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
导语: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和过度房地产化的粗放型城市建设模式开始变得积重难返,而追求系统保护与绿色发展理念并存的城市更新行动开始为各大城市主政者所推崇。“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准确研判中国城市发展新形势,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十四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将建设重点由房地产主导的增量建设,逐步转向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提质改造,促进资本、土地等要素根据市场规律和国家发展需求进行优化再配置,从源头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走向新型城镇化的当下中国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城市更新理论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已久,但真正进入中国还是上世纪末,由于城市更新事关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而中国学者缺乏对该理论结合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总有“管中窥豹”之感,鲜有“集大成者”,更谈不上太多系统成果的出现。而在这批研究学者中,年轻的社会学者于今却“意外”成为了那个“集大成者”,他凭借着自己对中央政策的理解、对国内外城市发展历史的研究、对经济领域和国情社情的深刻把握,提出了“城市更新系统理论”,并十年磨一剑完成了国家重点项目成果“城市更新”。于今提出的“系统城市更新观”,不仅为中国城市更新理论奠定了发展基础,也为中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1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2
中国城市更新系统理论的拓疆者
3
学术研究路上的苦行僧
学术研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对于一门理论的首倡者来讲,其所面临的困难,更是空前未有。
“其他的不说,仅是关于《城市更新:城市发展新里程》的研究就长达近10年。” 说起做学术的辛苦,于今就拿“城市更新”课题立项到完成过程给记者讲起了往事:2001立题,2008年结题,列入国家重点项目成果;2009年送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审稿前后又等了一年多;2011年4月才得以出版。
由于城市更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申请专项课题经费支持,于今只能自己垫钱。期间,一家美国企业向他抛来橄榄枝——愿意投资2000万美元与其合作。但于今的政治敏锐性让他明白对方的意图,最终婉言拒绝合作请求。《城市更新:城市发展新里程》出版后,于今用版税稿费购书,免费邮寄赠送给全国地级以上市领导干部阅读。“朋友们都不理解我,都说我傻,但只要能让城市更新的理念帮助中国城市更好发展,我宁愿再‘傻’一点。”于今说。
很多人佩服于今能够主持如此众多的国家项目,却不知道背后的艰辛。
“类似五个统筹、城市更新、国家哲学、中国特色智库、智库产业等课题没有向国家申请立项和资金,是我们发现问题后主动立题研究,结题后呈报上级,发现其前瞻性和重要性后,才被列入国家重大项目。”于今坦言,既要做研究又要带队伍,还要想办法自筹资金解决研究院发展,因为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他回绝了许多国际组织以及国内外高校机构的访学邀请。国内某上市公司负责人五次登门拜访,说只要先把研究成果给他们,愿意给他高薪和股份合作,被他谢绝。有一中央部委领导看他辛苦,欣赏他的能力,想把他调过去专门为他成立研究部门,他也执意不肯谢绝邀请。一个真正心怀大志的政治学者,是不会拿经济效益去衡量学术的。
于今透露,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国务院相关部门邀请他就城市更新开展座谈,并听取了他的意见和建议。于今看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后,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城市更新系统理论研究的信心。为此,他和团队先后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海南等地开设城市更新行动研究院,推动城市更新与政府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你见过苦行僧吗?他们衣衫褴褛却意志坚定,再远的路也凭一双脚都能到达。”在于今的眼里,他的志向就是做一名国家和人民需要的“苦行僧”,立志高远,忠于信仰,经邦济国,一心为民。
4
推动城市发展从“量变”走向“质变”
于今在城市更新研究中发现,当前中国城市更新主要面对的问题是过分关注城市空间、人口、经济规模等外在数据“量变”,而缺少对城市系统内部为适应城市化进程、社会发展变化更新的内在需求。如此一来,导致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自我调控更新能力不足、新旧衔接不紧密、更新周期缩短、更新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一线城市调研中,于今发现诸如北上广等前沿地区,主政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开始寻求城市内在的“质变”,并陆续建立了城市有机更新的一些机制。“这些城市在空间得到一定扩展后,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自然和社会)、提升城市环境、强调城市文化等手段,来逐步实现城市的质变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战略的实施推进旧城改造特别是部分走向衰落地区的振兴问题,是城市更新理论关注的重点。于今指出,中国的旧城改造普遍缺乏对历史文化传承的保护,只是注重对商业利益的单纯追逐,虽然城市面貌变新了,但老城区随之而来的基础设施缺位的问题却更加突出,这给社会管理增添了难度。“从深层次上讲,如果城市更新没有系统思想的指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更新的内在需求,是不彻底的。”
于今关于城市更新的构想是,城市更新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传承、社区人文结构、生态环境改善等要素,并结合社会承载能力进行顶层设计。他指出:“城市更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考虑局部问题,都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才能制定出符合现实发展的战略设计。”
“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路,而未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发展内涵,就要充分发挥城市更新体系设计的作用。”按照于今的理解,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战场将是城市更新,“提前设计,到时候就少走弯路。”
5
中国城市更新机制有待完善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各地层出不穷的形象工程、千篇一律的古板设计和简单套用、不顾历史和现实情况的盲目突进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说到底,还是未能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城市更新机制,这也是我致力于此方面研究的原因。”在于今看来,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目前中国城市更新管理体制还未理顺,机构仍不健全,再就是决策权力过于集中。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于今的理论成果也被越来越多的官员和学者重视和认可。
于今给记者讲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佛山市委书记刚到任不久,就让市委政研室采购多套于今著的《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的新里程》,送给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发达地区城市的领导,总是能第一时间嗅到机会,对于前沿理论,也总是践行着。”于今欣喜地看到,如今的城市主政者,越来越多的开始将目光投向城市更新领域。
如何才能让城市更新理论更具科学性?于今认为,中国城市更新“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城市更新的评估制度和专业测评指标体系,对城市的每一项更新,均应发挥智囊机构和专家的咨询参谋作用,经过严格规范的论证评估通过专业的社会系统分析、工程功能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法律分析,建立健全决策反馈机制和决策后评估机制,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决策链,使城市更新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城市更新不仅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也需要建立问责机制,才能避免不当的城市更新决策对城市造成伤害。于今指出,城市更新的管理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政府应当对其做出的行政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城市行政主体必须依法履行其法定义务和承担由其行政不当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城市更新要从同体监督和异体监督两个方面推进问责制。
同时,于今还认为,由于中国区域辽阔,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很大,经济发展、结构存在明显差距,城市更新行动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
鉴于于今在城市更新等研究领域的杰出表现及其所在的研究院科研智库并举发展模式,被毛泽东、周恩来称为“三钱”之一,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曾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在于今教授的带领下,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并广泛组织社会研究力量,突破一大批研究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智库研究机构。发改院的崛起和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方式,对我国软科学研究领域的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前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需要我们做工作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己争光、更为全局添彩,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才算真正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 “国之大者”。而于今正是这样的人。(作者:宋浩|来源:祖国杂志2021第4期)
编辑:江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