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
本文是于今教授应邀出席2023年4月在蚌埠市举办的会议发言建议。经作者同意,篇幅所限,略有删减,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参考。(邮箱:kxfzg2008@vip.163.com。个人学术及商业活动联系:13701330983朱老师)
蚌埠要链动全球
建长三角生物医药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
助推安徽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于今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安徽省作为轮值省份,如何增强“一体化”意识,树牢“一盘棋”思想,是当务之急。本人建议发挥智库引导作用,积极抢抓机遇、承接国家发展战略,构建长三角生物药业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增强发展动能,拓展发展空间,助推安徽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1
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猛,其产值从2013年2万亿,截至2020年已达3.57万亿元。虽然疫情以来,我国生物医药占全球生物医药份额不断提升,但中国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偏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原研药品的仿制为基础,附加值低、增长空间小,新药创新能力缺乏,难以走出国门。而作为真正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的创新药物,还比较缺乏。除了部分中药属于独家品种之外,国内九成的药品都是仿制药,尤其是在化学药领域。
对于创新药物研发,由于周期长、投入大、每个阶段专业技术含量高,一家公司通常很难完成整个创新药物研发的全过程。为了节省经费、缩短上市时程、弥补本身空间或核心能力缺乏等问题,近年来国际大型制药企业转向中小型企业进行研发、大药企再进行评估购买的形式寻求转机。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更为快速与灵活,在研发成本上更为节约,同时便于信息共享与产业链集成组合,是未来全球药物研发的新模式和新趋势。
2
发挥智库引导作用,
建设(蚌埠)长三角生物医药国际创新中心
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中,对科技创新方面十分重视。目前,我国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有所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到位。作为拥有诸多科技资源的城市,蚌埠应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服务。
科技创新包含三个环节: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应用。我2014年访欧洲时,对欧洲创新体系印象深刻,尤其芬兰创新体系,回来后写了一些东西呈给中央。蚌埠可以借鉴上海和芬兰的做法,打造长三角国际合作创新中心。
例如,芬兰是北欧国家创新系统(NIS)理论的优秀实践者,有成熟的创新和研发系统,充分运用“高端智力资源整合”思维,将创新思想贯彻于“人”,培养全民的主动创新意识;以自主创新研发为主导,掌控核心技术手段,从而带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过去十几年,芬兰一直走在欧美高知识密集型国家的前列。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性的技术开发区和专业研究中心网络在芬兰逐步建立,提供的服务包括初始分割计划和“孵化器”。众多获得国家技术局承认、通过国家研究开发基金投资的非合同式批准的、为中小新兴企业服务的企业投资有限公司形成了芬兰民间创新资本的主要来源。对于芬兰的政府机构和企业来说,“智库”的角色不可或缺,有了这些外部智囊团的帮助,他们会如虎添翼,使得战略更为明晰、决策更为明智、执行更有效率。
芬兰专门成立了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而且很早就开始走出国门,向全球顶尖商学院“借智”,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例如,1999年起,他们便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安德森商学院成为合作伙伴,为该校的全球接入计划(GAP)提供帮助。教育科研机构具有以技术为中心是芬兰国家创新体系的明显特点。其中,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奥卢大学是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推进器和本地区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中心。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技术成果的直接受益者。
党的二十大提出科技改革,将推进国家到地方创新体系建设。实现产学研合作,基础就在于要建立起不同主体能够充分互动,并有鼓励创新的环境的配适。蚌埠可以率先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对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以及科技、教育、卫计委涉及科研部分进行大部制改革,成立创新发展委员会或创新局,以此协调各委办局的创新政策,成立创新发展基金,并通过“智库”这个外部智囊的角色来帮助资源政策互补,以此完善创新体系。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1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强调: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合理布局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
