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笔简单写了几句:NGS丨制约NGS应用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今日,我将以肿瘤基因检测为案例,深度剖析其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瓶颈问题。
长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在肿瘤基因检测领域,限制其发展的关键瓶颈和主要挑战,在于患者难以理解基因检测对他们的重要性(价值)。换言之,患者缺乏为之付费的充分理由。
另外,现阶段的问题并不在于肿瘤基因检测没有价值,而是没有让患者充分认识到基因检测对他们的重要性(价值)。
所以,限制其发展的关键瓶颈和主要挑战,实质上是一个市场教育的问题。
我为何如此断言呢?
我经常在知乎上看到过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妈妈/爸爸/奶奶/爷爷等)被查出(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肝癌等),不知道该怎么办……
大多数人对肿瘤的了解几乎空白,在未被疾病侵扰之前,很少有人会去探究癌症究竟是什么。然而,一旦有家庭成员被确诊为癌症,家属会感到非常茫然,而患者本人往往会将癌症与死亡直接划上等号,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另一方面,患者本人有求生欲望,患者家属则害怕失去亲人,所以他们又会寄希望于药物能够立竿见影地治愈疾病(所谓药到病除)。他们对治疗的方案和治疗的效果一无所知(过程),只想要治愈(最好的结果)。
过去,我们在推广基因检测时,常常会告诉患者,通过检测可以了解是否有适合的药物治疗。这时候,我们口中的这些药物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他们的预期会非常非常高。若检测结果呈阴性,等于无药可用,希望破灭,他们再次会感到绝望,仿佛天又塌了。这时候要是跟他们说还有别的治疗方案,他们理智回归,就会发出质疑,既然有不做检测可以用的药,那之前要我做那玩意检测干什么,是不是为了骗我钱?
在我从事肿瘤基因检测期间,我在为患者进行报告解读时,不止一次被患者或其家属追问过,能不能退费?
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即使那些已经支付了检测费用的患者,也并未真正领会肿瘤基因检测于他们而言的价值,他们的消费选择,只是源于对医生的深厚信任。当患者开始认为检测等同于无效,这种观念会显著降低他们对医生的信任度,从而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这不仅影响到患者后续治疗的配合度,甚至可能导致医生失去患者群体的信赖和支持。
在我从事肿瘤基因检测工作的过程中,我接触了许多医生。可以说,几乎每一位都在深思熟虑如何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不仅如此,他们还会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考虑这些治疗方案对患者来说是否经济可承受。
假设,医生也不理解肿瘤基因检测于患者而言的价值时,出于对他们自身的保护和患者群体的利益维护,他们选择不推荐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何错有之?
最初为肿瘤基因检测买单的患者人群,通常对价格不太敏感,他们大多属于较为富裕的阶层。这类人群,为什么愿意买单,难道是因为他们人傻钱多?当然不可能。
不知你们是否曾深入思考,这一类群体有怎样的特点?
想必你们都曾听过这个直接揭示赚钱本质的见解: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靠运气;但是凭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凭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所以,有钱人的财富并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能力积累起来的财富,而这类人,往往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
另外,上面那个观点同样可以逆向理解:我们通常不会购买到那些价值超出我们认知范围之外的产品,除非靠运气;但是凭运气买到的产品(价值),最后往往又会凭实力亏掉,这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我曾经听说过有些患者服用药物时,不遵医嘱,在我看来,那些不遵医嘱服药的患者,也是在凭实力亏掉他们凭运气买到的价值。
医疗领域和基因科技均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在公众与专业领域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信息鸿沟。
那些高认知水平的个体,即使并非是医疗领域的从业者,也通常能够迅速领悟事物的价值,因此他们很容易就能认识到肿瘤基因检测对他们的重要性,并且展现出强烈的付费意愿。
我曾经为一位胰腺癌患者推荐过一款大panel基因检测套餐,最终的结果是没有检测出可用药的靶点,和我沟通的是患者的儿子,他从未对此结果感到惋惜,反而三番两次对我表达感激。有一次他们来上海看病,还一直想请我吃饭,以感谢我的建议。
现在的我,如果有患者家属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我的感激,我一点都不觉得惊讶。毕竟,我能给他们带来的价值,足以让他们愿意请我吃顿饭,算是他们对我咨询服务的一种回报。
但在那个时期,我刚步入这个行业,专业能力远不及现在。我所提供的服务,仅仅是确保对每一个问题给予回应。患者家属提出的许多疑问,大多属于常见问题,而对于涉及治疗的专业医疗建议,他们通常会咨询医生。不过,有时候遇到不熟悉的专业术语,他们便会向我求解。我则会用更浅显易懂的语言,将这些信息转达给他们。
我也没有给予这个患者特殊对待,事实上,我对待每位患者都是一视同仁,始终保持着同样的态度和服务。但唯独这位患者的家属,对我表现出了特别的感激。
因此,这并非我做得有多么出色,而是这位患者家属拥有一颗更加感恩的心。在沟通中,我也能明显能感觉到,这位家属,领悟能力非常之强。
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存在着各种差异,比如性格、才能、心态等。其中最显著、最深远的差异,莫过于认知差异。接触的人越多,我对这种体会越深,也许就是这种不可抹消的认知鸿沟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人生。
无论是做朋友,还是做生意,我想我们都喜欢那些高认知水平的人,但遗憾的是,这类人在现实中只是少数。肿瘤基因检测也同理,少部分人才拥有极高的认知,大部分人认知水平极低。
若众人皆将目光局限于那一小撮客户,结果难免是相互拼杀、头破血流。相较之下,不如转念思量如何拓宽市场的视野,开辟出一片更为宽广的新天地。
定位理论基础指出,竞争的终极战场是用户心智。如何能够占据用户的心智(认识水平低),靠的只能是市场教育。
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就是改变一个人的认知。
可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去做。
其实,本质上,我是个肿瘤基因检测行业的逃兵,在我从业期间,接触了太多的患者,质疑检测的意义,甚至想退费,我常常感到很无力。
当然,我并没有怪他们,我只是不想花太多口舌去解释,事情已成定局,再多的解释也是无力的掩饰,如果在最初介绍肿瘤基因检测的价值时,把价值说清楚,患者就不会有这么高的预期,也不会觉得那么难以接受。
只是当时的我并没有想要去改变这个局面,因为去改变销售的做法,同样也是要改变他们的认知,我深知并非易事,所以我选择的不是去改变别人,而是切换一个赛道(改变自己),以为能够逃脱这样的命运。
然而,现实却以讽刺的姿态重演,我再次面临了相似的问题。自动化的限制因素与肿瘤基因检测的核心挑战如出一辙,它们共同的本质归结于市场的教育和普及(暂时不做深入分析)。
更为棘手的是,那些开展肿瘤基因检测业务的公司恰恰是我的目标客户群体。若我的客户无法在市场中立足,我又怎能独善其身?
现在,我只能尽一切努力,来帮助我的客户。
此外,得益于我自身的从业经验,我深切理解他们的艰难。这个行业,门槛太高,想法太超前了,往往不为人所理解,只能形单影只,很多人是有苦难言,在这样的挑战之下,只有那些意志坚定、有情怀的人才能持之以恒。
我对他们的坚持和信念,怀有由衷的敬佩。
昨天在高铁上就一直在酝酿这篇文章,今天在地铁上又在继续,总算是写出了我的一些心声,但也还有好多话,未能及时倾诉,留待日后慢慢铺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