家学者,围绕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实践之道: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物之议:民族地区绿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茶马古道之源:一带一路中的云南机遇与县域经济发展等进行发言讨论。



此次论坛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中国少数民族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库总编辑于今主持论坛。

他指出,与以往召开的论坛有所不同,本次论坛旨在回答:如何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如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如何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我们期待,通过2015年岁末的这次论坛,可以让全国了解普洱的民族团结精神,让普洱民族团结的精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许嘉璐在论坛上说,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人类民族史上唯一的丰碑。她标志着普洱人民挣脱了人类自古以来不同民族之间争战不休的铁律,向世界昭示:不同民族应该并可以和谐共生,齐心合力创造幸福生活。65年前,普洱26个民族的34位头人代表在宁洱县剽牛喝咒水、盟誓立碑,立下了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大家庭而奋斗的铮铮誓言。65年来,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在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让“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边疆各民族的自觉共识。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5周年来的实践精神在新中国具有重要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在“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感情,推动民族发展”上依然具有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许嘉璐饱含深情地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民族团结的花儿最鲜艳,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祖国最强盛。

许嘉璐高度肯定了普洱市长期以来为民族团结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和作出的积极贡献。他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三项任务,有着极其紧密的逻辑关联,缺一不可,而其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则是最重要的,是做到“生态文明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如果生态毁坏了,何以能够成为向他人示范者?何以能够承担起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的重任?生态是普洱的命根子,没有越来越好的生态,各族乡亲就要返贫,社会也就不稳定。普洱要成为“排头兵”和“辐射中心前沿窗口”,普洱能够向全国、全世界“示范”的,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加强民族间团结进步工作,加快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经济,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2015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纪念碑落成仪式


论坛期间,通过了《2015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宣言》,还举行了“2015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纪念碑的落成仪式。

12月28日上午,2015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纪念碑落成仪式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民族团结园举行。

1951年1月1日,云南普洱专区26种民族的代表和党政军领导在宁洱县红场举行剽牛喝咒水盟誓:一心一意,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立下了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

与会者建议,提升“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以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公众对此碑的认知度,设立以普洱为中心的“一带一路”民族团结示范区。  

长期以来,宁洱是滇西南区域的重镇,普洱茶的发源地

与会者建议通过对普洱茶文化资源的挖掘,重建打造“古普洱府城”,挖掘与法国的历史文化渊源,打造普洱茶与红茶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与会代表指出,宁洱是古茶马古道的源头也是当前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普洱政府加强智库建设,为云南普洱“五位一体”发展,带动滇南乃至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作好理论准备。  



发布《“智库+扶贫”联合倡议书》




论坛期间,发布《“智库+扶贫”联合倡议书》。
据了解,宁洱地处云南西南部,目前还有1个贫困乡,12个贫困村,563个贫困村民小组。与会代表在论坛上宣读了“智库+扶贫”联合倡议书,倡议社会各界积极帮助献智献策,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实施智力扶贫。


普洱论坛发布

“智库+扶贫”联合倡议书


在2015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上,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中共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出“智库+扶贫”联合倡议书。

倡议书中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2020年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承诺。地处云南省西南部的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茶马古道的源头。作为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宁洱县是一个集“偏、老、山、穷”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程度深,目前还有1个贫困乡,12个贫困村,563个贫困村民小组。宁洱的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扶贫开发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要求和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指示精神,将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与“一带一路”相衔接,按照云南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宁洱县努力实现未来一年脱贫摘帽,二年巩固脱贫成果,如期实现打赢攻坚战的奋斗目标。

值此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之际,东中西部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中共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提出倡议: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5周年

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




12月27日上午,瞻仰民族团结誓词碑在庄严肃礼的号角声中进行。


各兄弟民族致《民族团结颂辞》。同时,各级领导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生态文物教育示范基地、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普洱民族团结进步干部教育学院教育基地揭牌;


方有富、萧子生、李万学3名健在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签字代表出席仪式,并为全省民族干部培训班学员作现场教学。


出席论坛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少数民族代表、地方党政军代表等500余人参加仪式。



12月27日上午,纪念大会在宁洱县水湾公园广场举行,中央、省、市祝贺团领导分别讲话,宁洱县主要领导致辞,方有富老人代表民族团结誓词碑26种民族签字代表作发言;


中央、省等发来贺电;


举行了民族歌舞表演、重温民族团结誓词、喝民族同心酒、跳民族团结舞等活动。


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全省16个州市29个民族自治县26种民族代表、地方党政军代表和宁洱各族干部群众等共计3600余人参加。