安徽及蚌埠要推进和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智库的角色不可或缺,而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经济体系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脉,而多元领域之间的协同创新是促进产城协调发展、共生共荣的关键。
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到二十大提出的数字化+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领域协同创造了理性基础,而高效政府、公民社会的健全和完善为协同创新营造了公平的环境。智库产业将围绕城市化、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交互影响、协同发展问题,瞄准城市发展核心领域的若干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性关键共性问题,通过开展全面、系统、深入地前期战略研究实现产城人融合的科学化协同发展。
智库产业集群就是在扮演这样的角色,让政策设计、创新人才、技术研发、高端产业和市场资本都聚集同一个平台中,并发挥协同作用。智库产业也可以理解为“智库+” 即智库+政府决策、+高端人才、+高端产业、+金融市场、+科研咨询、由此形成政府政策开放带动、参政议政的高端人才聚集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拉动、金融市场融合互动、科研咨询创新驱动为核心产生的全智能产业集群链条。
智库产业是创新型知识经济的集中体现,以智库为载体整合高端人才的智力知识资源,以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产生的全智能产业链的集中体现。其目标是针对国家战略的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落实、企业重大决策的实施以及区域人才短缺、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技术和制度后发优势培育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研究、创新,提出解决方案,带动一产、提升二产、促进三产。
智库产业集群以智库为载体,以智库产业集群示范区为孵化器和重要抓手,集聚高端智力资源,服务于国家政策制定,节约区域战略成本和政府执政成本,因地制宜,引领集聚高端产业,成为区域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智库产业集群主要是以三产高端行业为智库产业集群主导产业;其外延体现为各类智力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包括一产、二产中以集约、集聚、循环发展为特征的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根据生态系统论和生物圈层结构模型的原理,形成智库产业的生态体系。智库产业集群示范区由三个圈层结构组成:内核是一群高端智库人士(专家),第二层是专家相关的直接商业形态,以三产为主,主要表现为相应的咨询机构、策划机构、设计机构、事务所等。第三层由服务业(研发、设计、金融)带动的一产、二产等相关业态构成,同时实现理念和技术的溢出效应。进而通过三个圈层的有效衔接,构建智库产业链,形成集群效应,带动并形成区域系统发展格局。
2012年以来,我们受二连浩特市政府、陕西省政府、欧美同学会委托,相继制订并完成了政府咨询研究项目,《中蒙俄智库产业示范区规划报告》《陕豫晋黄河金三角一体化智库产业示范区报告》《京津冀智库产业示范区路径研究》,其中“中蒙俄报告”为一带一路中蒙俄战略布局,我们在“中蒙俄”报告中提出,建议打造“中蒙俄智库产业示范区”。之后,我们在两年时间相继给中央提出三点建议均被采纳:1、加快建设新型中蒙两国战略合作关系。2、发挥中蒙俄重要口岸作用,加快二连浩特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3、深化中蒙俄全方位战略合作,通过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建沿线合作走廊。建议以二连浩特中蒙俄智库产业区作为中蒙俄战略对话机制平台。
2014年底,应时任浙江嘉兴市委组织部邀请,我赴嘉兴市、嘉善县调研考察,倡议在嘉善打造“环上海智库产业集群示范区”,把嘉兴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助推嘉善“接轨上海”,构建环上海生态经济圈,加快沪浙苏同城一体化,探讨把环上海生态经济圈打造成浙江“十三五”经济发展的引擎。提出通过建设“智库产业集群”、“嘉善发展研究院”、“智库产业引导基金”,有利于集聚海内外智力人力财力资源,顺应国家大势,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提升嘉善在沪浙苏同城一体化、环上海生态经济圈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长三角区域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7年,在嘉善智库产业项目总规划以及我的积极推动下,嘉兴市人民政府、上海大学签约全面开展地校合作,引进共建上海大学(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之后,上海大学又与嘉善县人民政府共建了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等多所智库产业创新载体。