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会邀约丨初步议程公布!首届国际抗衰老与康寿科技大会将于11月15-17日在深圳举行

文摘   2024-10-25 08:00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FOCUS ON US
关注公众号,在消息栏
回复【建库流程】,即可领取详尽的建库流程PPT资料
回复【测序相关】,即获取测序领域名词解释PPT资料




为贯彻国办发【2024】1 号文件精神,促进抗衰老与康寿产业发展,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指导,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市场工作委员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科创中国委员会、广州市抗衰老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抗衰老与康寿科技大会(2024 GHLC)将于2024年11月15-17日在深圳召开GHLC将聚焦衰老与康寿科技的产业转化,深度融合科技、产业、资本与政策制定,为人类的健康与长寿贡献新的智慧与力量。


G.

大会有什么亮点?

亮点一:制定行业规范

(1)发布器官衰老评估标准

(2)启动行业自律标准制定:

①膳食营养补充剂抗衰老功效评价指南

②衰老标志物检测实践共识

亮点二:抗衰老产学研转化合作机会

最前沿、最顶尖、最有价值

亮点三:诺奖得主亲临现场

发表主旨报告,引领抗衰风向

亮点四:专业人才积聚

研究专家、临床医生、企业家齐聚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亮点五:康寿科技奖颁奖典礼

专业团队评审

诺奖得主、院士专家颁奖

含金量满满

五大亮点!打造抗衰老学术盛宴!


亮点一:制定行业规范

(1)发布器官衰老评估标准

(2)启动行业自律标准制定:①膳食营养补充剂抗衰老功效评价指南;②衰老标志物检测实践共识


亮点二:抗衰老产学研转化合作机会

最前沿、最顶尖、最有价值


亮点三:诺奖得主、院士专家亲临现场

发表主旨报告,引领行业风向


亮点四:专业人才积聚

顶尖研究专家、临床医生、企业家齐聚一堂,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亮点五:康寿科技奖颁奖典礼

专业团队评审,诺奖得主、院士专家颁奖,含金量满满!

01

大会概况

主题:康寿时代,科技抗衰

时间:2024年11月15-17日

地点:中国·深圳·深铁铂尔曼酒店

形式:会议+展览

02

大会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

主办单位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市场工作委员会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科创中国委员会

广州市抗衰老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药食同源分会

广东省保健食品行业协会

寰球抗衰老医生集团

世界抗衰老生物医学会

贝思拓生物科技公司

广东医谷

承办单位

广州瑞维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03

特邀诺奖专家

 

Hartmut Michel

1988年诺⻉尔化学奖得主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


04

学术委员会

(排名不分先后)

名誉主席


 

曹泽毅

原卫生部副部长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顾问


 

刘仁富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长



大会主席


 

王松灵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杨焕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合成生物学中心主任


 

徐安龙

中山大学香港研究院院长


大会副主席


 

松阳洲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


 

朱健康

美国科学院院士

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

国际著名分子遗传学家和植物生物学家

 

李文斌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任


 

黄园

创新香港研发平台香港大学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长寿科技研究组组长



05

组织委员会

(排名不分先后)

