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思想轨迹

文摘   2025-01-01 17:14   上海  

一月

1、1月5日 市政协联线发布:关于加快启动黄河路更新改造的建议


2、1月11日中国网“商业全观”:看《繁花》,你要看两重意味

1月3日下午,上海城市更新专家施蔷生特意去黄河路走了一遭。施蔷生从北京西路往新闸路方向走,发现老房子多,门面布局杂乱。有天缘酒楼、福海公寓、如家酒店等。新闸路丁字路口,是一栋横长排的“上海雅洲大楼”,黄河路355号,已有25年历史,这种造型在市区比较少见。黄河路在新闸路到北京西路这段,老弄堂最多。这里有“承兴里”老弄堂。居民没有独立卫生间,弄堂口脏乱,亟待更新改造......黄河路靠近北京西路,还有“仁德里”老弄堂,都是弄堂口设一个公用厕所。

之后,施蔷生过北京西路往南京西路方向走,左边有黄河大楼。马路两旁,众多餐饮和天华宾馆、汉庭酒店等,都是属于一般性的。旁边支路是牯岭路。牯岭路到凤阳路这段,出彩的是粤味馆等。两旁都是些“老上海”招牌的小吃店等。有摄影团队在这采风。“协和里”老弄堂旁有小的修鞋铺。这里还有“一间森林酒店”,正在装修的大楼,包子铺等,烟火气浓郁…

黄河路凤阳路口,施蔷生认为是精华所在。八仙大酒店,乾隆美食,长江公寓,国际饭店后楼等,还有长江剧场,苔圣园。这里打卡游客明显多了起来。国际饭店买蝴蝶酥的顾客仍排着长队。有游客在大堂拍照留影。大光明影院大厅则冷冷清清。形成鲜明的反差。

行走黄河路,让施蔷生再次感叹:《繁花》电视剧点燃了上海冬天的第一把火。黄河路是上海中心城区的一个缩影。黄河路城市更新的基本思路和开启的金钥匙在哪?

城市更新已经被确定为2024年上海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然而,城市更新的工作很不好做,这也直接表现在浦东开发开放至今30余年后黄河路依然留有施蔷生所见的种种杂乱。可以说,眼下要推进的城市更新,必定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城市更新难,难在资金,更难在民生,难在人心。如同2日上海城市更新大会上所强调的“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

施蔷生已经通过政协联线提交了他的《关于加快启动黄河路更新改造的建议》。施蔷生认为,无疑,老弄堂的改造还要提升,而对于黄河路未来的定位和立意应该更高更明确。因为黄河路在南京西路两旁,有国际饭店和大光明电影院这两座邬达克建筑,非常难得。黄河路的未来,不是重回上世纪红极一时的美食一条街,应该打造成为“远东巴黎”的城市文化中心,应该把长江剧场表演的功能进行集聚。需要思考如何在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让黄河路与现代城市相融合。不是再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城市格调,着眼于贯彻南京路商业街“西拓”。还要考虑城市中的“烟火气”,需要把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结合在一起,对于黄河路的更新,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感受。城市更新方面,日本就设立了专门的市民委员会,很多当地的老百姓一起集思广益。


3、1月15日《新闻晨报》“周到”:突然火起来的黄河路和顶流网红安福路,热闹背后有何不同?

专家点评:黄河路不能重回美食街

施蔷生:高级经济师、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特聘专家

新年之后,行走黄河路,我再次感叹:《繁花》电视剧点燃了上海冬天的第一把火。黄河路是上海中心城区的一个缩影。那么,黄河路城市更新的基本思路和开启的金钥匙在哪?

黄河路在南京西路两旁,有国际饭店和大光明电影院这两座邬达克建筑,非常难得。因此,黄河路的未来,不是重回上世纪的美食一条街,而是应该打造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应该把长江剧场的文化演出的功能进行集聚。有了更多好看的节目后,消费者才会有餐饮消费、住宿休息以及喝咖啡的消费行为,这样才能形成商业休闲循坏。

城市中的烟火气,需要把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结合在一起,所以对于黄河路的更新,也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感受,可以和市民一起集思广益。

另外,需要加强黄河路的文化传播和推广。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扩大黄河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1月17日《新民晚报》家庭周刊“现象级电视剧《繁花》衍生文化热潮”  一部剧掀起一座城的“共情涟漪”:

