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为中华民族解放与复兴作出突出贡献的浏阳人
维新志士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维新志士,积极参与维新运动,用鲜血和生命践行自己的誓言,他们的献身精神鼓舞了千百万民众。
谭嗣同 (1865-1898):中国近代变法流血第一人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改革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自幼拜师名儒,接受良好的教育。14岁至29岁期间,多次往返于湘、陇、京、鄂等地,目睹了当时百姓的生活疾苦,忧国忧民之情由此而生。
中日甲午一战,清政府惨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他幡然醒悟,只有改革才能富民强国。从此,他抛弃旧学,投身维新浪潮中。他与好友在浏阳创办算学社,并首开设算术、物理等课程,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在南京任候补知府期间,所著《仁学》一书,运用哲学观点提出“人人平等”的思想,被人赞誉为19世纪末的《人权宣言》。在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邀请后回湘致力于湖南维新,创报刊、办学会、兴实业,与唐才常等其他志士一道,成为湖南维新运动的中坚力量。
1898年8月21日,他奉诏抵京,担任军机章京,参与新政。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危急关头他拒绝出走,于9月23日从容被捕。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33岁。
时务学堂教习合影
唐才常(1867-1900):自立军起义总指挥
唐才常,字伯平,号佛尘,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与谭嗣同相识于少年时期,谭嗣同称其为“刎颈之交”。他们一起办学办报,一起为推行维新寻求变法真理。他出身贫寒,20岁时以第一的成绩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成为浏阳清代唯一的“小三元及第”。
唐才常肄业于两湖书院,恰逢甲午中日战败,民族危机深重,他以救国为事,专力研究各国政治外交等事务,与谭嗣同在浏阳兴办算学馆,提倡新学,在长沙办时务学堂,编辑《湘学报》《湘报》,宣传变法维新。1898年,他与谭嗣同创办南学会、群萌学会,成为南方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戊戌变法失败,他发愤“树大节,倡大难,行大改革”。1900年唐才常在上海组织“正气会”,成立自立军,准备起义。起义计划遭泄露,他不幸被捕,8月22日夜被杀害于武昌紫阳湖畔,时年33岁。
1878年夏,刘人熙手写楷书条幅“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赠与姻亲。
辛亥仁人
“前有谭唐,后有焦陈”,在萍浏醴起义、长沙首应等辛亥革命活动中,浏阳人用一腔热血为探索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道路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
党和国家领导人
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复兴的道路上,从浏阳走出了胡耀邦、王震、宋任穷、王首道、杨勇等名垂青史、彪炳千秋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是共和国的中坚,是人民心中的楷模。
胡耀邦 (1915-1989)
湖南浏阳中和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4纵队政委,第3纵队政委,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共川北区委员会书记兼川北军区政委,川北行政公署主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委第三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一届至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至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主席)。
王震 (1908-1993)
湖南浏阳北盛人,1927年入党,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红8军代政委,湘赣军区代司令员,红六军团政委,红二军团政委;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旅长兼政委,兼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卫戍区司令员,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政委,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务院农垦部部长、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国家副主席、中顾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至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宋任穷 (1909-2005)
湖南浏阳葛家人,1926年入党。曾任红28军政委;八路军129师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冀南区委书记、冀南行署主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翼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政委,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中共豫皖苏分局书记,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中组部部长,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顾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首道 (1906-1996)