普洱民族团结进步干部教育学院成立




经省委组织部批复同意,普洱民族团结进步干部教育学院12月26日上午在市委党校举行挂牌仪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国宗宣读批复;



随后,举行为期5天的全省第一期民族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杨国宗副部长作开班动员和专题辅导。来自全省各地的68名培训班学员参加2015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活动,开展现场教学。



普洱市与云南民族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12月28日上午,普洱市人民政府与云南民族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市委书记卫星,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彭金辉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照辉主持签约仪式。


双方将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加强密切合作,明确今后云南民族大学每年从其附属学校推荐不少于10名优秀教师到普洱任教;


普洱每年选派不少于50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中小学骨干教师、教研员到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学校交流学习;


云南民族大学每年招收普洱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傣族5种少数民族预科生50名左右,为普洱培养更多的优秀少数民族人才;


共同建设一批“云南民族大学普洱实习基地”。


同时,着力在优秀少数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以及民族药资源研究开发、合作申报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



其它活动



论坛期间,在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举行“普洱学院绝版木刻教学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开展了民族团结歌舞展演、民族团结篝火晚会、民族团结宴、考察民族特色村、千人竞走茶马古道、环普洱山地自行车赛、民族民间体育运动会、民族团结进步成就展和民族书画摄影、非遗文化文物展等系列活动,


出版了《茶之源道之始宣传画册》和《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5周年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纪念专刊》,


同时,举办了普洱茶、普洱咖啡品鉴会、商贸洽谈会和普洱特色产品展销活动,签订了普洱茶仓储中心,宁洱林下种养殖基地、文昌商业广场和建材市场等招商合作项目,协议总投资6.7亿元。



主要收获




2015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向世人展示了65年来,普洱各民族遵照毛主席的教诲,用实际行动践证“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铮铮誓言;再次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全国各民族同胞重申了普洱边疆各族人民对党的忠诚与信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与激情。


(一)民族团结进步精神渊源传承。


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社会人士、台湾嘉宾的参与,提高了论坛的水平和层次,增进了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尤其是许嘉璐副委员长的主旨演讲,凝聚了中华民族“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认同,向世界昭示了不同民族应该并且可以和谐共生、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海内外知名人士和嘉宾充分表达了对各民族团结一心、携手共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烈愿望;健在的3位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签字老人用真挚的民族情感和铿锵有力的声音,再次向各民族同胞发出了“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铮铮誓言,昭示后人固守:忠诚铸就的丰碑,生命捍卫的誓言;卫星书记发出了以“丰碑、责任、使命”血脉相承、薪火相传民族团结精神、争当时代典范的历史担当。全国最具话语权和传播力新闻媒介的深度报道,弘扬了普洱民族团结进步精神,提升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在全国、全省的政治影响力和文化知名度。


(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彰显力量。


论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普洱长久以来形成的民族团结关系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勾起了历史记忆,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发展合力。民族文艺演出、瞻仰民族团结誓词碑、重温民族团结誓词、喝同心酒、跳团结舞等活动,重现了当年民族大会场景,再现各民族融合发展、团结进步的壮阔历史画卷,展示普洱民族团结和谐共融的生动实践,激发了各民族爱党国爱家的真挚情怀,由衷发出了“践行党的民族政策,盟守民族团结誓言,永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郑重承诺。同时,论坛活动充分展示了普洱各族人民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风尚,增进了普洱与各地的交流合作。


(三)民族区域扶贫开发奋蹄扬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这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普洱奋斗的目标。由于历史和发展的原因,普洱要在未来5年内实现46.3万贫困群众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论坛活动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共梦”的主旨,充分发挥智库作用,通过专家、学者研讨,积极研讨边疆少数民族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论坛发出了“智库+扶贫”联合倡议,达成了聚焦重点目标,倾力支持扶贫;动员社会帮扶,促进均衡发展;加大教育培训,实施智力扶贫;加大交流合作,实施产业扶贫的共识,为全市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启迪思维,增强信心,坚定决心,加快步伐。


(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熠熠生辉。


普洱悠久的历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和贝叶经、哈尼族《诺玛阿美》、拉祜族《牡帕密帕》、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茶马精神和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等等各种文化世代相传。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探寻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少数民族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展示了普洱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和特有的旅游资源,激发了世人对普洱的神往之心、向往之情。


(五)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普洱“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国境线长达486公里,边境便道众多,边民跨境而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过61%、10县(区)9个县为少数民族自治县。论坛活动基于普洱特殊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着眼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大格局,深入探讨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有效途径,为巩固和维护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立下“定海神针”,在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树立标杆。


