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者说|陈醇:我纠正过《巴金传》里的错误

文摘   2024-06-17 20:00   北京  

· 编者按 ·



陈醇曾录制过多部巴金的作品,并得到作者本人的赞许:你播的比我写的好!演播者陈醇与作家巴金在生活中的交往成为一段美谈,陈醇也格外看重与巴金有关的文学作品,甚至还为《巴金传》勘误,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本期“演播者说”。


本期人物:陈醇

陈醇,播音艺术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代表作品有《红岩》《烈火金钢》《万山红遍》等。



课题组:谈谈您和人物小说《巴金传》吧?

陈醇:我播过人物小说《巴金传》,我还纠正过《巴金传》里写得不准确的地方。比如说,写巴金从南京到上海来,到浦口上车——我说不对,“浦口”在江北,他应该在“下关”。我给他纠正一下个别错的地方。

注:巴金(1904—2005),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家》《寒夜》《随想录》等。

“文革”当中巴金挨批我很同情,心里头很难过。“文革”之后,我又跟他的小弟弟一起下乡,这样联系就多了,经常找他聊天。他在杭州住,我每次到浙传去的时候都去看看他,他都能记住我。

我说个故事:有一年我到成都去开会还是干什么,有半天到巴老的家看看,到了发现再晚来两天家都要拆光了。过来一个人,他说他是当地驻军文工团的工作人员。他说:你到我家去——拆巴老家的那种雕刻……砖雕啊、木雕啊,他都收藏起来了。我说砖雕拿不动,你给我个木雕我拿回去——我说我不要,我要给巴老送去。

还有孙俊卿(笔名峻青——编者注),现在也去世了。孙俊卿原来是我们中南广播电台的人,到这儿来以后,就搞作家协会……有什么活动,就见见面。我们“文艺家协会”下面有一个“民间文艺家协会”,里面有一些喜欢诗歌散文的,大家有的时候聚会聚会,聊聊天,喝喝茶。

注:峻青(1922—2019),原名孙俊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上海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代表作有《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等。

课题组:您刚刚提到浙传,聊一聊您和浙江传媒学院的渊源?

陈醇:浙江传媒学院,我是创始人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我们广电系统想创建第二所传媒类学校,本来想在上海,没成功。第二个我们选择在四川,后来也没有解决。为什么选四川?我们曾经在四川办过全国的培训。最后为什么到杭州了?中央台驻上海记者站的站长是杭州人,他那儿一联系就解决了。

我们第一届只招收了浙江当地的学生,现在还有一个在中央台播新闻,章伟秋,这是我讲的第一班。第二班招收全国各地的在学的、在职的,可以上两年,是专科。第三届就是全国招生。我们当时是没有校舍的,我去学校住都没地方住。


声 明

本期视频、文字内容来源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演播艺术家与演播艺术发展研究》,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扶持项目《中国演播艺术家口述史》。

视频版权归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所有。如需转载本期内容,或单独使用视频,请将申请发至“播博汇”公邮:        

bobohui2018@163.com

我们热忱欢迎广大同仁通过正当、合规的途径,共同传播中国演播艺术!

编      辑  丨  万雨箐

责      编  丨  周思涵

轮值学者  丨  许成龙

学术顾问  丨  曾志华

更多精彩

“播博汇”发刊词

大师小课|姚锡娟:朗诵腔=不说人话?你同意吗?

大师小课丨瞿弦和:小停顿,大文章!

大师小课丨王波:广播剧是“演”的,小说是“讲”的

播 博 汇

为学科发声 · 为专业张目


播博汇
以播音学科为根本,以学术研究为旨趣;放眼媒介发展前沿,聚焦有声语言传播热点,汇通各学科理论资源——为学科发声,为专业张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