湖南浏阳张坊人,1926年入党。曾任中共祁阳特别支部书记,浏东特别支部书记,浏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书记,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湖南省委组织部部长,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中共湘赣省委书记,中央组织局秘书长,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长,红十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长、办公厅主任;120师359旅政委,东北局财经委员会主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国务院第六办公室主任,交通部副部长、部长,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广东省委书记、省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顾委常委。是中共第七、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杨勇 (1912-1983)
湖南浏阳文家市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入党。曾任红三军团第4师10团政委,红一军团第1、第4师政委,八路军686团团长兼政委,独立旅旅长兼政委,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教导第3旅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第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司令员;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理论动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开国将军
在浏阳这块红色热土上,曾有过红一方面军、红十八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成立三次经历。
在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浏阳走出来的30位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的开国将军,闪耀在历史的星空。
浏阳早期杰出革命人物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从浏阳这块土地上还走出了一批早期参加革命的领导人。
他们的职务有的也许不是很高,但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不移,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人们将永远铭记他们。
罗章龙 (1896-1995)
中共早期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湖南浏阳沿溪人,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发起组织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中共早期员。先后领导陇海铁路、长辛店铁路、开滦五矿及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第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三大至六大连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建国后,先后在湖南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任教,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
周文龙 (1909-2003)
原八路军总部政治部主任
湖南浏阳沿溪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方面军红21军军部管理科科长、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八路军总部后勤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部长、华北军区后勤部供给部部长、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顾问等职。
李梅羹 (1901-1934)
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湖南浏阳官渡人,1918年考入北京医专,后转入北京大学德文系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与罗章龙等人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1921年,任北京区委秘书、《工人周刊》西文秘书兼编委。1923年,参与京汉铁路大罢工,编印《京汉工人流血记》。1925年初,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8年6月参加中共六大翻译工作。1929年任中宣部翻译主任。
邓 洪 (1889-1969)
原湘鄂赣省苏维埃主席
湖南浏阳金江人,1926年入党。1930年8月,任浏阳西乡赤卫队政委,1933年调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先后任保卫局长、省苏维埃主席。1937年,赴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任务完成后留延安,任十八集团军兵站政委。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赴东北,任第四野战军光辽军区后勤部政委,参加东北、华北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邓洪任江西省建设厅长、副省长。
罗 汉 (1897-1939)
早期学生爱国运动组织者
原名均簧,字雪岑,曾化名"海潮""罗汉",湖南浏阳小河乡田心村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文科哲学系,受陈独秀、李大钊及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与同乡同学罗章龙、李梅羹等人积极组织学生爱国运动,赴法勤工俭学活动。曾任琼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中共琼崖特别党支部书记等职。1939年在重庆遭日军轰炸而罹难。
罗其南 (1918-1986)
原湘鄂赣特委青年部长
湖南浏阳大围山人,1933年入党。曾任少共东南特委组织部长、少共湘赣鄂省委儿童局书记、西奉特委团委组织部长、代理团省委书记;湘鄂赣特委青年部长;安东省宽甸中心县委书记、安东省宽桓地方委员会书记、安东军区宽桓军分区政委;湖南省委常委、省监察委员会书记,湖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共湖南省顾委副主任。是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
张启龙 (1900-1987)
原湘赣边军区总指挥
