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
最近,本号连续刊登的于今老师发言文章。这些文章是他十八年来作为大项目负责人、大课题主持人应邀在全国各地调研考察、参加座谈会、论坛,累积1200次以上部分发言稿、演讲稿(包括国内外部分可公开或删减后的内部发言),但不包括讲座、商业演讲,也不包括近两年的。这些发言的时间从5分钟到40分钟,稿中大部分有前瞻性思想观点、有为党和国家地方发展、公共外交的建言献策,也有车轱辘话,有的已落实,有的正在落实,有的还在探索......希望启示后来攀登者。
2020年9月,由中国科协主办、福建省科协承办、两岸30多家单位和社团共同协办的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在厦门开幕。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设置海峡两岸管理论坛等6个分会场,并连线台湾。本次论坛以“两岸新时代科技新融合”为主题,来自两岸的科技专家、企业家代表1000余人参加活动。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宁宁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本届论坛以“两岸新时代,科技新融合”为主题。
于今教授应邀出席并以“构建海峡康养体系及科技孵化体系”为题作主旨报告,围绕“海峡两岸康养产业挑战与机遇”“康养科技创新场景的发展趋势”“康养及科技孵化体系路径”“共建康养及科技平台的五点建议”等四个方面就两岸区域协同发展共建康科技体系的有关问题进行分享交流——建议发挥两岸区域建设支撑作用,科学统筹和配置各类要素资源、政策资源,加快推进“海峡两岸康养产业集群”建设;建议成立200亿海峡两岸康养产业引导基金,培育康养产业。康养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撑,海峡两岸区域协同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引导;建议统筹推进两岸康养产业链培育;建议打造海峡两岸康养人才培养及要素保障体系,促进两岸高校合作办健康康养学院;建议论坛主办单位发起成立“海峡两岸康养与科技创新发展联盟”。。经作者同意,略有删减。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参考。(邮箱:kxfzg2008@vip.163.com。个人学术及商业活动联系:13701330983朱老师)
构建海峡康养体系及科技孵化体系
从2005年以来,我和我的智库同仁一直积极推动把老年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最近两年,我院承接主持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中国老年康养事业区域化战略研究。今天,我想要借这个主题与两岸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学习交流。一方面,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两岸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社会性、结构性难题和危机,但“危”中有“机”,老年人这一潜在的巨大消费群体所具备的消费红利一旦被释放,又将会成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早在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就定下明确目标: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到2030年达16万亿。这表明,大陆康养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由于老年人作为最为脆弱和易感群体之一,全球的养老院、康养机构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甚至在欧美有些国家由于疫情防控能力有限,老年人群体成为了最先被放弃的一批人。所以,如何构建良好的康养产业体系及科技孵化体系,提升康养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对于两岸而言既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又是一个具有现实价值的民生课题。
第一,为什么两岸都要培育康养产业
首先,在人口大数据的角度来看,两岸的康养产业需求都很强劲。而康养产业将从原始的人口数量红利,演进为高质量发展的人口质量红利
中国老龄化具有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老龄化超前城市化发展、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多的特点。2000 年,大陆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 7%,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19年底,这一比例上升到12.6%。而在台湾地区,这一问题更加严峻,首先其老龄化比例已经达到了15.28%,同时人口老化指数由2009年底65.05逐年上升至2017年2月破百(代表老年人口数多于幼年人口数)后,2019年底续攀升至119.82(即每百名幼年人口所当老年人口为119.82人),10年来增长了54.77。
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老龄化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年抚养比逐年攀升。同时众多家庭“少子化”、“小型化”,空巢和独居老人过半,失能、高龄老年人规模快速增大。从收入看,我国城乡老年人平均收入持续增长,为提升消费提供先决条件。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由满足基本生活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食品、医疗、营养保健是老年人主要消费需求,照护服务、旅游娱乐、适老器械、网络消费等成为老年人新增消费热点。
2.康养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夹角
第三、加快打造康养产业及科技孵化体系的主要着力方向第四、关于打造两岸康养产业及科技孵化平台的几点建议在座的同仁对智库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智库”这个词是上世纪西方学者提出来的。智库即智囊机构,也称“思想库”。在中国悠久历史上,智库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称呼出现在历史的各个阶段,如养士、谋士、智囊、幕僚、幕宾、谏议大夫、师爷以及翰林院等,均以其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运筹帷幄辅佐帝王决策。而所谓“近代智库”,则是已转变为与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国家相伴而生的产物,是指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综合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智库的主要职能在于提出思想、教育公众和汇集人才。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全球进入知识社会,知识时代的到来有益于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也有益于带动与智力劳动成果相关产业尤其是智库+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我从2007年开始研究智库产业,定义“智库产业”是创新型知识经济的集中体现,以智库为载体整合高端人才的智力知识资源,以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产生的全智能产业链的集中体现。