2020年,嘉善县人民政府与上海大学建立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以及高端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全面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共建上海大学长三角国际校区,集中上海大学优势学科搭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高效平台。成立上海大学嘉善教育发展集团。上海大学将嘉善列为科技成果转化地,优先将科技项目落户嘉善,共建环上海大学国际校区科技产业园。充分发挥上海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为嘉善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制度创新方面提供重大决策前的政策咨询和决策后的追踪评估等服务。
去年底,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与嘉善企业浙江星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加强技术合作。今年上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星辉新材料销售却逆势增长,仅7月销售额就达到2500万元,创企业单月历史新高。现在,包括上海大学教师、博士生在内的60多人科研团队,在嘉善开展多项科研工作,为嘉善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智力支持。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上海大学与嘉兴的合作和对接,是打造智库产业集群以及地校政产学研咨合作的典范,推进全面接轨上海和科技创新两大战略的重要成果。也是我们东中西部智库注重“咨政”与“实践”并举,推动政府与智库、高校、企业以及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之间的系统优化。其次,通过打造智库产业集群,实现政策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五链协同”,形成政策、环境、平台共同促进,人才、技术、资源交互迭代,产业、资金、市场融合推进,孵化、投资、运营协调发展的局面,在嘉兴智库产业集群的创设与发展中,已然得到明确体现。第三,对智库产业集群的积极布局与实践说明,作为智库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对于国家治理的整体优化与提升,具有更加明确与深远的战略性视角。
上世纪后期,兰德把在华盛顿的总部迁移到加州洛杉矶市以西的一个海边小镇圣莫妮卡,在为美国政府及军队提供决策服务的同时,兰德公司利用它旗下大批智囊人物,为世界顶级商业企业界提供广泛的决策咨询服务,并以“企业诊断”的准确性、权威性围绕着智库产生形成了智库产业集群,大量高端人才和技术聚集,为洛杉矶引进了IT、金融、研发、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并提升了电影产业,带动文化产业,拉动了国际商贸旅游服务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太平洋经济圈的持续发展,洛杉矶凭借其西部国际大港地位,与亚太国家与地区贸易往来频繁,来自日本、韩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的资金和移民大量流入洛杉矶,极大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洛杉矶在与太平洋国家与地区不断加强经济联系的过程中,全球性城市得以实现。国际化城市又进一步使好莱坞电影产业集群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竞争,并通过强大的文化产业影响世界文化价值观。此外,洛杉矶及其城市圈内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强劲的文化消费能力,成就了“好莱坞”在电影产业中的霸主地位。洛杉矶成为了名符其实全球性大都市之一后,中心城市仍是大都市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由于智库的引导,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在洛杉矶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城市转型发展思路上,洛杉矶不断通过合并周围的小城市,实现规模的扩张,使智力、资本、技术、创新的组织与管理方式等纷纷向洛杉矶集中。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设中,智库产业集群应有一席之地,提供智力支持与合作平台,发挥智库产业集群生态圈的作用。一是智库产业以合作先行,将长三角领先智库机构与国家智库进行对接,建立蚌埠智库产业集群为主导的长三角多个高端国际合作对话沟通机制,深入分析生物药业的产业政策、经济结构、技术能力、资源禀赋,从而合理规划产业合作方式,提升产能合作效率,加快产业的区域转移和合作。二是智库产业参与产能转移过程,优化产能合作与分工协同。构建长三角生物医药智库产业示范区,促进合作产能的落地建设和发展,加速区域间协同分工的产生,促成区域一体化的形成。三是以智库产业合作为枢纽,将长三角区域政治、经济等研究机构融合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为经济合作提供软支撑,使得智库成为政策协调、人员流动、信息沟通和社会文化交流的“智能载体”。
蚌埠应该牢牢把握住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建设机遇,立足长三角,放眼全球,联合政府、智库、企业、大学共同成立以“长三角生物医药国际智库产业集群示范区、长三角生物医药国际合作研究院、智库产业引导基金组成的“一区一院一基金”。
4
政策建议
一、优化人才政策,吸引并留住人才
要完善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发展的政策,针对国外纳税偏高的现状,建议对回国的高端人予以照顾,减少纳税额。
