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盛国荣先生(1913-2003)的大名,是在文化大革命的中期,雄赳赳气昂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突然传来了一个带着闽南口音的徐缓而温润的男中音,那节目别具一格,叫“空中诊病”,负责越海把脉的老中医叫盛国荣……
若干年之后,我随茶缘结识了德高望重的盛国荣先生,成了先生的忘年之交,时常做客厦门老市区石壁街34号的盛宅,喝茶聊天,十分融洽与惬意。
盛老不仅医德医术出类拔萃,而且著作等身,是一位集医学科研、教学与实践的大家。他博学多才,乐善好施,深得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古汉语功力不凡,写的格律诗炯炯有神韵……在厦门经济特区三十周年的时候,曾评选三十位有功之臣,盛老是唯一入选的医界人士。但我总觉得这是不够的,我曾建议把石壁街34号辟为“盛国荣故居展览室”,或更简单一些,在室门边上钉一方金属牌,做简单的标注,国外常见到纪念方式,以不忘先贤……可惜人微言轻,无人搭理!
在盛国荣逝世15周年之际,福州方面有了大动作:福建中医药大学举办了“盛国荣教授学术思想座谈会”、“《盛国荣教授纪念文集》首发式”以及“《盛国荣文库》揭牌仪式”,我作为盛老生前友好的代表应邀参加了上述活动。我发现刚出版的《盛国荣教授纪念文集》收录了我的四篇文稿,我还在该校图书馆编印的《盛国荣教授赠书目录》发现了我在世纪之初赠给盛老的一本散文选——《喝茶》,这似乎是抽样验查了《盛国荣文库》建设的事无巨细以及一丝不苟!
我在恒温的“盛国荣文库”里驻足良久,如同回到了当年和盛老在一起的日子。盛国荣的藏书很珍贵,他的遗著和手稿更珍贵,不过我认为文库里那一千多封“盛国荣先生亲收”的书信实乃无价之宝。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公共图书馆的个人文库拥有如此大量的书信原件!这些书信原件封、戳、票、函俱全,绝大多数来自盛老的病患及其家属,真实地记录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医患关系的点点滴滴,是一个尚待挖掘和研究的医德医风医术的素材宝库。
在“盛国荣教授学术思想座谈会”上我动情地说:盛国荣的学术思想不仅仅是属于我们厦门的,也是属于我们全福建的,乃至全民族和全人类!
旗山脚下的“福建中医药大学”湖光山色百草园,布局精致奇巧而完美,图书馆大气恢弘……,被认为是“福建第二美”的大学校园,但中医药人的心灵更美,他们对一代名医盛国荣的纪念有情有义,更有超人的胆识和远见卓识的目力,盛老得以在此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