智库产业以智库、高校、科研、金融为载体,以“智库产业园区”为孵化器和重要抓手,打造政策链、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五链融合”,构建以“智库+”为核心的智库产业新体系,即“智库+政府决策”“智库+高端人才”“智库+高端产业”“智库+金融市场”“智库+科研应用”。智库产业园区形成政府政策开放带动、参政议政的高端人才聚集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拉动、金融市场融合互动、科研应用创新驱动为核心产生的全智能产业链。因此,发挥两岸区域建设支撑作用,科学统筹和配置各类要素资源、政策资源,加快推进两岸康养产业集群建设,利用两岸康养机构的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联动政府及致力于康养产业的企业单位、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将政府的有效管理与市场的有效竞争和资源配置机制相结合,打造构建两岸康养智库产业体系和科技孵化体系,以政府、企业、社会需求为导向,为两岸康养基地发展和两岸区域康养智库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科技动力和服务平台。康养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撑,两岸区域协同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引导。设立两岸康养产业引导基金,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本集聚,扩大项目、产业孵化资金来源渠道,采取市场化 运作,支撑两岸协同发展中政策、人才、技术到康养产业发展,推动两岸康养智库产业在康养产业区集聚。由两岸牵头建立有限合伙制的康养产业与科技创新基金,基金注册地在福建厦门或、泉州、福州。两岸有关机构可分别出资 100 亿元共 200亿元作为两岸康养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共同设立首期母基金。委托专业投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对母基金进行运作,从而一方面推动产学研合作成功转化、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中间实验等引导投入;另一方面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康养产业。5,建议今天论坛的主办单位和两岸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两岸康养与科技创新发展联盟”。以上建议,我想需要一个前提,即需要两岸主管部门按照《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共同构建两岸打击养老诈骗犯罪的合作机制,完善协调机制 ,形成打击养老诈骗两岸社会合力。
谢谢
于今简介
《国家智库》《中国智库》总编辑。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城市更新系统观创始者。上海大学等高校特聘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三、四、五届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全国工商联智库“商会党建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组长.退役军人事务部“在普通高校开办退役军人事务学院"课题组组长主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等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出版选题;多次获国家部级奖项、国家出版物奖、图书奖、政府提名奖;连续多年获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的部委建言献策特别奖;公开发表200余篇文章论文及出版专著、主编著作、研究型报告三百余部。在政治理论、智库建设、智库产业、城市更新、国家哲学等领域生产一批有重要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其中《五个统筹丛书》《科学发展观丛书》被中央组织部列为全国领导干部学习读本,再版十余次,印数近千万册。《五个统筹丛书》《科学发展观读本》《城市更新》《成思危经济文集》等作为两会委员代表读物。多次应邀到欧美访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与合作研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在过去的二十年,受聘为多省市区县政府顾问。2007年入选中国发展百人奖,2015年入选“2014年中国智库建设十大代表人物”,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智库建设40人,2019年获波兰总理颁发“波中友好特殊贡献奖”。主笔和主持诸多前瞻性的政策改革建议报告向国家和政府建言献策外,参与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部委组织的重大项目规划报告审核制定,产生一定影响并受到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撰写的政策分析报告并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受邀参加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小组办专项课题评审。于今与其研究团队持续开展科研智库并举,深度参与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积极为疫情防控展开智库研判和建言献策,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上百份研究报告。近年来,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把“一带一路”倡议落到实处,先后推动了“中蒙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波兰华沙倡议成立“波中一带一路联席会”、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倡议发起“罗中一带一路联席会”等国际智库合作平台,以及倡议发起“中国+维谢格拉德集团智库联盟”、“中国+黑海经合组织智库联盟”等国际区域合作组织智库对话平台。学术社会职务包括: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联盟理事;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联盟理事;波兰中国“一带一路”促进联席会中方理事长。曾是中央组织部全国公选领导干部首批面试考官、民政部部级课题评审专家、监察部突发事件应对问责制调研组专家、国务院应急办专家、国家973计划项目专家成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及中国侨联特聘专委会副秘书长、欧美同学会智库专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顾问以及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等十多家学术社会团体理事以及多个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