主席           徐志国  陈禹保

执行主席    刘飞云  陈赞泉

副主席       李广平

秘书长       陈放  吕宇轩

副秘书长    姚沛淳  黄晓彤  黄若桐  申名瑞

发展部长    蒋美玲  王巍   周湘俊

策划部长    梁锴雯  侯林洲  张力飞

06

大会日程 


论坛设置

开幕式&主论坛:康寿时代

分论坛一:AI衰老生物标志物检测与多维功能评估

分论坛二:药食同源、新原料与补充剂抗衰老

分论坛三:精准医学抗衰老实践与长寿诊所

分论坛四:新兴抗衰老技术与投资策略路演

日程

11月14日全天注册报到
11月15日上午

开幕式

11月15日下午主论坛
11月15日下午康寿科技奖颁奖典礼
11月16日全天

分论坛一:AI衰老生物标志物检测与多维功能评估

11月16日全天

分论坛二:药食同源、新原料与补充剂抗衰老

11月16日上午

分论坛三:精准医学抗衰老实践与长寿诊所

11月16日下午

分论坛四:新兴抗衰老技术与投资策略路演

11月17日全天优秀机构/企业参观交流


07

论坛议程



开幕式&主论坛
11月15日 8:30-17:35



分论坛一:AI衰老生物标志物检测与多维功能评估论坛
11月16日 9:00-16:55



分论坛二:药食同源、新原料与补充剂抗衰老论坛
11月16日 9:00-16:50



更多论坛议程,请留意后续报道。

08

商务合作咨询

刘老师
18666099383

陈老师

13425578893

09

会议注册

注册费用

注:10月31日前报名可享早鸟优惠,详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注册方式

请扫描下方活动二维码注册报名。

△报名通道

会务咨询

黄老师 18200993767

梁老师 18520235212

10

合作媒体 

更多媒体持续加入中......

11

交通与住宿指引



12

与会嘉宾简介


上下滑动查看



Hartmut Michel

1988年诺⻉尔化学奖得主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
米歇尔教授因其在确定光合作用反应中心三维结构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了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目前,他担任德国法兰克福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生物物理研究所分子膜生物学系主任以及德国法兰德福大学(即歌德大学)兼职教授。此外,他还是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的名誉博士。
米歇尔教授的研究在抗衰老与长寿医学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对膜蛋白,特别是涉及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信号传递的蛋白质的研究,对于理解细胞老化过程和开发针对年龄相关疾病的新疗法至关重要。近期,米歇尔教授对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研究在个性化医学方面具有潜在应用。GPCR参与了广泛的生理过程,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特别是针对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此外,Michel对个性化医学的见解以及个体之间药物代谢差异性的研究,强调了在抗衰老治疗中采用量身定制方法的重要性。他对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等与衰老相关疾病机制的持续研究,进一步确立了他在延长健康人类寿命领域的领导地位。总之,米歇尔教授在生物化学领域的贡献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分子机制见解,这些机制可以成为延缓衰老和延长健康寿命的潜在靶点。



王松灵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获奖者,教授、主任医师。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副会长。发表论文249篇,其中以主要作者发表英文论文167篇。第一完成人获2003及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威廉盖茨(Wiliam J. Gies)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

王松灵院士是稳态医学提出者,发表Nitrate and body homeostasis综述文章系统阐述了硝酸盐的认知历程、来源和代谢,并分别从菌群稳态、炎症-免疫稳态和能量代谢稳态三方面讨论了硝酸盐与机体稳态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目前,王松灵院士课题组正致力于研发一种新型硝酸盐纳米复合制剂,以使硝酸盐更持久地释放并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该转化成果有望进一步应用于人类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人类健康贡献更多福祉。

杨焕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合成生物学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德国国家科学院、印度国家科学院、丹麦皇家科学院、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

杨焕明院士于197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1982年获得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法国、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到中国,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工作,回国后致力于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被《科学美国人》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2003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2006年当选为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成员;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获得人类基因组组织越科学成就奖;201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他和他的团队为“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国际癌症基因组计划”等国际合作的基因组计划,以及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人类泛基因组学、古人类基因组、肠道Meta基因组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安龙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院长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徐安龙教授,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合国世界人民理事会健康咨询委员会主席。曾任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徐教授于1992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92至1994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至1996年在圣地亚哥的联合制药公司工作。1996年回到母校中山大学任教,2000至2008年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08至2012年任中山大学副校长。2013至2024年4月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徐教授主要研究人体免疫防御多样性的起源与演化、功能与机制,以及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取得了原创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开展了以文昌鱼免疫系统为核心的比较免疫学研究,由此,他系统地揭示了脊椎动物免疫系统起源与演化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在无脊椎动物中发现了具有V(D)J重排活性的RAG转座子,此发现有可能将适应性免疫起源推前到无脊椎动物,而不是教科书上认为的脊椎动物,并奠定了文昌鱼成为免疫演化研究的模式生物。