湖南浏阳永和人,1925年入党。曾任中共永和区委书记、浏阳县委书记、湘鄂赣特委委员、湘东特委书记、湘赣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湘赣边军区总指挥;中央管理局局长,中央党校第四部主任,南下支队政委,中共吉林合江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黑龙江省委书记;辽东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全国供销总社副主任,中组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
杨建新 (1899-1972)
原岳北军区、察哈尔军区政治部主任
湖南浏阳中和人,1926年入党。曾任中共湘鄂赣省万、铜、丰县委书记,红16军政治部地方科科长;军部军需处科长、2师供给部副部长;热河省军区、冀晋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岳北军区、察哈尔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南下干部总队、皖南军区副政委、皖南行政公署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建工部副部长、代理党委书记,林业部监察局局长。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朱水秋 (1910-1994)
原八路军总部警卫团团长
湖南浏阳淳口人,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同年9月入党。1930年参加攻打长沙。长征途中,任红4军12师35团团长,率部在新田、觉山、黎平、遵义、腊子口先后取得五次胜利。到达延安后,调任八路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1938年因旧伤病回湘鄂赣地区工作。1939年任浏阳淳口区特委书记,浏阳县武装部副部长。
潘裕昆 (1906-1982)
中国远征军抗日名将
湖南浏阳官桥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参加北伐。一二八上海事变后率部转战江淮,抗击日寇。他不惧牺牲,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多次负伤,屡建战功。1944年中国远征军再次征缅,率部参加密支那争夺战,予顽敌以重创,取得密支那战役大捷,获英皇巴斯荣誉勋章和美国罗斯福自由勋章。1949年移居香港后,与其他44位国民党军政要员通电反蒋拥护共产党。
张 凯 (1913-1996)
原新四军组织部部长
湖南浏阳高坪人,1930年10月入党。曾任红军中央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组织部部长兼直属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工委委员、华中军区兼苏北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委和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民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两次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黄慕兰 (1907-2017)
红色传奇女特工
湖南浏阳淮川人,女。1926年入党,曾任妇女部部长、中共书记处秘书兼交通员、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营救部长。1933年奉命脱党,先后以银行家、慈善家、国民党特派员等身份为党工作,参与“全国冤狱赔偿运动”、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线、香港文化名人大撤退等行动。建国后数入秦城监狱,1980年在邓颖超帮助下平反。著有《黄慕兰自传》。
叶子龙 (1916-2003)
原中央军委机要科科长
湖南浏阳高坪人,1932年入党。任红一军团总部译电员。1936年任中央军委机要科科长、毛泽东同志秘书。"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受迫害。任北京市副市长、市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期间,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妥善安置数十万待业青年工作,主持组建十三陵、八达岭特区办事处,主持领导全市落实私房政策工作,完成组织首都重大庆典活动和中央交办的工作。
罗振坤 (1907-1979)
原359旅供给部政委
湖南浏阳沙市人,1930年入党。曾任红军独立师科长、红五十二军经理处长。1933年随部队上井冈山,参加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任红六军团政治部总务处长。1940年入马列学院学习,结业后回359旅供给部任政委。1944年参加南下支队任卫生部副政委,后留湖南参加地下斗争。湖南和平解放后,任中共湖南省委副秘书长、益阳专署专员、331厂副厂长、党委副书记。
文化翘楚
近代以来,在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医学等各个领域涌现出一批浏阳籍优秀人物。他们是行业翘楚,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识技能、工作业绩,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欧阳予倩 (1889-1962)
“中国现代戏剧之父”
湖南浏阳淮川人,1907年在日本参加春柳社,回国后先后投身话剧、京剧事业,获"北梅南欧"之誉。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主持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与田汉等举办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曾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和中国舞协主席等职。一生创作改编话剧40余部,导演话剧50余出,创作、改编、修改戏曲剧本近50部,编、导影片13部。
张维 (1898-1975)
公共卫生家、医学教育家
湖南浏阳澄潭江人,191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2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公共卫生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长期投入中华公共卫生工作,从事卫生行政、防疫和教研工作。"五四"运动爆发后,与毛泽东一起组织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并任首任会长。任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生会会长时,参与创办《湘江评论》《新湖南》。创立湖南救国“十人团”联合会并任总干事。
王人美 (1914-1987)
电影表演艺术家
