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讲话

文摘   时事   2024-12-19 22:13   北京  



于今|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


导语


"

最近,本号连续刊登的于今老师发言文章。这些文章是他十八年来作为大项目负责人、大课题主持人应邀在全国各地调研考察、参加座谈会、论坛,累积1200次以上部分发言稿、演讲稿(包括国内外部分可公开或删减后的内部发言),但不包括讲座、商业演讲,也不包括近两年的。这些发言的时间从5分钟到40分钟,稿中大部分有前瞻性思想观点、有为党和国家地方发展、公共外交的建言献策,也有车轱辘话,有的已落实,有的正在落实,有的还在探索......希望启示后来攀登者。

"

2024年11月28日至29日,第十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会议主题为“变化世界中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共谋发展、共话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志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匈牙利总理政治政策主任欧尔班·鲍拉日,捷克共和国前总理伊日·帕鲁贝克,罗马尼亚前副总理阿德里安·赛维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主持研讨会开幕式并发布了《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合作未来十年发展倡议书》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国家智库总编、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于今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言。经作者同意,略有删减。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参考邮箱:kxfzg2008@vip.163.com。个人学术及商业活动联系:13701330983朱老师)



借鉴平行经验(发展经验),
助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转型升级


于今在会上着重指出,进一步深化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平行经验具有非凡意义,应当“借鉴智库产业的平行经验,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升级”。
于今表示,11年来,中国已与69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113份标准化合作文件,建立“一带一路”标准信息平台;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与28个经济体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协议,显著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一带一路”框架下有关交通项目的全部实施,到2030年为相关国家创造超 42 万个岗位,助力近 4000 万人脱贫。
于今指出,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一带一路”对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承接带,中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平行经验样板。中国作为“中国 - 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重要主体,探索合作策略,实现区域创新,强调相互学习先进经验,主动分享与积极学习相辅相成。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一种平行经验的分享,那么平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不强加给你。
于今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你只要学就能学会,就会有效。例如,被誉为人类史上的超级工程,历时8年建设成的粤港澳大桥,例如,覆盖亚欧大陆全境、累计开行超10万列中欧班列,匈塞铁路、佩列沙茨大桥等都是合作的成功典范,所展现出的对经济的强大推动力等。还有我们从2013年到2021年,8年让1亿人脱贫、832个贫困县摘帽,提前达成联合国减贫目标成功,这些脱贫的经验,也为合作提供了借鉴。那么,反过来,我们看看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怎么为发展中国家“开药方”的,它们实际上是用工业化后期或工业化完成后的一套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指导发展中国家发展。比如,发达国家援助非洲过程中一定要推行私有化、环保制度等,我觉得不是不重要,这些很重要,但发达国家自己在工业化进程中都没用到的东西,动不动退圈,却非要强加给非洲等全球南方国家学习,用这种并没有成功先例的发展经验,来指导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建设,肯定会出问题的。  
于今表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还涵盖软性的政策、制度、区域合作机制等多个层面。有中国学者提出“智库产业”理论,这种基于发展经验的积极探索,正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应当全力推进的关键方向。智库产业明确提出了三个核心要点:其一,借智库整合高端智力资源,服务有为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以助履职和实现治理目标。其二,遵循市场化、盈利性、可持续原则,借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保障长期稳定发展。其三,推动政策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创新链“五链融合”,构建智库产业集群示范区,借政策聚人才促产业升级,保资金配置与技术创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
于今表示,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的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区、塞尔维亚中国工业园等境外经贸合作区以及在华建设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天津)小镇产业园区、中国-中东欧(宁波)经贸合作区、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湖南中波产业园更是开创了双向投资贸易合作的新模式,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作为重要展会平台对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起到了重要赋能作用。倘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能够切实将智库产业三个核心要点和这一平行经验贯彻落实到位,那必将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对世界、对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全球倡议的重大实践贡献。  
于今强调,在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设或升级转型的进程中,有七个易被忽视的重点问题需加以关注。其中,智库产业是合作的智力引擎,智库产业是合作的智力引擎。在推进合作倡议的过程中,智库产业及智库产业集群示范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提供高瞻远瞩的智力支持和高效的合作平台。一方面,合作国家的智库精准对接,搭建深度对话交流的机制平台,精细剖析各国的产业政策、经济架构、技术实力和资源特点,科学规划产业合作的最佳路径,大幅提升产能合作的效率,加快产业的区域转移与合作。另一方面,智库要全程参与产能转移,优化分工协同模式。通过构建跨国跨区域的产业园区,有力推动合作产能的落地生根与茁壮成长,加速区域协同分工,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于今表示,以智库产业合作为关键枢纽,融合各国相关研究机构,加强交流互动,为经济合作注入强大的软实力,使智库成为双方在多领域交流合作的“群策群力桥梁”。精心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产业集群示范区”,以智库、高校、科研、金融为依托,以产业集群为有力抓手,构建“五链融合”的格局,塑造“智库+”的创新体系。与常规示范区迥异,此示范区能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使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塑造创新发展的“集聚策源地”,培育新质生产力,对中东欧国家合作及“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显著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另外,于今还建议各国高校积极推动构建“中国-中东欧国家发展学”专业学科建设;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发展银行”;共建“2035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全脑城市系统治理领导舱”,提升国家治理、全球治理、城市治理等合作治理的效率和质量等。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中国—中东欧研究院承办。自2013年以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十届,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下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智库学术活动。百余位来自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阿尔巴尼亚、黑山、波黑、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的前政要、智库学者、驻华使节,以及一百多位来自国内科研机构、高校、国家有关部委和媒体的代表参加研讨。






