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期播博汇(二)| 了解乡村,喜欢乡村,才能传播好乡村

文摘   2024-09-18 22:41   北京  

编前语:

“播博汇”是在中国传媒大学曾志华教授倡导下,由中国播音学的几位博士与博士生共同创办的学术沙龙。我们的初心是——以播音学科为根本,以学术研究为旨趣,紧随时代主题,了解业界问题,探讨学科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新时代,媒介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以强大的传播力和互动性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乡村故事、民俗、民间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的传媒专业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运用专业技能赋能乡村建设?如何挖掘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让全世界看到乡村的魅力?

2024年8月16日,第二十七期播博汇在浙江省开化县下淤村举办。本期会议的主题为融媒兴农·创享未来|融媒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从今天起,“播博汇”将以“现场实录精编”的形式,陆续刊出本次学术沙龙的内容。本期为系列内容第二期:了解乡村,喜欢乡村,才能传播好乡村。

本期议题

融媒兴农 · 创享未来

融媒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会议时间

2024年8月16日(星期五)10:00—12:00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下淤村两山书房


本期轮值学者

 

李 斌

中国播音学博士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

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


主持人

 

苏凡博

中国播音学博士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数字乡村研究中心主任


观察员

 

方利明

        开化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董旭雯

乡熙生活村创始人总经理

下淤村整村运营官

 

陈  谊

开化县音坑乡党委书记

 

卢雪晨

         开化县共富领导小组办公室


观察学者

(按姓氏拼音顺序)

 

胡子豪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生

 

刘  嘉

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传播学博士

 

李  雪

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孙  良

中国播音学博士、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播音专业副教授

 

宋秋熠

安徽艺术学院传媒学院讲师、博士

 

王忆希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生

 

许成龙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生

 

夏  帅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生

 

周思涵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生

 

张尧

四川传媒学院有声语言艺术学院有声语言基础教研室副主任


总评人


 

赵  瑜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志华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

接下来进行第二个环节,请三位观察员进行主旨发言。首先,请开化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方利明发言,他的发言主题是“开化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传播的思考与实践”。


 

方利明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钱塘江源头,在马金溪畔共话乡村文旅的融合发展。融媒时代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应该如何探索和创新,是我们开化当下最希望破解和实践问题!

首先,我简要汇报一下开化的情况。开化位于浙江省母亲河的源头,地处三省七县,浙、皖、赣,距离福建也非常近。因此,我们经常对外推介——“住开化,游四省”。一个小时的交通旅游圈可以到达7个5A级景区,两个小时的交通旅游圈可以到达15个5A级景区,开化是一个被高品质旅游区包围的好地方。

接下来,我想围绕这个主题,谈谈我们开化文旅这几年的发展。我从2012年到政府办,刚好经历了开化文化旅游风生水起的重要阶段。在这之前,我们是重点发展旅游、工业还是农业,始终没有非常明确。一直到2011年底,才进一步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要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要支撑,推动整个开化全域旅游发展。当时县委县政府经过谋划和研究,觉得只有“星星”不行,要有“月亮”,所以大家竭尽全县之力要打造一个“月亮”,即合力创建根宫佛国5A级景区,最后成功。之后,我们还打造了很多景区,比如金星村、下淤村等,还有4A级景区和3A级景区。所以我们有了“月亮”和“星星”,我们开化才逐渐提高了知名度。

但是从文化和营销角度分析,我们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当然,这与财力投入和顶层设计、系列谋划密切相关。就以我们所在的下淤村为例,它从0到1.0版本到2.0版本,接下来如何实现3.0版本就需要更加系统细致地谋划和提升。下淤原来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非常贫穷,后来因为“五水共治”,我们将沿河进行整治提升,创造了一片风景和产业,打造了美丽乡村。虽然引进了艺术家,也有一些业态,但如何走、如何赋予更多文化内涵、怎么解说以及如何推广我们的核心IP品牌,我个人认为这方面还是很欠缺的,因为现在的文化内核没有形成。虽然说是“艺术下淤”,但是究竟什么艺术?什么文化?始终没有明确的定位。虽然有名气,但是影响力不强,它的核心IP还没有真正形成,也没有形成传播力,因此它的标准不高,持续力不强。第二点是虽然有人气,但是消费力不强。周末非常热闹,平时相对冷清。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主要是我们产品的核心吸引力不足,比较散,没有形成系统。