(六)普洱各族干部群众精神涣发。


论坛活动筹备时间短、活动内容多,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充分检验了全市干部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锻炼和提升了干部队伍能力水平,展示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忠诚与担当、责任与奉献、干事与创业的精神风貌,以铁的纪律、过硬的作风、精细的服务,确保论坛活动成功举办,为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各族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更难能可贵的是,论坛活动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心聚在一起、力拧在一绳、劲使在一处,汇成普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幸福和谐家园的强大合力和不竭动力。



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5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的成功举办,更加彰显了普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引领功能、和谐发展基础、民族文化魅力,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为核心纽带,将“普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成普洱聚焦世人的又一张亮丽名片,把“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作为展示普洱的窗口和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始终坚守一座丰碑、履行一份责任、担当一种使命,全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作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典范。


一是在党的领导中增进民族团结进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健全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配合、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


二是在加快发展中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用发展的思路谋划民族工作,坚持不要带血、污染、低效益的GDP,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是第一政绩、稳定是第一责任、党建是第一保证不动摇;坚持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为总抓手,着力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坚持牢牢抓住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民生保障、社会稳定和党的建设六大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联动。


三是在保护誓词碑、弘扬文化繁荣中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实施文化“珍珠链”工程,充分挖掘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精髓,打好文化牌、生态牌、区位牌、特色牌,让文物活起来,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精心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力作,让更多的普洱民族文化精品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是在改善民生福祉中增进民族团结进步。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大力推进民生建设,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基础。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上甘岭”战役。



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意义 


普洱作为思普革命老区,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有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实。普洱既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又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就是普洱地区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见证。建国60多年来,历届领导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关心重视民族工作,普洱呈现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大好局面。

1991年元旦,思茅地委、行署在普洱县(现宁洱县)隆重召开了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40周年纪念大会,会议发布了《民族团结进步倡议书》,并决定将每年元旦定为民族团结纪念日。2001年元旦,普洱县(现宁洱县)在新建的民族团结纪念园隆重举办了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50周年纪念活动。纪念活动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省人大、省政协、省民委、西双版纳州、临沧地区及思茅地区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云集普洱县,共话边疆团结民族发展的进步史。2011年4月,宁洱县(原普洱县,2007年5月更名宁洱县)举行了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纪念大会,邀请 “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当年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字的代表也发表了讲话,重温了民族团结誓词,喝同心酒一起跳民族团结舞。云南省委领导在对民族团结纪念园调研时强调,民族团结誓词碑是普洱地区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是云南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对普洱、思茅、云南、全国都有很大影响,我们要善于发挥它的作用,充分利用好民族团结誓词碑,激发各民族团结的精神和热情。 

建碑之初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边疆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崭新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新关系的开始,同时也是各民族共同走向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可称之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

建碑至今,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集文化、展览、教育、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基地。它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取得的重大胜利,是维护祖国领土完整,防止民族分裂,巩固边疆安定团结,激励各族人民一心一德跟着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团结碑、志气碑、革命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保护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通高l.42米,宽0.66米,厚0.12米,碑额正中为阴刻横排仿宋楷书“民族团结誓词”6个大字,下有小字18行,碑上端2~7行为誓词正文,阴刻横排汉文楷书6行75字,碑中端第8~16行为傣文、拉祜文、汉文签名,计48人,碑下端2行为阴刻横排汉文落款及日期。碑正文是:

“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正文之下镌刻的是云南48位代表用各民族文字书写的签名。碑末的落款是:

“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公元一九五一年元旦。” 

1985年12月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时,民族团结誓词碑重立于今宁洱县人民政府大院内,筑石座加以保护。2000年12月,民族团结誓词碑迁至宁洱县城北侧民族团结纪念园,安放于古典式六角亭内石制须弥座之上加以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1986年普洱县(现宁洱县)将民族团结誓词碑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云南省政府将该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将该碑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族团结誓词碑文物的“四有”工作已完成,收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大事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图册云南分册》,成为十分珍贵的革命文物,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历史文化文物,凝聚着各民族的团结精神。弘扬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民族团结精神。保护文化遗产,维护民族根基,传承中华文明,守望精神家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也是我们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工作者、文物保护志愿者、文化遗产传承者的光荣职责。





关于“民族文化遗产” 发言

关于社会组织保护民族文物发言(附作者玉树灾后调研)







于今院长
研究动态(学术活动联系:13701330983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