湖南浏阳大瑶人,女。1927年,在黎锦晖创办的美美女校学习歌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拒绝为日寇拍片,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参与以"七·七"事变为主题的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的演出,抗战期间主要从事话剧活动。建国后她返回上海,在长江电影公司拍片,后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1935年主演的影片《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王肇勋 (1898-1987)
心血管病学专家
湖南浏阳张坊人,1927年获美国康州政府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3年在湘雅医学院开创心电图学。1934年引进该院第一台心电图机,开创湖南心电图应用的先河。1946年从美国带回国第一台心电图机,开创国内最早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学科,在国内率先引进和采用心电图心音图同步技术教学。曾任湖南省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委员、湖南省民革顾问。
欧阳山尊 (1914-2009)
中国著名戏剧导演
湖南浏阳人,早年在上海求学,"九.一八"事变后参与话剧演出,后考入浙江大学。曾导演过《春华秋实》等十余部大戏,风格气势磅礴,感情浓烈,节奏鲜明,富于时代精神。先后出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文工团副团长、战斗剧社社长等职,创作并导演多部话剧。建国后参与组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曾任副院长、副总导演,是北京人艺创始人之一。
江术吾 (1911-1985)
江氏正骨术的发明人
湖南浏阳龙伏人,江氏正骨术的发明人。1956年参加社港联合诊所,多次被评选为乡、县人民代表,出席湘潭专区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他破除祖传不授外人的保守思想,收徒授业。1959年入县人民医院,他治疗的骨伤病人,遍及全国各地,其高超医术令人折服,救死扶伤的医德令人敬佩。江氏正骨术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娄师白 (1918-2010)
一级美术师
湖南浏阳镇头人,194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14岁起跟随齐白石学习诗、书、画、篆刻,追随达25年之久,为"齐派"传人、入室弟子,善画花鸟瓜果,应邀赴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美术院校讲学。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宾馆及国内外诸多博物馆所收藏。为中国美协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
罗振湘 (1879-1966)
湖南国医院创始人
湖南浏阳溪江人,1909毕业于湖南官立医学堂,后在湘、鄂、浙等省行医,曾受聘为南京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及编审委员。1929年,与著名中医吴汉仙、易南坡等积极响应上海中医界反对废止旧医的通电,撰写《医学辟谬》一文,并推代表赴京请愿,要求实现"中西医平等待遇"。1933年,参与创办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及湖南国医院,担任副校长、医务主任,主讲"诊断学"。
徐绍清 (1904-1969)
湘剧音乐家、表演艺术家
湖南浏阳淮川人,以演唱湘剧高腔见长,是戏剧界公认的“高腔大王”。抗日战争时期,在周恩来、郭沫若、田汉等人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救亡工作。1952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汇演获演员一等奖,成为当时湖南省湘剧跻身于享誉“全国十大艺术院团”的领军人物。对高腔的独特见解成为一种流派,是艺术教育家,著有《湘剧高腔变化初探》《我学湘剧》。
黎鳌 (1917-1999
中国烧伤学、创伤学主要奠基人
湖南浏阳人,第三军医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烧伤学、创伤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参与开创我国的烧伤学、创伤学,总结一整套适合国情、有独创性、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国内率先组建烧伤实验室,主持完成多项重大课题研究,使我国的烧伤理论和防治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国家、军队的烧伤救治与研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作出突出贡献。
戴清升 (1889-1984)
菊花石雕刻大师
湖南浏阳永和人,菊花石雕刻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他13岁从师黄家传学习浏阳菊花石雕。创作的《石菊假山》《争艳》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作品多次被送到国外展出。1915年创作的《菊花屏》《竹、菊、梅、兰》横屏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被誉为“全球第一”。《金风拂菊引彩蝶》1982年获中国工艺品百花奖。
黎介寿 (1924-2023)
中国肠外瘘治疗创始人
湖南浏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临床外科专家,中国肠外瘘治疗创始人。他于1994年完成亚洲第一例人体异体小肠移植术,2003年完成亚洲首例肝肠联合移植,使中国器官移植术跨入世界先进水平。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等荣誉10余次。2014年4月25日,国际编号为192178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黎介寿星”。
廖静文 (1923-2015)
徐悲鸿纪念馆首任馆长
湖南浏阳社港人,女。1939年考入中央美院,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曾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徐悲鸿画院、“北京荣宝画院”、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徐悲鸿逝世后,将其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及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1000余幅、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料等万余件全部捐赠给国家。著有《徐悲鸿一生》。
黎磊石 (1926-2010)
中国肾脏治疗创始人