徐教授先后主持逾1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Cell、Nat Cell Biol、J Hepatol、Gut、Cell Res、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Natl Sci Rev、Kidney Int、PNAS、PLoS Biology、EMBO Rep、J Biol Chem、J Immunol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逾200篇SCI论文;主编两部著作,以及获得60多项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徐教授曾获多项科技奖项,包括三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5、2008和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等。

徐教授于1997年获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2004年获评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获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3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中国十大医学新闻人物并获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2021年获第十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以及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计划(中西医结合)。2024年获第七届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根据中医学的核心原理,结合目前系统生物学的相关进展,今年7月,徐教授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发表Insight文章,题为“Immune states: integrated views of immunity by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medicine”,提出了“免疫态”(immune states)新概念。


                     


朱健康

美国科学院院士

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

国际著名分子遗传学家和植物生物学家

朱健康院士于198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1993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植物生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受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植物科学系教授。曾任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整合基因组学研究所所长,沙特KAUST大学植物逆境基因组中心主任,美国普渡大学生物化学系和园艺及园林系杰出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曾获Charles Albert Shull奖和Herbert Newby McCoy奖。201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起全职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任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产业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实验室主任,深圳细胞与基因产业联盟理事长。他是Stress Biology、 The Innovation Life主编,National Science Review、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编委会编委,Research、Molecular Plant、Plant Communication、The Innovation、Horticulture Research编委顾问组成员。

朱健康院士主要从事新型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生物育种、分子检测和基因治疗)、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植物逆境生物学(植物对干旱、高盐、低温等非生物胁迫的应答机理)和新型生物刺激剂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为止, 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 等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超过550篇,其中Cell、Nature、Science 论文18篇,总被引次数15万余次;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是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发表文章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2023年Elsevier发布的“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中,世界全学科年度影响力排名第43,生物学领域排名第1。

朱健康院士指出,其科研梦想就是能解决真问题,研究发现“DNA甲基化时钟”影响衰老,希望研究出使人类实现打一针就可以年轻10岁、20岁的基因药单。

松阳洲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

中山大学抗衰老中心主任,曾任美国Baylor医学院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系终身讲席教授。中国首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器官衰老”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信号转导分会联合会长;广东省抗衰老研究会副会长。曾任科技部“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归国工作以来松阳洲教授衔接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获得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资助并任项目首席科学家,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的资助。迄今已在Nature, Science, Cell, PNAS, Nature Cell Biology, NSMB, Molecular Cell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190多篇,总引用次数超过20000次,2023年H-index为66。入选2022年度ELSEVIER颁布的“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生命科学领域华裔科学家前100名,曾荣获Scientist报年度最佳论文奖和Cell杂志30年最佳30篇文章奖,Irvington Institute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Ellison New Scholar,American Cancer Society Scholar与Leukemia and Lymphoma Society Scholar等荣誉。

李文斌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首医)研究院副院长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

中国药促会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部部长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和《Cancer  Biology  & Medical》编委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总编辑

《医学参考报神经肿瘤专刊》主编

北京市中西医双领军专家

主要从事颅内恶性肿瘤的化疗和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主持两项国家十三五重点创新药物I期临床试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七)。获国家授权专利5项。获第四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称号。

黄园

创新香港研发平台香港大学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

长寿科技研究组组长

英国皇家医学学会会士

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 科技转化总监

黄园医学博士是科学企业家,目前是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香港大学与加州理工学院联合成立,隶属香港大学及香港政府旗舰InnoHK项目)科技转化总监,香港长寿医学中心主任,以及LongeVC的风险合伙人。香港大学的高级研究员。入选福布斯中国2020年 "30位30岁以下精英(生命健康与科学领域)"之一,并当选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士。香港荣华慈善基金会顾问委员会成员,福布斯中国的专栏作家。2022年11月,当选广州市青联委员。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及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随后在香港玛丽医院的神经内科接受培训,并参与了多项大型国际临床试验。研究领域:擅长转化医学,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驱动医学、老年相关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和长寿医学领域。在生物技术和长寿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对癌症液体活检技术的研究中入选福布斯中国 2020 年度 30 岁以下精英榜(医疗和科学领域),并当选成为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士。