期待“新海派文化”的更多创新

作为徐汇区政协第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上海市城市更新专家、高级经济师施蔷生表示,上海文旅部门形容电视剧《繁花》的“社会货币”效应,正是当今社会希望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期望社会充满活力的“共情涟漪”。“《繁花》是一部以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它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上海及那个时代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人们通过分享对《繁花》的喜爱,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并产生共鸣。”

《繁花》所展现的上海风貌和时代背景,让许多观众产生了怀旧情感,“这种情感成为人们社交往来中的一种纽带。”施蔷生认为,人们正是通过分享对《繁花》的回忆和感受,唤起了彼此的共同记忆和情感共鸣。“因此《繁花》所引发的效应,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的热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观众们通过分享对《繁花》的评价、讨论和思考,可以拓宽彼此的视野,增进彼此的理解,这种文化共鸣成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重要资源。通过《繁花》的热播,也让全国人民进一步把眼光投向上海这座国际型大都市,希望在新的龙年,能够先立后破,开展创新改革,引领开放。”

5、1月18日。市政协联线发布:维系和支撑“上海品牌”靠什么?


6、1月19日中国网“商业全观”大文旅时代,“11个小砂糖橘”的双城记:可以说,黄浦区这一举动,让沪港双城记再上一个新台阶。上海城市更新专家施蔷生说,“黄浦区沪港合作走在全市前列。可以借‘繁花’热潮,从黄河路到香港路,与香港的‘上海路’搞联动文创科创......”大文旅时代,我们乐见更多的双城记,我们乐见在人性光辉照耀下的“同一座城”。

7、1月19日 《世界名人电视》首页刊登“行走黄河路”文章

8、1月20日“书记给校长撑伞的启示”-《上海社讯》

9、1月21日 市政协联线发布《繁花》呼唤“新海派文化”的崛起和创新


10、1月30日晚8点-9点,上海报业大楼38楼,受邀作为嘉宾《新民周刊》“文旅红火,热‘雪’沸腾”。

我们谈话中,从尔滨的“雪热”到《繁花》引发的城市IP趋势。

城市IP在文化旅游行业中是指把城市的文化元素、历史特色、自然景观等转化为独特的品牌符号,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广城市,吸引游客,推动经济发展。


11、1月31日《新闻晨报》报道:独家对话星巴克围棋活动发起人:人气足,大家就来了!

新闻晨报 2024年01月31日 17:01 上海

对于星巴克成为围棋爱好者们的活动“据点”,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特聘专家、高级经济师施蔷生个人认为,咖啡馆不应提倡搞成特色体育活动场所:如果是个别店搞特色是可以的,比如桥牌活动,但要注意不能影响其他顾客在此休憩、工作和洽谈等社交功能,星巴克毕竟是商业性营业场所。对于围棋、桥牌等益智性项目,我赞成倡导群众性发展。

我小时候喜欢下象棋,大学时下围棋,毕业进局机关时打桥牌,进市府机关工会还组织围棋升级赛等。

围棋爱好者的活动场所理应由社区文化中心提供,现在基本都有社区15分钟生活圈,除购物、食堂和医疗等基本需求满足,还应考虑到青少年和中老年的活动场所,包括室内外。尤其是随着城市的老龄化,上海更应结合城市更新,将一些边边角落及常年未开发的零星地块,都应充分利用起来。

二月


12、“大上海潜在消费有哪些?”——《企业与法》2024年第一期


13、“关于启动黄河路更新改造的建议”——《上海社讯》2月20日

四月

14、4月29日《周到上海》:大先生不能代言奶茶?乐乐茶与译林收到律师函,法律顾问解读鲁迅先生相关权益

上海市东方法治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施蔷生与周令飞相识,他看到联名活动之后,感觉非常气愤:“出版单位与商家为了博流量联动,拿名人的生活习惯来炒作并进行商业活动,这是非常不妥的做法。”

五月

15、5月31日《周到上海》:老上海茶馆又出花头经!百份老菜谱重新亮相,当年杏花楼新雅这样做菜单!

