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经验与香港北部都会区

文摘   2024-12-16 22:02   上海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今天(12月16日)发表《北部都会区建设加速,香港撬动未来巨大潜能》。

文章称: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营造一个“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景观,媲美以国际金融中心为标志的维港都会区——这是2021年香港提出建设北都时的长远愿景。3年来,经过不断调整与谋划,如今北都的发展正按下“加速键”。

不久前,在特区政府主导下,85家企业与特区政府签署《支持及参与北部都会区发展意向书》,35家企业签署参与北都开发项目协议32份,金额超千亿港元。

12月初,应香港某媒体记者书面采访,谈浦东的经验对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问题一

回顾浦东开发开放,多年来浦东在产业规划、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方面,有哪些前瞻性设想?

1、产业规划的前瞻性设想

浦东新区1990年成立开发开放管委会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编制浦东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和十年设想。请交到和复旦两位留学的专家运用系统动力学学问领衔,跨学科成员组成的课题组。在这份“浦东开发系统筹划方略”基础上,又向市政府相关部门请教,赶在1992年浦东新区政府成立之前,这份具有独特性的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初稿放在市政府领导的案头上。

由此,全国第一个金融贸易区在陆家嘴诞生,如今,这里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承载地,中外金融机构云集,成为中国的“华尔街”。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在外高桥诞生。从保税区到综合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直至到中国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四级跳”,不断跳出发展的新天地,不断创造发展的新奇迹。 

如今,浦东在产业规划方面,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前瞻布局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先导产业。这些产业包括类脑智能、基因工程、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旨在抢占发展先机。如: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浦东计划到2025年,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通过“一带两廊一环”产业布局体系,促进产业区块协同发展,做强南北科创走廊。

2、城市建设的前瞻性设想

在城市建设方面,浦东的设想体现了现代化、国际化和生态化的理念。

首先,浦东开发,城建是排头兵,基础设施先行,当年就打响了“七路会战”,拉开了十大工程建设的序幕。

其次,注重城市建设的科技应用,创新地将“道路管线共同沟”、“排水雨污分流”、“分质供水”等基础实施建设新技术放到了规划中。开发开放初期,城建系统改革新招迭出,开风气之先。中国的建设招标制度从浦东诞生;规划绿线的概念由浦东最早提出;中国第一条“共同沟”(现在叫共用管廊)诞生在浦东的张杨路;道路的综合养护从浦东发端.......一项项改革,无不彰显了浦东人的巨大勇气和魅力,无不凝聚了浦东的大智慧。

自浦东被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又致力于在科技、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发挥核心功能作用。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浦东积极拥抱数字经济,优化建设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市民。浦东先行成立智慧城市研究院,现升格为上海市智慧城市研究院。

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通过建设金色中环发展带、南北科技创新走廊等,浦东正在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技创新标杆区。

3、土地利用的前瞻性设想

在土地利用方面,浦东注重高效、集约和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一开始就采用国际理念,注重土地利用规划与功能建设结合。将土地资源与股份制改革结合,向银行贷款,获得充裕的土地一级开发资金,土地三通一平,然后进行招商引资。

在与时俱进的开发开放过程中,浦东根据国家战略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历史方位,发挥在建设“五个中心”中的核心功能土地资源优势作用。

随着形势发展,目前浦东新区实施建设用地“负增长”要求,严守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重要的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从最初的浦东开发开放管委会到最终设立浦东新区政府(原隶属于浦西的沿滨江区域归并浦东,撤销川沙县),这一系列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浦东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问题二

近年来,浦东新区在产业规划、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引领性的规划,这些规划不仅深刻改变了浦东的面貌,也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产业规划的突破

未来产业布局:浦东发布了《浦东新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聚焦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五大领域,旨在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区。目标到2030年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未来产业产值达3000亿元左右,涉及智能计算、通用AI、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等;到2035年,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区,成为上海乃至国际参与世界未来产业竞争的名片。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浦东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持续发力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着力打造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领地。目前,浦东全区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600家,已建成基本覆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1400亿,构建了产业规模雄厚、创新生态活跃、支撑要素完备的发展优势。

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浦东培育创建了18家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和14家区级特色产业园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推动了产业集群化和高质量发展。