韩敬东

中科院计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华人著名抗衰老学者

新型生理年龄时钟发现者

顶尖衰老科研期刊Aging Cell编委

韩敬东教授1997年获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博士学位。她在洛克菲勒大学和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接受博士后培训。2004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2010-2019年,担任中科院马克斯-普朗克合作伙伴计算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19年,她成为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她的研究重点是分子网络的结构和动态推理,采用大规模实验和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网络的设计原理,发现衰老、癌症和干细胞发育等复杂表型是如何通过分子网络调控的。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11年被评为 Max Planck Fellow,2014年被选为 MaxNetAging Fellow,2015年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6年获 Faculty 1000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称号。

温龙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

82年经CUSBEA项目赴美留学, 88年获得美国洛衫矶加洲大学(UCLA)博士(Ph.D.)学位。之后在美国Stanford大学、新加坡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厦门大学等科研院校从事癌细胞凋亡以及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98年起在美国及中国数家生物技术公司担任研发总监,从事药物输运、纳米医学以及生物芯片的研发工作。04年2月起任中科大教授,全职在科大进行新型给药系统和纳米药物的研究。主要科研成就包括发展出世界上第一个模拟二恶英(Dioxin)基因诱导表达作用的体外转录系统(PNAS,1990);发现Focal Adhesion Kinase在细胞凋亡中的特异性剪切现象(JBC,1997),所发表的论文目前为止已被引用240多次;发现能帮助蛋白质类药物穿越皮肤屏障的透皮增强肽,为透皮给药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Nature Biotechnology, 2006),所发表的工作入选了2006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曾获得91年度新加坡“李光耀博士后奖”。

主要在研课题:

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纳米药物载体增强药物导向性及效应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肽伴侣”输运的白细胞介素-10透皮新药研究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癌症的透皮和靶向药物输运系统研究

鞠振宇

暨南大学衰老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院长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华杰出学者”、暨南大学衰老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院长、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获得者(2015)、中国生理学会衰老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衰老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聚焦干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及其对组织器官功能和寿命的影响,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Nat Genet、Nat Med、Cell Stem Cell、Blood等杂志上,总计发表SCI论文133篇。

科研项目:主持多个国家级重点或者重大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1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等。

顾正龙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助理院长

国际知名遗传学家,现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助理院长、线粒体遗传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1998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于康奈尔大学任教,2018年晋升为终身正教授。获得多项NIH、NSF等资助,荣获华盛顿国际生命研究院 2011 年“营养学未来领袖”奖。在多种顶级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逾60余篇,包括Nature、Nature Genetics、PNAS、Genome Research、FASEB、MBE、JBC等,引用总计超 4800次。

研究方向

· 开发线粒DNA体测序方法及遗传操作工具;

· 研究线粒DNA突变在衰老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 开发基于线粒体功能的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新方法。

於邱黎阳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

2012年获得武汉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同年获得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卓越奖学金资助赴瑞留学;2014年获得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化学硕士学位;2018年获得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奖,次年完成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博后工作;2019-2020年担任瑞士制药公司Nuvamid SA科研主管,于2020年11月获批国家高层次海外人才-青年项目,入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任研究员、博导,并获得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化学生物学研究,旨在通过蛋白理性设计和高通量筛选,开发新型生物分子检测技术和设备,解决临床和药物研发中的实际问题。其主导开发的NAD+传感蛋白在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筛选、动物及临床实验中已实现转化,实现了NAD+的快速、便携、准确检测,是个性化科学补充NAD+前体的重要赋能科技。其以第一或最终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Metabolism、Angew. Chem.、Aging Cell上发表论文,申请国内外专利十余项,成果受到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EurekAlert、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MPG)年报等诸多媒体的广泛报道。接受Swiss National Center of Competence in Research (NCCR)邀请,作为“青年科学新星”在第一届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olecular Systems Engineering上作特邀报告。并受邀担任Chemical Science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吕宇轩