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特聘专家、高级经济师施蔷生曾经去过老上海茶馆,他个人认为:

上海以海派文化见长,当下咖啡文化已经得到一定普及。中国茶文化从内涵到形式非常丰富,包括了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同样也可以吸引年轻人。联合国在2020年5月21日设立了“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应该以茶为媒,大力推进国际文化艺术交流。

施蔷生发现,现在茶饮的新业态当中既有茶也有咖啡,他建议在推广咖啡文化的同时,也应当大力倡导茶文化,拓展与茶艺相关的产业链,拉动消费和就业。 

六月


16、6月20日《周到上海》:复旦南区国年菜市场沿街店铺要搬,菜场呢?未来的“大学路2.0”是啥样?

专家意见:延续居民记忆和社区生活方式

城市更新以提高民生质量为基础,牵扯到方方面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特聘专家施蔷生历数了几个要点。

“此次腾退的商铺属于社区商业范畴。根据“15分钟生活圈”的思路,该地块的调整是否会对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影响,这是首先要评估的。城市更新还有个原则,一定要公众参与,建议规划改造充分征求周边居民、学生的意见。再就是,需要第三方出具风险预测报告。”

距离复旦东门不远的大学路,可以看作杨浦城市更新成功的范例。但施蔷生觉得,政肃路与大学路的情况不一样。菜场保留升级,他认为是好事,对于人口导入、解决居民日常生活必须及社区的发展都有好处。

施蔷生还提出,城市更新项目需要深入研究城市的历史,应当尊重原有特色,使之成为未来发展的有形资产。更新不仅仅是对物质空间的改造,更是对居民记忆和社区生活方式的延续。


17、6月27日《周到上海》:网红茶饮夏季来沪开出首店!高峰期点单要等500人,8424西瓜冰沙卖断货

6月27日下午,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特聘专家、高级经济师施蔷生和朋友来到去茶山上海首店。作为老专家,施蔷生对贵州有所了解,前几年,他作为民进会员跟着上海民进去贵州进行考察,了解贵州的山山水水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对于这家环境充满绿意和生机的新店,施蔷生非常高兴:

这次贵州茶叶来上海开设新店,是一个非常时尚又跟当地特产结合在一起的案例。原来我们知道比较多的是云南的普洱茶,福建的福鼎白茶等等,而贵州的抹茶知道的市民不多。我今天到店里看了一下,发现年轻人在网上预订抹茶饮品的比较多,店里有打包好的饮料。

此外,这家店的饮品又跟瓜果密切结合。我一个朋友之前是上海瓜果行业协会秘书长,他一直想开一家特色瓜果饮料店,比如说夏天到了,用西瓜或者桃子这些最新鲜的时令水果做饮品。想不到这个概念,在贵州企业到上海之后马上就落地了,而且用的是我们上海产的8424。

近年来,施蔷生一直致力于茶文化传播,他一直认为茶和咖啡一样,也是都市人的生活必需品之一。“这家店开了以后,我认为是一颗种子,能够让上海跟贵州连接更加紧密,同时让贵州的特色茶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

7月


18、7月3日下午。应上理工大学统战部邀请,前往与该校统战干部培训班学友交流参政议政的体会。

在这所校园的图书馆大楼里,我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了参加民主党派35年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敏锐性等,整整谈了2个小时。原来做好的PPT,也顾不上,听凭自己的思路纵横驰骋------

19、7月15日《财经》杂志封面文章:中国为何在这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篇封面文章,洋洋洒洒七大部分,可以说是目前为止,财经类杂志对“新质生产力”比较全面、多方位的纵深访谈报道)

施蔷生向《财经》表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警惕盲目跟风追热门、一哄而上。中国各个地方的条件禀赋、经济基础等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发展这些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不同城市要深入研究和评估,结合地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因城施策。

施蔷生也认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是以布局了多少高科技产业为标准,也不是全域齐铺开。各个地区要创新发展不同的模式和业态,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打法,这才是确保新质生产力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20、7月20日下午应邀与长宁民革、致公党支部跨党派交流活动。致公党是八个民主党派中最早成立的,2025年10月就是100周年。民革是最晚成立的,2024年是74周年。我作了“敢于说,善于说和能够说”的主题交流…


21、7月22日下午。基督教青年会小礼堂。青少年国际教育交流会由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上海鹰伟达文化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交流会由鹰伟达郭总主持。上海东方法治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施蔷生和上海政法学院章友德教授对话主讲。我在会上结合经历和研究,侧重谈了“青少年教育与国际观”。