推行明珠人才计划:浦东新区面向全球发布了“1+1+N”的人才政策体系,并且推出了以“明珠计划”为代表的专项政策,推出了包括促进教育、卫生健康、航运服务、金融、法律、技能等多方面吸引人才的政策。到2025年,该计划将遴选并支持近2000名相关人才,推动战略人才力量整体实力向国际前列迈进,加快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形成一批世界性成果,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城市建设的突破

数字化治理:浦东扎实推进“一网统管”创新实践和“城市大脑”迭代,全力打造城市数字新底座,构建高效能的数字治理平台,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城市更新: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如张江水泥厂的“保护性更新”项目,浦东不仅保留了工业遗存,还融入了现代功能,展现了产城融合的科创高地和人文街区。

生态环境建设:浦东实施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美丽浦东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土地利用的突破

存量土地盘活:浦东通过“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三年专项行动,破除土地供求不平衡的痛点,通过二次开发满足核心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需求。例如,自贸壹号通过专业服务和重资产投入,成功将存量土地转化为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年税收达到约1亿元。

这些突破不仅体现了浦东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城市更新等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城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三、建议

浦东开发开放34年的经验为香港北都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以下是对香港北都区在产业规划、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具体建议:

1、产业规划

借鉴浦东的经验,香港北都区应重点发展创新科技产业,打造创科发展集群枢纽。政府可以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吸引创新科技企业入驻。

利用北部都会区的地理优势,发展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推动金融、专业服务、物流等领域的发展。

利用口岸优势,发展商业服务、零售金融服务、医疗服务、休闲消费等产业,满足个人跨境服务和民生消费的需求。

结合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的区域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2、城市建设

浦东的经验表明,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关键。香港北都区应加快推进交通、住房、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品质。推动产城融合,建设集约式城市发展模式。

借鉴浦东的数字化治理经验,提升北部都会区的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一网统管”创新实践和“城市大脑”迭代。

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土地利用

上海与浦东通过“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三年专项行动,成功盘活了存量土地。香港北都区可以借鉴这一经验,通过合理规划和二次开发,满足核心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需求。

根据国家战略需要,调整土地利用策略,确保北部都会区的发展与国家整体战略相契合。


四、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规划概况

北部都会区包括中国香港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天水围、元朗及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并有6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和新界北新市镇,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2023年10月30日,香港提出《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

北部都会区内的多个已规划或规划中的发展项目,预计可提供约35万个住宅单位。北部都会区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估计可提供的住宅单位为约16.5万个至18.6万个。连同元朗区和北区现有的39万个住宅单位,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单位数目将达90.5万个至92.6万个,一共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而都会区内的职位数目亦将由现在的11.6万个,大幅增加至约65万个,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相关职位。

北部都会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北部都会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景观。 

2021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首次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把香港北部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2023年10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明确北部都会区发展愿景、区域规划、主要建设项目等。随着各项目的推进,北部都会区将在未来5年到10年内逐渐成形,并在20年内大致完成发展。

《行动纲领》提出三项指标:将在2024年或之前为所有新土地发展项目推出建议土地用途和发展方案,在2027年或之前为所有主要发展项目启动收地程序,在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新发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单位的各四成。


北部都会区将分为四大区域,由西至东分别为: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创新科技地带、口岸商贸及产业区、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

可借鉴河套深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下的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之一,由香港园区和深圳园区共同组成。合作区地处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部和深圳市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是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天然交汇点,面积约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园区面积3.02平方公里,香港园区面积0.87平方公里。深圳园区规划范围包括福田保税区和皇岗口岸片区。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广东省深圳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处,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项目,其中的福田保税区承载着深圳外贸“稳增长”和“促科创”的双重使命。1至9月,深圳福田保税区进出贸易额逾26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增长势头稳步向好。扎实的外向型经济基础、成熟的产业配套和高效的通关环境,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研项目的进驻“架桥铺路”。


2024年12月16日整理


熟年人生
古人云:六十耳顺,意谓经历了许多曲折,已经到了一切司空见惯境界。日本小说家把退休的人生,步入熟年阶段,经验丰富的人生,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毕生从事写作和咨询,把行走江湖、微笑人生,作为志趣和爱好。
 最新文章