要对国外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的补助政策,比如住房补贴、安排配偶工作、孩子读书学校等;同时,将他们吸引到共产党或者民主党派、侨联中,提高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增加社会成就感和归属感。
要进行企业人才培养补贴,对企业输送人才前往国外科研机构进行学习交流的,企业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专项培训的,政府等给予一定补助。
要建立生物医药行业内企业间人才交流平台,组织各种活动加强人才交流互动。
要成立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出面组织企业前往国外重点城市、科研院所、大学进行集中招聘,提高影响力,加强针对性,降低企业单兵独将进行招聘的难度和成本投入。
要简化人才审批流程,制定清晰和严格的条件,使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够进行申报。
二、活跃资本市场,降低融资难度
建议出台对创新型新药研发企业倾斜的贷款政策,减少银行审批环节。同时,建议将可抵押资产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技术、专利、项目等可以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无形资产,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建议对创新型新药研发企业进行投资的基金、风投、私募给予一定税收、政策方面的支持,减少他们的投资风险。
建议对研发投入占总成本比重较高的企业予以补助或税收减免。
建议对出国投资和并购的企业予以支持,以扩大影响,同时也可引入先进技术。
以上要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要有立法保障。举例,我在某地调研中,发现这个地方新一届政府班子地方否定了上一届政府班子的招商引资政策,政府会议纪要也变成废纸,原本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民营企业,突然变成了偷税漏税违法犯罪分子,被重罪入狱。地方政府要在招商引资政策上立法,对民营企业家给予应有的保护。
三、进一步优化和创新药品审查政策,激发研发热情
建议将药品生产批文改为药品上市许可,只要有上市许可证的企业都可以通过委托生产企业代工的方式,减少投入,加快商业转化。
建议缩短药品审批的时间,采用前置审批与后期检查相结合方式,减少研发企业的等待时间,保证质量。
四、政策与创新融合,打造生物医药国际智库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研发过程漫长和投资巨大。其创新除了资金和耐心,还需要人才,以及有利于交流合作的环境:生物医药创新集群。
首先,政府要发挥其对行业发展的有力引导和扶持的作用,有效的部署,计划和协调公共资源打造有规模,有创新实力,有投资力度,有持续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应该避免到处建立生物医药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习惯。
其次,建议由政府出资购买企业需经常使用的、非核心的、投入较大的仪器。再通过租赁给企业使用或者提供服务外包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减少企业在仪器设备上的投入。
再次,建议加大生物医药行业公共研究平台的投资力度,实现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从而减少企业在专利或者专用技术购买方面的支出。
最后,建议协调区域资源,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机构的重复投资。
5
2000年,北京提出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大兴区成立了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主要是北京市政府为振兴现代制造业而建设的生物技术产业化基地,承担着北京市生物技术自主创新、产品研究开发、项目孵化等产业发展职能,也是辐射环渤海经济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生物产业标志性聚集区。同仁堂、协和药厂等知名药企工厂都坐落于大兴区,为大兴打下了一些产业基础。但是遇到发展瓶颈,希望升级为国家级园区。我作为专家应邀参加了这次规划,在会上提出将大兴生物园区打造为“环京津冀生物基地”。但是,当时京津冀一体化概念还没上升到政策层面。
经过20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从13.4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再扩9.1平方公里,形成22.5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发展空间。未来,医药基地将着力打造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园区。
另外,2019年,我去福建北岸新区调研,在政府座谈会上,我提出要发挥好妈祖文化作用,打造妈祖国际健康城、两岸健康智库产业集群等观点建议,被纳入北岸新区、市省重大决策。目前,妈祖健康城核心区已完成投资130多亿元,投产运营项目5个,在建重点项目8个,其中省重点2个、市重点2个。该项目整合国内外优势医疗资源,弥补国内高端医疗产业空白,承接台湾医疗健康产业转移,并以此为依托,创建我国规模最大的、国家级“两岸生技与医疗健康合作区”。
基于以上建议和两处案例,有几点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以下内容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