8月


22、8月5日《新民晚报》深海游:中国警察成为克罗地亚一道风景

上海城市更新研究会特聘专家、高级经济师施蔷生分析:“中外旅游安全合作机制可以有更多探索。在国外中国游客多的景点,或在上海南京东路、豫园、外滩、东方明珠等国外游客多的景点,旅游旺季都可探索。”在施蔷生看来,合作可围绕安全巡逻且导引,及时处置突发安全事故,不断改进适合中外游客需求的旅游服务设施等方面展开。哪怕是短期的联合巡逻,也能够使双方更熟悉对方的习惯,有利于未来开展工作。

9月


23、9月24日:“与祖国同呼吸 与民进共奋进”主题征文获奖名单揭晓

施蔷生《 民主党派如何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荣获个人征文一等奖

10月


24、10月13日 “守正创新与新海派文化文化建设”收录《多学科视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并在多学科交流会上发言。

11月

25、11月4日市政协联线发布:建议成立上海市业主委员会联合会

26、11月8日市政协联线发布:中国文旅产业的发展与未来


27、11月26日下午应邀参加虹桥故事会。在会上作“城市文化与城市更新”演讲。长宁区报道:聚焦“老虹桥”地区新一轮城市更新,他们畅谈“新变化”……

围绕“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主题,高级经济师施蔷生介绍,应把“虹桥源”作为城市更新的焦点,以虹桥源为基点,打造IP和品牌,传承城市文脉、提炼城市精神、提升城市空间形象、驱动文化旅游机遇。

12月


28、12月“新质生产力助推长三角产教融合创新发展”

-《企业与法》2024年第六期


29、12月8日《大公报》:專家解讀/多領域提升服務 助人才融入上海

「浦東新區未來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外資企業的全力支持。只有外企更多地湧入浦東,浦東國際化人才就更有發展市場。」高級經濟師施薔生向大公報表示。在他看來,此次浦東人才新政將有利於企業吸引外籍人才,有利於浦東未來綜合發展。「這次國際化人才吸引政策,主要特點是實現便利化,尤其注重重點產業重要領域裏的專業高級人才。這次的政策從工作准入機制再到配套金融、醫療、教育等多領域服務實現便利化,這對於外籍人才相信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新政。」

  施薔生表示,引進國際人才,一定要與培養本土人才緊密結合。此次新政中提出的國際人才驛站、人才直通車等政策,通過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幫助外籍人才更早、更好地融入浦東社會,消除他們在初來乍到時的陌生感和不安感,為外籍人才提供了快速通道,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他說:「浦東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投資環境,是一個總部經濟高度集中的區域,這裏匯聚了眾多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企業,是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窗口。通過新政,可以提升外籍人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展現浦東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融合。」


30、12月11日《大公报》:专家解读/沪港双城合璧,北都建未来科技城

目前,浦東新區實施建設用地“負增長”要求,嚴守人口規模、土地資源、生態環境、城市安全底線,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會特聘專家施薔生看來,浦東開發開放以來,一系列行政區劃調整和行政管理體制的變革,極大推動了浦東快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香港北部都會區可借鑒這一經驗,通過合理規劃和二次開發,滿足核心產業轉型升級的空間需求。根據國家戰略需要,調整土地利用策略,確保北都的發展與國家整體戰略相契合。”

同時,在產業規劃方面,浦東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前瞻布局了一系列面向未來的先導產業,包括類腦智能、基因工程、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旨在搶佔發展先機。施薔生建議,北都應重點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打造創科發展集群樞紐。“政府可以提供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政策支持,吸引創新科技企業入駐。同時,利用北都的地理優勢,發展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推動金融、專業服務、物流等領域的發展。”

談及兩地聯動發展,施薔生認為可以充分發揮滬港“雙子城”資源優勢,聯手在香港北都打造“全球未來產業創科研發中心”,“可抓準國家卡脖子的硬科技和專精特新項目,利用滬港的科研、產業及市場資源,滬港兩地可以集中資本、人力等,在北都共同打造未來科技城市(未來城市)。”\大公報記者倪夢璟


31、12月荣获民进上海市委“2024年度参政党理论研究和会史工作先进个人”

32、12月31日 市政协联线发布:关于更好开展党派主题年的建议


2025年1月1日整理


熟年人生
古人云:六十耳顺,意谓经历了许多曲折,已经到了一切司空见惯境界。日本小说家把退休的人生,步入熟年阶段,经验丰富的人生,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毕生从事写作和咨询,把行走江湖、微笑人生,作为志趣和爱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