于今简介

《国家智库》《中国智库》总编辑。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城市更新系统观创始者。上海大学等高校特聘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第三、四、五届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全国工商联智库“商会党建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组长.退役军人事务部“在普通高校开办退役军人事务学院"课题组组长
主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等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出版选题;多次获国家部级奖项、国家出版物奖、图书奖、政府提名奖;连续多年获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的部委建言献策特别奖;公开发表200余篇文章论文及出版专著、主编著作、研究型报告三百余部。在政治理论、智库建设、智库产业、城市更新、国家哲学等领域生产一批有重要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其中《五个统筹丛书》《科学发展观丛书》被中央组织部列为全国领导干部学习读本,再版十余次,印数近千万册。《五个统筹丛书》《科学发展观读本》《城市更新》《成思危经济文集》等作为两会委员代表读物。多次应邀到欧美访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与合作研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在过去的二十年,受聘为多省市区县政府顾问。2007年入选中国发展百人奖,2015年入选“2014年中国智库建设十大代表人物”,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智库建设40人,2019年获波兰总理颁发“波中友好特殊贡献奖”。
主笔和主持诸多前瞻性的政策改革建议报告向国家和政府建言献策外,参与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部委组织的重大项目规划报告审核制定,产生一定影响并受到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撰写的政策分析报告并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受邀参加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小组办专项课题评审。于今与其研究团队持续开展科研智库并举,深度参与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积极为疫情防控展开智库研判和建言献策,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上百份研究报告。近年来,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把“一带一路”倡议落到实处,先后推动了“中蒙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波兰华沙倡议成立“波中一带一路联席会”、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倡议发起“罗中一带一路联席会”等国际智库合作平台,以及倡议发起“中国+维谢格拉德集团智库联盟”、“中国+黑海经合组织智库联盟”等国际区域合作组织智库对话平台。
学术社会职务包括: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联盟理事;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联盟理事;波兰中国“一带一路”促进联席会中方理事长。曾是中央组织部全国公选领导干部首批面试考官、民政部部级课题评审专家、监察部突发事件应对问责制调研组专家、国务院应急办专家、国家973计划项目专家成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及中国侨联特聘专委会副秘书长、欧美同学会智库专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顾问以及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等十多家学术社会团体理事以及多个期刊编委。


于今院长
研究动态(学术活动联系:13701330983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