湖南浏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是中华肾脏病学会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创始人之一。他首创肾病分型治疗,成功率达99.7%,发明雷公藤治疗肾炎、大黄素治疗尿毒症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和二等冬9项,发表论文600多篇,主编专著12部。2003年被授予国际肾脏病学会终身荣誉会员称号。
孔昭绶 (1876-1929)
民主教育的先驱
湖南浏阳达浒人,日本法政大学毕业,获法学士学位。1913年,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遵循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法令,倡导学生自治、自动,创设技能会,促使学用结合。"二次革命"时,他发表“讨袁”檄文,历数其罪恶。1916年再获法政大学硕士,回国后复任一师校长,坚持教育革新,被誉为“民主教育的先驱”。1922年,当选省参议会副议长。
黄彰任 (1916-2012)
华人实业家、慈善家
湖南浏阳淮川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空军总部科长,工程处工程师、副处长,泰国森美实业公司董事长。1980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列东南亚各公司第8位。先后在纽约设立黄彰任基金会,在史丹福大学、康州州立大学等设立奖学金,在瑞士设立欧阳遇基金会,资助赴欧美留学深造的家乡学子。捐资扩建浏阳人民医院、长沙雅中学彰任图书馆和平江县欧阳遇图书馆。
王正枢 (?-1926)
著名教育家
湖南浏阳大瑶人,他思想开明。性格豁达,不拘一格,总是鼓励儿女知识面宽一点、多读书以救国,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人美、著名音乐家王人艺、农工民主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王人族之父。曾任教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数学系,对古文、书法和医学也都十分精通。他是著名教育家,桃李满天下,是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璜、张昆弟等人的授业恩师。
黄彰健 (1919-2009)
历史语言学家
湖南浏阳淮川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员、助理研究员。1949年迁居台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员、科学委员会国立研究讲座教授,1982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9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员。著有《明实录校勘记》《戊戌变法史研究》《明代律例汇编》《中国远古史研究》等。
雷光宇 (1878-1952)
清末民初法学家
湖南浏阳永安人,早年就读于湖南时务学堂,1903年8月留学日本,入弘文学院。1908年3月,湖南派他作代表赴京上书请愿速开国会,言“司法独立之地步,则人民之生命财产有所保护,社会之安全秩序或可维持”。1905年合著《民法财产:物权》,1907年编译《商法商行为》。所编著《交通史》,全面反映清末、民国时期交通事业发展状况,是中国近代交通史上的重要著作。
雷天觉 (1913-2005)
中国机械工程专家
湖南浏阳永安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1937年至1942年在美国实习机床与工具制造。曾任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公司工程师、上海虬江机器厂副厂长、总工程师,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分局总工程师、机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兼自动化所总工程师等职。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民英烈
在轰轰烈烈、艰难曲折的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中,浏阳人民赴汤蹈火英勇献身,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从1921年至1949年,浏阳人口减少13万,近2万名浏阳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生于灾难深重的年代,心系民族安危,怀揣爱国理想,碧血丹心,舍生取义,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们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值得永远铭记与缅怀。
浏阳是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浏阳人民与中国革命同呼吸、共命运,开展了不屈不挠、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无数英烈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分布在浏阳各地的烈士墓塔,正是这段光辉而又惨烈历史的见证。
田波扬、陈昌甫夫妇 (1904-1927) (1905-1927)
同赴刑场的革命伴侣
湖南浏阳北盛人,1921年入团,1923年入党。与潘心源等浏阳旅省同学30余人成立“浏北新民社”,创办《新民》社刊。曾任湖南省学联执委会委员、全国学联常委,共青团湖南省委宣传部长、书记。
湖南浏阳沙市人,1921年与田波扬结婚。1923年入团,1924年入党。先后任北盛区妇联主任、共青团湖南省委联络员,协助田波扬工作。5月30日,双双不幸被捕。6月6日,一同就义于长沙。
黄建中 (1892-1927)
原农民军湘东总指挥
湖南浏阳达浒人,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因参加反对北洋政府驻法公使专制行为的斗争,被法政府遣送回国。回国后,先后在浏阳金江、枫林、围山、恒山小学任教。1923年入党,积极演讲,发动群众参加工农运动。“马日事变”后,任农民军湘东总指挥、红5军特务大队党代表,参加攻打长沙。同年冬,组织上派他去上海,后在北盛仓渡河时,突遭敌人袭击负伤被俘,在押送途中牺牲。
历史巨轮滚滚向前,回眸浏阳千百年来的创业史、奋斗史、革命史,讴歌敢为人先的勇者,赞美立志报国的先贤,缅怀视死如归的英烈,无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浏阳人民将汲取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力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共同铸就浏阳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4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