从下淤村的角度来看,我有以下几个想法:首先,深化顶层设计迫在眉睫。李斌副教授作为文化特派员,背后拥有强大的传媒和其他院校、专家资源。我们应该沉下心来,实现身心合一,将下淤村、音坑以及其他重点村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并组织专家围绕这些资源进行提炼,形成我们的主题定位,然后进行顶层设计。第二,我认为需要强化系统谋划,而不是“脚踩西瓜皮”。虽然有了基础,但是接下来我们要围绕下淤的主题定位,完成IP打造、游线优化设计和产品推广,还包括一系列落地项目等都需要进行系统化研究和谋划。第三,从宣传角度来看,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联动官方媒体和社会媒体形成矩阵,以及县内、县外如何融合互动,构筑新的网络传播体系。因此,还有很多困惑需要教授大咖们为我们一起把脉和提升。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乡熙生活村创始人总经理、下淤村整村运营官董旭雯,她的发言主题是《我在村里做乡熙生活运营官》。


 

董旭雯

自2020年起,我们便与下淤村建立了联系,当时的项目位于庐山村。我们与下淤村正式开始合作恰好是李斌老师和陈谊书记来到音坑乡下淤村的前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期间,我们首先为下淤村整合新媒体矩阵,对原有的各类门票进行整合,并同时在线上上架。其次是引进大学生。刚才有几位老师提到,很多时候市场或者专家、学者是与本地乡村脱节的。如果采用原来村民运营的方式,那么乡村与大众、市场之间的沟通就会脱节。因此,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引进本地大学生。就像现在负责拍摄的汪灿等年轻人,他们都来自开化本地,有些甚至就是音坑乡下淤村人。以他们为纽带可以更好地链接原有乡村文化、市场方和行业专家。

不仅如此,为开设露营基地,我们还引进了业态运营方,借助第三方运营的相关资源和专业经验为下淤村赋能。同时,我们还开设了“山水与光——霞洲艺术生活周”,这次活动融合了宣传部、李斌老师等学者专家,以及乡里、县里各个部门的支持。后续我们还要做的是完成各类旅游线路的整合、IP的深化挖掘和传播,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资源赋能。

刚才许多老师提到如何做链接,挖掘村民本身的文化以及避免我们非常强烈的消费主义倾向。我认为,除了引入本地大学生资源外,我们也是一个平台,我们来到乡村并非仅为了赚快钱,然后就离开。我们的团队基本是00后左右的年轻人,大家都比较有想法,并且愿意沉下心来在乡村发展。因为我们喜欢乡村,所以我们不是作为第三方运营方来这里,而是作为平台和载体来链接各方,包括村子里原来的内容、县市级单位、专家学者以及第三方运营方。通过我们驻扎了这么长时间所积攒的对乡村的热情、对本地的了解,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做到与村子之间的沟通与连接,借助各方的支持搭建一个平台,共同助力乡村发展。

注:本文系根据现场实录整理后完成,或有疏漏失误,敬请谅解。另,限于篇幅,发言文字略有删节。

更多精彩

第二十六期播博汇(一)主题阐释丨艺术与技术:共生还是分野?——数智时代有声书演播的“声”态创新


第二十四期播博汇(一)| 十年:张颂有声语言艺术思想再阐扬


荐书 · 鉴书|《播博汇文论(第一卷)》

播 博 汇

为学科发声 · 为专业张目

播博汇
以播音学科为根本,以学术研究为旨趣;放眼媒介发展前沿,聚焦有声语言传播热点,汇通各学科理论资源——为学科发声,为专业张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