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助理教授

衰老生物学青年学者。

本硕博毕业于中山大学,2014至今在德国科隆马普生物学所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个体衰老生物机制和抗衰老药物开发。近期关于短期服用雷帕霉素具有抗衰老效果的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于Nature Aging 期刊,并且被Nature 选为精选高亮文章。2014年获得EMBO博士后奖学金资助成为EMBO学者(兼玛丽居里学者),2021年被选为欧洲未来科研领袖,近期被德国门户网站deutchland.de 评为“Talents for Germany”之一。2019年在马普学会创建代表马普学会80多个研究所的PostdocNet,并当选为首任会长。2021年起作为认证跨文化交流培训师在德国多个科研机构授课。

Evelyne Bischof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副主任医师

Evelyne Bischof 医学博士是内科和肿瘤学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预防和精准医学、生物老年学和老年肿瘤学。她是世界顶级长寿会议ARDD的主要组织者之一。此外,她还担任长寿医学协会副主席,是首个长寿医学课程的创始成员之一,致力于将健康生活的理念传递给社会大众。她对新一代医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充满热情。她曾在瑞士、美国和中国行医十年并从事转化研究,撰写了70 多篇经同行评审的论文,并多次在科学及医学会议发表演讲,具有在国际和跨文化水平上从事医疗实践行业的丰富经验。

Thomas A. Rando

教授
斯坦福大学长寿研究中心副主任

Thomas Rando博士,是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教授,也是Eli and Edythe Broad 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研究中心的主任。Rando博士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干细胞功能的分子调控。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了解干细胞如何协调组织稳态和修复,开发其治疗组织损伤和退行性疾病方面的潜力。他们还关注骨骼肌及其驻留干细胞(“卫星细胞”),研究干细胞如何衰老以及如何使衰老的干细胞恢复年轻特性。他们的长期目标是揭开干细胞的神秘面纱,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未来的细胞疗法。

孔丽霞

世界抗衰老生物医学会 副秘书长

德国预防与抗衰老协会 常务理事

中德工业4.0联盟医疗健康委员会秘书长

中德科技文化交流协会生物医学会会长

德国华人医师协会 副会长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理事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

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中山大学内科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临床医学内科专业与生命工程专业。德国执业专科医师。中德资深医疗交流专家,博鳌亚洲论坛专家。医疗管理专家。2012年至2014年于德国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及分子实验室(基因和细胞治疗)工作。擅长量子检测,基因检测及早癌排查,重金属排毒,个体化荷尔蒙治疗,智能血液净化,血脂分离单采技术,免疫激光注射、线粒体修复、抗自由基及体液酸碱平衡疗法,顺势疗法,热疗及活细胞培养及注射、自体免疫细胞及干细胞治疗,癌症的预防、早期干预及健康管理。系统掌握营养学及健康管理,生命科学体系各项治疗方法及操作技术。




Alex Zhavoronkov

博士

英矽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lex Zhavoronkov博士拥有生物医药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复合背景。他于2019年被Deep Knowledge Analytics列为全球药物发现和先进医疗领域的100名人工智能领导者之一,并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Zhavoronkov博士于2014年创立了英矽智能,该公司是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的领跑者,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多种数据类型分析,研究领域覆盖抗衰老、疾病机制、靶点识别和信号通路建模等等。2016年他率先将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和强化学习(RL)领域的关键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针对特定适应症发现新颖靶点并生成全新分子结构,从而开发具有潜力的创新疗法。

Zhavoronkov博士先后获得了加拿大皇后大学商学和理学学士学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理学硕士学位,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学位,并先后发表了超过150篇国际期刊论文及2部书籍著作。







END
点赞加关注,回家不迷路

健康守望角
聚焦疾病知识、基因检测及相关技术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